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庫布裡克的電影《 2001: 太空漫遊 》( 2001: A Space Odyssey )橫空出世。當時在洛杉磯的首映幾乎成了一個災難,播放到中途觀眾紛紛離場,一名好萊塢演員邊走邊指著大屏幕抱怨:誰能告訴我這部片子到底在講什麼?
一年後,來自的倫敦的一位年輕人回答了他。
他的答案是一首歌——
《 Space Oddity 》。
這位年輕人就是大衛·鮑伊。
在發行《 Space Oddity 》之前,鮑伊已經在兩年前發布了首張個人專輯,不過就像石投大海,沒有產生任何影響。這對鮑伊造成了很大的打擊。整整兩年的時間,他讀佛經、演啞劇,總之不再碰任何與音樂有關的東西。
直到看了庫布裡克的電影,他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歌。
沒想到《 Space Oddity 》徹底拯救了鮑伊的音樂生涯。
就在《 Space Oddity 》發行9天後,也就是1969年7約16日,阿波羅11號正式登月。這首自帶太空屬性的歌成為BBC播報阿波羅登月新聞的主題曲。所以,很快《 Space Oddity 》一路飆到英國單曲榜前五。
《 Space Oddity 》如同《 2001: 太空漫遊 》一樣生來神秘。
整首歌唱一個叫湯姆船長的太空人在太空例行檢查時與地球自動失聯的故事。神秘就神秘在你根本猜不到他「自動失聯」的動機是什麼? 整個地球的人都在呼叫他,他的愛妻也在等他回家。可是他卻不知飄向了浩瀚宇宙的哪個角落?
凡是神秘的事物,總有無限的吸引力。
多少年來,人們不斷問鮑伊這首歌的真正含義。幾乎每次,鮑伊的答案都不一樣。也許他本人也在尋找真正的答案。
歌迷們,同樣也在用行動尋找答案。
2013年本·斯蒂勒在電影《白日夢想家》中致敬了這首歌。
當大齡失業剩男沃特一路迷迷糊糊的來到了冰島。在是否繼續尋找底片中猶豫不決,此時,他暗戀的女生謝莉爾彈著吉他向他迎面走來。她所彈唱的正是沃特平生最愛的《 Space Oddity 》。於是,在這首歌的鼓勵下,沃特一躍而上,登上了直升機,繼續追尋自己的 「 白日夢 」。
同一年,加拿大的太空人Chris Hadfield從太空發來了一份答案。
Chris Hadfield不僅是一位行走太空的太空人,還是鮑伊的忠實粉絲。在他最後一次離開太空返回地球前,他錄製了了一段翻唱《Space Oddity》的視頻,這是史上第一首太空MV。
Hadfield 認為,Space Oddity 成功的原因,不是告訴了我們關於太空的事,而是講述了與我們自身有關的一切。
「能夠從太空中俯瞰地球,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特權。但我想假如每個人都處在那個位置,一定會有所發現——尤其是當他們每隔 90 分鐘就能完整地觀察一次這顆星球,看著地球以無限的耐心包容著人類的所作所為,好的,壞的,愚蠢的,殘忍的。我認為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會從各自的信仰中得到鍛鍊,重新認識什麼是對的,什麼會真正給他們以力量。」
最讓這首歌矚目當屬2018年。
2018年2月7日(北京時間),馬斯克將一輛紅色的特斯拉送入太空,車內循環播放著鮑伊的《Space Oddity》。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鮑伊的歌聲將和特斯拉一起在太空中飛馳10億年。
被問到,馬斯克為什麼對太空如此執迷時。
他說,「 我一直有種存在的危機感,很想找出生命的意義何在、萬物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這讓我想到了高更的那副著名的畫:《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向哪裡去?》
這幅畫還有一個簡短的名字:認識你自己。
看!
即使我們跑到大溪地,跑到外太空,最終面對的還是自己。
所以不管什麼時候,不管在哪裡,孤獨是常事,疑惑是常事。
正是因為孤獨和疑惑,我們才會主動思考。當我們主動思考時,開始面對自己,而這是一切夢想的開端。
這也是《Space Oddity》真正要表達的含義。
每當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太空中會傳來《Space Oddity》的歌聲。
在這一遍遍的歌聲中,我們再次重新認識自己。
於是,一個新的夢想開啟。
關注「音外之音」,和你一起分享更多有趣的音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