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婁燁
1905電影網訊 2018年1月1日,第十二屆FIRST影展徵片工作即將全面啟動,屆時青年電影創作者可通過FIRST青年電影展官網進行自主報名,全線更新的FIRST影展官網也將同步亮相。與此同時,為了鼓勵青年電影人的短片拍攝實踐,短片創作的自由意志和探索精神,2018年第十二屆FIRST影展將在主競賽十個獎項之外,首次設立短片場外獎。
如果先不談電影表現方式的探索和創造,電影表達的率性和自由,以及創作培育的功能。FIRST影展關於短片的期待,似乎最根本的是對創作敏感和原始表達衝動的呼喚。
就像今年評委會主席婁燁提到對年輕電影創作者的建議時表示,「最重要的就是如果你想拍電影,如果你想拿起攝影機拍電影,就拍你最想拍的東西,儘量做到這一點。你拍你喜歡的電影,這是最重要的,然後就去拍就完了,不用去想太多。然後碰到問題,解決問題,碰到麻煩,解決麻煩。解決問題、解決麻煩,都是電影的工作之一,電影工作的組成部分。」
或許要做到這樣,在短片經驗中總是容易獲得的。短片的創作可以跨過較低的製作門檻,在拍攝實踐中摸索尋找自己熟悉或者認可的電影觀念,探索和創造電影的表現方式。
在FIRST每年收到的一千多部作品中,短片作品數量佔比超過50%。我們從這些來自50多個國家和30多所世界一流電影院校的短片作品中,可以看到在「短片」這個單純的門類下所包含的無窮無盡的想像與多義。
以下我們採訪了8位曾有過短片創作經驗的青年導演。他們其中有的短片作品在電影節競賽體系內被讚賞;有的已經開始籌備自己的長片處女作;有的已經將短片經驗實際付諸於長片創作。下面來分享一下短片在他們的持續創作中保存的記憶和鐫刻的痕跡。
呂柏勳
短片《野潮》:第十一屆FIRST影展「最佳短片」
「我想是『創作觀』的成形。短片及長片雖然都是電影,但若客觀探討,本質上仍屬不同的敘事體,那對於創作的初學者來說,短片(又或是所謂的錄像)相較於長片,我認為是一個較易於『表達』及『整理』的影像媒材。創作之於我個人,除了有『我想對觀眾說的話』之外,『我想對自己說的話』也佔了作品很重要的大部分,那所謂的『整理』便是指整理自身的思緒。作品完成後,與觀眾的相互詰問當中,自然而然又會另一種想法的誕生,創作能量才能持續。
《野潮》是我的第一支電影短片,現在回頭來看,她在我人生中確實是相當重要的起點及初衷,不管是外在或內在上、物質或精神上,都大大影響了我及生活。在開拍前我一直沒有自覺是電影人,我對自己的定位比較像個跨領域者,本次創作只是選用電影短片這個媒材來敘事。或許是因此之故,創作中我習慣先把『我喜歡的』、『對我重要的』,這些觀念擺第一。」
常永亮
短片《野孩子》:第十屆FIRST影展提名
「短片經驗是檢驗自己究竟能否將思想轉化為視覺影像的一種嘗試。在我的短片中,我嘗試將情緒凝聚在物象中,這是我一直喜歡的一種方式。有的時候沒有語言,靜靜的看著某個事情發生,往往更有回味~而這是我喜歡的創作風格。」
李冉
短片《露西亞》:第十屆FIRST影展提名
長片處女作《我們不能白頭偕老》:入圍第十一屆FIRST影展創投會,正在籌備中
「短片是練習的機會。我不敢想像在沒有短片經歷的情況下,直接開啟長片。短片篇幅短,預算少,可以在風格上做自由的嘗試,讓導演逐漸建立和豐滿自己的電影語言體系。
我在歐洲讀電影的時候,大多是學生電影的拍攝模式,可以說是「絕對的導演中心制」,做什麼都要靠自己。這個過程給了我很大的鍛鍊,迫使我對從寫劇本到攝影到美術到後期製作的每一個環節都要了解甚至是精通。回國之後,再拍短片就有了更多的資源。比如今年的金馬電影學院,從導師(侯孝賢是我們的院長)到製片到演員到後期,整個團隊可以說是臺灣最頂級的團隊。在這個過程裡我學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和專業團隊合作的愉快和滿足。但我同時也意識到,一部影片的靈魂始終是由導演把握的,如果導演沒有想清楚,或者是功力不到,再好的團隊也掩蓋不了。
我現在在籌備FIRST短片季的一支短片《Under Water》,我很看重這個機會。對我來說,這既是一次藝術創作的機會,也是和大陸團隊合作,為我未來的長片積累經驗的機會。我相信電影是要拍的,只有拍出來才能進步。」
文牧野
短片《BATTLE》:第七屆FIRST影展「評委會大獎」,2014年FIRST東風悅達起亞拍片季獲獎短片
短片《安魂曲》:第八屆FIRST影展提名
長片電影計劃《孤島》:入圍第八屆FIRST影展創投會
由徐崢、寧浩監製的處女作長片《中國藥神》已拍攝完成
