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團隊發了一張慶祝合影,綠媒評論區又有人開始喊「臺灣...

2020-11-30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就在這一值得紀念和慶祝的時刻,臺灣島內某些媒體又給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增添了些許「歡樂」的氣氛。

2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布了一組照片,其中一張的內容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試驗隊隊員的合影,全體隊員列隊排出了「TW-1」的字樣。

圖自新浪微博

時隔一天之後,根據這張照片,綠營媒體「自由時報」所編寫的一則報導「亮點」不少:「TW」有「臺灣」的意思,在大陸是敏感詞、大陸「罕見釋出」這張照片、有人懷疑天問一號用了臺灣的設備和技術……

報導的標題和開頭首先就寫道,這張「TW-1」的照片是大陸方面「罕見釋出」的,並在微博上「任由網友轉發」。可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所謂「罕見」體現在哪裡?

「自由時報」報導截圖

報導文章隨後給出了答案,原來他們認為「TW」在大陸一直都是敏感字詞,被認為隱含著「臺灣」之意,所以這一次的照片是「破例釋出」。

看到這裡,作為大陸人的我們才知道,原來「TW」是敏感詞啊。

「自由時報」還稱,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之後,「有大陸網友懷疑天問一號用的都是臺灣生產的設備,引用了臺灣的技術」,這更是讓人一臉問號。

天問一號用的是臺灣的設備和技術?這種猜測還是大陸網友提出的?

眾所周知,天問一號是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標誌著我國航天科技走向了更遠的深空。咦……等等,說到這裡,天問一號到底有沒有使用臺灣的設備和技術姑且先不論,但長期鼓吹「臺獨」主張的「自由時報」確實承認了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事實。

一張帶有「TW」字樣的照片,卻被綠營媒體刻意扯到了「臺灣」的概念上,甚至還就此寫成了一篇「報導」,實在讓人迷惑。而翻看「自由時報」發表這篇文章的臉書,評論區一些臺灣網民的留言也是各式各樣。

不少臺灣網民在評論區留下了諸如「臺灣南波萬」、「臺灣No.1」之類的留言,其中一些評論更是讓人啼笑皆非……

圖自臉書 下同

留言中,還找到了這麼一位,莫非說天問一號用臺灣設備和技術的就是這位?

深空探測離不開廣泛的國際合作,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火星探測作為開放性的科學探索平臺,確實與歐空局、法國、奧地利、阿根廷等國家和組織開展了多項合作,但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讓人略感欣慰的是,至少還有一部分臺灣網友是理性的。

還有一位網友詳細解釋了「天問」的來由,並附上了刊登屈原詩詞的網頁連結。然而,這條留言並沒有任何人回復,也沒有位於評論區前列位置。

事實上,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後,舉世矚目,像是擁有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也發推表示祝賀:「今天,中國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令人驚嘆!」

得到像馬斯克這類業內人士的讚揚,也從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中國目前在航空航天事業上的成功。然而,像是「自由時報」等綠營媒體則不會這麼認為,畢竟有些綠媒可是做出過這種節目的……

