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 聽習近平總書記親述10則青春成長故事

2020-12-01 央視網

五四青年節 聽習近平總書記親述10則青春成長故事

原標題:

  編者按:今天是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險灘,有直道也有彎路。

  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分享了自己的青春成長故事,少年時深受焦裕祿精神影響;15歲時來到梁家河插隊面臨過「五關」考驗;20歲挑起了梁家河大隊支部書記重擔,帶領村民建起陝西第一口沼氣池;30歲當縣委書記時依然騎著自行車下鄉走訪。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整理了10則總書記的青春成長故事,供網友閱讀。

  故事一:少年時就深受焦裕祿精神影響

  2014年3月,習近平來到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參觀。

  2014年3月,習近平在河南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談到,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我當時上初中一年級,政治課老師在念這篇通訊的過程中多次泣不成聲。特別是念到焦裕祿同志肝癌晚期仍堅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頂著肝部,藤椅右邊被頂出一個大窟窿時,我受到深深震撼……

  我們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祿精神的影響,是在焦裕祿事跡教育下成長的。我後來無論是上山下鄉、上大學、參軍入伍,還是做領導工作,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背景延伸:習近平曾在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於1990年7月15日填寫、並在7月16日《福州晚報》上刊登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詞:「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系……

  魂飛萬裡,

  盼歸來,

  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誰不愛好官?

  把淚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父老生死系。

  暮雪朝霜,

  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

  思君夜夜,

  肝膽長如洗。

  路漫漫其修遠矣,

  兩袖清風來去。

  為官一任,

  造福一方,

  遂了平生意。

  綠我涓滴,

  會它千頃澄碧。」

  故事二:18歲時習近平的航天夢緣起「東方紅」

  2013年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座談會前,習近平和在展廳參觀的優秀青年代表交談。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2013年5月4日,習近平來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參加共青團「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主題團日活動。

  「我當時在延川縣梁家河村當知青,聽到了發射成功的消息,非常激動!」站在「東方紅一號」總裝的歷史圖片前,習總書記重溫當年。1969年初,習近平來到陜北農村插隊,隨後的7年中,他將青春奉獻給了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

  「我們一起來參觀航天科技成就展,感受載人航天精神,激勵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這樣的紀念是很有意義的。」3個小時的參觀,習近平總書記與優秀青年代表說青春,論志向,談夢想。

  背景延伸: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徵一號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約13分鐘後進入預定軌道。這也使我國成為繼前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5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衛星的國家。

  該星不僅全部達到了設計要求,而且質量達到173千克,比前4個國家首顆衛星的質量總和還要多出近30千克。

  同時,該衛星在跟蹤手段、信號傳輸形式和星上溫控系統等技術方面,均超過了上述國家首顆衛星的水平。東方紅一號搭載的各種科學儀器工作時間遠遠超過了設計額定要求,取得了大量的工程遙測參數,為後來的衛星設計和研製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資料來源《科技日報》)

  1973年上山下鄉時期,習近平(左二)在陝西延川縣。來源:新華網

  故事三:在延安插隊的時候面臨過「五關」的考驗 第一關是跳蚤關

  2004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曾接受延安電視臺《我是延安人》節目專訪。在節目中,習近平回憶了第一次來到延安插隊時很不適應的各種情形:

  第一關是過跳蚤關。很有意思,我一去最受不了的就是跳蚤,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了,當時那個跳蚤,我這個皮膚很過敏,一咬就是成片的紅包,最後紅包就變成水泡了,水泡就爛掉,哎呀,痛不欲生啊。但是三年以後過去了,那也真是叫「牛肉馬皮」了,不怕咬了。

  第二個關就是飲食關。剛才講了什麼都不會吃不愛吃,五穀雜糧,那哪是五穀雜糧?是糠菜半斤糧,慢慢地我們就學會了,什麼都吃了,沒有吃的還不吃嘛?最後最愛吃老百姓送來的東西。這家送一個玉米糕,那家送來一個高粱米的糰子,吃得都很好。酸菜成為我最好的美味佳餚,以至於到後來,我到現在還想念那個酸菜。

  我們曾經可能都有幾個月不吃肉的經歷,見到了肉以後,我和我那個同學切下來就忍不住生肉都吃了。經過這麼一個過程,這是飲食關。

  第三個關就是生活關。生活關就是什麼也不會做,什麼都要依靠別人,後來就慢慢什麼都學。我們都學著捻毛線,但是織襪子我還是織不好,羊毛襪子,但是縫衣服、縫被子這些活都是自己做,所有的這一套生活上的事情都會自己料理,所以這個是受益無窮啊。到現在為止我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強,就是在那打下的基礎。

