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很多方面來說,電影《異星覺醒》(Life)很像是經典科幻片《異形》(Alien):一隊探索外太空的科學家,發現了地外生命,並最終喪命的故事。
《異星覺醒》這樣一個很容易與《異形》混淆的中文片名,本就表明該片想要搭著《異形:契約》今年在中國內地上映的「順風車」賺上一把。片中還有其他「雞賊」設置,稍後再做分解。
公允地說,《異星覺醒》軟硬體均屬上乘。該片製作精良,整個布景並非利用綠幕拍攝,而是搭設了9個實景拍攝場地,高度還原國際空間站內場景。
陣容也十分強大,主演包括傑克·吉倫哈爾(《斷背山》《後天》)、瑞安·雷諾茲(《死侍》)等。主創團隊也是經驗十足,《死侍》編劇,《星際迷航》《碟中諜》製作公司,《拯救大兵瑞恩》《變形金剛》的製片人等。
但如此卡司,最終呈現出來的電影,刻薄點說:「完全不入流。」
驚悚、懸疑、血腥,《異形》中賴以成名的東西,《異星覺醒》中似乎都有,但就是出不了《異形》的那種感覺來。
片中場景多為實景拍攝,綠幕拍攝僅佔少數。為何《異星覺醒》淪為東施效顰之作?在我看來,今年畢竟已是2017年,不再是1970年代,觀眾們的膽子早就「被嚇大」了,就算是該片在美國被列為「R級片」,片中極力渲染的恐怖感,很難讓一眾「老司機們」腎上腺素翻湧。
片方還煞有介事地發出「觀影生死狀」,用一句就可以懟回去:跟我們國產恐怖片一樣「恐怖」。
所謂的「觀影生死狀」。另一點很關鍵,本片的節奏感存在嚴重問題,莫名其妙的抒情橋段太多,反而無法激起觀影者的共鳴。
此外,影片大部分情節推動的動因是片中人物不斷的犯錯,這最後會讓心狠的觀眾發出感嘆,「蠢人自作自受」,而無法體悟編劇想要表達的,那群太空人為了保護地球生命,犧牲小我的大無畏精神。
說到底,本片就在說明兩句話:一,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一個原因——不遵守規章制度;二,好奇害死貓。
面對人類歷史上首次發現的地外生命,被命名為「Calvin」的火星生物,科學家們一開始顯得太過大意,這本身就不符合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的操作規範。
其中名為休·德裡的英國生物學家,居然莫名其妙地對Calvin產生了感情,原因僅僅在於他本人是下肢殘疾人士,他腦洞大開地認為,這樣一個火星生物會讓他重新在地球上站起來。
我已經提到這不符合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規範了,即使這是在空間站中,因為實驗艙沒有進行全封閉處理。這是電影中的第一次愚蠢推動情節,果然火星生物開始造反了,休因此受傷昏厥。
救出同伴當然很重要,但不按照實驗室緊急操作流程進行,電影中第二次愚蠢推動情節又出現了,救人心切的美國工程師羅裡違背守則,擅自打開實驗室艙門想要救出休,結果自己被火星生物抓住。最終成為第一個犧牲者。
戴維慨然赴死,這已是片中少有的能立得住的角色。在接下來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剩下5名太空員也因各自的愚蠢喪命,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稍微說一下最後兩位活著的太空人戴維(吉倫哈爾飾演)和米蘭達(瑞貝卡·弗格森飾演),兩人意識到從地球上突然發射的補給艙,不是為了將他們救回地球,而是表明NASA已經做出判斷,為了保護地球生命的安全,有必要將太空站推向外太空,於是戴維突然靈機一動,想了個犧牲自己、救活米蘭達的方案,即吸引Calvin進一個逃生艙,讓米蘭達坐在另一個逃生艙返回地球。
只要各位多看幾部驚悚片就知道,這真的是一個俗不可耐的套路,結果可想而知,戴維連同火星生命返回地球。
最後一個愚蠢推動情節又出現了,逃生艙落在東南亞海域,「好心的」(應該說是好事的)漁民打開艙門,很明顯,這是為續集鋪墊。
真是要說一聲,求放過,這樣的電影就讓它一集而終吧。
回來本文最開始講述的一點,片中還有其他「雞賊」設置。影片在美國上映時,有觀眾發現(其實是《超凡蜘蛛俠3》中蜘蛛俠女友格溫·史塔西的扮演者布魯斯·霍華德說的),「你們不覺得《異星覺醒》中的有些場景很像是《超凡蜘蛛俠3》嗎?」
這種話一聽就是片方喜歡的「宣傳帶節奏」,果然就有比較2007年電影《超凡蜘蛛俠3》與2017年電影《異星覺醒》的帖子出現。
這兩部電影還隱藏好幾個共同點,譬如這幾部電影都出自索尼和哥倫比亞影業,《異星覺醒》的編劇萊特·裡斯和保羅·維爾尼克,恰是《超凡蜘蛛俠》系列電影的外傳《毒液》(Venom)的編劇,這部漫威外傳電影從十年前就開始傳說要製作了,最新說法是2018年上映。當然事後編劇們又突然冒出來說,「那都是開玩笑。」
電影《超凡蜘蛛俠3》與《異星覺醒》有一些相似場景。原本《異星覺醒》在美國上映的時間是今年5月,為了避開《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改到了今年3月。但從北美票房成績上說,也只是剛剛回本。此番中國內地上映的一周後,《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也要在中國上映了。留給《異星覺醒》的時間不多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