時尚與抽象,是日本搖滾樂的「新文化運動」

2020-12-05 青年Dr

,聽過搖滾嗎?鼓點響起的瞬間,你會跟著一起搖頭晃腦打節拍嗎?

不可否認的是,無論你是不是搖滾迷,都會在不經意間受到搖滾的影響。上世紀80年代,熱愛五角星的崔健在北京工人體育場發出《一無所有》的嘶吼之後,中國的搖滾樂便拉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

不知是不是文化浪潮的席捲,搖滾這種代表著自由、奔放、狂野,甚至激情的音樂文化,迅速在中國大地流行開來,就連《人民日報》也發表評論,對崔健大加讚賞。

也正因為這篇『從《一無所有》說到搖滾樂』的文章,讓曾經被無情唾罵的崔健,迅速紅遍全中國。在那個沒有小鮮肉的年代,崔健這種漢子形象,徹底與搖滾融為了一體。

80年代的北京,只要你坐計程車,就會發現幾乎所有計程車都在播放《一無所有》,司機會跟你唱一路,你還不能投訴他,畢竟,人家真情流露了半天,好歹還是要捧場。

於是乎,聽過崔健現場的和聽過崔健卡帶的這一批人,開始被搖滾樂的魅力所感染。如果,你走過北京的某個部隊大院,聽到裡面有人喊1234567,千萬別以為是在報數,那很可能就是在唱崔健的《新長徵路上的搖滾》。

當時間來到上世紀80年代末期,中國大地上的搖滾樂團猶如雨後春筍般,爭先恐後的冒了出來。黑豹、唐朝、做夢、1989、呼吸等樂隊在這一時期光芒萬丈,人氣指數相比現今的蔡徐坤、吳亦凡更高。

如果你不信,回家問你爸媽,你會得到一個特別靠譜的答案——卡帶,錄音機隨身帶,走到哪兒就嗨到哪兒。

這些搖滾歌曲的傳唱度之高,就連在家做個蛋炒飯的時候,也得吼兩嗓子『沿著掌紋烙著宿命,今宵酒醒無夢,沿著宿命走入迷思,夢裡回到唐朝』,這樣的盛況,作為已經邁入2000年的新一代年輕人來說,肯定沒法想像。

畢竟,他們開始追逐的是另一種極致美感下的華麗搖滾,即視覺系搖滾!

中國搖滾樂的開啟,受歐美搖滾樂的影響比較重,也可以說那一時期是工業重金屬、朋克、英倫等搖滾形式的競爭,儘管大部分的中國老百姓並不清楚裡面的內涵,反正都是跟著吼,好聽就完事。

畢竟,80年代中國社會才從農業文明向現代文明過渡轉變。在此以前,迪斯科都是屬於黃色歌舞,要求別人懂內涵,太他喵不靠譜了。

但對於已經進入2000年的新時代青年來說,搖滾樂的內涵還包括了外包裝。就好比喝二鍋頭要配花生米一樣,MV都流行起來了,唱的好聽也得打扮的好看才行。

不過,我國的搖滾樂團裡的確沒有長得過分好看的搖滾樂手,都是實力派,從根兒裡就鄙視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

△這哥仨笑的可真甜,中國的搖滾,玩的就是低調。

所以,新時代年輕人的視線就看向了國外。受歐美華麗搖滾(Glam Rock)和新浪漫主義的影響,80年代末的日本開始出現一批打扮怪異的搖滾樂團。

他們染著不同顏色的頭髮,穿著非同尋常的服飾(從文藝復興的優雅到後現代的前衛),在那個宣布個性的時代,團隊裡還得有人身著女性化的服裝,以博取眼球。

雖然已經拿出人頭來扮演女性了,但由於其誇張的服飾和驚豔的裝束,儘管都是男性,仍然會被誤認為他們都是女性。所以,這種既強調音樂理念,又強調華麗裝束的搖滾樂,不僅使觀眾能聽得到音樂,更能看見音樂,即視覺系搖滾。

