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創作者:小康聊歷史
埃及,一個古老文明的象徵,提起埃及,大家更多的是想到法老,金字塔等,這些確實是埃及的代名詞,但真正了解埃及歷史的人又有多少呢,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的就是美尼斯統一古埃及後這段時期的歷史。好讓大家對古埃及有一些了解。
美尼斯統一古埃及之後,尼羅河流域結束了長期的內戰,上下遊水利資源也得到協調,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尼羅河兩岸和三角洲的肥沃泥土種出了豐茂的莊稼,來做生意的商隊把各地物產帶到古埃及,形成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古埃及日常飲食主食是麵包和啤酒,加上綠芽洋蔥和其他蔬菜,並搭配肉類。野味以前很豐盛的,但隨著人口增多,野生動物都被吃光了,於是野味成了奢侈品。富人每日三餐早餐、午餐、晚餐。窮人每日兩餐:早餐和下午餐。古埃及的宴會則非常豐盛,會場提供洗手盆和花環,有焚香助興的歌舞、樂器表演。宴會食物包括烤全牛、烤鴨、烤鵝、烤鴿子,還有燉肉、大量的麵包、新鮮的蔬果,甜點是加入椰棗和蜂蜜的蛋糕。
古埃及人的菜譜很豐盛,肉類品種齊全,除了家養的雞、鴨、鵝、鴿子、鵪鶉、鷓鴣、牛、綿羊、山羊、豬之外,野生的羚羊、河馬、鱷魚、鴕鳥、水禽、魚類、野驢、野牛、鬣狗都會被拿來做菜,甚至老鼠和刺蝟也能燒了吃。蔬菜有洋蔥、蒜、生菜芹菜、黃瓜、葫蘆、各種豆類等。水果有椰棗、無花果、葡萄、棕櫚果鱷梨等,後來還傳入了石榴和杏仁。飲料主要是新鮮的啤酒,還有清水和牛奶。果子酒是昂貴的奢侈品,富人們還用雙層高腳杯冰鎮果汁來喝,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冷飲。古埃及有自己的象形文字,多刻在墓穴中紀念碑上、廟宇的牆上,被稱為「聖書體」。古埃及有數字,包括6種符號,分別代表個、十、百、千、萬、十萬。比如要寫250,就畫兩個「百」和五個「十」。
好在那時候的統計很少需要上百萬的數字,所以這幾個已經夠用了。古埃及數學家已經能夠計算等腰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和圓形的面積,他們計算出的圓周率為3.16左右。古埃及的天文和曆法也有較高水準,將一年定為365天,每年12個月,一個月30天,剩餘5天作為節日。古埃及還發明了「莎草紙」,即把莎草的莖壓平成為一塊,在上面寫字。當然,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為了更好地把這片肥沃而文明的土地控制在自己手裡,永遠進行這種大吃大喝的享受,古埃及的國王(法老)們費盡了心思。除了建立軍隊、任命官吏、拉攏土豪和有錢人之外,法老們還想方設法給自己包裝了一層神聖的光環,從心理上壓倒老百姓。
他們自稱是神的後裔,大力推動宗教發展,讓僧侶們給自己吶喊助威。比如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70—前1320年)的法老們就自稱是底比斯守護神阿蒙的兒子,把阿蒙神捧為眾神之王,更將大量財富分撥給阿蒙神廟。擁有60多個城鎮、8萬多名奴隸、42萬頭牲口和幾百處園林,使得阿蒙神廟的僧侶成為僅次於法老的大財主。而到了十八王朝末期,國王阿蒙霍特普四世發現阿蒙神廟的勢力太大了,簡直威脅到了自己的統治他就搞起了宗教改革,宣布「太陽神阿吞」才是眾神之王,為此提拔了一批新的僧侶,並組織藝術家創作了大批歌頌吞的壁畫、詩歌,還把自己的名字「阿蒙霍特普」也改成「埃赫那吞」。他在位18年,和阿蒙神廟鬥了18年,為此把國政都荒廢了。結果等他一死,阿蒙神廟集團立馬反撲,不僅恢復了阿蒙神廟的地位,反而把前任法老貶損為「罪人」。
