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銀行大反擊:手機支付NFC條碼支付究竟誰更好?

2020-12-05 北晚新視覺網

2016年9月4日訊, 本周,國內手機市場份額兩大巨頭華為和小米先後發布了基於手機晶片的支付工具Huawei Pay 和 Mi Pay。這標誌著繼蘋果和三星之後,中國手機廠商也已開始進入行動支付市場。再加上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掃碼支付方式,今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出門可以不帶卡、不帶錢,只帶一臺充好電的手機,就能方便地購物、乘公交、上班打卡。那麼,同樣是刷手機,基於晶片的支付方式與掃碼支付有何不同?雖然不再有收假幣和找零的煩惱,但手機支付會不會帶來更大的安全隱患?普通消費者需要做好哪些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手機支付時代呢?

手機支付

銀聯和銀行發起反擊

如今行動支付工具之豐富簡直讓人眼花繚亂。若以品牌分,國外有蘋果的Apple Pay,三星的Samsung Pay,沃爾瑪的Walmart Pay,國內有支付寶AliPay,騰訊微信支付,蘇寧易付寶,銀聯閃付QuickPass。若按支付技術分,有條碼支付、指紋支付、聲波支付、刷臉支付、光子支付、虹膜支付等等。然而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儘管線下支付工具名目繁多,但最主流的行動支付方式仍是條碼支付。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線下條碼支付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掃二維碼支付率先普及。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突破了傳統受理終端的業務模式,讓消費者擺脫了對銀行卡的依賴。它具有進入門檻低、便捷等特點,適用於對傳統POS收銀成本敏感的小商戶的日常小額交易。再加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對商戶高額補貼搶佔市場,短短兩三年的時間,掃碼支付就在行動支付市場上樹立起了壟斷地位。易觀支付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支付寶在第三方行動支付市場的市場份額高達63.41%,騰訊旗下的手機QQ和微信支付支撐的財付通市場份額則為23.03%。相比之下,銀聯僅有0.69%的市場份額。

「這時銀聯和銀行都意識到,刷卡支付的習慣正逐漸被刷手機所取代。因為沒有人會長時間拿錢包和卡,人們拿著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多。」我愛卡網站主編董崢介紹,「如果人們消費時不再刷卡,銀行就不知道消費者是在哪裡花錢,這在大數據時代是很可怕的事情。銀聯作為卡組織和結算通道的地位也受到威脅。所以銀聯和銀行都需要一種基於手機的支付方式來與掃碼支付正面交鋒。於是NFC非接觸式支付方式成為最有利的武器。」

NFC,又稱近距離無線通信,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信技術。這個功能是指當兩個NFC設備相連接,便可以進行點對點數據傳輸,除了進行支付,還可以用來下載音樂、圖片互傳和交換通訊錄等。NFC技術對設備的要求高,不是隨便拿出一張印有二維碼的紙就可以掃,所以推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也正因如此,它的安全性相對較高。NFC技術誕生幾年以來一直不溫不火,讓這種技術真正火起來的就是蘋果Apple Pay的誕生。蘋果與VISA、萬事達和美國運通三大卡組織、美國主流發卡行和主要化妝品、百貨類、餐飲類商戶達成合作後,將硬體、卡組織、發卡行、收單機構和商戶受理融合到一起,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行動支付體驗和完善的受理環境,用戶無需輸入支付信息即可實現支付,受到消費者好評。

在Apple Pay的啟發下,銀聯連同各家銀行開始摒棄基於卡片的NFC技術,轉而投向研發手機與POS機之間的NFC交互技術,並在去年上線「雲閃付」手機支付功能。該功能不需要「解鎖、亮屏幕、打開APP」等步驟,手機用戶可以在黑屏和無網際網路的狀態下支付。隨後銀聯和各家銀行聯合商戶推出一大波優惠,希望吸引消費者。我們現在看到市場上無論是Apple Pay、Samsung Pay還是Huawei Pay、Mi pay,均是與雲閃付合作推出的支付產品。但是,消費者要使用Pay類支付就必須購買指定款的手機。這是目前NFC技術推廣的最大障礙。

