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保護志願者墜樓身亡 被疑因工作開展難自殺

2020-12-05 搜狐網

  北京,一位知名動物保護志願者墜樓身亡,其他動物保護志願者認為,她是「因無法忍受人們對動物的殘害而自殺」。

  復旦大學碩士生虐貓事件塵埃未定,北京又傳來動物保護志願者「因無法忍受人們對動物的殘害而自殺」的消息,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一悲劇的發生?在動物保護道路上,到底有多少人、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狀態下做著何種努力?被他們視為奮鬥目標的中國第一部動物福利法立法工作已進展到什麼程度?它將給人的生活帶來何種影響?日前,本報記者赴京採訪,試圖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33歲的王培墜樓身亡她是誰?

  33歲的王培(上小圖)是北京萬餘名動物保護志願者之一。

  11月8日清晨6時許,王培從北京市朝陽區珠江綠洲小區11號樓24層墜落身亡。她的丈夫說,她「因無法忍受人們對動物的殘害而自殺」。死前不久,王培剛剛就任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中方首席代表。

  12月16日,記者來到綠洲小區時,人們大都掃來不解的目光:「都死這麼長時間了,有什麼好問的?為了小貓小狗的事跳樓,值嗎?」王培生前住的屋門緊閉,好不容易與王培的丈夫聯繫上,他一聽是記者,就掛斷了電話。

  朝陽公安分局處理此事的周警官說,現場沒有發現遺書,由於王培的娘家及婆家均沒有提出死亡調查請求並很快火化了遺體,因此警方沒有就死因立案偵查。

  跟王培結識已經5年的北京市海澱區林業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動物救助分會會長吳天玉回憶說,王培在去世前3天在「農場動物福利與肉品安全國際論壇」上看到人們殘忍地宰殺動物的錄像,當時氣得臉煞白。會上大家提到目前國內為動物立法難度很大,她「看上去很憂鬱」。

  王培的好友菡月評價她,「待人和氣,有責任心,精通外語、社交能力強、富於愛心,能很方便地與國際溝通」。

  在北京」王培們」有上萬人

  王培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2003年從一家薪水頗豐的外企辭職,專職做動物保護志願工作。

  「王培不該幹這麼難的活啊,如果不做這個工作,她絕不會走上絕路。」據菡月回憶,「她在家裡養過幾隻貓,她愛人很反感。(他們)搬進新家後,她答應不再養貓,養貓的事弄得他們夫妻關係挺緊張。」

  朋友們整理出一份王培的動物保護履歷:2003年辭職後在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從事動物救助工作;後又在北京市海澱區環境保護協會動物救助分會工作;2003年8月,與環保組織一起赴內蒙古赤峰進行動物保護調研,並擔任瀚海沙論壇「素食、動物、環保」版的版主;2003年10月,在北京愛心福利社工作,同時加入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教授莽萍主持的環境與動物倫理研究小組,與莽萍等一起赴山東聊城調查注水牛;2003年11月,積極參與推動淘汰養熊業,宣傳使用熊膽替代產品;2004年5月,向有關部門呼籲動物福利立法;2004年11月,協助召開「中國野生動物園觀察」總結報告會,呼籲停止濫建野生動物園,停止現有野生動物園內的「活體餵食」表演及部分虐待動物的「動物表演」;2005年3月~4月,與有關組織和媒體調查研究虐殺狗問題,並對通州區政府部門頒發肉犬屠宰證進行調研;2004年11月,調查河北肅寧尚村皮毛市場活剝狐狸、貂、貉等動物皮問題,並向政府有關部門和媒體反映問題。

  「在大多數時間裡,她在為改善動物的生存條件而奔走。像她這樣的人在北京有上萬人。」一動物保護網站論壇版主、網名「推土機」的畢群說,這些人大都在蘆荻的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吳天玉的海澱區林業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動物救助分會、張呂萍的北京人與動物環保科普中心等大大小小的組織或網站論壇裡活動。他們一般分為三類:一是「家養派」。他們的家成了流浪動物的中轉站,有人領養就送養,沒人領養就自己養。二是「圈養派」。建立專門的圈養基地,收容的流浪貓狗,等人領養。三是「絕育派」。自己上街見了流浪貓狗就引回來,有病的治病,沒病的做絕育手術,之後有人領養的就送走,沒人領養的就自己在家裡養或放到社區投食點。

