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熱帶雨林系列報導(五)龍眼雞,巨蜘蛛,箭毒蛙(圖)

2020-12-02 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張樹義

  箭毒蛙

  亞馬遜熱帶雨林中有一種奇特的昆蟲叫龍眼雞。它的體形類似蝗蟲,呈黃色,頭部頂端有個硬硬的衍生物,但這衍生物不屬於頭卻是鼻子的一部分。我沒能觀察到龍眼雞的生態習性,但據資料介紹,每每受到幹擾時,這種小動物用頭部頂端的衍生物猛烈地敲擊樹幹以威懾對手;如果此計不成,它便遠走高飛。關於龍眼雞,在印地安部落流傳著一個美麗的故事:若一個年輕女子被龍眼雞蟄了,那麼她必須在24小時內同她的男朋友做愛,否則就會悄悄地死掉。我想這只是個傳說,大概是哪個印地安小夥子為了哄得心上人而杜撰的。

  巨蜘蛛是全球最大的蜘蛛,曾多次被小說家或探險家塗上恐怖和神秘的色彩。我曾在一本記載南美探險家故事的書中見過這樣一節插圖:一個探險者裸露的身軀上叮著十幾隻碗大的巨蜘蛛,探險者用力向下摳,血流如注。這無疑是誇張,因為巨蜘蛛獨棲,每個個體獨自生活在地下的穴中,每公頃一般僅有1-2個,絕不會有成群的巨蜘蛛圍攻一個人。另外巨蜘蛛白天躲在用樹葉鋪就的彎曲的洞裡,黃昏和夜晚才外出活動,不易與人遭遇。不過,對於生活在原始森林裡的「文明人」來說,意想不到的事的確隨時都可能發生。我的一位60多歲的法國同事就是在清晨穿靴子時被巨蜘蛛狠狠地刺了一下,原來,一隻巨蜘蛛在夜晚投錯了家門。

  不能否認,巨蜘蛛的確很兇猛,它們的嘴上長著一對尖尖的鉤子,襲擊時以鉤子刺向獵物,同時注入毒液殺死獵物並將肉分解成液體吸食。我曾見過巨蜘蛛襲擊山鼠的情景:巨蜘蛛潛伏在洞口旁邊,一隻山鼠在地上覓食無意走到它跟前;後者猛撲上去,一下子捉住了山鼠,瞬間,獵物便一動不動了;隨後,巨蜘蛛慢慢地將山鼠拖進洞裡消化去了。巨蜘蛛的食物主要是嚙齒類和有袋類等小型哺乳動物,有時也獵食其它動物,比如蛇。

  除了嘴上的鉤子,巨蜘蛛的另一種武器是背上的毒毛,土著人告訴我若毒毛進入眼睛或鼻孔裡會引起極強烈的刺激。我沒有體驗過這種滋味兒,但我寧願相信這是真的。有一次我好奇地用一根細樹枝鬥一個巨蜘蛛,它受到襲擊後倏地立起,將前爪高高揚起對著我。過了一會兒,見沒什麼動靜,它便放下爪,想悄悄離去。我用樹枝前後左右地阻攔,它再次擺出防禦的姿勢。如此反覆幾次,它終於忍耐不住了,憤怒地用後足接二連三抓撓後背,頓時,細細的絨毛飄飄揚揚散向空中,我趕緊跑開了。

  不過,巨蜘蛛也並非沒有天敵,一種巨大的馬蜂就專找它們的「麻煩」。這種馬蜂的個頭差不多相當於中國的東亞飛蝗,獨棲生活,飛行時翅膀發出嗡嗡的令人悚然的震顫聲。它們通過不知哪種通訊方式總能找到巨蜘蛛,用尾部的毒針將毒液注入巨蜘蛛體內。巨蜘蛛受到進攻後身體麻木,任憑馬蜂將其軀體拖入馬蜂事先挖好的洞中。馬蜂隨即將卵產入巨蜘蛛體內,卵在發育過程中吸收巨蜘蛛的體液作為營養,而巨蜘蛛在這一期間一直不會徹底死掉,而被迫充當馬蜂后代繁育的活的飼料庫。動物就是這樣一物降一物,形成一環扣一環的食物鏈和錯綜複雜的食物網。

  可以說,蛙是人們常見的兩棲類動物,但通體藍色,嵌著金黃花紋的箭毒蛙則只有在潮溼的南美雨林才能見到。而且,和其它同類動物相比,箭毒蛙在食性,繁殖和生存對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特殊性。

