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了一趟廈門,看了一些電影,也參加了不少活動。
至於原因,相信大家也都知道,當然是金雞百花電影節。
在今年,金雞獎正式落戶廈門,也從過去的兩年一屆,變成每年一屆。
而在廈門,除了大家都很熟悉的那個群星璀璨的金雞獎頒獎禮。其實,還有一個我更感興趣的活動在做。
那就是伴隨著金雞獎一起的——金雞國際影展。
與金雞獎不同的是,金雞國際影展是與金雞獎平行的一個專注國際影片的單元。在華語片之餘,展映其他各國影片,也算是金雞獎的一個有益補充。
因為我今年是金雞國際影展的專業評審之一。所以,不但參與了各獎項的評審工作,還順便看了很多展映影片。
之前對金雞獎和他們的展映單元也有所了解,大概什麼狀況,也比較清楚。所以,才會對今年的金雞國際影展有更多期待。
比如,今年的金雞國際影展,雖然仍有很多遺憾與不足,但是,確實出現了一些好的變化。
總之,我們還是可以給他更多機會吧!繼續觀望,希望金雞國際影展,在之後會有更多的成長。
包括今年最終的獲獎名單,也是我與其他幾位專業評審,以及十幾位來自豆瓣和知乎的大眾評審,在綜合整體展映影片質量與水平之後,給出的一個選擇。
大概就是,儘量做到真實反映整體展映影片水平和狀況吧。
——————————————————————
獲獎名單如下:
最受觀眾喜愛的外國女演員
薩梅爾·葉斯利亞莫娃Samal Yeslyamova——《小傢伙》(俄羅斯)
評審們認為:女主演在傳統線性敘事下以情緒做變奏,在逼仄的空間中與觀眾相互凝望,塑造出完全融入劇情的立體角色,渺無表演痕跡,並通過視覺上的寫實主義,悄然建造起無法用言語明說的痛楚。
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 Andrea Riseborough——《南茜》(美國)
評審們認為:一段偽親情的家庭融合,帶著各自不同的傷痕。女主演以陰鬱清冷卻又滿懷力量的演出,映射出主人公心內尚存的溫暖遐想,娓娓道來永遠無法逾越人性本質的孤獨。
最受觀眾喜愛的外國男演員
笑福亭鶴瓶 Tsurubei Shofukutei——《閉鎖病棟》(日本)
評審們認為:在陰鬱低沉卻又充滿治癒的電影節奏裡,男主演以精準的角色定位和精湛的演技,辯證演繹「美」與「醜」之間的多重關係,以極具人性光輝的表演打造了一座精神庇護島,用日式溫情帶領觀眾去尋找最黑暗狹縫裡的陽光。
Junior Bejar——《彩塑男孩》(秘魯、德國、挪威)
評審們認為:在熱烈狂放的安第斯文明和保守的社會環境辯證中,男孩懵懂的青春衝動,如霧般迷濛的曖昧情愫,在男主角的巧妙演繹中栩栩如生;片末主角手作的父親彩塑,似乎承載著亡人的精神歸來,同他完成未竟的遠行。
最受觀眾喜愛的外國導演
謝爾蓋 德瓦茨沃伊 Sergei Dvortsevoy——《小傢伙》(俄羅斯)
評審們認為:導演以搖搖晃晃的手持攝影逼視女性、移民與意識形態。視覺上的寫實主義,結合心理化的環境音響,展現出導演極具個人風格的視聽構建。人類生存罅隙的叩尋、情緒低回委婉的徘徊,譜寫了一首直面生命的傷痕詩歌。
Alvaro Delgado Aparicio——《彩塑男孩》(秘魯、德國、挪威)
評審們認為:導演克制精簡的鏡頭語言,一半晦澀一半通達的影像風格,隱隱作痛地叩問保守社會的父權建制和傳統道德。當父子間最美好的彩塑藝術成為情感永恆的羈絆,也成為了一種靈魂的歸宿和託付。導演極具表現力的敘事留白,給觀者的想像和劇情爆發留出了充分的緩衝區間。
最受觀眾喜愛的外國影片
《閉鎖病棟》——平山秀幸 Hideyuki Hirayama(日本)
評審們認為:這是一則刻畫日本精神邊緣人的殘酷寓言,同時也是一個窺見人性救贖和光輝的溫情童話。電影《閉鎖病棟》承襲著日本電影的暴力與物哀之美, 讓觀眾沉浸式體驗故事裡愛與恨,在一種殘忍與溫馨並置的敘事邏輯裡,鞭打以偽善之名行暴力之事的不公道,更以一種大愛的溫柔,撫慰包紮著觀眾的 心。
《羅米的沙龍》——米莎·坎普 Mischa Kamp(紐西蘭、德國)
評審們認為:我們都是陪伴外婆變老的孩子。親情或許總是我們情感高地的最後一道防線,它堅韌又脆弱,歷久而彌新。電影《羅米的沙龍》用恰如其分的美好和深入人心的表演,完成了一場祖孫之間愛意的傳遞,它是外婆與晚年執念的和解,也是她赤子之心的回歸。
——————————————————————
總之,今年只是一個開始,也已經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好的變化。而接下來的幾年,我們也可以給予這個金雞國際影展更多耐心和關注。
畢竟,他們也專門邀請到了專業的國際策展和邀片團隊。試圖將更多好的電影帶給廈門以及更多關注金雞國際影展的觀眾們。更希望,在明年的金雞國際影展上面,能看到更多好的、熱門的國際影片能參與進來。
讓影迷有更多好的電影看。
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