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養魚的人或許也了解,龍魚在觀賞魚之中的地位不低,在魚缸中一兩條具有發光鱗片的龍魚來回遊動,襯得魚缸難掩其光澤。其神態威嚴,體型較長,嘴邊帶須,鱗片帶有金屬光澤,善於跳躍捕食昆蟲,就如同傳說中的龍一樣,而得名龍魚。
龍魚種類繁多,在外形上也有區別,一般用於觀賞的亞洲龍魚以金龍魚和紅龍魚較為常見,美洲龍魚的代表為銀龍魚,此外也有青龍魚、黑龍魚和星點龍魚等顏色不同的種類。龍魚在歷史上是一種古老的大型淡水魚,屬於骨舌魚類,在地殼運動中分布到五湖四海中。古人在《山海經》中就有對東海南海的龍魚的描述,在1829年,美國專家發現這種魚並命名,而到了20世紀50年代,龍魚在美國真正地被作為觀賞魚引入水族箱。
或許是龍魚的外表與神像的威嚴如出一轍,坊間認為龍魚能帶來財運,所以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龍魚受到大量喜愛,風靡東亞文化圈。但直到現在,龍魚的養殖條件依舊苛刻。龍魚對水質要求高,水溫也要保持在25攝氏度左右,飼料最好含有較少的脂肪。若不及時換水,龍魚就容易得翻鰓症、白點症;如果長期投餵沉底的飼料,龍魚還會眼球下垂。此外,部分龍魚還需要一定的光照。
培育和養殖的難度提高的龍魚的底價,而作為觀賞魚,外表完整光亮更能抬高龍魚身價。從神態、眼睛、觸鬚與鱗片都有相應的標準,在比賽中奪得頭籌的龍魚往往能開出高價,有的可以高達數百萬。
有比賽就有市場。甘肅蘭州就有一位專業的龍魚美容師,專門處理龍魚掉眼、兜嘴和畸尾的問題,魚類手術風險較大,術前還得籤訂相關的協議,僅僅為魚眼手術費用就可能上千。

對於高價龍魚,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