  和許多其它的蛙不同,箭毒蛙不捕捉在空中飛來飛去的昆蟲,卻專門獵食地面上體形微小的螞蟻和蟎。這些螞蟻和蟎常生活在倒塌的大樹下,所以在那裡最容易發現箭毒蛙。在森林裡,茂密的樹遮住了幾乎全部的陽光,大樹倒塌後陽光便會到達樹幹及其附近的地面上。以往,人們不了解箭毒蛙的習性,誤以為箭毒蛙是因為喜愛陽光而聚集在倒木附近。最近,荷蘭學者瑪嘉經過細緻的研究得出結論,和人們以往的觀點正相反,箭毒蛙不僅不喜歡陽光,較長時間的陽光照射甚至會置其於死地。

  箭毒蛙有特殊的雄性育幼行為,這種蛙的雌性成體比雄性成體大,但卻不哺育後代。雌雄的交配常發生在棲生於倒木上的鳳梨科植物附近,這不是箭毒蛙欣賞花的美麗,而是因為這些植物輪生的葉片構造出一個小「池塘」,為蛙卵提供了發育的場所。雌雄交配,雌蛙將卵產在積水處後便悄然離去,只有雄性耐心地照料後代。卵一旦發育成蝌蚪,雄蛙便將蝌蚪分別背到不同的有適量積水的地方,因為蝌蚪是肉食性的,兩個蝌蚪在一起會自相殘殺。雖說是在雨林,尋找可以長久積水的地方也並非輕而易舉,我曾在40米高樹梢上的風梨科附生植物中見到箭毒蛙的蝌蚪,這說明箭毒蛙要背著卵一點一點爬上樹冠層。

  和許多以隱蔽色逃避天敵的動物的生存對策相反,箭毒蛙以警戒色避免殺身之禍,它們在綠色的森林中格外絢麗奪目。原來,箭毒蛙的皮膚分布有毒腺,毒腺分泌的毒液對食肉動物來說可能是致命的。於是,鮮豔的顏色和花紋成了恐嚇食肉動物的信號。箭毒蛙就是憑介警戒色和毒腺使整個家族存活至今。然而,自從人類涉足南美,箭毒蛙的警戒色和毒腺就不再是防身的靈丹妙藥了,印地安人可以巧妙地提取毒液用來狩獵。他們用細藤條將箭毒蛙的四條腿拴住,然後用小木棍輕輕刺激它們的背部,箭毒蛙便分泌出乳白色的毒液。待毒液分泌乾淨後,印地安人會將箭毒蛙放掉以便使這些小動物能夠繼續「生產」毒液。這些提取出來的毒液被塗在箭頭和標槍上,用這樣製成的箭獵取猴子,會使動物頃刻間斃命,這也就是箭毒蛙名字的由來。科學家經過仔細研究發現,箭毒蛙的劇毒物質能破壞神經系統的正常活動,導致動物死亡。

  再後來,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文明人」闖入箭毒蛙的世界並將它們作為寵物帶到城市裡。悲慘的是箭毒蛙極其脆弱,對食物及生活環境的溫、溼度亦要求嚴格,因此,它們一旦被帶出雨林,就意味著末日的來臨。箭毒蛙越來越受到人類的威脅!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電子文本提供: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網絡信息中心)

