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一號探測器是美國於1977年發射的人類第一顆深空探測器,其動力來源是三塊核電池,即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機,主要的探測任務是對木星、土星的大氣層以及圍繞它們運行的衛星情況進行近距離探測。1979年3月的時候,旅行者一號就達到了木星附近,隨後在1980年11月份,到達土星附近,拍攝並向地球傳回了上萬幅彩色圖像。在飛掠過木星和土星之後,依靠著這兩大氣態行星巨大的引力彈弓效應,旅行者一號實施了加速,繼續向銀河系中心進發。
2013年NASA向外界宣布旅行者一號已經進入了
恆星際空間,來到了太陽系的邊緣,據測算,其目前的速度為5.5萬公裡每小時,距離地球已經遠至210多億公裡。根據NASA公布的消息,旅行者一號攜帶的核動力發動機的能源,只能供其使用到2025年,在這個時間段之前,它還可以向地球回傳相關的信息,不過要需要近20個小時地球才能收到,而且信號質量已經非常微弱。而一旦沒有了核動力來源,那麼它將依靠慣性和其它星球的引力繼續行進,不過我們再也無法得知它的具體位置,也收不到它傳回的任何信息了。
旅行者一號除了攜帶著核動力發動機、必要的拍攝裝置以外,還載有一個12英寸的鍍金銅質唱片,裡面收錄了可以表述地球的位置、多種文化、自然以及生命體的聲音和圖像資料,包括地球上的115幅圖像、55種語言以及27首共計90分鐘的樂曲。通過這樣的方式,希望有一天能夠被外星高等智慧生物發現,並與地球取得聯繫。
相信大家都看過大劉的《三體》,對裡面的「黑暗森林法則」印象深刻。霍金生前也警告在現階段地球文明發展的前提下,儘量避免暴露地球的位置,因為這樣會增加地球被高等級智慧文明入侵和打擊的風險。出於這樣的原因,有人擔憂旅行者一號會暴露地球的目標。那麼,假如我們後悔了,想把它攔截下來,以現在的技術水平,能否實現呢?
結果肯定是失望的,一方面是由於旅行者一號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每小時5.5萬公裡合每秒1.5萬米,目前地球上的飛行器都無法跟得上這個速度,比如獵鷹HTV-2號超音速飛行器速度最快,速度也僅為每秒6800米。另一方面,如果發射其它的深空探測器進行攔截,速度也不會比旅行者一號增加多少,以現在距離地球210多億公裡來計算,即使快一倍的探測器,也至少需要50年左右。而且那個時候旅行者一號早已經不能發射信號,有關它的具體位置信息我們將不得而知,新的探測器如果要找尋到,簡直就像大海撈針,而且在那麼遠的距離,新探測器也無法及時接收到來自地球的指揮信號,根本無法進行精確地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