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時日,真的是一波接一波,前面是入梅後的持續強降雨,使得長江中下遊的河流和湖泊都持續超過警戒水位,有的河流或者湖泊被迫進行洩洪;近日又出現了連續的高溫天氣,很多地方溫度都超過了38度,湖北省一度全省各地都發出了高溫預警。
這兩天,颱風又來了,「黑格比」形成與我國臺灣省東南方向的太平洋海域,等級屬於熱帶風暴,在經過我國釣魚島海域和溫州洞頭區海域後於8月4日3點30分前後在浙江樂清市登陸,登陸時候的中心風力有13級。
「黑格比」在約定登陸後就一路向北,幾乎縱穿浙江省,截止8月4日20時,颱風中心已經到達了太湖沿線吳江境內,中心風力達到9級,移動速度27公裡每小時,長三角一帶都受到了大風的影響,這對於這兩天的高溫天氣會有很大的改善!
不過,受颱風「黑格比」的影響,因為颱風的風力較大,而且雨量也非常集中,溫州部分縣市區出現了嚴重的內澇,電力通訊和交通等基礎設施受損嚴重,很多高速因為颱風的影響而關閉,很多農作物因颱風的影響而絕收,造成溫州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8.58億元。
「黑格比」颱風的出現,讓人們更加加深了印象,不過颱風所過之地都損失慘重。當時看到「黑格比」的時候,我第一眼看成了「黑比格」,看成了同音的「逼格」了!當然,看到新聞裡面的報導,這個颱風的出現還真的有些「逼格」,自然界的破壞力還是太強了。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呢?
颱風屬於一種熱帶氣旋的自然氣象學,這裡的熱帶氣旋常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在我國的南海與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中風力超過12級的就被稱作是颱風。一般出現在7、8、9三個月,而且史上出現最多的月份是8月份。不過2020年很特殊,居然7月份一個颱風都沒有。據美國相關機構統計,西太平洋及中國南海每年約生成26.5個颱風。
不過,有人說為什麼美國有種大風叫「颶風」呢?這是因為發生的地點不同,都是一種熱帶氣旋,叫法不同而已。在中國、菲律賓和日本習慣性叫做颱風,而在北美的都是叫做颶風。颱風根據其強度的不同,還有等級之分,一般分為六個等級: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
近些年登陸中國的超強颱風
2018年的「山竹」颱風就是一個破壞了極強的熱帶風暴,2018年9月16日17時在廣東臺山海宴鎮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直接造成粵桂瓊湘貴港澳等7省區(特區)300餘萬人受災,數千間房屋倒塌,5人死亡、1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逾52億元。
颱風委員會有對影響惡劣的颱風除名的做法。因為「山竹」對菲律賓和中國華南造成嚴重影響,2019年2月27日將「山竹」除名。因此,「山竹」成為了繼「莫拉克」、「凡亞比」、「彩虹」、「天鴿」之後第五個遭到除名的替補名。
颱風天氣的安全須知
颱風是一種熱帶氣旋,其形成是人工無法幹預的。隨著如今科技的發展,對於颱風的預警也有一套完善的預報,我們提前就能預知颱風的路徑,給路徑上的人們提供了最好的預報,颱風天氣裡,關好門窗,儘量不要出門,清理好陽臺或者窗臺上的物品以防吹走或者是砸碎自家的玻璃。
本文原創,謝絕轉載!
#颱風黑格比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