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 / Headlines
【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捐贈劃撥儀式暨入藏紀念展開幕式在北京舉行】12月26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國家圖書館隆重舉行「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捐贈劃撥儀式暨入藏紀念展開幕式」。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向捐贈方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頒發捐贈證書,並宣布展覽開幕。嘉德公司是中國文物拍賣企業的優秀代表,一貫秉持社會責任,積極促進流失文物回歸。此次為保護信札不致再度流散,主動斥資競購併無償捐獻給國家文物局,為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搶救流散文物工作做出了表率。為做好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的保護研究與展示利用工作,國家文物局將這批信札整體劃撥中國國家圖書館,與「西諦藏書」「木音信札」合璧收藏。此次紀念展,整體展示信札原件,客觀呈現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工作的動人往事。
鄭振鐸致徐伯郊信札(圖片來源:中國國家文物局)
【恭王府調整開放時間和實行全網售票】自2020年1月1日起,恭王府博物館將調整開放時間並實行全網售票。該博物館全年除法定節假日外實行周一閉館制度,每日開館時間為早上8:30,停止檢票時間為16:10,閉館時間為17:00。此外,該博物館將取消現場售票窗口,實行全網分時段售票,每日限售3.2萬張,屆時觀眾可憑身份證檢票入園。
恭王府博物館內嘉樂堂(圖片來源:恭王府博物館)
【福建劉亞樓將軍紀念館新館揭牌】為紀念即將到來的劉亞樓將軍誕辰110周年,日前,劉亞樓將軍紀念館改建提升後開展儀式在福建省武平縣博物館舉行。龍巖市委書記許維澤,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傅柒生,劉亞樓將軍家屬代表等出席並為新館揭牌。新開館的劉亞樓將軍紀念館佔地面積260平方米,通過多媒體聲光電的展陳方式,從「浴血蘇區長徵先鋒」「抗大執教赴蘇深造」「逐鹿遼瀋亮劍津門」「創建空軍威震藍天」「功勳昭世光耀千秋」5個部分,全面再現了劉亞樓將軍為民族獨立、為人民解放、為祖國強大鞠躬盡瘁的光輝事跡。
【2019寧夏文物旅遊創意大賽啟動】12月24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2019年寧夏文物旅遊創意大賽」正式啟動。本次大賽設計要求圍繞大美寧夏印象、賀蘭山巖畫、古長城、水洞溝、須彌山,兩山一河等寧夏不可移動文物及博物館珍貴館藏文物為元素設計,深入挖掘文物的文化內涵和背後故事,充分發揮想像力,找準與當代公眾的結合點,運用傳統與現代結合的藝術風格,突出文物重要元素的延伸,具有鮮明的寧夏地域特色。目前共徵集作品實物類193件、設計圖紙246件。設計作品門類齊全,範圍涵蓋旅遊紀念品、家居日用、服裝衣飾、文化辦公、休閒娛樂、戶外運動、工藝美術品等。
【英國一男子歸還其祖父從奈及利亞劫掠的文物】近日,英國一男子準備向奈及利亞歸還其祖父19世紀末從貝寧城劫掠的文物——兩隻木製儀式用槳。文物歸還者馬克·沃克(Mark Walker)的祖父赫伯特·沃克(Herbert Walker)上尉曾在19世紀末參與了對位於今奈及利亞南部的貝寧城(Benin City)的佔領和劫掠。這些器物在返回前,將在位於牛津的皮特·裡弗斯博物館(Pitt Rivers Museum)進行展出。正式歸還日期目前尚未確定。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沃克首次向奈及利亞歸還文物,他曾在2015年將其祖父於1897年劫掠的兩件青銅器歸還給了當時的貝寧首領。有關專家稱,此次歸還將引發關於數百件英國各地私人藏品前途的討論。但皮特·裡弗斯博物館有專家認為,此舉開了私人歸還劫掠文物的先河。
馬克·沃克(Mark Walker)與牛津大學考古系教授丹·希克斯(Dan Hicks)在皮特·裡弗斯博物館(Pitt Rivers Museum) Photograph: Alecsandra Raluca Dragoi/The Guardian
·展覽資訊 / Exhibitions
【中國】天津美術館:12月28日,天津美術館舉辦展覽「艾瑪捐贈作品展」。 艾瑪·安季耶夫斯卡婭於1931年3月19日出生在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市(當時為斯塔利諾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母親是生物學教師,父親是化學家兼發明家。艾瑪成年後獲美國國籍,定居在德國慕尼黑,取得過哲學和語言學碩士學位,出版多部詩集、散文集。她1956年在慕尼黑初次展出繪畫,1989年在紐約舉辦了首次個人畫展,曾在德國、烏克蘭、瑞士、捷克、美國、義大利、法國、以色列、巴西、加拿大等國舉辦畫展,成為世界知名藝術家。多國的博物館、美術館收藏了她的繪畫作品。艾瑪因中醫而喜愛中國文化,因德籍天津人劉依松先生而結緣天津,並將自己的作品捐贈給了天津美術館。該展覽將於2020年2月29日結束。
「艾瑪捐贈作品展」展覽現場(圖片來源:天津美術館)
【中國】湖南美術館:12月29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鬥者——周令釗先生百歲藝術展」在湖南美術館開展。展覽共展出周令釗200餘件美術作品和藝術文獻,分為「青春戰歌」「為新中國造型」「江山如畫」「湖湘情懷」四個部分,從不同側面切入周令釗的藝術世界,力圖勾勒出一個內斂又樸厚、平和也溫暖、跌宕卻堅毅的奮鬥者形象。此次展覽是湖南美術館開館之年唯一的個人藝術作品展覽,200餘件珍貴的美術作品和藝術文獻,既展現了周令釗傑出的藝術成就與崇高的思想品格,又承載著新中國的國家記憶、民族精神與新時代的無限榮光。展覽將持續至2020年2月20日。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鬥者——周令釗先生百歲藝術展」展覽海報(圖片來源:湖南美術館)
