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的東北振興計劃,又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而最近關於東北,有兩個消息甚喧塵上,都是關於汽車的。
1
10月24日,據中國一汽官方消息:
在10月21日-10月24日長春舉行的「金融助振興—吉林行動」活動中,中國一汽與16家銀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本次各銀行給中國一汽意向性授信共計10150億元。
儘管後來一汽對這一萬億又做了解釋,但是坊間還是被狠狠地震驚了一下。
解讀和臆測的文章接踵而至,刷屏了連續幾天的朋友圈。但對此,我並不關心。對於這家共和國的長子來說,在中國特色經濟之下,國家對它無論做了什麼,都不值得驚訝。
而我真正關心的,是另一條汽車新聞。雖然同樣發生在東北,但因為很少被人提及,所以知名度遠遠沒有一汽這1萬億為高。
10月11日晚,在港上市的華晨中國(01114.HK)發布公告,宣布旗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瀋陽金杯汽車已與當日和寶馬汽車訂立股權轉讓協議,寶馬將以29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從瀋陽金杯汽車手中收購華晨寶馬25%的股權,交割後,寶馬在華晨寶馬汽車的股權將從50%增至75%,正式控股華晨寶馬。
這一個新聞所釋放的價值在於,中國針對外資在汽車合資企業中股權不能高於50%的限制政策將終止,外資股比正式放開。
至此,華晨開始了自己的新的歷程。
而在故事開始之時,我們還必須再說一個人。儘管我已經說了很多次了,但是對於今天的結局來說,這個故事又有了非同一般的意味。
這個人就是仰融。
2
今年,仰融整整61歲了。
這個1957年出生的男人在榮耀時光環無比閃耀,但結局之悲涼也震驚一世。
他是曾經的億萬富翁;是華晨汽車的創始人,並將其運作到紐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股;憑藉資本運作,打造出一個總資產高達300億元人民幣、被稱為「華晨迷宮」的華晨系。
但他的結局卻是一名戴罪者,2002年被遼寧省公安部門批捕,同年出走美國。
回顧仰融的創業歷程,如今留下的只有唏噓和慨嘆。
從1992年至2002年,仰融用了10年時間打造了一個以華晨汽車為主,包括至少4家紐約、香港、上海上市公司、大量非上市公司、資產一度達到300億人民幣,被人稱之為「華晨迷宮」的華晨系。
經過多番布局,華晨旗下已有金杯客車、中華轎車、寶馬項目、金杯通用、三江雷諾「五朵金花」,旗下業務則涵蓋整車製造、發動機生產、零部件供銷以及汽車分銷等領域,被同行驚呼為「第四汽」。
在華晨迅猛的發展背後,則是必然的走向全國布局,去東北化的階段。
但這與地方上的利益產生了巨大的矛盾。
仰融準備收購英國羅孚汽車。羅孚在二戰時曾為軍方生產過噴氣式發動機,當時陷入了財務困境,正在全球尋找買家。汽車發動機這種戰略級的核心項目,仰融執意將其選址浙江寧波,而不是遼寧瀋陽。
這對於地方政府而言,形同多年養了一個白眼狼,這徹底讓雙方的矛盾激化到了頂點。這時,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尚方寶劍在蠢蠢欲動。
終於,在陸續經歷了資產清查、職務解除、出走美國、被中國遼寧省政府刑事批捕之後,一代梟雄在日出東山、蓬勃欲發之時,忽然折翼。
中國汽車行業的前途和未來,也因此受挫,對中國汽車行業影響可謂深遠。
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是遼寧懲辦仰融並剝奪其股權的理由。
但事實上,仰融在瀋陽金杯汽車的股份無比清晰。在這件事上,蠻橫的國家意志與沉重的「姓公姓私」大棒,對經濟規則採取了無所忌諱的肆意踐踏。
從此,一個幽靈被徹底釋放,它權利龐大,意義深重,一直盤旋在中國經濟之上,盤旋在中國早期企業家的心頭。
有學者如是評價:某種意義上,仰融是個符號,他是遼寧乃至東北在政治與經濟,老路與新路的選擇中,有意放棄的最精華的部分。
而具有著強烈的黑色幽默的故事情節在於,16年後的今天,華晨竟然成為了中國第一家被外資控股的汽車公司。
16年前,致使它的創始人身敗名裂逃離家國的大錘,是中國經濟人擋殺人佛擋弒佛的「國有資產流失」,而16年後,華晨依然回歸到了這個原點。
這個世界的荒誕就在於此!
