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辭職流浪精神失常:那些被速食文化毀掉的年輕人

2020-12-06 娛樂白名單

文 | 獨依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責任編輯 | 淡淡翠

近兩天,一則社會新聞鬧得沸沸揚揚:

畢業後順利在深圳一家外貿公司成為骨幹的女大學生,因為2011年她負責的大單失敗,重壓之下辭職流浪,且導致精神失常,最終流落街頭,靠撿垃圾為生,時隔8年才在今年5月被家人找到。

但不止如此,這令人唏噓的經歷遠遠不是個案:

未寫完作業跳樓自殺的小學生、熬夜脫髮自我吐槽的年輕人、被「996」加班文化剝削的上班族、「蘇大強」式壓抑掙扎的老年人……

在這個節奏快、壓力大的社會下,好像每個人都陷入了「自我危機」。

我們都不想要過被焦慮和壓力充斥的人生,但面對各自的危機時又都束手無策。

問題一直拖著,總會有爆發的一天,道理都懂,可怎麼做呢?

不用擔心,當代人的「自救指南」,早在一百六十五年前就被寫好了。

——就是美國作家梭羅那本大名鼎鼎的《瓦爾登湖》。

梭羅是誰?

畢業於哈佛,卻隱居於湖畔,生前只出版兩本書,卻影響世界兩百年,從託爾斯泰、海明威、海子,到今天的我們。

「斷舍離」「慢節奏」、回歸自然、低欲生活……

這些近年來備受推崇的生活方式,都來源於兩百年前的梭羅。

而梭羅闡述這些思想的代表作,其實遠比他本人出名的多。

就是那本常年佔據「最難讀下去的書」排行榜榜首,甚至被很多人譽為「催眠神書」的小冊子,那本海子臥軌自殺時帶著的——《瓦爾登湖》。

在這本書裡,梭羅告訴我們:

雖然時代不同,但每個人面臨的問題和危機不會改變:

很簡單,就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

而梭羅用他自己的隱居生活,寫下的這本《瓦爾登湖》,給予我們拯救自己人生的智慧,告訴我們:

真正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我們怎樣才能生活得更好。

1845年3月,因為需要安靜的環境,來完成一部紀念逝世哥哥的作品,梭羅決定隱居,在瓦爾登湖手動蓋了一座3米寬、4.5米長的小木屋。

等到7月4日,他正式搬家,開始了這段傳奇的獨居生活,巧的是,7月4日,也是美國的獨立紀念日。

《瓦爾登湖》就是梭羅對他在湖畔隱居2年2月2天生活的全紀錄。

按原樣修復的梭羅的小屋

他自食其力,在小木屋周圍種豆、馬鈴薯和玉米,然後拿收穫的糧食到附近的村子裡去換大米。

他之前往來的人是愛默生這樣學識淵博、家財萬貫的大學者,在這裡,他也結交了不識字、一貧如洗的伐木工人。

有時候在森林裡散步回到木屋,會發現來拜訪的客人留下的書信或禮物,或是一束鮮花,或是用鉛筆寫著名字的山核桃木片,還有人剝下柳條的皮,編成適合的指環留在木桌上。

而梭羅生前出版的兩本書,悼念逝去哥哥的處女作,以及這本鼎鼎大名的《瓦爾登湖》,都完成於這段隱居的寧靜時光。

當時美國正處在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轉型時期,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瘋狂追求金錢和財富。

在這種情況下,哈佛大學畢業,卻未投身商業或政界,反而整天寫些散文詩歌,甚至跑到森林裡去隱居的梭羅,顯得格格不入。

正是在這樣的矛盾中,梭羅創建了凝結他人生智慧的生活方式:

簡單、真實、清醒、自然。

他用自己的人生讓我們看清楚,真正的、美好的生活,不需要那麼多錢和那麼多條件,它觸手可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誠如豐子愷先生所說:

「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無錢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那如何做一個有心人、過真正的生活呢?

梭羅給我們指明了兩個要避開的陷阱:

一、當然可以追求金錢和物質,但不能把它們當成人生最高、甚至唯一的目標。

我們總是習慣把人分成兩種:有錢人和窮人、成功者和失敗者、聰明人和蠢人。

然後就有了衡量一個人的標準。

於是,窮人想要變得有錢,有錢人想擁有更多的錢;失敗者想成功,成功者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反而忽略了最根本的東西。

如梭羅在《瓦爾登湖》裡所言:

「在談論重大問題時,我們需要的是理智,而不是速度。如今的生活太過倉促,人們認為這個國家要發展企業、藉助電線交談、乘坐高速的交通工具,但至於我們應該活得像狒狒,還是像人類,大家反倒不確定了。」

有的人不惜把自己累到生病,為的只是能夠存下一些防病的錢。

大多數人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用來賺錢,等著有錢之後享受美好生活,可錢哪裡有足夠這一說?

