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年末,「單讀Classics 閱讀計劃」 編輯部的同事們,發起了#2017 讀十本好書#的閱讀活動,千餘份承諾書單紛至沓來。我們選擇了 15 位承諾人,2017 年這一整年,我們在他們的帶領和視野裡,一同讀書。
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第五本書的讀書筆記,承諾人李嘉圖將與我們一同分享《利維坦》。霍布斯(西方最重要的政治哲學家之一)的《利維坦》具有非凡的邏輯性和想像力,使政治哲學得到了一種邏輯嚴密的系統發揮,成為經世名著。
Ta 讀的書
《利維坦》
點擊【閱讀原文】可購買
書籍簡介
《利維坦》全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開宗明義宣布了作者的徹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一般的哲學觀點,聲稱宇宙是由物質的微粒構成,物體是獨立的客觀存在,物質永恆存在,既非人所創造,也非人所能消滅,一切物質都於運動狀態中。第二部分是全書的主腐朽 ,主要描述自然狀態中人們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權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於是出於人的理性,人們相互間同意訂立契約,放棄各人的自然權利,把它託付給某一個人或一個由多人組成的集體,這個人或集體能把大家的意志化為一個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統一為一個人格;大家則服從他的意地誌,服從他的判斷。第三部分《論基督教國家》旨在否認自成一統的教會,抨擊教皇掌有超越世俗政權的大權。第四部分《論黑暗的王國》,其主要矛頭是針對羅馬教會,大量揭發了羅馬教會的腐敗黑暗、剝削領婪的種種醜行劣跡,從而神的聖潔尊崇,教會的威嚴神秘,已經在霍布斯的筆下黯然失色。
讀書感想
《利維坦》算不得一本新書,17 世紀的哲學,總逃脫不了微妙的古典趣味。其中對於人的感覺的論述,也和今日弗洛伊德等人的闡釋相去甚遠。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啟蒙意義大於科學意義的作品,但是仍然對於今世有其深遠意義。
託馬斯·霍布斯
從小被教導「愛國」,曾經每周一次望著五星紅旗升起,然而熱血和使命感終究隨著成長逐漸消逝。英雄故事中的國家逐漸遠去,取而代之的更多是面對稅收、交通、房價、通貨膨脹與人民幣增值等種種更加現實的問題構成的「國家」。誠然,在中國,「國家」的定義是含混的,不似英文,nation,state 是不同的概念。而《利維坦》則是從現實的角度,論證了國家作為利維坦,存在的意義。
無政府狀態,會導致每個人對每個人的戰爭。因為總體上而言,每個人的體力與智力的總和基本上是均衡的。在極端原始的狀態下,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或者攫取別人的財富,往往互相攻擊。而這種惶恐的狀態顯然不是我們想要的。若能有一種契約,使得每個人的權益能得到保障。那麼就需要大家都讓渡一部分權利,形成契約,來獲得整體的利益。而主權者獲得了這部分權利,成為公民的代言人,執行契約,也就形成了國家,以使得人民擺脫戰爭的威脅。根據主權者人數的多少,把政體分為君主政體、民主政體、貴族政體三種。其中每一種政體都是各有利弊的,但是他們對於契約的執行都要非常堅決。
在其中談到了正義,作者認為正義即是遵守契約。也是實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自然法。契約使得每個人在社會上的生活效益最大化,所以國家是一個保障公民自由與安全的機構,相當於全部個體的智慧和能力,整合成了一個強大巨人(利維坦在希伯來文的意思中就指巨人),它能代替全體人民的意志。
所以,霍布斯無疑認為,國家是後於人而存在的,也是為人服務的。不由得想起新文化運動中高一涵,對於古典自由主義的理解——「國家為人而設,非人為國家而生。離外國家,尚得為人類;離外人類,則無所謂國家。」
如今想想,我倒寧願希望那些英雄們當年的犧牲,是為了正義,和對於同胞的維護;而不是,五星紅旗之下的理念,或是,利維坦。
《利維坦》
[英] 霍布斯 著
黎思復 / 黎廷弼 譯
商務印書館
1985-09
40.00 元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