相關焦點

  • 亞馬遜熱帶雨林到底有多恐怖?
    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總面積達到550平方公裡,佔據世界一半的雨林面積,被稱為「地球之肺」(其中大部分雨林面積在巴西境內,佔該國40%的土地)。另外,還有比子彈蟻毒性更強的可怕動物,比如巴西流浪蜘蛛、南美響尾蛇等等。其中最危險的還是箭毒蛙,它是公認的亞馬遜雨林中最致命的動物,它用鮮豔的顏色來警告潛在掠食者不要靠近它。
  • 亞馬遜熱帶雨林為什麼是人類禁區?那裡到底有多危險?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雖然人類看似霸佔了全地球,但其實我們還是很「嬌氣」的,地球上很多地方其實並不太適合我們生存。比如海洋、極地、沙漠、還有就是雨林,當然我不是說這些地方就不能有人,只是這些地方地廣人稀。
  • 亞馬遜熱帶雨林系列報導(十)新大陸猴(圖)
    南美熱帶雨林盛產各種顏色的野果,而黃色水果尤其為棕色捲尾猴所偏愛。最近的研究表明,南美許多以水果為食的靈長類動物的視覺系統對黃色特別敏感,這樣動物就容易發現點綴在綠葉中的黃色的水果。其實,它們的這種生理特點也不是偶然的產物,而是動植物協同進化的結果:動物以水果為食,而果實被動物食用的植物種群又依賴這些動物傳播種子,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 揭密印第安人秘密武器—箭毒蛙
    ▲圖為2003年版《天龍八部》第3集出現的莽牯朱蛤 單說尋找莽牯朱蛤的原型—箭毒蛙,在南美洲、中美洲的熱帶雨林裡,生活著好多種箭毒蛙,據統計有6-8屬130-170種,它們的體型大多很小很小,一般都不超過
  • 被稱之為地球之肺的亞馬遜雨林,為何有人叫它人類禁區?
    亞馬遜雨林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佔地550萬平方公裡,跨越了9個國家,佔據了全球森林的百分之20,被稱為地球之肺。 但是在亞馬遜雨林的深處確實處處充滿了危險,生存難度極大,普通人不可能走進亞馬遜雨林的深處。
  • 揭密印第安人秘密武器:箭毒蛙
    以上圖為南美亞馬遜印第安人用弓箭、吹箭狩獵,千萬別招惹他們,一旦惹惱他們,否則人家對你怒射,那怕是一點輕微皮外傷就立馬掛掉,因為他們武器全是淬過箭毒蛙毒素圖為亞馬遜印第安人利用毒矛獵殺美洲獅,美洲獅中箭毒蛙毒癱瘓,被獵人補上一棒子斃命。
  • 亞馬遜熱帶雨林看似人間天堂,實則人類禁區,那到底有多恐怖呢?
    亞馬遜熱帶雨林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實屬一片綠色天堂。就是這樣的綠色天堂,也被視為人類的禁區,那亞馬遜熱帶雨林到底有多恐怖呢?小時候令人害怕的電影《狂蟒之災》,至今還在我腦海中浮現,面對如此強悍的亞馬遜森蚺,絕對是讓人不寒而慄。不僅僅是有毒蛇,還有毒蜘蛛、箭毒蛙各種有劇毒的動物。恐怕見到了都未必知道名字。
  • 細數亞馬遜60餘種動植物,看完大開眼界
    提到亞馬遜,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神秘而又新奇的熱帶雨林。內中猛獸如雲,遍地奇花異草,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殺機暗伏。除了食人異獸,更有隔絕於世的當地土著,可以說處處隱藏著殺機。亞馬遜從來不缺生物學家和冒險愛好者的足跡,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不斷闖入亞馬遜,一批又一批。儘管來來回回好多次,去了數不清的生物學專家,但隱藏在亞馬遜深處真正的秘密始終未能揭開。亞馬遜熱帶雨林蘊藏著世界最豐富最多樣的生物資源,昆蟲、植物、鳥類及其他生物種類多達數百萬種,其中許多科學上尚無記載。這個雨林的生物多樣化相當出色,故有「世界動植物王國」「地球之肺」等美稱。
  • 亞馬遜熱帶雨林系列報導(二)繽紛的植物王國(圖)
    它們大大加強了巨樹的支持力,抵禦風的侵襲。關於板狀根形成的原因,適應性理論認為這是一種特殊的適應,以抵抗風或重力引起的應力。但這一理論不能解釋為何熱帶以外的樹木板狀根不發達,而且板狀根最發達的並非是最高大的樹木。而且板狀根總是出現在一定的科屬內,因此植物本身的遺傳特性不容忽視。不過,儘管有各種各樣的板狀根固著植物本身,叢林中樹木坍塌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 「綠色天堂」亞馬遜雨林,實則是「人類禁區」,到底有多恐怖?
    亞馬遜雨林看起來是綠色天堂,實則是「人類禁區」,到底有多恐怖?亞馬遜雨林位於南美洲,佔地550萬平方公裡,橫跨9個國家,佔全球森林面積的五分之一,被稱為「地球之肺」,又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亞馬遜雨林——動物王國在亞馬遜雨林中生活著許多珍稀的動物,比如美洲豹、凱門鱷、大食蟻獸、海牛、貘、水豚、金剛鸚鵡、赤禿猴等,它們生存在一望無際的原始熱帶雨林中,深入亞馬遜雨林,可以領略到雨林生態的獨特魅力。