就算你攢夠了一定數目的錢,到那時候,或許你就沒有想去旅行、去享受的活力和想法了。

金錢和物質很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的。

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在生活中還是會不自覺失去清醒的判斷,所以時時提醒自己,別再掉進這個無比簡單,又無比容易陷入的大坑裡了。

從小到大,我們總是學著去得到更多的東西,但有些時候,我們應該學學如何滿足於更少的東西。

接下來,就是梭羅為我們指明的第二個容易忽略的陷阱:

二、物質生活在越來越好的同時,你的思想境界有沒有相應提高。

「文明雖然改善了我們的房屋,卻沒有同樣改善居住在房屋裡的人。」

很多人只顧物質生活的享受,很少關心自己的精神境界。

就像貴族和暴發戶的區別,後者也有足夠的錢,缺乏的是足夠的精神力量和氣質。

以讀書來說,現在很多速食書很暢銷,比如各種心靈雞湯、職場三十六計、厚黑學……

《讀庫》主編張立憲對這類以成功學為代表的速食書有段犀利的點評:

「成功學的書,它最大的一點是不管用。

它並不能讓你成功,但是它能讓你興奮起來。這種興奮就是讓你覺得我也能做到,馬雲能做到的,我也可以。它這就像給人吃了興奮劑一樣,但這個興奮劑,它堅持不了多久,所以成功學的書層出不窮,讀成功學的人,也得過段時間就再吸兩口。」

這和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對閱讀的解釋不謀而合。

梭羅認為,好的閱讀不會麻醉我們的神經,讓我們大腦變得遲鈍、昏昏欲睡,而是需要我們踮起腳尖,有所思考、有所分析。

「通過這些書籍壘成的階梯,我們最後也許有希望碰到天堂。」

而那些沉浸在快餐文化和速食書中的人,精神世界早已慢慢被侵蝕,這樣的書讀了其實等於白讀,卻還在自我感動「我讀了書了」。

記住:你的大腦裡有多少知識?你的思想和眼界有多高?你的精神力量有多強大?

這些看不見的軟實力,才是你壓箱底的法寶,不管外界多麼紛繁複雜,它們總可以支撐你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

雖然《瓦爾登湖》是梭羅歸隱山林的生活記錄,但別誤會,梭羅並不是鼓勵大家過苦行僧式的生活,也沒有讓我們消極避世。

當他結束在瓦爾登湖畔的生活並離開後,也一直反對別人模仿他去山林隱居。

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自己的興趣,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每個人都不需要強迫自己去完全模仿別人的生活。

不需要刻意追求儀式感,無論在哪裡,都可以過簡單、真實、清醒、自然的生活。

如梭羅所言:「我希望這世界上有儘可能多與眾不同的人,我盼望每個人都能清醒地去發現和追求他自己的生活方式。」

對此,梁文道在《圓桌派》裡舉的一個例子很貼切:

他說他有個香港朋友,是大學的時候就直接用拉丁文寫詩的才子,後來去了義大利跟著文學大師讀博士,研究十三世紀一個德國的鍊金術士留下來的手稿,成了這個領域的頂尖人物。

但回到香港真的找不到工作,最後在中學當英語老師。

但他很享受這種生活,因為在中學教英語,對他來講太簡單了,有大把空閒時間可以繼續研究他的專業領域。

道長就問他:「那你現在發表論文嗎?」

他說他現在不用,「我又不是在做大學研究,不像他們那樣被約束,我就直接丟到網上,網上有興趣論壇,我們一群人交流。」

《讀庫》主編張立憲在一旁說:「我估計聽了你這哥們兒的話,十個人裡頭,有九個會說這人混得多慘啊,就用五個字概括人家,『混得多慘啊!』但人家自得其樂。」

確實,梁文道說最近和這個朋友見面,他依舊天天拉小提琴,是真的活得很快樂。

正如梭羅所言:「人們交口稱讚和認為成功的生活,無非是生活的一種而已。我們為什麼要誇耀一種,而犧牲其它各種呢?」

雖然兩百年來成為無數人的精神導師,但梭羅根本沒想成為誰的人生榜樣。

他只是用自己的人生智慧,幫助我們避開一些每個人都會遇見的危機和困境,然後推動我們向前走,用從他那裡學來的智慧,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後,再記住梭羅的一句忠告:

生命並沒有價值,除非你選擇並賦予它價值。

沒有哪個地方有幸福,除非你為自己帶來幸福。

相關焦點

  • 22歲女研究生被拐賣,人販子才16歲,為何女大學生頻繁中招
    對於那些拐賣人口的人販子,更是受到所有人的唾罵,他們的存在使無數家庭破碎。而且你永遠都不知道,人販子們長什麼樣子,會有什麼樣的手段拐賣人口。可能你面前那個看起來很「單純」的孩子,都有可能是個人販子。1988年,一名上海名牌大學的女研究就被一個16歲的小女孩給拐賣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短視頻正在毀掉這屆年輕人?碎片信息製造的無意義感!
    那些沉浸在短視頻當中無法自拔的年輕人,那些被時代的腳步拋下的老年人,還有隱私不斷被濫用的所有人,我們到底是在利用科技的力量,還是成為科技力量的「傀儡」,我們是生活在現實的時空,還是生活在算法構築的平行世界? 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來說說「智能時代的煩惱」,以下為第一篇。
  • 警惕邪教對女大學生的傷害
    前不久,據英國「每日郵報」網2016年5月20日報導,目前在獄中服刑的韓國「攝理教」教主鄭明錫,仍不思悔改,在獄中引誘澳大利亞年輕女大學生成為他的「精神新娘」。使得這個韓國邪教 「攝理教」再次引發社會關注。
  • 為吸笑氣女大學生甘願出賣肉體,「笑氣」到底有多可怕!
    在一次現場捕獲行動中,一位涉案的女大學生,在認錯之餘,竟然還哭喊著求警方給她留幾瓶笑氣。非法經營,販賣「笑氣」人贓俱獲浙江蒼南縣小夥陳某現年剛滿20歲,今年3月初,他聽說一些年輕人喜歡吸食「笑氣」,覺得有利可圖,便從網上購進了這種危害極大的「笑氣」,並在網上販賣,先後賣出130箱,營業額近6萬元,購買者多為90後、00後。最終陳某被當地民警抓獲。
  • 農村大學生深圳流浪多年,劉強東郭廣昌那樣的寒門驕子,只是少數
    然而,昔日的「寒門驕子」,如今卻成為深圳街頭的流浪漢;這樣強烈的角色反差與對比,讓「農村大學生深圳流浪」成為公眾注意力的焦點。農村大學生流浪在許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孩子只要上了大學,就意味著進入了「保險箱」。
  • 文化強國對年輕人意味著什麼
    李子柒做的東西跟「高端」毫不沾邊,但在不經意間,讓中國傳統文化中某些精神內核「活」了起來,而且是以一種平易近人且高度契合現代人審美趣味的形式呈現,這是她比過去那些符號化的「中國元素」高明的地方。  近些年很容易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我們越來越有意識打撈失落的傳統,不論是審美層面還是精神層面。
  • 大學生的精神升華
    原標題:大學生的精神升華 大學也是一種學校。但是一種特殊的學校。學生在大學裡不僅要學習知識,而且要從教師的教誨中學習研究事物的態度,培養影響其一生的科學思維方式。
  • 年輕人,選擇三類有潛力的工作,失業後也不用擔心找不到高薪崗位
    5000元的獎金,那些客戶全部據為老闆的親戚所有。等到你籤下了新的訂單,公司方面自然就不會虧待你,聽到老闆畫大餅,小張憤怒的選擇了辭職,隨後老闆也是發來信息安慰小張,讓小張放心,以後不會虧待小張,看到信息小張很憤怒,不想再信任老闆,因為他覺得老闆分明就是在利用她。
  • 優波奇速食年糕——觸手可及的美味
    但現在優波奇將可速食的年糕帶到了中國,也為吃貨們帶來了福音。優波奇速食年糕是韓國永豐食品有限公司的經典暢銷產品,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永豐食品早在1993年就成立了,是值得信賴的馳名品牌。如今青島智騰貿易有限公司憑藉自身的強勁實力奪得了優波奇系列年糕的中國總代理,正式將這一經典美味引入中國,讓中國的美食愛好者真正體驗到「健康、美味、便捷」的美食文化。
  • 女大學生身陷賣淫泥潭 "老闆"靠賣淫女生活(圖)
    為防賣淫女截留嫖資,李某負責談價,完事後,李某開車將賣淫女接回。雙方約定,每介紹一名客人,李某拿嫖資的小頭,賣淫女拿大頭。如果賣淫女和李某關係好,嫖資按三七開;關係一般,四六開。僅數月時間,李某就從賣淫女身上賺取了數萬元。見賺錢這麼輕鬆,李某的欲望開始膨脹。於是,他謀划進一步壯大「業務團隊」,以賺取更多的提成。
  • 女大學生頻繁懷孕,輔導員心痛不已:完全控制不住
    婚戀觀的變化也成為熱點話題,尤其是近年來頻現於媒體中的女大學生戀愛懷孕現象更是成為高校管理的難點問題。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是目前高校中存在的普遍現象。作為已經成人的男女大學生,他們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期盼愛情的到來。女大學生作為大學生中一個具有特定生理、心理特點的特殊群體,往往也是最容易遭受生理和心理傷害的弱勢群體。
  • 從《流浪地球》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太空表達
