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安市雨城區北邊不遠處,有一個算作網紅地的古鎮,有著滄桑的歷史。
這裡,歷史悠久,根據相關記載最早可以搜尋到漢代以前的歷史痕跡,當時青衣羌人將這裡作為據點之一,是比較重要的活動場地(青衣羌人,主要分布在現在的雅安地區,因青衣水而得名。青衣江也叫做羌江,早在西漢呂后時就「城焚道,開青衣」)。
同時這裡的自然生態環境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古鎮依山傍水,到處都是田園風格的小屋。
這裡,還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是古時的中國一條重要的國際通道。而且,近代紅軍長徵同樣過境此處,並且遺留下了眾多的比較完整的石刻銘文供人緬懷銘記那份艱苦卓絕的歷史記錄。
這裡,就是上裡鎮。一個充滿了歷史人文情懷跟自然美景風光的地方,這裡的建築多木屋,風格以明清建築風格為主,同時臨水的建築還有些保存完好的的吊腳樓供人或者居住或者觀賞。
上裡古鎮,一個雅安不遠處的打卡網紅地
上裡古鎮,距離雅安最多一小時的車程,坐落於雅安市區北30公裡的地方。
從雅安出發向北依次經過碧峰峽跟蒙頂山,一路風景一路山色。
碧峰峽景區,是國家5A級景區,因為樹木蔥鬱,四季常綠而得名。景區內的很多景點都跟女媧的故事有關,可以說這是一個女媧主題的自然風景區,充滿了美好的傳說故事。
蒙頂山,又叫做蒙山,最高峰是上清峰,海拔1456米,從山頂處可以遠眺峨眉、瓦屋跟周公諸多山巒,景觀非常的壯觀秀麗。
據朋友所告知,去年的時候從雅安前往上裡古鎮的這一段路還在修路,而如今已經是嶄新的硬化柏油路,並且經過重新設計之後遠離了易塌方的山體,不像是以前那樣狹窄的緊挨山體的道路,會車都十分不易。
從雅安出發到上裡古鎮的這一路,依次經過青衣江路、雅碧路跟雅上路,沿途路過下裡鎮、中裡鎮跟上裡鎮,這一部分的村落景觀多以現代民居跟紅色景觀為主,喜好紅色路線景觀的朋友可以沿途停留欣賞一下,感受當年抗戰的艱辛跟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上裡古鎮,字紙文化讓人著迷,還有眾多紅軍石刻
從雅安一路往北,在古鎮南段入口,遠遠地就可以望見一個大大的牌坊,上書上裡古鎮四個大字。也預示著馬上就可以近距離的觀賞這個景區,而路過的第一個會讓人側目的景點,應該是文峰塔(也叫做字庫塔,關於字庫塔,下文有介紹)這個地方。
文峰塔,又稱字庫塔,建於清同治五年,塔下有字紙爐,是上裡古代官宦人家跟文人燃燒字紙所用。關於燃燒字紙這個問題,古代讀書人有敬惜字紙的傳統,文以載道,書破了不能再修補使用了之後,需要恭恭敬敬地將它分化,不能褻瀆,焚燒之後將灰埋在地下或者灑在江河,這就是對字紙的恭敬(在四川,惜紙文化比較盛行,在很多的景點或者遺址中都有字庫塔的身影)。
字庫塔南邊不遠處,有一處建於道光十九年的雙節孝牌坊,是為褒揚韓家姑媳二人守節,敕建旌表節孝牌坊。牌坊位於古鎮南四家村的古道上,牌坊橫額篆刻「雙節孝」三字,脊頂下正中有「聖旨」二字。
其中印象最深的,當屬紅軍石刻,看著一幕幕的石刻碑文,雖然言語很多都是重複的,但是還可以十分明顯的看到當年抗戰的決心跟老百姓對於紅軍的擁護與支持。目前古鎮內尚存有紅軍石刻標語七十餘幅,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古鎮內,是雅安境內尚存紅軍石刻標語最多的一個鎮,這些石刻如今大部分都在古鎮景區入口的沿河處立成一排,供人參觀。
其他的景觀,還有韓家大院跟白馬泉等。韓家大院建於清嘉慶年間,內部的雕刻內容以戲曲跟歷史典故為主,其獨特的鑲嵌式雕刻工藝,被譽為民間的一絕。白馬泉,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原名龍淵,相傳唐僧西區取景分為南北兩路,南路經過白馬泉,白龍馬等候於寺外,因口渴飲用泉水,故名白馬泉。
最後還是關於商業化的景區的口碑問題
如今的上裡古鎮,已經被廣大遊客所熟知,並成為很多外地遊客的打卡目的地。而伴隨著遊客的越來越多,古鎮內商業化也是越來越嚴重,一進入就去,就是跟全國其他地方無異的濃濃的商販味道,包括小商品跟小吃,並沒有很濃的地方特色。
而如果是尋找這裡的風土人情,那麼狗哥的推薦是逢年過年的時候過來探尋一番,這時候的古鎮是一片歡樂的海洋,過新年、殺年豬、看大戲的場景絕對讓你不虛此行。
這裡,是狗哥嗅途,致力於旅行乾貨分享的狗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