  • 亞馬遜雨林號稱是人類禁區,步步驚心充滿危機,真是這樣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有人認為,亞馬遜雨林看似綠色天堂, 實則是人類禁區, 那裡充滿了危險與恐怖。有的網友在討論這個問題時,一一列舉了亞馬遜雨林中的」恐怖「事件,尤其是什麼毒蜘蛛、箭毒蛙、食人魚令人不寒而慄。俺就不人云亦云了,談點與眾不同的觀點,歡迎批評指正。亞馬遜雨林的恐怖不恐怖要看怎麼說。
  • 中國亞馬遜熱帶雨林,尋找血蘭花,驚現殺人樹和萌獸
    然而在亞馬遜雨林穿越的這8個國家裡並沒有中國,但並不意味著中國就沒有熱帶雨林。在中國海南島最南端的三亞保亭的呀諾達熱帶雨林就被稱為是中國亞馬遜。而在這片雨林裡,竟然還連接著海棠灣岸線,蜈支洲島,猴島等景觀。呀諾達是中國唯一地處北緯18度的真正熱帶雨林。在這片雨林裡,生長著無數從未見過的植物,以及一到傍晚,蛇蟲靈獸就隨意出沒。
  • 90後中國女孩在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捉鱷魚,釣食人魚,找毒蜘蛛
    2017年12月五六七三天,90後中國女孩在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過了三天最原始的生活,每天晚上九點睡早上五點醒,手機沒有網絡也沒有信號。她說很多當地人家裡甚至沒有通電,晚上憑藉蠟燭照明。第一次在熱帶雨林見到抱在樹上睡覺的樹懶,萌得可愛,猶如小孩子見了生人害羞似的。當地的嚮導姑娘把樹懶抱了下來,我們逛的都是大自然的熱帶雨林,不是專門供遊客看的,他們不會為了遊客而破壞大自然的食物鏈。終於回到了現代文明世界,陸路轉水路再轉陸路然後又水路,歷經四小時才到達亞馬遜河流域。
  • 亞馬遜雨林10大恐怖生物-5 毒箭蛙!
    在亞馬遜熱帶雨林裡,生活著近百種色彩斑斕的毒箭蛙,它們的體型一般不超過5釐米,但是美麗的背後卻暗藏殺機。
  • 亞馬遜雨林,為何被稱為最恐怖的地方
    如果沒有任何野外求生探險經驗的人,僅憑著好奇心就貿然闖入亞馬遜熱帶雨林中,那麼可以說,他的一隻腳就已經邁入了地獄的大門。科學家們早已達成共識,在亞馬遜雨林中,沒有野外求生經驗的人想要生存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 鈷藍箭毒蛙
    英文名:Blue Poison Dart frog學名:Dendrobates tinctorius azureus原產地:南美洲蘇利南的南端棲息環境:熱帶雨林地區體長:3-4.5cm適宜溫度:22-27℃雖然箭毒蛙的種類超過200種,但是鈷藍箭毒蛙一直是箭毒蛙的代表。
  • 亞馬遜雨林餐盤大小毒蜘蛛獵食負鼠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28日報導,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幾名生物學家在亞馬遜熱帶雨林中拍攝了一些視頻,記錄了大自然中動物捕食的殘酷場面。視頻中,一隻餐盤大小的蜘蛛在捕食壘球大小的負鼠。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負鼠的專家證實,該團隊首次記錄了大型蜘蛛捕食負鼠的畫面。美國密西根大學一支研究團隊在《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保護》電子雜誌上發表論文,公布了其研究發現,詳細描述了動物捕食多種不同動物的場面。
  • 亞馬遜雨林有多恐怖?顛覆你的三觀,看看什麼是真正亞馬遜
    在我們以往的印象中,亞馬遜叢林的箭毒蛙已經夠恐怖,但在省蛙面前還是不夠看。省蛙有多毒?不用和箭毒蛙一樣噴射毒液,只要你不小心觸碰到,就會皮膚麻痺,心臟慢慢衰竭而死。亞馬遜雨林箭毒蛙觸碰必死的亞馬遜省蛙除了黑寡婦等一些大型蜘蛛外,亞馬遜叢林裡還生活著很多''流浪蛛'',也被稱為遊獵蜘蛛。為什麼叫流浪蛛?
  • 大型箭毒蛙之鈷藍箭毒蛙
    鈷藍箭毒蛙,Dendrobates tinctorius染色箭毒蛙旗下的亞種,樹棘蛙科叢蛙屬的一個物種。喜潮溼壞境,食物廣泛,繁殖能力強,較易飼養。雖然是屬於大型的箭毒蛙,不過體長也只有4公分左右,一身螢光藍色,在動物界算得上是極少數的色彩特例,事實上許多箭毒蛙的色彩都是同樣的耀眼,這些特殊而華麗的色彩對掠食者來說都具有強烈的警示作用。鈷藍箭毒蛙簡介雖然箭毒蛙的種類超過200種,但是鈷藍箭毒蛙一直是箭毒蛙的代表。
  • 這五種青蛙有劇毒,第一種通體藍色,最後一種讓人看了不舒服
    但這五種青蛙卻跟我們往常的認知不同,它們有劇毒,而且顏色怪異。有的毒性較小,用於捕食小蟲子,還有的毒性巨大,一克毒素能毒死1.5萬人。    第一種是草莓箭毒蛙,聽名字還有些許可愛,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青蛙,全身是草莓的顏色,四肢為純黑色,生活在熱帶雨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