△日本視覺系搖滾鼻祖,X-Japan。

那個時代在日本搞樂隊,不弄個誇張的長髮、塗上厚得嚇死人的煞白粉底、配上撞色的蓬鬆衣服,再用殺死你的眼神來拍照,都不好在Live House跟人打招呼。

這種無與倫比的音樂特性,也就迅速虜獲年輕人的心,當然也被主流文化所抗拒。這種音樂模式傳播到中國,對80後影響深大,他們當時的造型放在現在來說,會被稱作『非主流』、『殺馬特』,但無論如何,這種音樂形式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極大。

我們的近鄰,日本,最先在亞洲開啟視覺系搖滾的先例。而開創這個先例的樂團,則是在日本人人皆知的視覺系搖滾樂鼻祖,X-Japan

這支來自日本的視覺系傳奇搖滾樂隊,被西方公認為是真正的日本文化現象,在音樂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美國著名搖滾樂隊KISS的低音吉他手、主唱Gene Simmons曾說:『若X-Japan出生在美國,應該會是全球最受歡迎的樂隊。』

這種高評價壓根兒不是捧,繼X-Japan火速躥紅亞洲和世界之後,日本的視覺系搖滾樂隊開始走向群雄爭霸的割據局面。

80後的中國搖滾樂迷可能最熟悉的就是,月之海(Luna Sea),彩虹(L『Arc~en~Ciel)和X-Japan,這三個組合當初被稱為『日本三大視覺系搖滾樂隊』。

L『Arc~en~Ciel樂隊,法語裡是『天空之橋』,就像彩虹一樣。

△Luna Sea,很多人都會被這個樂隊的名字所吸引,極富詩意。

一直有句話,『日本的音樂旋律,是世界第一』,即使如狂野的搖滾。所以,視覺系搖滾也並非全是嘈雜的金屬撞擊的調子,反而也很重視柔情的描述,通過吉他和歌手的完美融合,讓喧鬧的世界一下子就能安靜下來!

如果不信,趕緊拿起手機去聽聽他們的柔歌。X-Japan的《Forever Love》,彩虹樂隊的《Anata》和月之海的《I For You》,相信你會轉變對於視覺系搖滾的看法。

另外,作為一個男性,我也要真的強調一下,月之海和彩虹樂隊的主唱真的超帥的。河村隆一和Hyde兩種不同風格的帥,一個英氣逼人,另一個的顏值足以讓女性同胞慚愧。而作為日本視覺系搖滾的始祖,X-Japan的人氣王Yoshiki(林佳樹)也是顏值碾壓的存在。

喜歡視覺系搖滾的歌迷,沒人不認識Yoshiki

曾經一度認為河村隆一的嗓子不適合搖滾,適合柔歌。

Hyde(寶井秀人),日本樂壇妖孽級的人物,各種Cosplay隨便來,比漫畫人物還美。

樂團裡重要成員的顏值的極端分化,也在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三個樂隊在音樂上面呈現的不同表現形式。

X-Japan的音樂主要以悲情歌為主,作為隊長的Yoshiki從小接受巴赫的古典音樂薰陶,所以在音樂表現上顯得更大氣柔美,他們的音樂就好像衝破了所有時間的界限,影響著一代聽眾。

彩虹樂隊(L『Arc~en~Ciel),就如他們的名字一樣,充滿了色彩,充滿了變化。他們的歌曲,成熟地糅合了迷幻搖滾和英倫搖滾,歌曲主題時而溫柔略帶憂鬱,時而華麗而高亢,讓每一首歌都有鮮明的、風格迥異的色彩感和畫面感。

這種特立獨行的音樂風格,讓更多的年輕歌迷從多元化的表現形式上,找到自己的所愛。

Luna Sea,有一個特別安靜的名字,月之海。但他們早期的音樂很有黑暗重金屬的感覺,到後來漸漸加入了一些POP的元素。

歌曲由黑暗的重金屬風漸漸趨於成熟自然,表現出優美的旋律與狂勁的節奏的完美結合,狂烈的鼓點,速度感十足的吉他,配上杉原康弘(Sugizo)婉轉悠揚的小提琴和河村隆一(Ryuichi)清亮高亢的聲音,絕對是無可替代!