圖自新浪微博@臺灣傻事 截圖自2019年3月3日晚綠營媒體「三立新聞」《鄭知道了》節目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團隊發了一張慶祝合影,綠媒評論區又有人開始喊「臺灣南波萬」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就在這一值得紀念和慶祝的時刻,臺灣島內某些媒體又給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增添了些許「歡樂」的氣氛。2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布了一組照片,其中一張的內容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試驗隊隊員的合影,全體隊員列隊排出了「TW-1」的字樣。
  • 大陸發了張慶祝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圖,臺灣就有人又開始喊「臺灣南波萬」
    「TW.1」跟臺灣有關?!天問一號探測器昨天發射升空,部分隊員擺出天問一號拼音首字母縮寫的「TW.1」隊形,這張慶祝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圖傳到臺灣,馬上就有人又開始喊「臺灣南波萬(NO.1)」。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大陸發了張慶祝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圖,臺灣就有人又開始喊「臺灣南波萬」
    天問一號探測器昨天發射升空,部分隊員擺出天問一號拼音首字母縮寫的「TW.1」隊形,這張慶祝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圖傳到臺灣,馬上就有人又開始喊「臺灣南波萬(NO.1)」。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大陸發個「天問一號」慶祝圖,果然臺灣都有人來蹭
    來源:環球網微信公眾號「TW.1」跟臺灣有關?!天問一號探測器昨天發射升空,部分隊員擺出天問一號拼音首字母縮寫的「TW.1」隊形,這張慶祝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圖傳到臺灣,馬上就有人又開始喊「臺灣南波萬(NO.1)」。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
  • 大陸發個「天問一號」慶祝圖,果然臺灣都有人來蹭!
    「TW.1」跟臺灣有關?!天問一號探測器昨天發射升空,部分隊員擺出天問一號拼音首字母縮寫的「TW.1」隊形,這張慶祝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圖傳到臺灣,馬上就有人又開始喊「臺灣南波萬(NO.1)」。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 不過你知道嗎,這張爆紅的照片,並不是用專業的探測載荷拍攝的。據國家航天局消息,該照片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自主曝光拍攝完成。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不過你知道嗎,這張爆紅的照片,並不是用專業的探測載荷拍攝的。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其中,大的新月狀球體為地球,小的新月狀球體為月球。
  • 「天問一號」探火丨地月合影怎麼拍?揭秘合影背後的故事
    一張由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奔火途中回眸拍攝的地月合影火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對外正式發布了這一影像。這麼遠的距離、這麼快的速度,地月合影的拍攝難度可想而知。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火星車徵名開始
    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
  • 天問一號首張太空「自拍照」慶祝祖國生日
    火星任務「天文1號」探測器的自拍照(來自CNSA)我國首次火星飛行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回了第一張帶有中國國旗的太空自拍照,寓意為慶祝祖國生日。這個傳感器可以在地面控制下與探頭分離,並通過兩個廣角鏡頭每秒拍攝一張圖像。可以通過通信技術將照片傳輸到探頭,然後由探頭傳輸回地面。天問一號於7月23日搭載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上成功發射。它已經成功完成了多項任務,包括捕獲地球和月球的同框照片,完成兩次中途軌道校正以及對有效載荷進行自我檢查。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攝影師」竟然來自上海
    昨晚,一張「地月合影」傳遍了朋友圈。這是「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時,獲取的一張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茫茫太空,拍下這張歷史性照片的「攝影師」誰是?據透露,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控制所研製的安裝在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完成了這次對地球、月球的成像,獲取了這張地月合影。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承載著很多個第一次
    新聞周刊丨「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天問」離家,不知何時能回來,趁家鄉還沒飛出視野,它趕緊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門後的第一次平安。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這是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拍攝的地月合影。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 「天問一號」,發回「自拍」了
    10月1日,在舉國歡度國慶、中秋雙節之際,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圖上的五星紅旗光彩奪目,呈現出鮮豔的中國紅。這是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深空「自拍」,茫茫宇宙中銀色的著陸巡視器和金色的環繞器熠熠生輝,天問一號以此向祖國報告平安,表達生日祝福。
  • 「天問一號」,發回「自拍」了!
    10月1日,在舉國歡度國慶、中秋雙節之際,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圖上的五星紅旗光彩奪目,呈現出鮮豔的中國紅。這是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深空「自拍」,茫茫宇宙中銀色的著陸巡視器和金色的環繞器熠熠生輝,天問一號以此向祖國報告平安,表達生日祝福。
  • 奔火路上的天問一號,給地月拍了張合影
    圖為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拍攝的黑白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供圖科技日報北京7月28日電 (葉雨恬 記者付毅飛)記者28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目前飛行狀態良好。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從「東方紅」中國人走過半世紀的太空旅行
    來自太空的地月合影大約120萬公裡,光速(3*10^8m/s)大約需要4秒的時間走完,在地球以外的地方,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回了一張圖片——地月合影。儘管只是一張黑白圖像(光學導航敏感器合成),但地球和月球一大一小兩個星體依舊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