國產手機

綁卡體驗更輕鬆

今年2月蘋果手機的支付工具Apple Pay剛登陸國內市場時,由於「設置」功能有缺陷,不少消費者吐槽「支付3秒鐘,綁卡3小時」。這次Huawei Pay和Mi Pay正式上線之前聘請了大量公測人員優化使用體驗,尤其在綁卡方面吸取了經驗,令手機App綁定銀行卡的過程順暢不少。

以綁定Huawei Pay為例,華為手機支持手動輸入、攝像頭掃碼輸入和自動識別卡號輸入三種綁卡方式。消費者首先要檢查自己的設備。目前支持Huawei Pay的機型只有華為Mate S、榮耀V8(全網通)和榮耀8三款手機。手動綁卡時,打開「華為錢包」,登錄華為帳戶並設置密碼或指紋。然後選擇「Huawei Pay」,點擊「添加銀行卡」。此時,如果手機沒有打開NFC功能,系統會提示,請進入「設置」選項打開NFC功能。NFC功能在部分手機中是默認開啟的,小部分手機需要手動開啟。打開NFC功能後,填寫銀行卡號等信息,閱讀並同意開卡須知,點擊「下一步」。這時會進入獲取驗證碼頁面,用戶點擊後輸入銀行簡訊驗證碼,就可以激活卡片了。綁定公交卡。Huawei Pay可以使用和Apple Pay以及Samsung Pay一樣的攝像頭掃描技術,來識別想添加的銀行卡。除了攝像頭掃描技術和手動輸入,Huawei Pay還支持將帶有閃付功能的銀行卡貼在背面,利用NFC功能自動識別出卡號,再輸入銀行卡取款密碼和簡訊驗證碼,也可以完成卡片的綁定。綁卡成功後,就可以在手機中看到一張寫有銀行名字和銀聯標識的虛擬銀行卡。這張虛擬卡的卡號與所綁定的實體卡片不同。點擊詳情後就可以查看實體卡卡號後四位和虛擬卡卡號後四位以及可以移除卡片。

Huawei Pay是國內首個兼具銀行卡、公交卡功能的手機支付工具,並支持為手機內虛擬公交卡充值。這是目前Apple Pay和Samsung Pay以及掃碼支付不具備的獨特優勢,但是現在只支持上海、杭州等地的公交。綁定公交卡的過程與綁定銀行卡類似。確認開通後,需要使用華為錢包裡所綁定的快捷支付銀行卡來為公交卡進行充值。目前並不支持微信、支付寶等其它的支付方式。

與掃碼支付相比,「手機晶片+指紋」的支付方式無需網際網路即可完成支付,擺脫了支付對網絡的強依賴性。使用Huawei Pay時,在NFC功能開啟的情況下,將手機靠近有銀聯標識及「QuickPass」閃付標識的POS機,驗證指紋或者輸入Huawei Pay支付密碼,即可完成支付。如果你的手機「卡包」裡又有虛擬銀行卡,又有虛擬公交卡,為了在黑屏狀態下快速支付,告訴你一個小竅門:可以先在「卡包」裡完成設置,即按住公交卡,把它調到第一張卡,此時公交卡就設置為默認卡。現在很多超市、便利店都可以刷公交卡購物,與刷銀行卡一樣方便。需要注意的是,NFC的感應區在手機背面的攝像頭附近,手機貼近POS機時需擺對位置。