當我們提到視覺系搖滾,就不得不講到Hide(松本秀人),Hide是誰?

他曾經是X-Japan的主吉他手,素有日本第一吉他手之稱。他率先提出了『視覺系』這個名詞,被認為是視覺系狂潮中的先驅者。

Hide的顏值相比他的吉他技術,還是稍微差了一丟丟

別看他玩的是視覺系搖滾,但這位吉他手確實是日本無數音樂人追逐的至高偶像,同時,還是領導著無數音樂人前進的知名吉他手。

對於這位已經永遠名留日本搖滾音樂史的傳奇音樂家,Hide將他的一生都致力於搖滾樂的創作,對於日本音樂生態和環境的改變上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是日本90年代令樂迷們瘋狂崇拜的搖滾樂手。

1998年的5月2日,被發現在家中自殺,年僅34歲。

說實話,很多認識X-Japan的歌迷,可能並不認識Hide。但如果你去看了他們的表演,絕對會對Hide印象極深。

一般的歌曲只有3-5分鐘,但是X-Japan的音樂基本上都有8-10分鐘,一首歌太長,有時候難免讓人反感。

但是Yoshiki譜寫的曲子實在太精美,加上Hide的吉他水平十分之高,一首歌結尾有那麼2-3分鐘就只有曲子,但總有那種聽不夠的感覺,他們十分鐘的歌曲,聽著竟不覺得長。

每當你戴上耳機,想要有幾分鐘自己的時光時,你會覺得,這世界上,還是經典的最好!

所以,當你的歌單裡都變成了其他人的歌的時候,依然能在『我喜歡』列表裡找到你不願意和他人分享的視覺系搖滾音樂。

而當所有人都開始追逐新鮮玩意的時候,在日本,依然有人繼續著自己的視覺系搖滾的夢想。

有人喜歡新鮮事物,就一定有人還在固守自己的心靈處女地。在日本東京新宿的歌舞伎町,一家叫做MARZ的地下搖滾吧,每到周末深夜,一群青年男女就會排起長隊。

這些男男女女著裝奇異,有的人打扮成巴洛克式的古典風格,有的人一身烏黑,頭髮卻染成了鮮亮的紅色,服裝的壓抑色調與鮮亮的發色突兀地搭配起來,這一切都只為了即將上演的一場視覺系搖滾。

MARZ是東京眾多的地下搖滾演出場的其中之一,幾乎每個周末都有東京的各式搖滾樂隊輪流演奏,從深夜0點入場到凌晨5點結束,入場券約在3000日元到4000日元之間。

如果你熟悉當地的情況,就會知道,來看演出的搖滾愛好者幾乎都是獨自前來,觀眾們沉默地排著長隊,他們之間甚至很少交流。

每個周末的演出都會有5支樂隊演奏,有80年代初成立的重金搖滾Auto-Mod,新浪潮的電球樂隊Bulb等皆為圈內名氣不小的日本視覺系另類搖滾。

Bulb樂隊的Chargeeeeee是個專業重金搖滾的鼓手。他在愛知縣出生,13歲開始玩搖滾音樂,堅持創作了很多曲目,幾乎快20年的地下搖滾生涯裡,他已獨立發行了20多張CD,音樂風格從流行到重金屬,無一不涉足。

