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畢業之家小畢同學。
研究生和博士學習期間,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期刊論文。工作之後,能力和職稱也需要論文來幫你實現。
說到論文,捆綁話題就是影響因子了。
1、影響因子的由來和作用。
來源:
我們所說的影響因子,是指從1975年開始,《期刊引證報導》(簡稱JCR)記錄整理的上一年度世界範圍期刊的引用數據,稱為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就像成績單。
學生的優劣好壞由「成績單」來體現名次。
期刊的優劣好壞就由「影響因子」來體現,全世界通用。
影響因子,它的計算結果=該期刊近兩年的所有論文引用總次數/該期刊近兩年的所有論文。影響因子代表著某刊平均每篇論文的被引用數。
作用:(1)評價期刊影響力和有用度;(2)評價期刊的學術水平和論文質量。
2、影響因子的爭議。
每年6月底,會出爐新的期刊的影響因子。
(1)高校及研究所對影響因子推崇備至。在普通院校,如果你有一篇影響因子極高的期刊論文,那麼,你在學校的位置就非常穩定。
(2)事實上,影響因子只能代表該期刊的引用率高,並不代表個人單篇論文引用率。
期刊的影響因子高,不代表個人的論文水平高,研究成果高?
高校或者研究所單純使用「影響因子」來量化一直被詬病。
(3)影響因子是計算的兩年的引用率,時間有局限性。因為,很多論文在2年後甚至10還會被大量引用。
兩年時間太短,代表不了實際情況。
(4)影響因子,只能代表引用率,並不代表研究成果的高水平。因此,很多人認為,過分依賴影響因子,只會造成學術界的浮躁之風。
3、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
(1)社會關注度。如果學科內某一課題受到的關注度高,那麼,論文的引用率就會變高。比如從06年就掀起來的石墨烯熱潮。
(2)研究人員的數量。研究人數多,寫的論文相應也會多,引用率也會高。
(3)學科。越是新興學科,研究不成熟,大家互相印證,引用率就會高,例如,生物醫學。像數學、工程這類學科,由於定理、公式都已經很完善,不需要互相印證,引用率自然不高。
(4)期刊發刊引用。在發論文時,有個很好用的技巧就是,多引用你發刊期刊的文章,主編自然是很喜歡,也樂於接受的。還有期刊喜歡刊載綜述論文,引用的多數文章都是自己期刊的文章。
4、影響因子的查詢辦法:
《期刊引證報導》(大家都習慣說簡稱JCR)它隸屬於湯森路透集團。去外文資料庫Web of Science,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查詢自然科學類的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查詢人文社會科學類的期刊。需要授權才能訪問,高校和研究所基本都會買。
總而言之,雖然影響因子受到部分人的質疑。但是,它依然是評價、量化科研成果的最好手段,無可替代。
最後,祝大家都能通過畢業之家平臺,順利畢業!
如果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記得隨時諮詢呦!
畢業之家一站式畢業生服務平臺,記得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