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時間」年度經濟新聞盤點:十大醫藥行業新聞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2019年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迅猛,政策法規密集頒布與實施、各類創新藥械不斷獲批、重大行業新聞點燃輿情……2019,醫藥領域熱點不斷,中國經濟網總結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十大熱點事件。

 一、習近平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中醫藥發展迎來新機遇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10月25日,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的中醫藥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發布。此意見明確,要發揮中醫藥在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中的獨特作用。不但要彰顯中醫藥在疾病治療中的優勢,還要強化中醫藥在疾病預防中的作用,提升中醫藥特色康復能力。要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加快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建設,用3年左右時間,篩選50個中醫治療優勢病種和100項適宜技術、100個療效獨特的中藥品種,及時向社會發布。聚焦癌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藥問題等,開展中西醫協同攻關,到2022年形成並推廣50個左右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豐富中醫治未病內容,到2022年在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廣20個中醫治未病幹預方案。發展中國特色康復醫學,推動中醫康復技術進社區、進家庭、進機構。12月16日,此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正式印發。

業內分析,中醫及中藥產業發展將迎來嶄新機遇。

二、國家醫保目錄調整 醫保藥品結構更加合理

2019年4月19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公布《2019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較以往醫保目錄相比,新版醫保目錄支付範圍的限定更加精準、更加嚴格。同時,談判準入目錄的藥品數量由2017年14個、2018年44個,大幅提升至128個。新醫保目錄調整涉及西藥、中成藥、中藥飲片三個方面的藥品調入和調出,優先考慮國家基本藥物、癌症及罕見病等重大疾病治療用藥、慢性病用藥、兒童用藥、急救搶救用藥等。

11月28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召開「2019年國家醫保談判準入藥品名單新聞發布會」。 通過常規準入和談判準入,2019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共收錄藥品2709個。與2017年版相比,調入藥品218個,調出藥品154個,淨增64個。談判結果顯示,150個藥品,共談成97個,全部納入目錄乙類藥品範圍。其中,119個新增藥品中有70個談判成功,價格平均降幅為60.7%。3種C肝治療用藥降幅平均在85%以上,腫瘤、糖尿病等治療用藥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31個續約藥品中有27個成功,價格平均降幅為26.4%。

本次醫保目錄調整是我國建立醫保制度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談判,新增藥品數量及平均降幅均創歷史新高。

三、「4+7」藥品帶量採購試點擴容 推動企業轉型創新

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方案的通知》發布,「4+7」帶量採購改革啟動;9月24日,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發布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全國擴圍產生擬中選結果,本次聯盟採購共有77家企業,產生擬中選企業45家,擬中選產品60個,25個「4+7」試點藥品擴圍採購全部成功,與聯盟地區2018年最低採購價相比,擬中選價平均降幅59%,與「4+7」試點中選價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11月,《關於以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為突破口 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若干政策措施》印發。「4+7」帶量採購迅速推向全國,範圍擴大,仿製藥企業生存狀況更加堪憂。在「4+7」帶量採購背景下,藥品價格、醫藥代表的作用、銷售營銷模式、藥企產品結構等都處在深刻變革中,國內仿製藥高利潤時代也將結束,大力轉型創新已成為醫藥企的共識。對於大部分醫藥企業來說,大量的研發投入將成為製藥巨頭的必經之路,具備創新轉型意識且執行力較強的企業有望在行業格局重塑的過程中勝出。

 四、屠呦呦團隊在「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獲新突破

2019年4月24日,屠呦呦團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線發表題為《A Temporizing Solution to Artemisinin Resistance》的文章,系統總結了最近在治療瘧疾時所遇到的困難,同時給出了解決方案。

針對近年來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區出現的「抗藥性」難題,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並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症」「傳統中醫藥科研論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內外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

五、「首個」「首臺」「全球新」不斷問世 我國藥械創新成果豐碩 

2019年,多個境外抗癌新藥、臨床急需藥品、罕見病用藥等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率先在中國上市;在鼓勵創新的政策引領下,國產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取得突破:治療銀屑病「全球新」藥本維莫德、我國第一個自主研發的生物類似藥利妥昔單抗注射液、我國首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碳離子治療系統、首個國產HPV疫苗等紛紛獲批上市。

