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RSC_run stablity control tire,釋義為行駛穩定性可控輪胎,或者翻譯為洩氣保用輪胎。其功能的極限已經有非常直白的翻譯了,那就是漏氣之後還能正常駕駛,但是沒有任何一詞是關於爆胎可以保證繼續使用的描述。
RSC輪胎的洩氣保用原理
輪胎是支撐車身的第一個環節,也是整車減震的第一個環節。實現有效的濾震是依靠輪胎在行駛中被輕易的壓縮變形,實現變形是因為空氣和輪胎側壁被輕易的壓縮。為了實現輪胎理想減震的效果,輪胎的側壁往往會被設計得非常薄,厚度一般在5~7mm之間;薄薄的橡膠層無法在車身的重壓下撐起圓形形狀,所以需要為車輪內衝突高壓空氣,使其強度達到既可以被起伏路面壓縮,同時又可以在平整平面維持輪胎的性狀作為「支撐物」。
簡而言之為普通輪胎依靠空氣撐起輪胎形狀,一旦空氣洩漏則會導致側壁會壓扁;如果車輛在行駛中是緩慢的漏氣,那麼車身則會緩慢地往洩氣輪胎一側下沉,即使發現可以安全停靠車輛進行處理。但是爆胎卻是在一瞬間內出現,由於輪胎橡膠層的某一點出現強度降低,在內部高壓空氣的作用下該區域會被撐起(比如鼓包);這一區域的橡膠則達到抗拉強度的極限後則會破裂,空氣會瞬間從破洞出漏光,車身瞬間偏移往往會造成車輛失控。
普通輪胎的安全等級是不夠高的,但是製造成本低所以普及率並不低;部分追求高安全等級的量產車則會考慮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解決的方式其實很簡單。RSC洩氣保用輪胎只是想辦法在洩氣後撐起圓形形狀而已,支撐的方式無非是通過側壁的加厚實現支撐力;RSC輪胎的側壁厚度往往按照釐米計算,也就是普通輪胎側壁厚度的倍數級。在洩氣之後以高強度的側壁保證輪胎形狀,車輛則可以按照80km/h的車速短距離繼續行駛,直到發現之後進行修補或更換。
RSC洩氣保用輪胎的功能極限就是這樣了,對於爆胎情況仍然是無法保證安全的;比如胎冠或側壁位置受到過嚴重撞擊,橡膠層結構出現強度的大幅下降導致鼓包,行駛中一旦爆胎則會造成很大區域的破損;此時即使側壁很厚也無法包含保證輪胎可以穩定的運轉,車輛仍舊有失控的可能性,因為輪胎滾阻出現差值會造成方向盤側移。這種輪胎能夠一定程度的提升駕駛安全,但也不用神話。
說明:普通車輛不適合改裝RSC輪胎。因為使用普通輪胎的車輛懸架系統計入了輪胎的減震能力,而RSC輪胎由於側壁過厚幾乎沒有濾震能力,換用之後必然會造成車輛明顯的顛簸與噪音加大;同時細碎的顛簸高頻率的衝擊減震器固定塔頂(車架鋼板),有可能造成該區域的金屬疲勞導致斷裂。原車使用RSC輪胎的汽車會對懸架系統進行特殊的調校,汽車濾震依靠的主要是減震與螺旋彈簧;同時也會對車架部分區域進行加強,所以對沒有進行加強的汽車而言並不是適合改裝。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責編: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