Chargeeeeee曾經在上世紀和80年代末與美國吉他大師Marty Friedman一起,以『工業時代』的表演風格到歐洲所有國家巡演過。

如今,他和20世紀末日本最為知名的哥特樂隊Malice Mizer的吉他手Kozi一起重組了ZIZ樂隊。

每當有演出活動,Bulb樂隊全員都身著黑暗服飾。然而,從女主唱特有的孤絕聲色到鼓手敲打砸裂釋放出的律動,無時無刻不令人感受到舞臺上散發出來的一種強烈衝撞感。

他們與黑暗對立,與孤獨抗爭。臺下觀眾也和樂手一起打著節拍,一起瘋狂劇烈地低頭晃腦,同時擺動著只有搖滾迷們才懂得的、如同暗語一般的手勢。

幾首曲子的間隔裡,DJ在沉重的金屬背景音裡混入了幾則新聞內容的廣播,其中含有大量『入侵』、『死亡』、『犯罪』、『殺害』、『少女』等信息。地下搖滾樂隊不斷地創造新的表達方式,以這種非旋律性的元素將『反派內心』出演到極致。

Chargeeeeee曾經回憶說:『我的搖滾人生也是從 「野外」起家,因為少年時居住的地方遠離都市,在公園裡或者路邊演奏很少受到政府管制,可以吸引更多行人,同時也是為了節約出租場地的高昂費用。』

當然,樂隊的表演也會受到抵制。一些右翼團體的宣傳車路過他們的演出場地時,會扯著大喇叭喊:『就是你們這些傢伙是以製造噪音的方式在擾亂國家,侮辱天皇!』

所以,Chargeeeeee的很多作品中,都會有意無意的融入一些無政府主義精神。比如,這兄弟會把反對首相施政、抗議政府等諸如此類的內容寫在歌詞裡。

△卸下濃妝的Chargeeeeee,在日常中也是一個潮男

很多人會在潛意識裡面覺得,玩搖滾的,玩金屬搖滾的或者視覺系搖滾的人,都不願意被束縛,畢竟,他們的音樂傳遞的正是一種自由,激進的嚮往。

如果,你能接觸到這群玩搖滾的人,就會知道,他們比任何人都需要普通的生活。會在意大眾的眼光,會注意禮儀,會在意道德規範,最後像一個普通人一樣結婚生子。

尤其在日本,人們在公共場合說話都不得不壓低喉嚨,儘量避免打擾到近處的人。這個安靜的國度卻視噪音為『表達自由』的一種方式,視覺系搖滾如今已蓬勃發展起來,深刻影響了全世界的搖滾迷。

所以,為了避免打破這個國家的安靜,在東京,搖滾演出已經很少出現在街頭。它們會在一些有極強隔音效果的地下室進行。

走進這些地下室的搖滾迷們大多是青年人,其中也有一些工薪族。他們在某個演出的周末,脫下平日裡的規矩西裝和堅硬皮鞋,在地面以下的黑暗世界裡盡情釋放,消解平日堆積的精神壓力。

只是,地下搖滾樂手的生活非常艱難,一方面需要其他方面的零工維持生計,另一方面要不斷尋找靈感,積累創作。

由於資金緊缺、樂隊反覆解散或重組,即便是在地下被更多搖滾迷認可,但到了大眾主流搖滾界,仍然要面臨長期淘沙洗鍊。這就不得不要求他們在藝術表達上保持更新,比如用新浪潮代替朋克,以西式的工業時代結合日本的東方旋律。

另外,相對於美國的R&B,英國的古典等搖滾風格,日本的視覺系不僅在聽覺上以音樂、噪音的方式追求藝術內涵,還同時在視覺上以濃妝,華麗服飾來表現死亡,孤獨等一些主題。

所以,在上世紀90年代視覺系搖滾風靡的時候,『殺馬特』這個影響了一代人的亞文化也強勢進入人們的視野。

得益於日本視覺系搖滾的服飾和髮型,『殺馬特們』開始在網絡中盡情盛放他們的領域文化。這種非物質的潮流文化,外人很難接觸,他們有特定的家族,制定了詳細的族規以及比甲骨文還複雜的火星文。