2019年7月31日,科技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成果顯示,自2008年至2019年7月,累計有139個品種獲得新藥證書。其中1類新藥44個,有14個為2017年以後獲批。在新藥創製專項引導和支持下,國產藥品國際化進程高速推進,對於提升我國新藥創新能力、帶動我國由醫藥大國變為醫藥強國的轉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六、國家重點監控品種目錄公布 倒逼企業優化產品布局

2019年7月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關於印發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製品)的通知》,公布了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通知對開具中藥處方的醫師進行了條件限制,未參加過中醫相關系統學習或培訓的西醫不能輕易開具中藥處方。很多中藥企業由此擔心中藥在臨床上的使用會受到限制。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對於部分相關醫療機構和製藥企業將會產生較大影響。對於製藥企業來說,一旦品種進入國家重點監控目錄,可以預見銷量將呈斷崖式下跌,相關企業需要提前調整戰略布局,優化產品線,讓產品進入臨床指南和首選品種,減少淪為輔助用藥的機率,同時進行產品結構梳理,將發展重心從大概率能進國家重點監控目錄的產品轉移到療效確切的優質產品,在研發、生產、銷售各方給予傾斜。

 七、長生生物被查退市 首個疫苗管理法出臺

2019年11月7日,長春長生被裁定破產,起因為2018年違法生產疫苗事件曝光。11月27日,長生生物股票退市,成為中國證券史上第一個因重大違法而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

2019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出臺。按照最新法規,疫苗將實行全程電子追溯制度,對生產、流通、預防接種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監管;對違法行為的處罰標準也在法案修訂過程中數次提高;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制度,對於判定原則、補償標準、各級政府補償責任等問題作出規定。可以預見,未來我國疫苗行業必將嚴格管制。有媒體分析認為如果集約化、規模化和疫苗升級淘汰制度落地,對於小型的疫苗生產或產生衝擊。

八、財政部對77家藥企查帳 銷售費用是檢查重點

2019年6月4日,財政部緊急下發《2019年度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決定組織部分監管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在6月至7月開展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對77家醫藥企業公開查帳,直指財務要害。被查帳的77家醫藥企業由財政部監督評價局會同國家醫保局基金監管司共同隨機抽取。其中,監管局檢查15家醫藥企業,包括復星醫藥、恆瑞醫藥、上海醫藥、步長製藥等,也包括知名的跨國藥企賽諾菲、禮來、中美上海施貴寶等;另有62家醫藥企業由地方財政廳(局)進行檢查,包括智飛生物、天士力、仙琚製藥、亞太藥業等。27家A股上市藥企進入了檢查名單。銷售費用是檢查的重點之一。輿論認為,銷售費用高是阻礙醫藥行業健康發展的癥結所在。此次檢查將剖析藥品從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的成本利潤構成,揭示藥價形成機制,為綜合治理藥價虛高、解決人民群眾「看病貴」問題提供第一手資料。

九、工業大麻掀起熱潮 製藥企業紛紛跟風

2019年以來,工業大麻頻頻成為A股市場熱炒概念板塊之一。不少上市公司紛紛公布其布局工業大麻的計劃,而相關股票股價漲幅不一。包括龍津藥業、方盛製藥、華仁藥業、通化金馬、亞太藥業等公司發布了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十餘家A股工業大麻概念股年內漲幅超40%,有的甚至漲幅達到154%。

工業大麻概念去年下半年開始從加拿大、美國等地興起,到2019年上半年波及國內的工業大麻投資熱潮,正是因為人們開始重新認識以大麻二酚(CBD)為代表的大麻素眾多成份在醫療健康等領域具有潛力巨大的開發應用價值。但即使前景廣闊,目前工業大麻產業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國內法規暫未放開,CBD提取物將主要依賴出口,終端在哪裡,市場容量有多少,還沒有確定答案;國際方面,美國FDA對CBD的最終態度如何,聯合國麻醉藥品委員會何時對CBD的解禁時間不確定,都將影響到國內工業大麻產業的發展;若工業大麻產業僅停留在前端即種植與提取環節,經營風險極大。

十、全國安全用藥月開展 關注創新與用藥安全

2019年10月2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綜合司發布關於開展2019年「全國安全用藥月」活動的通知。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全國安全用藥月在全國各地開展,活動主題為「安全用藥 良法善治」。