「短片創作有相對低廉的實踐經驗,為長片創作做了經驗積累,同時幫助了我在一定程度上確立了風格。《BATTLE》《安魂曲》現實質感的基礎上的類型片探索,以及如何短時間內將故事講述清楚。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風格。」
曾贈
短片《明月的暑期日記》:第八屆FIRST影展入圍
長片處女作《雲水》:入圍第42屆鹿特丹電影節「Bright Future」單元
「短片其實對我意味的是一個過程吧,就像走到高速公路必須要先上閘道是一樣的。現在拍完了自己的長片《雲水》,電影觀念和表現方式我覺得沒什麼變化,因為本來我也還是新導演,說自己有任何成型的風格都是狂妄之語。只能說,自己慢慢在長大。又走過了一段閘道。」
周鉅宏
短片《見光》:第九屆FIRST影展「最佳短片」
目前正在進行長片處女作《天堂之門》的創作
「我在電影學校學習的期間,惟一的目標就是拍好一部短片,幾乎沒考慮創作長片的意圖,覺得拍長片前,先拍短片能讓自己的基礎打好。創作短片的經驗讓我學了一些導戲、鏡頭運用、剪輯和跟各主創合作的能力,也增加了自己的一點信心,發現原來自己也能拍出一些有趣的場面,說好一個主題,這份信心令我敢於嘗試長片的挑戰。
不過我覺得短片經驗也不完全能在長片創作中有效的,比如長片對故事結構的要求要高很多,短片常是做好一個概念就行,而長片的劇本更須要步步為營。這也不是說短片就比長片容易,拍一部好的短片也是一樣難的,短片長片像不同的運動項目,短片是馬拉松,需要速度和耐力,長片是一場超級馬拉松,需要超多耐力和更長期的準備。
我是一個影迷,喜歡各類型的電影,曾不知道自己想拍什麼樣的電影,拍《見光》後,我確定自己最想拍的東西是有趣的,能勾住觀眾想看下去的。」
董紫陽
短片《四喜》,第九屆FIRST影展入圍
目前正在進行長片處女作的籌備
「短片經驗循序漸進,慢慢得就能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當然,這個過程中伴隨的就是電影觀念的認知和成熟。有的人也有可能是因為受限於預算而迫不得已拍短片,因人而異吧。」
王通
短片《吉日安葬》:第九屆FIRST影展提名
長片電影計劃《天河日夜》:入圍第十一屆FIRST影展創投會,目前正在籌備中
「短片對我來講是一個學習語言的過程,學校教育讓你了解一些理論,了解電影的發展,但如何講話要自己練習。
《吉日安葬》是我學生時代的畢業作,是一種限制狀態下的創作,風格上的探索如果有的話,可能更多是原始習慣中帶出來的。現在在籌備第一部長故事片,我會做些嘗試。」
作者意志的試煉場
如果說門類與既定規則的打破是現代藝術創作從未停止的訴求,那麼短片恰恰完美而巧妙地吻合了這種藝術欲望:除了時長之外,一切的邊界都不復存在。無論是敘事的規則、影像的表達、類型與題材,都在短片的範疇之內雜糅相容,拓展出更廣闊而不可及的邊界。而即使是定義內所著重的時長,也隨著其具體數字的變化,激發出不同形態電影語言的相應變化。
短片作品以其獨特的時長與架構,自由生長出了與長片截然不同也更為開闊的創作空間:戲劇衝突與架構的效用不再強大,靈魂瞬間取代了人物弧光……相較於能夠習得的語言體系與方法技巧,在短片中,一個故事的多種講述方式更在影片的最終呈現上擁有決定性的力量。
脫去了來自創作內部與外部的禁錮,短片成為作者意志自由的試煉場。在短片中的自由放飛,亦是通往精良製作與精準把控的必要一步。而FIRST也一如既往在尋找在充分利用、實驗、挑戰、反思短片的影像形式的作品,希冀在其中見到真誠的動機與原生的創意。
第十二屆FIRST影展將聯合Jameson尊美醇愛爾蘭威士忌首次設立短片場外獎。從2018年當年FIRST影展「最佳短片」、「最佳實驗/動畫」,「評委會大獎(短片)」三個獎項的提名者中決選出優勝獲獎者頒發「尊美醇年度短片獎」。另外,為了記錄場外獎設立的時機,Jameson尊美醇還聯合FIRST影展共同製作了短片《幹就幹了》,由第九屆FIRST影展獲獎影片《命運速遞》導演李非,「最佳演員」趙炳銳聯袂出演。
一直以來,Jameson尊美醇代表無畏精神,支持年青新文化,在全球範圍內積極推動鼓勵青年電影創作。至今已經舉辦了四屆的Jameson First Shot(尊美醇全球年度短片拍攝項目)就是一個為年輕電影人提供創作機會的平臺。每一年,Jameson都會聯合好萊塢工作室Trigger Street從全球徵集短片劇本,與好萊塢最專業的影視團隊一起,拍攝年輕電影人的第一部短片。相似的關注和投入,讓Jameson尊美醇透過FIRST影展再次關注到青年電影人,不遺餘力地鼓勵在短片中尋找到創作的直覺和衝動,無畏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