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3月31日訊日前,椒江工商分局對建築用鋼材市場進行第一季度商品質量監督抽查,抽檢11批次鋼材,合格的僅有2批次。不合格產品中,直徑12mm螺紋鋼實測只有9mm,尺寸縮水25%,1.999噸一件的鋼材重量偏差最大的高達30%,力學性能屈服強度僅有規定最低標準的80%。面對不到2成的合格率,我們不禁要問這個行業怎麼了?
劣質鋼材暗藏重大安全隱患
建築鋼材質量的優劣直接關係到人身、財產安全,外形尺寸和重量不合格,使鋼筋混凝土的整體牢固性能降低;力學性能和工藝性能不合格,使整體結構極易變形、斷裂,極易導致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民用建築設計壽命是50年,但使用劣質鋼材則建築的承重力嚴重降低,危害巨大。國家相關部門明令禁止劣質建築鋼材的生產,為此特別規定了有別於其它鋼材生產的許可證制度和強制標準。椒江工商部門去年也對一家銷售不合格鋼材的企業重罰50萬元。面對高額的罰款和極高風險,為什麼仍有人鋌而走險,生產銷售劣質建築鋼材呢?
「黑色需求」催生行業潛規則
一位有過多年鋼材貿易經驗的柯先生告訴我們,在催生劣質鋼材出現的本質原因中,「黑色需求」佔據了重要一塊,也成為了這個行業人盡皆知的潛規則。「黑色需求」一是生產企業和經銷商的利益需求,假設一件10mm的螺紋鋼重量2噸,可以做成300根,鋼廠偷工減料把鋼材瘦身成8mm後,同樣2噸就可以做成375根,鋼廠在銷售時還是按照一件10mm的鋼材300根銷售出去,多出來的75根就是黑色利潤。 「黑色需求」二是來自房地產開發商和施工單位成本需求,近年了房價飛漲,一些房地產開發商為降低成本賺取更多的利益開始在建材商打起主意,通過使用劣質鋼材以降低建造成本;部分施工單位為收取回扣,在施工時摻雜劣質鋼材,謀取私利。「黑色需求」三是來自於消費者購買需求,一些消費者在建造非自住建築或者搭建車棚、地溝時,考慮都價格因素會要求購買價格低廉的鋼材,為劣質鋼材的生產提供的溫床。
鋼材分類有「學問」風險與利潤並存
工商人員從市場了解到,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建築鋼材主要是三類:一類貨是嚴格參照國家標準生產的,多為一些中大型的鋼廠生產,市場上把這類產品成為國標產品。二類貨是各個廠家按照企業標準生產的,經銷商把這類產品成為廠標產品或者非標。「不排除一些廠標產品的質量比國標的還好,但是目前的鋼材行業在利益的驅使下,沒有廠家願意這樣吃力不討好的賠本生意。廠標產品在力學性能上基本都能達到國家標準,問題一般都出來尺寸外形和重量上,能省就省,省出來就是純利潤,企業效益就上去了。」柯先生說道。質量最差的是三類貨,這些鋼材多為一些小廠用廢舊鋼材、邊角廢料冶煉而成,尺寸外形、力學性能和化學成分都達不到國家標準,連鑄坯、地條鋼就包含在此類產品中。「第三類產品風險高、利潤也高。一些賺黑心錢的還經常換上其他品牌的鋼牌,偽造質保單,假冒名牌產品。這在我們行業內也是嗤之以鼻的,搞不好整個行業和市場的信譽就全毀了。」說到這柯先生也十分無奈。
針對鋼材質量存在的問題,工商部門在加強日常流通領域質量監管的同時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鋼材等建築材料時要貨比三家,儘可能到大型鋼材生產企業的經銷部門或產品直供商那裡購買;購買產品時索取並保存好產品出廠合格證等相關票據;檢查鋼材外表是否有麻面、結疤、毛刺、散裝裂紋,以上現象多為小廠加工工藝不達標造成;儘量攜帶遊標卡尺現場測量鋼材的直徑是否符合標註的規格,有條件的情況下截取1米鋼材採取比重稱量法檢測鋼材重量是否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