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可能很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阿里巴巴的一款網課、辦公軟體上。實則不然,釘釘經過超過5年的發展,已經進化了一款一站式的協同平臺,不只有網課、考勤等等,還有很多好用實用的功能。
釘釘幾款AI小功能,乍看並不起眼,但用起來能有效解決工作中實際遇到的很多困難,一些耗費大量時間的事務性工作用軟體就能解決,提升每個「打工人」的工作能力素質,尤其是HR、行政、翻譯等像小編一樣工作涉及到大量文案的職業。
懂十幾種語言的AI實時翻譯
首先體驗的是AI實時翻譯,對經常接觸多語言溝通和外文新聞的小編來講。這項功能是釘釘在2018年推出的一個小功能,主要是為解決不同語種溝通時的障礙。在阿里達摩院AI技術支持下,AI實時翻譯可以支持中文、英文、日語、越南語等十種語言轉化。
在使用過程中,AI實時翻譯也是十分便捷。在實操過程中,打開釘釘APP中點擊對話框/群聊,選擇右上角的AI實時翻譯,便可根據個人需要,選擇接收或發送消息實時翻譯。為了方便對話,對話框右側還設置有切換語言的快捷鍵,直接切換語言,顯示時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只顯示譯文或者同時顯示原文和譯文。
體驗中發現,在翻譯速度上,釘釘的AI實時翻譯在消息界面能做到無縫呈現,眨眼瞬間,不論是哪種語言,都可以快速呈現在聊天頁面上,在消息對話界面就可以完整看到整個實時翻譯過程,即便篇幅很長,也絲毫不影響翻譯的速度。此外,翻譯後的文字可以實時自動矯正,進行二次編輯,這對大段落翻譯的準確性起到更好的支撐。
而且,針對不同的使用場景,釘釘在AI翻譯中支持單句翻譯、自動發送翻譯、自動接收翻譯等多種形式。
單句翻譯針對日常溝通。用戶如果看不懂收到的外文消息,可以在消息菜單中選擇「翻譯」功能進行單句翻譯。
接收消息實時翻譯,適用於經常與外語打交道時。如果工作中接收到的消息大部分為外文消息時,可以選擇開啟「接收消息實時翻譯」,釘釘會實時自動將所有接收到的消息翻譯成設定的目標語種(如中文),高效解決跨語言溝通問題。
發送消息實時翻譯則更人性化,每個用戶不僅可以將接收到的消息翻譯成外語,還可以將自己發送的語音轉化成對方常用的語種。在發送語言與大部分接收者語言不通的場景中,可以開啟該功能,商務溝通更加禮貌。
這個功能可以說是非常寶藏了。值得一提的是,據稱AI實時翻譯的水平甚至可以達到碩士論文的翻譯水平,配合釘釘的安全資質,企業的商業機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護,有效解決了企業商務溝通中的多語言問題。
語音轉文字,5分鐘長語音一秒變文字
第二個寶藏小功能是語音消息轉文字。自從聊天軟體中有了語音消息功能,用語音替代文字的人越來越多,用戶習慣在慢慢改變。雖然方便,但語音消息自出現以來,也浮現出了一些問題。很多上班族看到連續三四條快幾十秒的語音消息後,情緒很崩潰。因此,語音消息轉文字的功能應運而生。
在釘釘APP界面中,可通過點擊頭像-設置-通用-開啟/關閉語音自動轉文字功能。相較於其他APP的語音轉文字,釘釘消息語聊時,收到他人語音或發語音都可以一鍵轉文字,幾十秒的語音消息秒轉出來,且準確率較高,接收者也能直接複製文字,稍作修改就可以進行轉發,非常方便。接收到語音之後,不需要再等待逐字轉化,急不可耐。
在實測過程中,即便是遇到各種方言,釘釘的語音消息也能夠做到秒轉,其背後達摩院所貢獻的技術功不可沒。更特別的是,即便是多語言混合的語音,也能直接準確的識別轉化出來,這在商務工作中經常出現的中英文夾雜無疑幫助很大。
體驗中還發現一個驚喜:釘釘居然能發5分鐘時長的語音消息,而且還能拖拉語音進度條,不用擔心聽到一半不聽了,即便是5分鐘語音消息,依然是秒轉文字。
拍圖識字:「偷懶」小妙招
第三個小功能是拍圖識字,這是一項利用OCR文字識別技術的小工具。在工作中,是否經常遇到這樣的場景:看到一些PDF,或者照片、文件希望轉換成文字,逐字手敲下來?尤其是在處理工作文件時,不禁感慨如果能將圖片上的內容轉換成文字該多方便。釘釘拍圖識字功能有效解決了這個難題。
打開釘釘APP,搜索「傳圖識字」打開小程序,可以選擇照片、圖片或拍照兩種方式進行智能識別,可以快速獲取圖中的文字,並一鍵生成文檔進行保存。體驗效果來看,正確率極高,基本可以做到完美轉換。在實際工作中,傳圖識字會有非常多的應用場景。例如費用報銷時的發票、紙質文案轉電子版、信息統計、學籍導入、員工檔案導入等等。
當然,釘釘也並非所有圖片中的文字都可以識別,在實操過程中,將草書字體的圖片進行智能識別,結果準確率並不理想,相信未來通過技術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字體將被應用到「傳圖識字」中。
還有一個小技巧,在涉及到一些外文文獻時,可以巧妙的先對文獻進行圖片轉文字,再進行AI翻譯,直接將一份外文文獻轉化為中文,省時省力。
2020年的疫情讓在線化、數位化的工作學習方式成為常態,加快了數字新基建應用於現實場景的速度。可以看到,背後阿里的技術積累,釘釘以一個出口的角色,將技術變成產品給到用戶,對這些技術實現產品化,再觸達到每個用戶,在保持高端品質的同時大幅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使用體驗,門檻的降低將直接推動並培育中小企業數位化的習慣,加速數字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