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之所以能成為當下最受遊客關注,也最受影視取景方青睞的網紅城市,與這座城市獨特的氣質有著莫大的關係,因為是依山而建,層層疊疊的高樓呈現出超現實的立體風貌已經不新鮮了,而在這些樓宇和梯坎的角落裡,最近有越來越多的神秘景象被人們發現。
隨著全國範圍內新一輪石窟寺調查的展開,重慶最近登上熱搜則是因為這尊高達13米的無頭巨佛。這尊巨佛最近被發到網絡平臺之後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大家都表示重慶果然是一座足夠「魔幻」的城市,竟然在大佛的脖子上建起了居民樓。而更大的爭議則是關於這尊巨佛的歷史,有人說它是兩宋時期開鑿於此的,也有人認為是民國時期的遺物,而因為頭部已經丟失,關於它的題材也有一陣佛、道之爭。
不過很快,重慶南岸區就組織了專家實地調研,原來這尊無頭巨佛早已登記在冊,經考證,該石刻造像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2007年-2011年)期間,曾被定為民國時期造像。而關於它真正的題材究竟是佛教造像,還是道教真武大帝,又或是根據其旁邊被破壞更嚴重的另一尊造像而被推測為兩尊一組的「福德正神」,則還需要專家繼續深入考證。
其實在重慶這片土地上,比民國時期更悠久,也更高藝術造詣的魔幻風景遠不止這一處,而且其中還有很多帶有神秘傳說的地方,都在現當代被古代藝術研究者們調查並保護了起來,如今我們依然可以有機會去實地探訪這些秘境風景,這次就再為大家舉幾個例子。
合川淶灘二佛寺
淶灘二佛寺大佛開鑿於宋代,號稱僅次於四川樂山大佛而得名「二佛」,並不是指有兩尊佛,另外還有羅漢近百尊,是500羅漢演變的始祖。二佛寺位於重慶合川市城東30公裡處的鷲峰山上,原名鷲峰禪寺,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玉皇殿、大雄寶殿(即佛爺正殿)和觀音殿。二佛寺下殿最大尊釋迦牟尼佛像通高12.5米,依巖鐫鑿,被稱為「蜀中第二佛」。
這座禪寺雖然低調不為人所知,但在業內和國際上卻一直享有盛名。美國藝術史家教授何恩之博士稱其為「石刻藝術的寶庫」;敦煌研究院院長、著名石刻專家段文杰先生還曾題詞「淶灘摩崖造像,宋代石刻藝術的精華」,「淶灘羅漢造像,石刻藝術的瑰寶」等來讚譽這裡。
重慶大佛寺
同樣是在南岸區的長江邊,西臨長江,築於俗稱彈子石、為摩崖石刻大佛背倚的小山上,現與重慶大佛寺長江大橋東岸相鄰的這尊巨像,則是來自元代。大佛寺現存大佛龕和五佛殿,其中大佛造像為彌勒佛,開鑿於元代 1421年。
過去,大佛面前還有階梯,可以直通長江水邊,這種將信仰與江河自然相糅合的藝術形式是古人留下的審美寶藏!
白鶴梁
最後要介紹一處已經被淹沒在長江之下的古蹟。白鶴梁是涪陵附近長江江心一座巨礁,之前在冬春之交枯水期會部分露出水面。上面有先民雕刻的18尾石魚,記載了長江1200多年的枯水水位,由此可見此礁石本來是一座古代水文站。被譽稱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水下碑林」。除了水文價值,這裡還有黃庭堅、王士禎等文人墨客留下的各種題刻,同時具有極大的科學研究和歷史藝術價值。
好在如今當地修築了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遊人們可以跟隨導覽人員下到水平面以下,在水中的博物館裡隔著玻璃觀察這座長達1600米的巨型石樑。
山城重慶自帶一種神秘的氣質,想要在旅行之前就有所了解,還可以去看一本名叫《失蹤的上清寺》的小說,書中串聯起的眾多重慶地標如今都是值得旅行者們探訪的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