  志願者之」家養派」--還有個叫張瑩的,為了養40多隻流浪貓,連加拿大的國籍都不要了,她們都是捨不得這些小可憐呀。

  楊麗萍,退休工人,有10多年的「救貓史」。現在,她僅有36平方米的家裡活躍著36隻貓。「我看到這些流浪貓,心裡就可憐得不行,非要把它們帶回來不可。你看這隻貓,一個月前撿回來時骨折,渾身是傷,我花了3000多元錢才給它治好,看它現在多歡騰。」

  楊麗萍還養著社區裡的十多隻流浪貓。「我顧不過來,每月給鄰居老太太200元貓糧錢,讓她幫助喂。為家裡這些貓,我每天早上8點起床後得收拾4個小時的家,清理貓糞貓尿、拖地板,這段時間電話都顧不上接。過了中午,我才看看電話裡有啥事,大多是貓友們讓去接貓的或者是讓陪著給貓看病的,出去辦事最多兩三個小時就得趕緊回來,不然家裡就被鬧得不成樣子了。」楊麗萍正說著,一股刺鼻的臭氣撲面而來。「這是貓屙了。」她立即拿著掃帚等去清理。「每到夜裡,聞到這氣我就得立即起床清理,為這事,我與愛人打了無數次架。說心裡話,我愛人和姑娘也真受委屈了。」

  「這些都是送不出去的貓,我得一直養到它們老死。」她指著其中一隻白貓說,「這隻貓跟我10年了。家貓的壽命一般是15年,我要是死到它們前面了,我會死不瞑目;要是我死到它們後面,我會傷心多少次呀,死一隻我得哭一回。」

  史豔林,退休幹部,家住海澱區塔院小區,從小愛狗。一進她家,一股濃重的氣味撲面而來,一群小狗也歡叫著向主人和記者撲來,其中3隻各拖著一條殘腿,還有一隻瞎了雙眼。

  「客廳裡有5隻殘廢狗,書房裡有兩隻『囫圇狗』,它們見面就咬,只能分開養。」史豔林一邊清掃狗屎一邊讓記者看兩隻「囫圇狗」幹的好事——一個露著海綿的真皮沙發墊。它們雖然身上「零件」都全,但當初也都是被她從死亡線上救回來的。去年8月兩隻小狗被動物醫院認為治不好扔了出來,她拾回家花兩三千元錢治好了它們的病。

  老人說,幾十年來,她沒有積蓄,「錢都花到貓狗身上了。但我可不孤獨呀,通州一個大妹子,因為愛人不愛貓,她寧可離婚,現在家裡養著12隻殘廢貓。還有個叫張瑩的,為了養40多隻流浪貓,連加拿大的國籍都不要了,她們都是捨不得這些小可憐呀」。

  據了解,像這樣年過50的愛貓愛狗族大都終身單身或與愛人關係緊張。「一門心思都撲到貓狗身上,咋有精力顧人呀!」一名動物論壇的版主如是說。

  志願者之」圈養派」--吳天玉的基地從1993年建設以來也已三易其址,光在這上面就花了200多萬元。

  海澱區某小區一棟樓房內,年近八旬的蘆荻正在寫懷念毛主席的文章,一隻小白狗不斷地在她的書桌旁哼哼,老人輕聲說:「小雨,你鬧什麼,媽咪有事,你不知道嗎?」聽了這話,小白狗果然不叫了。蘆荻對記者說:「它是在一個雨天救下的。」

  因精通古典文學,蘆荻老人在1975年被患了眼疾的毛主席請去朗讀古籍,從此成為名人。不過此後她在動物救助方面的名氣更大。

  上個世紀80年代,蘆荻在美國了解到動物保護組織,回國後便奔走籌辦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如今這個協會已有1萬多名會員。