    關鍵詞:家園意識;和合文化;愚公精神;故事內核 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大賣,據統計內地票房為46.51億元人民幣,北美票房587.5萬美元,是一部現象級電影。深入分析,影片在故事內核上打上了中國文化的深深烙印,是中國人用中國電影語言講述的一個中國故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匯在電影裡,最突出的是根深蒂固的「家園意識」、諧振共鳴的「和合文化」、不畏艱險的「愚公精神」,這些文化精髓構建了影片的精神內核,如果說故事情節和科技支撐是影片的骨骼,這些精神內核就是影片的脊梁和靈魂。
  • 尼採晚年精神失常:與「叔本華」的悲觀哲學有極大關係
    而是想跟大家聊一聊,有可能導致他晚年精神失常的原因。有一種說法認為,是因為遺傳的因素,因為他的父親就是死於腦病。還有另一種說法是說因為他對自己妹妹有了不應該有的感情。以上說法筆者沒有經過考證,只是在這裡拿出來給大家參考一下。
  • 究竟牛頓發現了什麼,導致晚年「精神失常」?
    通過蘋果的落下,便獲得了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一生都嚴謹科學,可這位卓越的英國科學家曾在五十到五十一歲時,一度精神失常,兩年之後才有所好轉。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是天才的腦電波不同於尋常?還是他有了什麼重大發現?
  • 大學生為何會流浪街頭16年?讀書不應眼高手低,教育不該急功近利
    可是這些年,流浪中的大學生卻也不少。16年前,他時年25歲與家人道別,滿懷高興前往四川某醫科大學領取畢業證書,卻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之後音訊全無。 家裡的父母為尋找這位學醫大學生,父母眼中的優秀者,導致母親精神出現問題,父親也曾想過自殺。誰也沒有想到,曾經讓家人驕傲的天之驕子,卻成為了街頭的流浪漢。
  • 精神疾病成輟學重要原因 大學生心理健康須重視
    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有媒體報導,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近日向外界透露,精神疾病在不少高校中已成為大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因精神疾病休學、退學的人數分別佔總因病休學、退學人數的37.9%和64.4%。
  • 四川「最美女大學生」名單公示!美在哪?→
    按照四川省婦聯、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委網信辦《關於開展2019年度四川省最美女大學生評選活動的通知》(川婦知〔2019〕71號)要求,經各高校推薦,評審委員會認真評選,評選出30名四川省最美女大學生,現予以公示。↓看看有你認識的校友嗎?
  • 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惹眾怒,自己的編委都氣得辭職了!
    近日,就在反種族主義的抗爭運動,因為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的慘死,而席捲了美國全社會時,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也因為刊登了一篇充滿性別和種族歧視色彩的論文,而引起了學術界的眾怒——甚至於該刊的44名編委中,有16人都為此事而憤怒辭職。
  • 《流浪地球》幕後資本局:中影、北京文化押中寶 萬達缺席
    詹姆斯·卡梅隆微博  《流浪地球》原著作者、科幻作家劉慈欣說,「《流浪地球》中的人類以非凡的勇氣和獻身精神使地球從太陽系起航,而這部電影的製作團隊也以他們的情懷和令人傾佩的巨大努力  吳京自述:「當初我拍一部戲時,劉志偉導演說我幫你,因為你對電影有追求;所以我就跟郭帆說,我可以幫你,但我就一個條件——當你成功之後,要記得去幫助另一個吳京、郭帆,去幫助新類型影片的那群年輕人就行。」  萬達曾經撤資?
  • 文化強國 對年輕人意味著什麼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李子柒做的東西跟「高端」毫不沾邊,但在不經意間,讓中國傳統文化中某些精神內核「活」了起來,而且是以一種平易近人且高度契合現代人審美趣味的形式呈現,這是她比過去那些符號化的「中國元素」高明的地方。  近些年很容易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我們越來越有意識打撈失落的傳統,不論是審美層面還是精神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