  第四關就是勞動關。勞動,剛才講了嘛,我剛去上了山就氣喘籲籲,後來給我們評的分是六分,當時六分是什麼呢?剛剛參加勞動的小女孩,十五六歲,我們當時也十五六歲,拿跟我們一樣的工分,我們覺得簡直是一種歧視,實際上是自己沒本事。但是這一年下來我就幹得沒黑沒白,風裡雨裡我們都在窯洞裡鍘草,牲口圈裡鍘草,然後一樣一樣地學。當然這些,一年過去了以後全掌握了,體力也上來了。後來就評成十分,十分還是裡邊最壯的勞動力。像我們到夏天擔麥子,那也就是最多二百斤,十裡山路一口氣就下來了。這個是第四關。

  第五關,那我想就是思想關。開始是格格不入啊,我剛一去了以後,看到我們這個窯洞在半山上,星星點點的煤油燈,我跟我的同學說,我說你們感覺有沒有像山頂洞人的感覺,那都是說得很不像話了,但是後來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住了七年。

  送習近平上大學時,梁家河村民和習近平的合影(前排中為習近平)

  故事四:20歲的習近平挑起了梁家河大隊支部書記重擔

  2004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曾接受延安電視臺《我是延安人》節目專訪,暢談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家庭等,回憶在延安的插隊歲月。

  在梁家河村村民的強烈要求下,梁家河村所在的文安驛公社請示縣委破格批准了他的入黨申請。20歲的習近平挑起了梁家河大隊支部書記的重擔,他撲下身子帶領社員不分晝夜打壩淤地、大辦沼氣,使梁家河成為了陝西省第一個實現沼氣化的村子。

  故事五:帶領村民建起陝西有史以來第一口沼氣池

  2013年5月,習近平五四青年節參加主題團日活動,與青年交流時談到,「我20歲出頭時,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到四川學習農村發展沼氣技術,辦完事後,在大雪封山時登上峨眉山,十分艱險,下山時到小飯館吃擔擔麵,人家已經尊我們為英雄了。」

  背景延伸:1993年,正在福建工作的習近平回到闊別18年的梁家河村,跟鄉親們合影留念,還寫了一篇文章《我是黃土地的兒子》。文中,他回憶了自己在梁家河時的情況。

  有一天,習支書翻著《人民日報》,一條消息吸引了他:四川不少地方實現了沼氣化。想想村裡人冬天要拉煤的辛苦,他動了心思。幾天後,他請了假,自費跑去四川綿陽考察沼氣池建造。那時延安沒通火車,習近平坐了兩天汽車到西安,然後又坐火車輾轉到四川。回村後,習近平給鄉親們講沼氣的好處,然而鄉親們聽得雲山霧繞。他決定先建好第一口沼氣池,讓事實來說服村民。幾個月後,村民們用第一口沼氣池的沼氣燒飯照明時,都誇這個後生「有知識、點子多」。梁家河的這口沼氣池成了陝西省有史以來的第一口沼氣池。到1975年,習近平領著村民建起了幾十口沼氣池,基本上解決了村民燒飯、照明的問題。(資料節選「重情重義習近平」,載於《環球人物》2015年第6期)

  故事六:愛讀書 用親身經歷激勵青年練就過硬本領

  2013年5月,習近平五四青年節參加主題團日活動時說,「我到農村插隊後,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圈在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我並不覺得農村7年時光被荒廢了,很多知識的基礎是那時候打下來的。現在條件這麼好,大家更要把學習、把自身的本領搞好。」

  2014年12月,習近平來到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考察。他表示,自己在青少年時代也非常喜歡閱讀中華文化典籍,堅持一點一滴學。直到現在,一有空就會拿起一本翻一翻,每次都覺得開卷有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寶藏,一旦探秘其中,就會終生受用。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賦予中華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使之成為我們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

  故事七:陝北高原培養了「要為人民做實事」的信念

  在《我是延安人》節目中,習近平說,「陝北高原給了我一個信念,也可以說是註定了我人生過後的軌跡。經過了陝北這一堂人生課堂,就註定了我今後要做什麼,它教了我做什麼」。

  習近平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文章中回憶說,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裡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故事八:告別梁家河去清華大學上學 村民紛紛相送 習近平當眾哭了

  在《我是延安人》節目專訪中,回答記者關於插隊最難忘的一件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時,習近平表示是1975年被推薦去清華大學告別梁家河村的一刻:

  最難忘的事情很多,舉個例子來講吧,我還是覺得是臨走的那一刻。這七年的酸甜苦辣,最後形成了梁家河群眾對我的這種依依惜別。前一天晚上是跟我一起聚會、聚餐,陝北的聚餐就是殺一隻羊,家家派代表來跟我話別。當時的習慣是送臨別的紀念都是一個筆記本,一個塑料皮的筆記本,裡邊寫上祝福的話。收了一大堆筆記本,等於每家送一本。然後第二天離開的時候,我因為睡得比較晚,早上一起來推開門呢,外面都站滿了老百姓、鄉親們,但是都沒有吵我,因為我在裡邊睡覺,(他們)靜靜地等。反正我那次是哭了,可能那是我到延安插隊以後第二次哭,這七年之中我第二次哭。

  第一次是我大姐去世,我正在那兒挖防空洞,接到信以後,那個時候哭了,但是大家也沒有看到,都是找一個地方去哭。這一次是當眾哭了,就是「當眾丟臉」了。

  故事九:擔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 經常騎自行車下鄉

  1983年,時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前排居中),臨時在大街上擺桌子聽取老百姓意見。來源:新華網

  2015年1月,習近平同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當談到自己當年在河北省正定縣的工作經歷,習近平說:「我當年到了正定,看到老百姓生活比較貧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比較落後的情形,心裡很著急,的確有一股激情、一種志向,想儘快改變這種面貌。」

  他強調,幹事創業一定要樹立正確政績觀,要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要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做工作自覺從人民利益出發,決不能為了樹立個人形象,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我在正定時經常騎著自行車下鄉,從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騎到滹沱河沙灘就得扛著自行車走。雖然辛苦一點,但確實摸清了情況,同基層幹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離、增進了感情……」

  故事十:30歲時縣委書記經歷 內在有激情 但要從容不迫

  2015年1月,習近平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200餘名學員進行座談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說,古人講「郡縣治,天下安」,歷史上很多名人志士如鄭板橋等,從政都是從縣一級起步的。他本人30多年前當縣委書記的時候,因為年輕想辦好事,老熬夜,經常是通宵達旦地幹,因而差不多一個月得大病一場。後來,他感覺到,「這樣不行,這麼幹也長不了」,才開始慢慢擺順心態。

  習近平和在座的縣委書記們分享了他當年頗有心得的一句話:「你手裡攥著千頭萬緒,攥著一千個線頭,但是一個針眼一次只能穿過一條線」。他說這句話讓他想明白了,此後自己一天就工作到晚上12點,「然後就不做了,睡大覺,第二天重新來過」。他提醒幹部們,「內在有激情,但是還要從容不迫」。

  (綜合人民日報、新華社、人民網等素材整理)