  蘆荻向外面公布了自己的電話,承諾可以救助那些流浪貓狗。起初在家養,實在養不下,她便斥資數百萬元建起了救助基地。隨著小動物越來越多,基地先後三遷,從最初大興縣青雲店遷到海澱區四季青鄉南平莊,再遷到海澱永豐鄉西玉河。兒女從美國寄回的錢她全花進去了,甚至還賣過家藏的善本書、賣過母親留下的清代家具。半個月前,她退掉了兒子在小區裡買的車庫。

  「下午兩點就有人來催要狗糧錢6520元,可我手頭只有新收到的會費5100元,咱儘快說完話,我得出門借錢去。」蘆荻告訴記者。

  在昌平區興壽鎮香屯村,一個叫個珍寵園的院落裡,養著吳天玉送來的40多隻狗和70多隻貓。12月19日中午,一批志願者送來了食物、棉被和捐贈的100元錢。「太冷了,送兩條棉被給貓狗們蓋,別凍著了。」志願者謝文說。

  和蘆荻的基地命運相仿,吳天玉的基地從1993年建設以來也已三易其址,光在這上面就花了200多萬元,這些錢都是她和會員們從生活費裡擠出的,其中外來捐贈不過3萬多元。吳天玉的一名會員告訴記者,吳天玉在1999年辦起了海澱區林業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動物救助分會,為了這個事業,她個人投入的資金不下80萬元。「為了這些小動物,吳會長一直獨身。」

  志願者之」絕育派」--逮著就閹讓流浪貓狗們從數量上逐漸減少是以董兵為代表的年輕人的普遍做法。

  「不好意思,我正忙著呢。剛剛有人送來只貓,我得趁著天沒冷下來,趕緊去醫院給它做絕育手術。」當記者聯繫網名「回頭是岸」的愛貓族董兵時,他急匆匆地說。

  逮著就閹讓流浪貓狗們從數量上逐漸減少是以董兵為代表的年輕人的普遍做法。與老志願者們不同,董兵這些年輕志願者都是兼職,他們不會因為愛貓而放棄本職工作。

  「貓的孕期是3個月,從理論上講,一對成年貓每7年就能繁殖後代23萬隻。如果不給它們做絕育手術,誰也受不了。」董兵的這一思路並非一開始就得到廣泛認同。據說,最初蘆荻反對「宮刑」,後來她的基地出現了大批嗷嗷待哺的新生命使得糧荒愈演愈烈時,她才接受了這一「沒法徵得小貓同意」的「武斷做法」。

  「貓咪有約」和「幸運土貓」是積極呼籲這一做法的眾多愛貓網站中的兩個人氣最旺的網站。從2004年1月成立以來,「貓咪有約」所在的寵物中國網站從訪問量上「堪稱世界第二大」寵物網站,經這裡牽線搭橋救助的貓不下1000隻。

  河南籍的網站負責人吳正凱說,一旦發現有流浪貓,他們會在網上發信息,讓人去救,在救下並做過絕育手術後,他們會在網上發圖片,招募領養人,給小貓找新家。

  愛動物的」王培們」為什麼不愛自己?

  據吳天玉掌握的統計數字,北京市現有100萬隻流浪動物,其中貓80萬隻、狗20萬隻,而動物保護志願者只有萬把人。「我們這些人太愛動物了,甚至不會愛自己、愛家人。王培從事了多年的動物救助和宣傳工作,對我們這些人的付出和犧牲有很深了解。她曾對我說,他們年輕人絕對不能走我們的老路,一定得有所突破,但突破口在哪裡呢?」

  有一件事是蘆荻心中排遣不去的塊壘。去年4月,海澱區有個小姑娘給她打電話,說她奶奶養的一隻貓上午不見了,有人看見她家隔壁的飯店正準備活剝貓皮。她奶奶聽說趕快去看,正是她家的那隻貓,她要求店家放生並賠償,店家說:「你咋能證明是你家的貓?你有貓證嗎?你能讓貓承認嗎?」老太太叫來派出所民警,可民警說他們管不了,處罰店家沒法律依據。蘆荻跑到現場去協調,想讓店家認個錯,但沒有成功。「貓別說生命權受尊重了,連相當於家庭財產的地位都得不到,人們可以隨意處置而不受任何制約。這咋不讓人傷心?」