【中國】上海市歷史博物館:12月27日,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和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承古萌新 瑞靄迎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年畫展」正式開展。該展覽精選兩館所藏全國各地年畫87組,內容涵蓋全國主要年畫流派和典型作品。展覽期間還將舉行雕版印刷、猜燈謎等親子活動,在農曆庚子年來臨之際,為廣大市民送上一份傳統年味大餐,讓觀眾們在博物館裡咂摸濃濃的傳統年味。本次展覽將於2020年3月1日結束。
「承古萌新 瑞靄迎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年畫展」展覽現場(圖片來源: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中國】山東博物館:2020年1月1日,山東博物館將舉辦「陳梗橋書法展」。陳梗橋,1940年1月生於山東省濟南市,原為山東博物館研究館員,從事古代書畫鑑定與研究工作,兼習書法,師從陳左黃、金棻、沈尹默先生。山東博物館以「陳梗橋書法展」作為2020年的第一個重點展覽推出,不僅因為陳梗橋先生是山東文博界的重要老專家,更是因為在全國殊有分量的書法大家。觀眾可以在這次展覽中了解他習書的歷程、書風的全貌,更可以了解他「沉著痛快」的書學主張、「以書法服務於社會」的理念以及他多年來為社會公益事業所作出的貢獻。該展覽將於3月19日結束。
杜甫《望嶽》/陳梗橋(圖片來源:山東博物館)
【中國】北京自然博物館:12月24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館、天津自然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會飛的花——世界珍稀蝴蝶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從「關於蝴蝶」「蝴蝶秘密」「蝴蝶世界」「蝴蝶文化」四大版塊,以生物學、社會學等角度立體解讀蝴蝶的神奇和奧秘。本次專題展覽展出500餘件珍貴的蝴蝶標本、300餘幅精美圖片和豐富多彩的蝴蝶文化展品,為觀眾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蝴蝶世界和五彩繽紛的蝴蝶文化。展覽將於2020年3月1日結束。
「會飛的花——世界珍稀蝴蝶展」展覽現場(圖片來源:北京自然博物館)
·行業發布 /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s
【陝西省文物局與香港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教師協會籤署合作協議】12月23日,陝西省文物局與香港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教師協會籤署中華歷史文化研習交流合作協議。陝西省文物局長期以來,十分注重文物資源的公眾教育和社會服務功能,特別重視與香港的人文交流合作。此次協議籤署標誌著雙方互補優勢、合作共贏戰略關係的建立,對進一步深化陝西與香港在中華優秀歷史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意義深遠。根據此次籤署的中華歷史文化研習交流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舉辦香港教師中華歷史文化研習營、博物館文化教育走進香港校園、中華歷史文化專業講座及人員交流培訓等形式,合作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交流活動。
【「文化遺產課堂教育聯盟」2019年廣西崇左研討會召開】近日,崇左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與「文化遺產課堂」發起者共同為基地校寧明縣實驗學校「文化遺產課堂」揭牌。據了解,「文化遺產課堂」由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先生題字,並以謝辰生先生提出的「文物的價值是通過科學研究來認識的,發揮文物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通過教育手段」為指導原則,由來自教育、文博考古、歷史和戲劇等領域的各方人士志願組成專家組,於2015年11月5日正式開課。經過多年多的實踐探索,目前已初步形成橫向輻射全國、縱向大中小的格局。開課以來,「文化遺產課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注重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引進社會資源,增強跨界合作,推行從教育遺產走向遺產教育。
【廣東省博物館協會非國有博物館專業委員會成立】12月26日,廣東省博物館協會非國有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在廣東省博物館召開成立大會。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副處長劉麗團,廣東省博物館協會理事長陳邵峰到會祝賀並為專委會揭牌。全省各地市非國有博物館館長、代表、文博行業專家80多人出席會議。會議期間,專委會審議通過了《廣東省博物館協會非國有博物館專業委員會規程》《2020年廣東省博物館協會非國有博物館專委會工作計劃》,並商定開展2020年廣東省非國有博物館研討會,全省經文物行政部門登記註冊並年檢合格的非國有博物館均可參加。截止目前,專委會已有33家委員單位,基本涵蓋了全省具有代表性的非國有博物館。
博物館日報聯繫郵箱:
museumdaily@iartmuseum.org
《新華·博物館日報》欄目由新華網客戶端、國際博物館信息中心和《藝術博物館》雜誌聯合出品,目前分為「熱點新聞」「展覽資訊」「行業發布」三大板塊,致力於打造全球博物館信息的權威發布平臺。國內新聞主要面向公眾讀者,以提供博物館界熱點新聞、文化藝術領域動態和重要展覽資訊等內容為主,同時發布行業新政策、新動向。國際新聞主要集中發布全球博物館行業動態和發展趨勢,側重於服務文化管理者和博物館從業人員。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