東北在最具改革可能性的一刻,在經濟最進步的一刻,忽然夭折。從此之後,東北經濟在倒退之路上迎頭前行,距離長三角,距離珠三角,越來越遠。
這種影響的流毒,一直持續到今天。
3
2000年,就在遼寧省要對仰融進行清算的前一夜。25歲的李天天正在哈爾濱醫科大腫瘤免疫學專業讀研究生,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
他在哈爾濱開了英語培訓公司。那時,一對一的外教課在哈爾濱還是新鮮事,因此迅速打開了市場。
可很快,屬地派出所、稅務局、各種政府辦事人員都找上門來,說是來看看企業發展,實際是帶自己的孩子免費蹭課。正在東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管理部門吃拿卡要蹭將企業弄破產的新聞屢見不鮮。
但這畢竟是家鄉,李天天能忍則忍了。
那年4月,哈爾濱的市花丁香花開滿了大街小巷,李天天就將自己新創建的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命名為丁香園。
很快,丁香園的前置審批就遇到了麻煩。李天天拿著申請交到了當地衛生行政管理部門,但對方並沒有直接受理,而是送他兩句話:「你的想法很前衛,但有知識的人不上網。」在四處託人找關係的一年後,網站審批終於辦了下來。
四年後的2004年,李天天離開哈爾濱,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深造。走的時候,他把丁香園的伺服器一起打包帶到了北京。
丁香園的杭州版主對他說,杭州政府對創業的支持力度很大。於是,李天天去了杭州。於是,在創建6年後,丁香園終於找見了自己合適的土壤。
2006年,丁香園在杭州正式成立時,他們辦公室是一間20平米的出租屋,其實那只是一間臥室。
三個月後,一位杭州市科技局的副局長聽說了丁香園,親自出面,為他們在杭州市科技局的五樓,租借了一間70平方米的辦公室。丁香園自此立了根。
在2008年,丁香園的資金鍊還是差點斷掉。很快,一些投資人開始與丁香園接觸,彼時活躍的風險投資以外資為主,但外資進入速度較慢。在北京,企業搞定這些流程要花3-6個月的時間。
但沒想到,從丁香園開始整理資料遞交給杭州外匯管理局,到最後DCM中國投資的A輪200萬美金入帳,只用了18天時間,實際的行政審批只有8天。這是他作為一個東北人,從來都沒有見過的速度。
而至今回想起來,李天天依然心有餘悸,如果當時在其中某個環節稍有延誤,丁香園就沒了。
來杭州創業12年了。丁香園從最開始的三個人做到了員工過千人的中型網際網路公司。
4
2018年的6月,財經作家吳曉波對房地產開發商潘石屹進行了一場採訪。
吳說:我前兩年一直就想寫本書,但是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寫出來。就是企業家與中國社會。我覺得,這幾十年企業家的整體出現,實際上是中國公民社會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在今天,企業家有兩千多萬人,如果站在2018年回過頭來看,你覺得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潘笑了笑說:我覺得還是挺明顯的。我照了一本企業家的照片,如果是要做上一個中國地圖,把中國每一個省都放裡面,每一個省有多少企業家會一目了然。你會發現一個問題,東北沒有企業家。
因為我們要到東北去辦個展覽,我找了半天,怎麼也找不到企業家。
吳曉波哈哈大笑,又想了想說:王健林是。
潘石屹反駁道,王健林已經到全國來了。就是真正在東北發展的企業家,還真的是比較少的。所以你剛才說,就是企業家和中國社會,這個畫面太大了。
吳曉波若有所悟,點了點頭贊道,你這個細節很好,你是從本子裡看到了這個現象,並且是完全無意識的。
就這樣,攝影師潘石屹用照相機在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悲傷的故事,東北沒有企業家!
5
於是,當一汽的1萬億巨額授信和華晨寶馬75%的賣身股權,這兩件舊日恩怨綿長的新聞充滿荒誕的交織在一起的時候,便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紅樓夢裡有一句話,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就算是在幾百年後的今天,這句話依然充滿現實主義的意味,特別是對於東北來說。
但在硬幣的另一面,卻是另一樣的。
丁香園將自己的網際網路醫院建在了銀川。因為從2016年底開始,銀川作為國家智慧和醫改的雙料試點城市,通過一系列突破性的地方政策「彎道超車」,率先填補了國內網際網路醫院的監管空白。
但讓李天天更為意外的是,主推這項政策的銀川市官員,卻是東北人。
其中一位是銀川市副市長,另一位是大數據局長,他們來自黑龍江。李天天印象很深,一次開會,副市長問他「我們還有哪些沒做到的地方,你們企業儘管提。我們想辦法解決。」
這讓李天天非常感動,也讓他對那個離開了十幾年的故土充滿悲情!
詭異之處正在於此!難道,真的要東北人離開了東北,才會徹底的脫胎換骨,徹底逃離那個壓得人窒息的幽靈?
無疑,這正是屬於整個東北的悲傷!
米宅:米宅旗下,專業研究全國房地產的宏觀、前策、戶型、房企、景觀、運行、營銷、成本等領域,有案例、有分析有數據、是你了解房地產、購房置業的好幫手!《米宅》:mizhai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