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對珠海保稅區造成短期衝擊。但截至4月,全區經濟運行已逐步向常態恢復。經濟指標降幅明顯收窄,近四成工業企業產值實現正增長,固定資產投資扭負為正,外貿進出口亦有所回暖,受疫情影響停工的企業與建築項目已全部復工。
在經濟復甦之「快」的同時,珠海保稅區的疫情防控之「嚴」也毫不馬虎。截至目前,該區未發現新冠肺炎確診或疑似病例,取得零輸入、零感染、零傳播的階段性成效。
談及珠海保稅區的戰疫之法,區管委會主任趙力用三個詞形容:抓早、抓實、抓細。戰疫部署之「早」,政策落地之「實」,扶持服務之「細」,成為保稅區駛向經濟復甦「快車道」、取得防疫復工階段性成效的獨家戰法。
撰文:梁涵
部署「早」
「雙統籌」助企業防控復工兩不誤
「早期,許多企業面臨防疫物資短缺的時候,保稅區為企業分發了各類消毒防疫用品,聯繫購買防護用品的渠道,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珠海泰科電子有限公司負責人彭明雄道出了園區眾多企業的共同心聲。
早部署、早謀劃、早行動,讓珠海保稅區在戰疫中贏得主動。「第一時間」成為該區各項行動的關鍵詞——第一時間啟動應急工作機制、第一時間成立防控指揮部、第一時間儲備防疫物資、第一時間聯動全員備戰,第一時間為企業提供精準指導和服務。
「保稅區內無社區、無醫院、無居民,我們建立起了『以企業管理者為主體、管委會與社區聯防聯控』的網格管理機制,對區內企業、建築工地、跨境區及口岸、北門生活區等4個網格,實行7×24小時全天候管控。」趙力表示,該區在疫情防控時,全區務必做到「六個到位」(人員排查到位、隔離管控到位、關口檢測到位、巡查巡護到位、宣傳教育到位、後勤保障到位),確保全覆蓋、零死角。
其中,在境外疫情日趨嚴峻的形勢下,關口檢測到位,堅持「防」字當頭,嚴把出入關口,成為重中之重。
「在保稅區北門、南門、跨境區正門,都設立了崗哨卡口,對往來人員、車輛進行24小時值班檢查,無關人員一律勸返。」該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同時組建了境外疫情防控專班,24小時值守跨境區專用口岸,對通行人員現場核驗。據統計,累計核驗持珠澳跨境工業區員工證入境人員逾萬人次,有效防止了疫情從境外輸入。
幾個月的疫情影響下,嚴格防控之外,企業更面臨復工復產的多重壓力,「兩手抓」「雙統籌」成為行之有效的「減壓」之法。
「當時,我們既要承擔滯留重點疫情地區員工工資,又因滯留員工無法返回而需重新招聘,造成一定的財務壓力。珠海保稅區很及時地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諸如員工延遲復工補貼等,切實做到了為企業『減負』。」彭明雄說。
政策「實」
「一攬子」措施力撐經濟加速復甦
中午時分,一輛滿載進口電子配件的貨車,由香港出發經港珠澳大橋抵珠後,停靠在珠澳跨境工業區南光物流的倉儲大院。在此完成分發退稅等手續後,一批批部件又被運往國內各大生產企業。幾個月來,這條流暢的供應鏈幾乎未曾間斷。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珠澳跨境工業區一榮供應鏈有限公司進出口額同比增長超過600%。「增長主要來自於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承接的香港電子產品保稅倉儲和物流運輸業務。」該公司總經理金鳳軍表示,疫情期間,物流供應鏈能夠持續不斷,園區管委會和海關部門給了很大的支持。
撐企暖企,珠海保稅區動真格、出實招。伴隨經濟運行走勢的不斷變化,該區針對疫情對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和不同企業的影響,及時收集、協調、解決重點企業原料、資金、用工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隨後拿出真金白銀,出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9條政策措施,並設立1億元專項扶持資金,幫助企業復工提質擴面。
融資難是疫情期間企業面臨的一大困境,尤其是物流業、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需求更甚。為此,珠海保稅區對與銀行新籤訂貸款的實體企業予以利息補貼,推薦園區小微企業獲員工專項保險保障,減輕企業和員工負擔。