在那個姿態搖曳的年代,就算你不懂視覺系搖滾的奧義,但只要強加給自己一身行頭,就已經很視覺系了。

以至於,老爹老媽從來不敢多看你一眼,這種無法得到家長肯定的心情,也就變成了符合搖滾精神的堅持到底。

畢竟,『孤獨是世紀絕症,偶這代人誰都不能倖免!』

作者 | 青年博士

圖片來源 | 網際網路

相關焦點

  • 作為喜歡搖滾樂的朋友,日本搖滾肯定不陌生,看看那些著名的樂隊
    作為喜歡搖滾樂的朋友,日本搖滾肯定不陌生,看看那些著名的樂隊。身為喜歡搖滾樂的朋友,我想拋去國內起伏不定的搖滾樂和遠在歐美的那些經典樂隊,在我們身邊最常出現和聽到的無疑是我們鄰居日本的搖滾樂。作為融合了東西方搖滾特點的日本搖滾樂,不但沒有走形,反而本土化有了自己的特色,現在整個亞洲地區內,我想沒有誰能夠在搖滾樂上能夠和日本比肩,那種精緻的音樂製作,強力的演奏技巧以及廣闊的受眾空間都是我們無法比擬的。下面我們來看看那些經典的日本搖滾樂隊。第一位,XJAPAN。其實它叫X,只不過為了避免重名才會加上國家的英文區別一下。
  • 記憶中古著店的 「常客」,竟是時尚運動的開拓者
    正如當今運動服飾不僅追求性能,時髦的設計也是消費者們所在意的,關於這一點,早在半個世紀前,ellesse 創立之初就已經開啟了時尚與運動的交融。上世紀 50 年代,二戰結束後年輕人們的反主流文化情緒被逐漸推向高潮,搖滾樂、嬉皮文化等都在這個時期發生,新的文化與時尚逐漸形成,一位身處義大利的年輕裁縫 Leonardo Servadio 也開始反抗著他周遭環境。
  • 唐明燈:歌唱是為了什麼:搖滾樂的中國境遇
    搖滾體內流淌著美國黑人藍調和鄉村民謠的血脈,有著與生俱來的社會底層特徵,洋溢著青春熱血的氣息,具有深厚的社會基礎和廣泛的民間認同,在公眾中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為搖滾樂和搖滾樂手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並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 搖滾樂的發源者不是貓王,而是他!
    貓王1935年出生在美國密西西比州,美國著名搖滾歌手,他是第一個讓廣大白人群體接受搖滾樂的人,同時是世界上第一個偶像級搖滾歌手。總而言之,貓王對於搖滾樂貢獻很大,但是他並不是搖滾樂的發源者。貓王Elvis Presley因為,搖滾樂起源於黑人文化。
  • 搖滾樂教父查克·貝裡
    「搖滾樂」,學名Rock Music,花名Rock'N'Roll。從科學的角度,作為大類的「搖滾樂」通常用Rock Music,而Rock' N' Roll更多特指50年代的搖滾風格。貝裡是搖滾樂發展史上最有影響的藝人之一,他的吉他演奏風格鮮明,作品融合了布魯斯與鄉村音樂的元素,善於創作與青少年息息相關、充滿時代感的音樂。有評論家認為貝裡民謠詩人的大名與他創作的歌詞分不開,它們反覆闡明了搖滾樂對於人類社會的重要性。他將歌曲《搖滾樂》獻給了搖滾音樂,通過《甜蜜的十六歲》向年輕一代表達搖滾樂的價值。1956年的Chuck Berry, 還只是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
  • 簡析一下美國搖滾樂的興起與演變
    三、美國搖滾樂的影響  美國搖滾樂對世界搖滾樂的貢獻,毫無疑問是巨大的。它的影響主要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方面是對搖滾音樂的發展,另一方面是對音樂之外的政治、文化等的影響。  從搖滾樂本身來說,美國搖滾樂的流變過程,在於它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傑出的搖滾樂明星群體,發表了不同訴求的有震撼力的音樂作品,從而影響了美國主流音樂的音樂表達方式,以及後輩音樂人才的成長。還在於它通過音樂感染和傳播,對世界其他國家產生影響。