  志願者楊麗萍說,虐貓者必須受到懲罰,可是沒有相應的法律。去年秋天,她路過一集貿市場時,發現一個賣煙的攤主將一隻白貓裝進塑膠袋往地上摔,她制止無果,還被嘲諷為「愛管閒事」。她後來暗中盯了賣煙的攤主很長時間,終於抓住他賣假煙的證據,讓他受到了懲罰。

  在宣武門附近的一家火鍋店,記者採訪了正興高採烈地吃狗肉的食客們。一名山東的客人說:「狗生來就是讓人玩、讓人吃的,不吃能養它?等它老死火化不成?」一名廣東客人說:「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河裡遊的,想吃就吃,誰有權攔著?除非受保護的野生動物。只要打個人工馴養的招牌就行了,誰能分得清?」一名北京顧客說:「貓狗這些動物就是東西,東西就是受人支配的,它有什麼選擇權?能讓人高興,就是它們的本分,對它們講什麼『人道』?」

  持這種觀點的不僅僅是普通老百姓,還有學者,其中清華大學教授趙南元是高調且知名的。他認為,「如何對待動物與道德無關」,為動物福利呼籲不僅沒必要,而且有害。首先,人類如何以己度動物?標準該按誰的?其次,不養豬,也就沒有理由對養豬的說三道四,即使打官司也是養豬人代表豬「出庭」。要想提高豬的待遇,除非你出錢,不能攤到消費者身上,這樣才合乎情理。我們吃什麼是飲食文化傳承下來的。以虐待動物為樂是一種心理疾患,需要的是心理治療而不是道德譴責。

  家住塔院小區的高級醫護人員郭洪不能接受趙教授的觀點:「貓狗等小動物不同於馬牛羊等動物,後者不依賴人而生存,但前者是人的伴侶動物,經過人類長期的馴化,基本上喪失了野外生存的能力。人們需要時就要,不需要就扔,始亂終棄的做法怎能說明這樣的主人有道德感呢?」

  王培還會有下一個嗎?

  「我已從單純救助貓狗的泥潭中跳了出來,我覺得靠這種救法,永遠救不完,我們得呼籲全社會愛護動物,只有全民行動起來,才會有成效。」「推土機」畢群說,「只有這樣,才不至於出現下一個王培。」

  畢群是某科研部門一位搞衛星技術的高級工程師。在此之前,他與愛人一直在走「有扔就拾、有病就治、抱回就養」的老路。

  但時間長了,畢群發現,這是一個「走不到頭的死路,能得到救助的貓非常有限,對有著幾十萬隻流浪貓的北京城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愛人對貓毛過敏,於是在搬進新房後,他狠了狠心將手頭所有的貓送了出去,開始做愛護動物的宣傳工作。

  在北京的高校、中小學,畢群和吳天玉等志願者藉助籤名活動不厭其煩地向同學們講解。在一些社區,他們極力遊說社區為轄區流浪貓搭貓舍、設置投食點、籌資做絕育手術。可喜的是,西城區的教育部家屬區和大興區的宣頤家園社區已接受他們的觀點,開始為這些流浪貓重建家園了。

  「只有建立動物福利的法律制度,才能從根本上遏制人們遺棄、虐待動物的行為。」曾是北京市第12屆人大代表的軍人李曉溪說。

  「一提起動物福利,就有人說:『現在人的福利還沒解決呢,說什麼動物福利,豈不是天方夜譚?』」提起他勸說別人時的情景,李曉溪滿臉激動,「這時我就說動物福利與人的福利不同呀。人的福利是如何改善生活條件,動物福利是如何活下來。無非只有五個小小的要求:不受饑渴的自由,生活舒適的自由,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威脅的自由,生活無恐懼的自由,表達天性的自由。通俗地講,就是在動物飼養、運輸、宰殺過程中要儘可能地減少痛苦,不得虐待。況且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都制定了動物福利法,包括許多比我國落後的非洲國家。」