與此同時,免除國有物業租金,專車接返湖北籍員工,予以穩崗、到崗、招工補貼,指導職工線上技能培訓等。截至5月15日,該區已接回湖北籍人員70名,幫助企業發布2150個招聘崗位,受理審核各項補貼資金近541萬元,在線培訓企業員工近7400人。
彭明雄說:「我們已基本解決了前期復工復產存在的困難,近期又新招員工100多人,今年第一季度產值同比增長14.5%。」金鳳軍也透露,4月,該公司接到的報關單量變動不大,相比去年同期反而多了一些。
截至目前,該區受疫情影響停工的企業以及在建項目均已全部復工。
服務「細」
精準施策促外貿回暖見實效
在珠海泰科電子的生產車間,一排排整齊有序的機器內,高科技、高性能的連接器、插接件源源不斷地產出。作為全球領先的連接器生產商,泰科電子旗下諸多產品正廣泛用於數據通訊、消費類電子等領域,在「新基建」的熱潮中不斷收穫更大的市場。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珠海泰科電子在嚴把疫情防控關的同時,也實現了業績的增長。今年3、4月,其產值總和較去年同比增長約50%。同時,1至4月,其出口銷售額同比增長逾16%。
「疫情期間,雲辦公、雲教學、雲醫療等新業態加速繁榮,這或許是我們產品銷量大幅增長的一大因素。」彭明雄透露,此外,區裡的政策針對外貿企業的精準細緻的扶持功不可沒。
促進外貿穩回升,珠海保稅區重在精準施策與細緻服務。趙力介紹,除了加大金融支持外,對受疫情影響造成的出口訂單違約等糾紛問題,及時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協助企業辦理「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等,全力支持出口企業保訂單、保客戶、保渠道、保市場。
在保稅區內,通關效率直接著影響企業經營成本,進一步壓縮通關時間對企業至關重要。為此,該區協調海關創新監管模式,拓展無紙化申報、稅款電子支付、特殊資質在線延期申請等業務覆蓋面。「比如,對加工貿易及保稅監管業務,我們可以實行網上辦理,明確企業部分需提交的紙質單證可事後補交。」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對貨物通關體驗,園區企業康樂保(中國)有限公司業務支持部門經理克勞斯感觸頗深。「尤其是在2月,我們需要進口一些防疫物品,管委會和海關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在通關上有很大的靈活性。」他說,在貨物進出口方面,也提供了讓他很滿意的服務,相關部門全力投入支持企業。
「疫情期間,珠海康樂保的產量與去年持平,受影響不大。而在銷售量方面,尤其是對歐洲市場的銷量,還有所增長。」克勞斯透露。
■專訪
珠海保稅區管委會主任趙力:
防疫復工獲階段成效 將探索經濟增長新支撐
問:目前,珠海保稅區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怎樣的階段性成效?
答:幾個月來,我們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在充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全力推進轄區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方面,截至5月15日12時,我區未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和疑似病例,取得了疫情防控零輸入、零感染、零傳播的階段性積極成效。
與此同時,區內經濟正在逐步恢復,1-4月,地區生產總值(GDP)降幅較前三月收窄1.4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有望由負轉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降幅分別收窄8個、7.9個百分點。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工業生產正逐步回暖,園區泰科、星漢、北玻、麗珠、帥福得、普瑞光電等企業產值較同期實現正增長;全區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大幅增長21.4%,情侶南路(橫琴大橋至橫琴二橋段)、洪屏二路南段市政道路工程等基礎設施政府投資項目都在加快推進。
而最受關注的外貿領域,前4月的進口額同比增長4.3%,呈現出回暖趨勢。
目前,受疫情影響停工的企業和建築工地項目已全部復工。
問:為了幫助企業迅速復工復產,珠海保稅區主要出臺了哪些扶持政策和行動?