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指導,中國經濟網主辦的第二屆安全用藥企業家責任論壇暨中藥質量與發展對話被列為重點活動。此次論壇深入探討在國家創新政策和環境不斷優化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以及如何應對創新藥所帶來的安全性挑戰。醫學、藥學專家,與企業家從藥品研發與創新、中藥的臨床安全性評價及不良反應分析、抗癌新藥價值與風險等方面進行了探討。30家企業代表共同發布「2020創新與安全用藥宣言」,為促進創新,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做出了莊重承諾。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盤點|全國各地法院2019年度十大智慧財產權典型案例
    盤點|全國各地法院2019年度十大智慧財產權典型案例 2020-04-28 1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19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十大新聞暨影響力人物發布
    中新網山東新聞1月11日電(郭莉)以「向社會講好化工故事」為主題的2019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十大新聞暨影響力人物發布盛典11日在北京舉行。
  • 2016年度電線電纜行業十大新聞揭曉
    1月20日,由多家媒體、行業專家及公眾投票聯合評選產生的「2016年度電線電纜行業十大新聞」正式發布。  電線電纜行業十大新聞評選活動是由南方電纜網、電纜網、中纜在線聯合中國質量新聞網、電纜導航、機電網、中國商務新聞網共同舉辦。
  • 2019年鎢行業十大熱點新聞?
    2019年在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2019年鎢產品走勢跌宕起伏。綜合全年鎢行業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鎢鉬雲商梳理出2019年鎢行業十大熱點新聞。二、製造業增值稅率從16%降至13%2019年以來,國家推出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重點降低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4月1日,深化增值稅改革措施正式實施,工具機工具行業在內的製造業增值稅率從16%降至13%。減稅降費政策連續出臺,有利於實體經濟企業輕裝前進。
  • 2020年通航企業社會責任獎暨公務與通用航空年度十大新聞發布會舉行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田以丹、胡夕姮 報導:10月24日,2020年通航企業社會責任獎暨公務與通用航空年度十大新聞發布會舉行。現場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公務航空十大新聞和通用航空十大新聞。盤點新聞,見證發展,禮讚典型,凝聚力量。在2019年末,今日民航IFLY雜誌在2019年全年的新聞中初選出300餘條公務與通用航空界發生的新聞,幾經定奪,反覆斟酌,又從中遴選出60條重要新聞,於2020年1月10日推出專家評選和網絡投票,並綜合專家評選和網絡投票兩大渠道的投票結果,評選出了「2019年度通用航空十大新聞」和「2019年度公務航空十大新聞」。
  • 2019年中國市場監管十大新聞發布
    &nbsp&nbsp&nbsp&nbsp剛剛過去的2019年,市場監管領域都發生了哪些大事?1月10日,以融合監管、創新傳播為主題的「2019中國市場監管年度十大新聞發布暨點評」活動在北京舉行,會上揭曉了2019年中國市場監管十大新聞。
  • 2015年中國十大健康新聞出爐 「殭屍肉」事件入選
    近日,由健康時報社、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北京大學醫學部健康傳播與醫學文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清華大學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提供學術支持的第八屆健康中國(2015年度)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醫藥健康產業:跨界與轉型」。
  •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2012年實驗室分析儀器行業十大新聞盤點
    對於即將過去的一年,不管留下多少遺憾和不舍,為了揚帆起航,為了實驗室分析儀器行業的更好發展和規劃。評審結果截止12月15日,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特意依照本網實驗室分析儀器這一欄目的點擊量,本著公平和客觀的態度,盤點了年度十大新聞事件。希望這些新聞事件能為業界所有關注實驗室分析儀器的讀者們留下一些思考和期待。
  • 2019年度流行語是什麼?漢語盤點2019十大網絡用語及含義解析
    作為「漢語盤點2019」活動最具網絡特色的組成部分,2019年12月2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十大網絡用語」。本次發布的十個網絡用語依次為:不忘初心;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檸檬精;好嗨喲;是個狼人;雨女無瓜;硬核;996;14億護旗手;斷舍離。
  • 全國13家新聞單位及經濟學家聯合評出 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經濟新聞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趙東東 周武英 劉超)12月29日,由經濟參考報主辦,全國13家新聞單位及特邀經濟學家聯合評選出2020年國內十大經濟新聞和國際十大經濟新聞。這一評選活動旨在全方位多視角梳理盤點2020年發生的國內、國際經濟新聞熱點,力求掌握政策脈搏,洞悉經濟走向。
  • 2018年度十大求真教育新聞