法老的造神運動頗有成效,對大臣來說,親吻法老的鞋子是榮耀,挨法老一耳光也是難得的殊榮。朝廷的高官和地方大員都由法老指定,最重要的職務多數是法老的親屬。為了確保自己「神聖的血統」不被摻沙子,埃及法老們還近親通婚,而且「近」得令人髮指。歐洲王室的婚配已經夠內向了,無非是堂兄表妹之間的婚姻。而古埃及呢,法老的妻子一般都是自己的親姐妹!至於這種近親結婚是否會造成後代遺傳疾病風險增高,那會兒的人也顧不得了。法老們彰顯自己神聖威權的最大手筆,就是修「金字塔」當自己的陵墓了。巨大的石塊堆積成龐大的正四稜錐,高達數十米乃至上百米,確實威武霸氣。不過,在古埃及的最早幾百年,國王們還沒想出這麼高端大氣的點子。那時候,全國人民的墳墓都是一座巨大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屋子(馬斯塔巴),好似一口放大的棺材。
國王們的墳墓也不過比一般人的高大些罷了而且是用泥磚砌成的,在裡面,睡著國王(法老)的木乃伊(千)。到了第三王朝,法老左塞(約公元前2630前2611年)在位期間,出現了一位驚天動地的奇才——宰相伊姆霍太普。伊姆霍太普覺得,法老的墳墓用這麼個加大號的棺材,不夠威武那怎麼辦呢?宰相大人想了一計:咱多修幾個大棺材,一層一層碼起來,那不就威武得多了嘛。他給左塞修的墳墓,全部選用巨大的石塊先修一座長方體石屋,然後在一層的頂上修了一座小一點的石屋,再在第二層頂上又修了更小一點的石屋。這麼一個迭一個,一共修了六層石屋,成一個階梯狀的陵墓。這就是古埃及第一座金字塔,叫作「梯形金字塔」,長143米,寬125米,高61米。儘管比起後來的一些金字塔,顯得稍微小點,外表也不夠光滑,但畢竟是開山鼻祖啊。
還要多說一句,這位宰相伊姆霍太普也是古埃及史上的一位神人。他不但是宰相,還是工程師、大祭司、文書兼內科醫生和天文學家。他前後輔佐了四任法老王,死後更被古埃及人尊為醫藥之神。後來亞歷山大大帝徵服古埃及後,還專門為伊姆霍太普修建神廟。當代的電影迷們其實對他不應該陌生,電影《木乃伊》中那位慘遭屍蟲吞噬,幾千年後又復活作祟的殭屍就是伊姆霍太普。伊姆霍太普開創了先例後,後來的法老們紛紛熱衷於修建金字塔。早先的梯形金字塔不時髦了,他們要修四稜錐的金字塔,而且一座比一座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的國王胡夫(約公元前2551一前2528年)的陵墓,稱為「胡夫金字塔」。它長230多米,高146.5米(後來經過風化,邊長和高度各減少了10米),用了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最大的重達160噸。塔身的石塊之間沒有任何水泥、灰漿之類的黏著物,而是直接用石頭一塊疊一塊。可是每塊石頭都磨得很平,角度也很準確,石塊之間的縫隙連刀刃都插不進去。在四千多年前的古代,這簡直是超級奇蹟。
至於說那些數字上的「神秘發現「,比如金字塔高度乘以多少恰好是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就沒啥意思了,隨便找幾個數據也能湊出來一些玄妙奇聞。為了修這座金字塔,胡夫把全國壯丁分成幾個批次,據說每批10萬人一起施工,幹滿三個月輪換,一共修了20年才修完,其工程量極為浩大。當然,這也說明當時的古埃及確實相當富庶,前後200萬壯丁折騰20年,國家居然還能有糧食養活他們,而且民工的夥食吃得還不錯。尼羅河河畔高聳的金字塔,是古埃及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古埃及有一句話:「萬物都害怕時間,時間卻害怕金字塔。」的確,這巨大的石材建築讓人感受到近乎「永恆」的力量。
古埃及法老們不但指望這些金字塔成為他們遺體安睡的陵墓,也希望為他們的靈魂建立起一座到達天堂的橋梁。可惜事與願違,高聳的金字塔既讓人讚嘆,也成為吸引貪婪者最明顯的地標。為了盜竊法老們陪葬的金銀財寶,膽大包天的竊賊多次入侵金字塔。而當爆發叛亂或起義時,金字塔也成為最好的攻擊目標。起義者會衝進裡面,把法老的木乃伊拖出來撕得粉碎。這樣一來,法老們逐漸意識到,修金字塔這勞民傷財的事兒,並不能給自己死後帶來安寧。因此,現在宏偉高大的金字塔主要是在第三、四王朝這兩個時期裡修的。之後的金字塔規模就要小得多,再往後法老們乾脆不再修金字塔,而改在深山中秘密安葬。
不得不說雖然修建金字塔這樣勞民傷財的巨大工程,對一個國家的經濟,人力等資源的耗費是巨大的,想想我們中國的萬裡長城就知道了,而金字塔在工程修建方面難度更加大,對那些老百姓來說不是什麼好事,但這給我們後人留下了一個奇觀,受人讚嘆,是人類的隗寶。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