  • 音樂分類知多少——搖滾樂
    早期搖滾樂很多都是黑人節奏布魯斯的翻唱版,因而節奏布魯斯是其主要根基。搖滾樂分支眾多,形態複雜。產生背景回顧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歷史,從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歐美發生經濟危機,出現了經濟大蕭條;3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1年日本襲擊珍珠港,美國投入反法西斯戰爭
  • 立體圖案 抽象的畢卡索
    藝術家師試圖嘗試和捕捉新城市的變化速度和汽車運輸等新方法,畢卡索無疑是走在了前列。他的形式變得越來越大,更具有代表性,明亮的裝飾圖、奇怪的抽象形狀。幾何圖案和抽象符號是畢卡索立體主義的兩大特點。在現代藝術中,人們對符號的使用變得比較普遍,從線條,形狀,色彩到人物的刻畫,符號的表現力成分越來越多。立體圖案抽象卻不失時尚,很多圖案設計會選擇抽象立體派,將現代藝術與服飾時尚相結合,展現別樣的美。
  • 新文化地理學中的非表徵與再物質化研究進展
    論文對「非表徵」和「再物質化」的概念和核心理論進行了梳理,並對「身份、認同及空間的構建」「情感與空間氛圍」「身體與展演及意義」以及「權力與網絡」4個相關議題進行了討論,以期促進國內文化地理學對感知的、即時的和物質性的空間要素進行關注,並對新文化地理研究方法進行創新。
  • 因為搖滾樂,我不斷重新愛上這個世界
    「搖滾名人堂」總裁格雷格·哈裡斯(Greg Harris)對他的評價:「查克·貝裡就是搖滾樂本身。作為毋庸置疑的桂冠詩人,他影響了身後每一個搖滾樂藝人和吉他手。」1954年6月埃爾維斯·普雷斯利在孟菲斯錄音服務公司錄製首張唱片。
  • 在中國搖滾樂最輝煌的時代,謝霆鋒玩出自己的音樂風格!
    搖滾樂現場搖滾樂在中國發展的高峰期在90年代,崔健的一首《一無所有》開啟了中國搖滾樂時代,從那以後搖滾樂在中國開始流行開來。中國的搖滾音樂人一直在探索一條屬於自己的搖滾樂風格,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多中國搖滾樂愛好者組建起搖滾樂隊。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樂隊有唐朝樂隊,黑豹樂隊等等。是他們推進了中國搖滾樂的發展,但是中國的搖滾樂在火爆了一段時間之後,慢慢的進入了衰退階段,在近幾年中國搖滾樂才漸漸的復甦,重新回到觀眾的面前。
  • 他是中國搖滾樂的鼻祖,卻被封殺20年
    1986年,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的百名歌星演唱會上,他唱了一首《一無所有》,正式開啟了中國搖滾樂的歷史,他就是崔健!這張專輯有意識地直接汲養於歐美流行音樂和搖滾樂,但是崔健認為《新長徵路上的搖滾》才是他第一張正式發行的音樂專輯 。11月,崔健與另外六位專業音樂人成立了樂隊七合板。在北京的小餐館和小旅館裡演奏西方流行音樂。這是中國第一支這一類型的樂隊。
  • 淺析中國搖滾樂作品風格的轉變
    一直以來我都很崇尚並且關注著中國搖滾樂,無奈嗓音天生較「苦情」,唱不出搖滾的「金屬味」,一直不敢演繹。但搖滾樂確確實實帶給了我很多激情和力量。本篇文章的構建基礎源自筆者多年來對搖滾的所聽、所見、所想,文中的觀點和概括僅為筆者一家之言,歡迎同行批評補充。
  • 查克貝裡去世 世界上演奏搖滾樂的第一人
    查克貝裡去世 世界上演奏搖滾樂的第一人時間:2017-03-20 09:39   來源:網易新聞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搖滾樂先驅查克貝裡去世,享年90歲來源:網易新聞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搖滾樂先驅查克貝裡(Chuck Berry)已於當地時間周六去世,享年九十歲。