  當然,短短幾句話需要大量的證據支撐。為此,李曉溪等人整天研讀這方面的文獻,如今儼然成了動物福利專家了。同時,每年北京市人大會議召開前夕,莽萍、吳天玉、蘆荻等人都要叮囑她堅持提動物福利立法的事。

  在包括李曉溪在內的諸多代表的堅持下,今年5月8日,含有一句「動物福利」內容的《北京市動物衛生條例(徵求意見稿)》終於在北京市政府網站上進行了公示。但在5月10日,此稿便被撤下來。據稱,某些專家認為這項立法過於「超前」,將遭遇執行難等現實因素。6月13日,北京市法制辦孔繁榮處長解釋稱,北京市人大五年立法規劃中並沒有這項法規。

  「不過,令我們高興的是,今年10月26日,海南省有關部門組織多名國內外專家及部分省領導就出臺《海南省動物福利法》一事進行研討,會上,省政府一位副秘書長透露出明年年初將召開聽證會,以促成該法早日出臺。這是我國動物福利法立法的第一道曙光呀。」李曉溪興奮地說。

  記者採訪了起草這一法案的中國科技大學法學專家宋偉教授。被稱為我國動物福利教學第一人的宋教授說,這一法案的緣起,跟海南「建設生態省」的理念分不開。該省有關領導非常重視,海南省原常務副省長鮑克明、省政府副秘書長許前飛、省安全廳廳長熊方明等領導出席了研討會並作了發言。他與有關專家在起草這一法案時,在參考國外動物福利法律的同時,也結合我國的現實情況進行了較為保守的行文,「絕對不能照搬外國的法律條文,畢竟我國人民的思想觀念尚待提高」。但對於此法案是否能獲通過,宋教授審慎地說:「現在很難講,得看明年再說。」

  對於我國動物福利立法前景,清華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蔣勁松博士分析道,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漠視動物福利的觀念短期內很難完全改變,種種虐殺虐食的傳統一時也難以根除,不承認「動物生命權也應得到尊重」極為普遍,這是立法的難題。

  但是,這方面的立法也有越來越強大的推動力。蔣勁松說,一是國際上的輿論壓力和「畜牧、水產品國際貿易壁壘」。前兩年,隨著中國加入WTO,西方國家紛紛採取非關稅措施阻止中國農產品大舉進入,綠色壁壘(或稱環境壁壘)使中國農產品出口損失嚴重。近年來,國際上又接連發生了一系列養殖產品出口遭退貨甚至抵制事件,原因就是他們懷疑我方產品不符合動物福利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歐盟與智利籤署的雙邊貿易協議中,便加入了「動物福利」標準的條款,歐盟甚至希望將「動物福利」問題列入世貿組織多哈談判議程。也許用不了幾年,「動物福利」也如近年來強調的環保與衛生檢疫的「綠色壁壘」一樣,迅速成為國際貿易中一個新的「關鍵詞」。我國作為其中一員,不可能不受影響。動物福利不僅牽涉到動物的利益,即使從國人的經濟利益角度也是必須考慮的。

  二是國內越來越多的愛護動物的志願者呼籲,全國性的《動物福利法》如果制定起來比較困難的話,那麼,少數沿海發達地區率先進行地方立法卻不是不可能的,海南就是一個很好的苗頭。北京即將迎來2008年奧運會,「人文奧運」的口號要落在實處,制定一部哪怕門檻很低的《動物福利法》也是非常必要的。退一萬步講,就算制定完整的《動物福利法》有困難,也完全可以分散立法,讓動物福利的精神分散在不同的法規中,漸次出現。

  「對於立法,我們不能過於悲觀,也不能盲目樂觀。但對於人們思想認識的提高,我們應抱有足夠的期待,關注弱小的程度是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風向標。作為弱小無助者的動物們也必然會等到我們採取立法的方式關注它們的那一天。那時包括王培在內的所有為動物保護事業奔走呼籲、付出熱情和犧牲的人都會感到欣慰的。」蔣勁松博士說。

  「王培去世後,我們專門召開了一個王培追思會,反思我們在救助動物的時候是不是也應時刻救助自己。也要善待自己,不能再做無謂的殉道者。如果不是出了這件事情,我們真是無暇考慮自己是不是也該為自己的心理減減壓,是不是也該調整調整心態,關心關心自己……」吳天玉會長說,「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下一個王培悲劇出現。」