相關焦點

  •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這些話,讓青春充滿奮鬥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五四青年節之際,習近平總書記都會參加相關活動,和青年共度五四。今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大學考察並與師生座談,寄語青年人忠於祖國不負時代,勉勵青年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放飛青春夢想。
  • 青年習近平的奮鬥故事
    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
  • 奮鬥有我 青春綻放——海內外青年學子共同唱響抗疫主題五四歌會
    為積極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重要回信精神,五四青年節之際,中國教育電視臺聯合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二十所著名高校及北京廣播電視臺青年廣播共同舉辦《青春綻放——抗疫主題五四歌會》,用動人的音樂旋律和感人的鏡頭語言,充分展現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蓬勃力量和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的新時代風採。
  • 安徽工業大學青年積極參與五四青年節主題雲團日活動
    【摘要】 安青網訊為積極引導廣大青年傳承五四精神、堅定製度自信、厚植愛國情懷,引導青年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貢獻力量、綻放青春,五四青年節期間,安徽...
  • 「我最喜愛的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① |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
    2020-10-14 21:51 |長興發布
  • 習近平總書記"六點要求"指明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
    今日上午,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在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總結黨和人民探索實現民族復興道路的寶貴經驗,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提出殷殷期望。 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顏曉峰,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永勝,武漢音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胡藝華等多位專家學者在接受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採訪時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提出的「六點要求」切合新時代的基本特徵、具有前瞻性,鼓舞中國青年接續奮鬥,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
  • 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重要思想指引青年成長
    原標題: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重要思想指引青年成長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青年、關懷青年、信任青年,始終堅持把青年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力軍。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領導和推進青年工作與青年事業的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新時代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新特點,多次發表關於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講話,開創性地圍繞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戰略思考和指導部署,形成科學系統的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對於做好新時代青年價值引領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指導意義。 堅定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力量之源。
  • @廣大青年,總書記為你們點讚
    面對疫情,廣大青年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真情奉獻,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擔當精神,贏得了黨和人民高度讚譽。總書記為你們感到驕傲!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年和青年工作,多次強調全黨要關心青年和青年工作,為青年建功立業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 關於五四青年節的勵志名人名言警句大全 40句青年節名句
    青年興,則中國興,青年強,則中國強。2019今年的五四青年節又要到了。下面小編分享一些關於關於五四青年節的勵志名人名言警句大全。  青年是國家未來的主角,掌握著祖國的命運,一個國家有好的青年一代,才能有更加強盛的未來。
  • 新時代青年成長要求的時代升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青年群體,發表過系列重要講話,他還多次出席青年活動,與青年談心,給青年回信,對青年健康成長寄予無限期待和希望。總書記對青年的期望和要求,賦予青年成長更深厚的時代特色和使命意識,是指導新時代青年健康成長的價值指針。
  • 習近平告訴青年的10句座右銘:信念、青春和奮鬥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多次通過演講、座談、回信等方式與青年朋友互動,對當代青年的發展寄予了殷切期盼。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為此梳理了習近平曾勉勵過青年一代的話,供廣大畢業生們品讀。  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  我到農村插隊後,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
  • 開卷有益,書香檢察丨好書推薦第二十七期之《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對青年一代成長成才的啟示,具有跨越時空的永恆價值。當代青年要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學習習總書記有追求、能吃苦、愛學習、辦實事、敢擔當的精神,始終堅守初心、堅定理想,始終與人民相結合、和群眾在一起,多一些摔打磨練、多幾分淡定從容,不在坐享其成中虛度青春,要在不懈奮鬥中創造未來,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 《強國青年》榜樣公開課講述青年奮鬥者的動人故事
    為武漢拼過命的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90後醫生吳超化身「青年講師」,包括他在內的8位青年榜樣、50位高校學子,都在《強國青年》榜樣公開課中做了一次集體亮相。這些體現新時代奮鬥者精神的年輕人,把人生理想、職業追求、生活態度說給你聽。  2020年五四青年節之際,《強國青年》榜樣公開課預告片正式上線。
  • 習總書記「勤學、修德、明辨、篤實」是青年的座右銘
    在五四青年節這個屬於青春的節日,習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指出,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
  • 青春託起農信夢!衡陽市農商銀行系統青年員工講述勵志故事
    5月8日,由省農信聯社衡陽辦事處主辦、衡陽農商銀行承辦的「五四芳華 薪火傳家」青年員工主題活動舉行。18名2019年度衡陽市農商銀行系統優秀青年員工現場受到表彰。紅網時刻衡陽5月8日訊(記者 譚倩)傳承「五四」精神,書寫青年擔當。5月8日,由省農信聯社衡陽辦事處主辦、衡陽農商銀行承辦的「五四芳華 薪火傳家」青年員工主題活動舉行,10名青年員工代表分享在崗位上艱苦奮鬥、放飛夢想的勵志成長故事,共同回眸奮鬥青春的樣子。
  • 中國科協青年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
    近日,中國科協第六期青年理論學習分享交流活動舉行,通過線上方式,組織各青年理論學習小組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交流科協年輕幹部投身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生動實踐,圍繞堅定理想、練就本領、擔當作為進行深入研討。機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青年理論學習小組成員及機關團委委員40餘人參加。
  • 中國人的故事丨青年,新時代的奮鬥者
    青年節前夕,陸婷等30名同志獲得第22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總隊藍劍突擊隊等10個青年集體獲得第22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40枚閃亮的獎章,是今日之中國青年的精神縮影。「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鬥,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 「青」聽總書記的聲音 「習語合風」讀書會走進中國科大
    「習語合風」讀書會現場                               記者 郭如琦 攝 本報訊  昨日上午,「青」聽總書記的聲音——「習語合風」讀書會走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我市廣大青年代表和中國科大學子共同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的深切厚愛和殷殷囑託。
  • ...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
    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 人民日報5月4日評論員文章:做好知心人熱心人引路人——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鬥,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強烈反響:青年來信傳心聲
    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團委書記 王海波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青年、重視青年、依靠青年,特別是在兼任閩江職業大學校長期間,親自關心協調,破格錄取殘疾考生黃道亮,最終讓他在經歷三次高考之後實現了大學夢,生動展現了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精神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