  • 中國內地搖滾樂十大靈魂人物(下)
    在上次的文章中給大家介紹了中國搖滾樂的十大靈魂人物:崔健、丁武、竇唯、周曉歐、高旗。收到了很多的點評,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中國搖滾10大靈魂人物,大家各抒己見,能看到還有這麼多的人關注著中國搖滾,小編甚是欣慰,小編也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宣傳中國搖滾樂,也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中國搖滾的文章。
  • 謝霆鋒、汪峰所推崇的搖滾樂到底是什麼呢?
    眾所皆知,謝霆鋒和汪峰是搖滾樂的發燒友。但是搖滾樂在我們中國的語境當中,搖滾樂是一個割裂的特別嚴重的一個名詞。為什麼呢,因為喜愛的人愛得死去活來,討厭的人恨得咬牙切齒。今天小柴來講講搖滾樂的起源吧。在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的時候,三個音樂市場開始發生了一個交叉——搖滾樂。搖滾樂由Race music的R&B早期的節奏布魯斯、C&W和Tin pan Alley的Pop song三者的特點構成。為何不相往來的音樂市場相匯成一個新的音樂類型?答案是:翻唱。白人開始唱黑人喜歡的音樂,城市的人開始唱鄉村西部的音樂。
  • 搖滾祖先「鄭鈞」,如果你喜歡搖滾樂你一定認識他
    鄭鈞,算的上是搖滾樂的領路人了吧。他的音樂可是引領一代人,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陝西西安人,搖滾樂歌手。現居北京,邊開酒吧邊排練樂隊。對於為何會觸電漫畫,鄭鈞說,其實這是來源於我的女兒,我和女兒都特別喜歡看漫畫,但她看的都是日本的,我就想到要做一本屬於中國的漫畫,每次女兒睡覺前,我都要在她身邊講故事,於是我就聯想到了我曾經養的一隻狗,他就叫「麥頭」,我每天編故事,編了很多,於是就想到把這些變成文字,畫成漫畫。
  • 未來時尚發展趨勢 創意運動休閒服 或將顛覆你對時尚的認知
    在一個崇尚不同場合、不同地點都能穿的時尚的社會裡,這可是個大新聞。現在,似乎整個世界都變成了「運動休閒」。專家表示,這是一個價值3000億美元的國際產業,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只會增長。而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們順應了這一潮流,推出自己的運動休閒系列(斯特拉 麥卡特尼(Stella McCartney)與阿迪達斯(Adidas)合作,託裡 伯奇(Tory Burch)創立了託裡體育(Tory Sport)),或者將運動休閒納入自己的常規系列。名人也在爭先恐後地賺錢,與各大品牌合作,向消費者推出自己的運動休閒產品。
  • 那些2019年仍在搞搖滾樂的年輕人們
    就連 Rolling Stone 這樣和搖滾樂淵源甚深的媒體,都把十年最佳給了 Kanye West,第二第三則分別是 Beyonce 和 Kendrick Lamar 的專輯。在歐美媒體大部分十年最佳榜單的前列中,你唯一能看到的搖滾樂專輯,是偉大的 David Bowie 在去世前不久發行的《Black Star》——那是在他的 69 歲。
  • 崔健、竇唯、汪峰,誰對中國搖滾樂的貢獻最大?
    ·最近跟幾個喜愛音樂的朋友聊到了中國搖滾樂,話題主要集中在崔健,竇唯和汪峰究竟誰對中國搖滾樂的貢獻最大?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我還記得當時我大概是這樣說的:·我認為崔健、竇唯和汪峰在搖滾音樂方面各有千秋,一如「橫看成嶺側成峰」,對中國搖滾樂的貢獻一樣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