  □記者楊振東文圖

 

  

相關焦點

  • 疑因家庭矛盾,四川20歲女子帶著孩子墜樓身亡,孩子才4個月大
    疑因家庭矛盾,四川20歲女子帶著孩子墜樓身亡,孩子才4個月大現在有不少的年輕人很早就已經結婚了,其實早點結婚有早點結婚的好處,但是也有一定的壞處,就比如說,年輕人的思想都不怎麼成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結婚,難免會面臨很多的小問題,比如生活上發生矛盾、爭吵等等,而且因為這些年輕人的思想不是特別的成熟,在發生矛盾的時候就有可能處理不當或者是不會處理
  • 北大畢業生墜樓身亡 英語八級鋼琴十級死因成謎
    [提要] 6月28日晚,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研二學生賈昊在同學租住處墜樓身亡。醫護人員診斷稱自殺可能性比較大。另外,賈昊已找好工作,並曾表示非常喜歡這份工作,所以賈昊的真正死因依舊是個謎。[願逝者安息]  北大畢業生墜樓身亡 英語八級鋼琴十級死因成謎  畢業在即,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二學生賈昊卻意外墜樓離世,事發6月28日晚10時左右,北京大學相關工作人員證實了死訊。
  • 飼養員遭熊攻擊身亡現場疑曝光 慘劇讓目擊者感嘆動物野性難馴
    飼養員遭熊攻擊身亡現場疑曝光 慘劇讓目擊者感嘆動物野性難馴時間:2020-10-19 10:09   來源:中國小康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飼養員遭熊攻擊身亡現場疑曝光 慘劇讓目擊者感嘆動物野性難馴 近日網友發布的一條朋友圈引起關注,內容是上海野生動物園一飼養員遭群熊撕咬死亡,並曝光了當時現場照片,
  • 55歲副教授疑因患抑鬱症墜樓身亡
    本報訊(記者熊琳暉)去年12月31日,武漢音樂學院音樂系副教授宋祥瑞疑因長期患抑鬱症從7樓家中跳下身亡。昨日,記者來到該院教職工住宅樓探訪。  記者兩次按響宋祥瑞家門鈴,等待約10分鐘,始終無人應答;轉至樓下,卻看到窗內仍有燈光。
  • 新冠疫苗專家神秘墜樓身亡,被發現時僅穿內衣,還有刀傷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一名負責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的科學家在聖彼得堡不幸墜樓身亡,被人發現時其僅身穿內衣,身上還有刀傷。俄羅斯媒體報導稱,他於12月20日在一棟公寓樓樓下被人發現時已經墜樓身亡,而且卡根斯基當時僅身穿內衣。
  •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關於開展2020年保護候鳥志願者「護飛行動...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官網:微信公眾號「野趣上海」(帳號主體: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3.3發布:《今天,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關於開展2020年保護候鳥志願者「護飛行動」的通知
  • 男子兩次入院治痔瘡 出院21天留遺書墜樓身亡
    死者「遺書」上提及曾為他治療的兩位醫生,其墜樓大廈對面就是曾為他進行治療的某肛腸醫院,目前已排除他殺可能  2013年12月28日上午9時許,一名65歲的男子從成都市區內一棟大樓的13樓墜下,當場身亡。
  • 男子鬧市離奇墜樓身首異處 初步認定為自殺(圖)
    圖/記者趙尚渝  男子鬧市離奇墜樓身首異處  警方初步認定男子系自殺身亡,是從20樓走道窗口跳下  11月28日下午,長沙市芙蓉區中山路三角花園附近發生一起墜樓事件,一中年男子從三角花園北棟公寓20層墜下身首異處。  死者為何身首異處?
  • 城陽區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開展清網護飛行動
    半島記者 徐傑10月1日,青島市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組織開展了守護候鳥遷徏,共建美麗中國生態保護文明實踐活動演禮社區主任邴文平帶領志願者沿嶗山西麓惜福鎮街道山林展開巡護,開展清網、護飛、護林防火宣傳。志願者隨後來到夏莊街道社區中心開展瀕危野生動植物科普展,向居民展示祖國各地的生物多樣性,提高保護意識。並在城陽第十七中學生態科普館對志願者進行生態保護文明實踐的科普宣講,讓志願者更深刻了解家鄉的森林、溼地、海洋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做科學的保護和宣傳者。
  • 中國科學院陳中偉院士墜樓身亡
    中國科學院陳中偉院士墜樓身亡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警方初步斷定死者在嘗試翻窗過程中不慎失足  晨報訊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中偉教授昨晨不慎墜樓去世