答:疫情期間,我們落實中央、省、市各項扶持政策,密切監測全區經濟運行走勢,分析疫情對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和不同企業的影響,加強重點企業、重點項目跟蹤服務,出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9條政策措施,設立1億元專項扶持資金,幫助企業復工提質擴面。
我們還制定了金融扶持政策,給予企業貸款貼息扶持,對區重點企業、疫情防控重點企業及中小微企業,實行按新發放貸款LPR的50%給予利息補貼的政策,貼息期限長達半年,單個企業貼息金額高達200萬元。據不完全統計,1月23日以來,符合貼息條件企業貸款約8億元。
此外,還修訂完善了《珠海保稅區扶持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暫行辦法》,從提供辦公場地租金支持、支持企業降低運營成本、鼓勵跨境電商企業落戶、支持跨境電商監管場所建設運營等方面集中發力,加快培育和發展電商產業,促進園區轉型升級和經濟增長。
問:目前,區內企業還面臨哪些難題?接下來,珠海保稅區還將採取哪些措施助力經濟全面復甦?
答:目前,境外的疫情形勢還是很嚴峻,保稅區外資企業多,訂單還是受到影響。雖然我們的產能大部分上來了,但下半年的訂單,還存在不確定性。針對不同企業存在的不同困難,我們也會繼續差異化做好精準服務。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做大做優現代產業,以此為抓手加快經濟復甦:
一是加強企業跟蹤服務,做優存量做大增量。加強分析研判,密切監測全區經濟運行走勢,繼續跟蹤解決重點企業在原料、資金、用工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同時,突出重點精準施策,鼓勵工業企業擴能增效,挖掘存量企業增長潛力。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加大技術升級力度,洽談引進一批優質外資企業,提高實際利用外資質量。
二是探索新業態新模式,構建經濟增長新支撐。積極培育航空產業,加快推動企業做大「保稅維修」、「保稅區倉儲轉口」等貿易方式;培育發展跨境電商新業態,依託跨境電商產業孵化基地,重點培育發展澳資中小型跨境電商企業;支持企業探尋國際合作新路徑,尋求外貿進出口新的增長點。
三是釋放政策效應,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安排科技創新專項資金3000萬元,重點支持摩天宇、星漢、和佳、麗珠、帥福得等30多家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同時,支持企業加大工業投資,重點推動摩天宇、東電化、北玻、泰科、星漢等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步伐,促進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線
康樂保:一家外資企業的疫中生長記
「疫情發生的時候,我們面臨著和許多中國企業一樣的問題。希望儘快的復工,員工一時回不來,不過後期很快就恢復了。」談起疫情對企業的影響,康樂保(中國)有限公司業務支持部門經理克勞斯透露,該公司生產和銷售受影響都不算大,產量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甚至在歐洲的銷售量還增加了。
這是如何做到的?克勞斯認為,一方面,這與該公司的產品屬性相關。康樂保總公司於1957年成立於丹麥,是一家醫療用品企業,產品領域主要涉及造口護理、泌尿及失禁護理、傷口及皮膚護理等。而位於珠海保稅區的康樂保(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康樂保」),是其在中國的唯一生產基地。
「我們的產品對於病人來說是必需品,疫情期間,他們擔心供應緊張,也會提前儲存一些產品。」克勞斯說,而在原材料進口、產品出口過程中,珠海保稅區和海關給予了很大幫助。尤其是海關部門幫助解決了自造自用設備的業務難題,減少了大量的操作時間和成本。
疫情給企業帶來的不便在於人員的往來方面。「平時我們的機器安裝,需要歐洲的供應商過來。但疫情期間,境外人員進不來,我們就只能靠自己操作。」克勞斯認為,這也有好的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公司的工程人員客觀上提升了技能。
疫情期間,康樂保總結了一套企業戰疫心得,比如防疫物資怎麼提前購買,餐廳、班車之類如何安排。如今,境外疫情告急,該公司把防控措施做成PPT,發給了集團在全球的各個分公司和布點。
「儘管每個國家情況不同,但至少他們能夠憑藉我們的經驗,再結合實際情況改善和提高。」克勞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