更安全與更便捷

行動支付明天更美好

刷手機支付儘管方便快捷,但在木馬病毒橫行、電信詐騙無孔不入的當下,不少人仍對刷手機支付心存忌憚。

二維碼支付剛興起時,由於技術門檻低,幾乎人人皆可製作、印刷和發布。不法分子將帶有病毒程序、不良信息的網站或者釣魚網站的網址發布成二維碼形式,然後通過各種手段誘導用戶掃碼。對於普通用戶來說,無法鑑別二維碼的信息內容和發布者的身份信息,用手機掃二維碼成了高風險動作。經過近三年來的技術提升,掃碼支付環境得到改善。今年8月央行支付清算協會下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徵求意見稿)》,對條碼生成和受理、交易限額、特約商戶的管理等都做出詳細規定。掃碼支付從野蠻生長逐步走上正軌。

NFC手機支付的技術門檻要比掃碼支付高很多,但它也不是萬無一失。NFC技術最令人擔憂的安全問題是「中間人攻擊」,也就是用一臺間諜設備截取NFC支付傳輸信號。其實對付這類攻擊也很簡單,那就是縮小操作訪問距離。目前NFC技術的刷卡操作距離普遍不超過10cm,並非受到射頻技術的能力限制,而是出於交易安全的考慮,防止空中非法操縱和竊取交易指令和數據。這就是為什麼消費者刷手機閃付時,必須將手機NFC感應區緊貼POS機的原因。今後,隨著NFC信號加密技術的發展,截取傳輸信號的成本將變得越來越高,NFC手機支付也會變得越來越安全。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 張品秋