  • 中山大學碩士研究生宿舍自殺身亡 遺書稱工作難找(圖)
    中山大學一名碩士研究生宿舍內自縊身亡 遺書:畢業論文、找工作難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文物與博物館專業2012級碩士研究生蔡某某(男)16日晚在宿舍內自縊身亡。警方初步排除他殺可能性。死者遺書中稱,畢業論文、找工作困難重重,無顏面對家人。校方已通知家長,當晚家長到現場了解了情況。
  • 【關注】聯合志願者 加強野生動物保護
    11月9日 星期一天氣:0/-10℃ 多雲轉晴明日:3/-7℃ 多雲11月6日,記者從市林草局獲悉,該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科與綠髮會牡丹江志願者召開工作座談會
  • 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招募保護老虎志願者
    本報訊 今年是中國的虎年,而且7月29日是個特殊的日子,它被老虎保護亞洲部長級會議提議設立為「全球老虎日」。近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保護老虎志願者行動」活動正式啟動。
  • 河北大三男生墜樓身亡 20分鐘前稱想法解釋曠課
    劉明(化名)提供的簡訊截圖  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蓮池分局南大園派出所民警11月3日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證實,當天上午,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簡稱「長城學院」)一名男生在學校墜樓身亡
  • 陳中偉院士不慎墜樓身亡
    陳中偉院士不慎墜樓身亡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新華社上海3月23日電(記者馮源楊金志仇逸)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中偉23日晨不慎墜樓去世
  • 世界著名催眠大師雪梨墜樓身亡 死因仍然是謎
    【環球網綜合報導】11日世界知名的催眠大師在澳大利亞墜樓身亡事件,仍在持續調查中。據澳大利亞新快網1月14日報導,上周末一名世界著名的催眠幻術大師從雪梨的公寓墜樓身亡,而他的表演本計劃將在雪梨歌劇院上映。他為何會墜亡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 志願者教你保護動物
    本報訊(記者劉軍)「亞洲象數目正在減少有幾個原因,一是環境日益惡化,二是象牙珍貴造成偷獵大象行為屢禁不止,三是大象在其『生活區』內破壞莊稼使得當地群眾對其進行捕殺……」昨日,長沙動物園大象館前,一名保護教育志願者向遊客介紹與亞洲象有關的情況。湖南省首個保護教育志願者工作站昨日在長沙動物園正式掛牌成立。
  •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委員會成立
    本報訊 記者王鈺 孟路報導 7月12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委員會在北京成立。新成立的委員會將著力加強自身建設和管理,吸納更多民間力量加入,以推動野生動物保護事業。        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野生動物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
  • 開學前一天,巴中15歲男孩墜樓身亡,引發對恐學症的思考
    開學前一天,也就是2020年8月31日13時許,巴中一名15歲男孩墜樓身亡。警方通報稱,事發地為巴中經開區福錦苑小區,死者系福錦苑小區居民楊某某(男,15歲,原中山村4組居民)。監控顯示楊某某於12時54分獨自乘電梯到達10棟27樓頂層,13時0分8秒從該棟頂層處墜樓,無他人在場。
  • 大學生自殺頻發折射中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仍存「短板」
    針對中國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發的現實,有關專家呼籲國家應儘快對心理健康進行立法,為最大限度避免各類人群由於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走向極端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以加高中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依舊存在的「短板」。11月13日午夜,在地處長春的東北師範大學某研究生寢室樓裡,該校音樂學院一名研二女生從她所在宿舍的9樓墜落,當場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