    "『南京大學2018年12月15日針對該校39歲教師梁瑩抄襲和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行為,公開給予一系列處分』等新聞入選2018年度十大求真教育新聞。"12月27日,在求真教育實驗研究院2018學術年會上,求真教育實驗研究院院長王旭明發布了2018年度十大求真教育新聞和十大求真教育數據。
  • 2019年度十大閥門執行器品牌關注盤點
    盤點出2019年度十大網絡媒體與網民關注的閥門執行器品牌(排名不分先後)。1998年5月薩姆森控制設備(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二十多年來薩姆森(中國)與包括北京熱力、中石化、中石油、拜耳、巴斯夫、杭氧、神華集團、在內的眾多大型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不斷參與中國各行各業的發展建設。 2019年,薩姆森(中國)參加了上海LNG展會;參加了阿赫瑪亞洲展等。
  • 盤點!2019年醫藥行業十大熱點話題
    作者:三耳2019年,對於中國醫藥行業企業、從業者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在4+7、醫保控費、稅務核查、執業藥師掛證整治、DRGs付費等政策的多重影響下,醫藥行業高毛利在流失,洗牌在加劇,一批企業註銷、裁員、停產,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如何去定義2019年的醫藥行業,它的關鍵詞又是什麼?
  • Ameco獲公務航空年度十大新聞獎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10月24日,在《今日民航IFLY》雜誌主辦的「2020年公務與通用航空高峰論壇暨公務與通用航空年度十大新聞」中,Ameco參與評選的《公務機客艙設計「雲悅」獲德國「紅點獎」》榮獲本次「公務航空十大新聞獎」。
  • CCYIA發布2019中國郵輪十大新聞
    中國網1月14日訊 1月13日,中國郵輪領域權威社團組織——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CCYIA)發布2019年中國郵輪十大新聞(按時間順序)。01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郵輪經濟東風徐來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有序推動香港、廣州、深圳國際郵輪港建設,此規劃的發布可視為相當長時間內促進中國華南郵輪經濟大發展的又一股「東風」。
  • 盤點2015十大奇怪科技新聞:恐龍或亡於暗物質在列
    盤點2015十大奇怪科技新聞:恐龍或亡於暗物質在列 2015-12-30 11:22:11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程蘭豔 ,在正經評出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之外,還在其網站上貼出了年度十大奇怪科技新聞,包括空調涉嫌性別歧視、暗物質殺死恐龍、地球開個洞掉到另一面要多久……  在《科學》網站新聞編輯選出的這十大奇怪科技新聞中,排名第十的是空調涉嫌性別歧視。
  • 2019年揚州「十大新聞」出爐
    2019年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之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喜慶之年,大事多、活動多、喜事多。為全面回顧2019年揚州發生的大事件、大新聞,中共揚州市委宣傳部牽頭,揚州報業傳媒集團、揚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共同參與組織的2019年度揚州「十大新聞」評選活動從2019年12月下旬啟動,經媒體推薦、主辦方篩選、專家評審,最終產生了2019年度揚州「十大新聞」,現正式公開發布。1、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積極探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揚州實踐。
  • 日媒盤點日本年度十大新聞 2015日本悲喜交加
    中國網12月21日訊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媒近日盤點日本年度10大新聞,2015日本可謂悲喜交加。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2015年日本都發生了哪些大事兒吧。日本年度新聞二 橄欖球世界盃日本輕取美國實現3勝突破2015年10月橄欖球世界盃日本輕取美國實現3勝突破。這對條新聞,在日本國內也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日本在橄欖球國際賽事上能力克傳統強隊美國,這大大激發了日本代表隊的信心,同時也為2019年將在日本舉辦的下屆橄欖球世界盃開了個好頭。
  • 2019年度十大溫度儀表品牌關注盤點
    盤點出2019年度十大網絡媒體與網民關注的溫度儀表品牌(排名不分先後)。 2019年,西儀股份有限公司榮獲「石油化工用戶可信賴的壓力儀表品牌企業」稱號;取得SIL2認證證書;獲得「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獲得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第八屆理事證書、自動化儀表分會理事銅牌等。 2019年,西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推動行業進步,追求合作共贏的品牌企業。
  • 「嫦娥四號」領銜2019中國、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人民網北京12月31日電(趙竹青)12月31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協辦,張履謙、範本堯、楊寶奎等航天領域權威院士專家及國內新聞界知名媒體人士等共同評選的「空間杯」2019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