相關焦點

  • 銀聯發布了「碰一碰」功能,通過NFC標籤完成支付
    6月27日,銀聯推出「碰一碰」功能,即通過NFC手機讀取NFC標籤進而完成支付。「碰一碰」怎麼用?蘋果手機用戶則需要在「我的」—>「銀聯實驗室」點擊「碰一碰」。蘋果在2017年9月也向開發者開放Core NFC SDK,iPhone 7和iPhone 7 Plus之後的新蘋果手機都可以支持讀取NFC的NDEF標籤。行動支付網從銀聯了解到,NFC手機所讀取內容是銀聯定義的標籤數據格式,讀取之後的支付流程與線上支付流程相同。
  • 華為聯合銀聯演示碰一碰行動支付,通過NFC標籤即刻支付
    在中國你可以享受到不用帶一分錢出門,就可以搭公交、購物、吃喝玩樂等等,這全靠中國發達、先進的行動支付。在行動支付領域,中國確實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前不久中國銀聯又推出了一種全新的行動支付方式——「碰一碰」,利用手機NFC功能,靠近支付標籤即刻進入付款界面,過程更加輕鬆。
  • 工商銀行將推出聚合支付收單服務,支持微信支付和銀聯二維碼
    來源: 零壹財經    4月20日,在2017中國移動金融發展大會上,中國工商銀行總行信息科技部副總經理張穎稱,4月工行二維碼將陸續支持微信支付、銀聯二維碼及主要第三方支付二維碼產品,開展聚合支付收單業務
  • nfc標籤支付方式,在美國被當成寶貝,中國國民:不如「掃一掃」
    目前手機是中國人人必備的物件之一,上至耄耋老翁下至不滿10歲的兒童都知道手機的基本操作方式。而對於生活在快節奏城市生活下的人們,更是習慣了利用手機進行移動終端掃碼支付的支付方式。目前就算是出攤賣豆漿油條的大叔大媽都會在自己攤位前放上一個二維碼讓顧客們掃碼付款。
  • 數字人民幣究竟會顛覆誰
    在電子支付方面,銀行系統起步很早,2002年3月, 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在合併18家銀行卡信息交換中心的基礎上,由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等85家機構共同出資成立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 在二維碼出現之前,線下支付是銀聯的天下,因為大額交易的主要方式是刷卡。
  • 臺灣金管會:行動支付QR二維碼申請多 NFC手機信用卡次之
    臺灣金管會周二表示,目前銀行開辦行動支付業務以手機APP讀取特約商店所提供QR Code的19家為最多,其次則為NFC手機信用卡,也有12家金融機構發行。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邱淑貞今日在一場記者會並公布核准第一銀行開辦行動刷卡機mPOS,總計已有六家銀行開辦該項業務,除一銀外,還有聯卡中心、中國信託、永豐、臺新、玉山等。
  • 城市商業銀行聚合支付收單業務思考
    2014年起,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產品針對C端的海量資源投入推動用戶養成條碼支付習慣,行動支付業務迎來爆發式發展。2016年以來,行動支付產品快速迭代且被大範圍推廣,收單機構及外包紛紛入局,行動支付規模爆發式增漲。2017年下半年中國銀聯推出「雲閃付」App,同時人民銀行陸續出臺行動支付監管政策,嚴查「二清」,整體行業發展走向健康合規(表1)。
  • 新款NFC智能支付手環方案開發|手環|nfc|支付|行動支付|門禁卡
    近日,6108方案研發了這款智能支付手環該產品的亮點是其支付功能,現階段可以使用公交一卡通及中銀通功能:除了可以支持公交、地鐵的支付出行,還可以綁定食堂飯卡、住宅門禁卡等電子卡;內置中銀通電子現金卡可在全國670萬個支持閃付功能的終端上完成消費。在手環上接入行動支付功能,不得不說是非常有創意的。小小的手環,連接的卻是整個行動支付的大世界。
  • 掃一掃,錢包怎樣保護好(深閱讀·關注二維碼支付(下))
    一方面,線下掃碼支付簡單快捷,為用戶帶來了便捷的消費體驗;另一方面,接入線下掃碼支付的商家也享受到了數位化營銷與經營所帶來的收益增加。   在推動行業規範發展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將二維碼支付定位於小額、便捷和銀行卡支付的有效補充,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規範二維碼支付業務的開展。
  • 區域銀行聚合支付的場景之痛
    部分銀行為提升交易量,將聚合支付交易手續費全部免除,同時資金實時到帳,解決體驗和費率的問題,但小商戶還是習慣使用自己的個人收款碼。同時微信、支付寶等針對個人收款,推出各種紅包鼓勵政策。三是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的競爭,比如美團、口碑、收錢吧、銀聯商務等。
  • 了解TSM定義功能 行動支付、NFC以及SE
    TSM平臺在移動服務中扮演了中立的角色,它將眾多與智慧卡有關的行業和公司連結到一起,比如卡的發行商(手機網絡運營商、銀行),服務提供商(航空公司、酒店、零售店),第三方技術公司(如Google Wallet)。  TSM平臺提供應用上傳和下載的安全通道,確保應用服務的安全性。當手機丟失、遇搶、或更改服務條款時,TSM能夠通過鎖SIM卡等操作提供應用生命周期管理。
  • 「支付王國」煉成記
    除此以外,截至2017年6月,中國手機網上支付用戶規模達到5.11億,網民手機網上支付的使用比例達到69.4%。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聯和傳統銀行等各方市場力量彼此角逐是行業主要的內在驅動力,這帶來了層出不窮的創新。
  • nfc功能是什麼意思 怎麼開啟nfc功能 手機打開nfc有什麼風險
    那麼這種nfc功能怎麼用呢?有什麼用途呢?2、nfc功能可以近距離的傳輸數據,只要搭配了nfc功能的手機,就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況下和其他智能終端進行數據交換,甚至實現了一些電子支付、數據傳輸或者是身份認證的功能。
  • 一碼支付的原理與發展現狀
    其中各渠道對應支付產品的名稱不一樣,一定要仔細看各支付產品的API介紹。微信支付:JSAPI支付支付支付寶:手機網站支付QQ錢包:公眾號支付其本質均為在APP內置瀏覽器中實現HTML5支付。如果商戶交易量大,作為服務商,在微信、支付寶會得到返傭獎勵。如果商戶交易量不大,服務商是通過通道費分潤獲取收益。詳細可以參考我的另外一篇文章《支付系統架構設計(中):分帳》有提到。四、未來發展固定碼模式會遇到被替換的風險。所以現在有一些服務商提供「活碼」服務。就是給客戶的體驗依然是一碼支付,但是這個碼會定時刷新。
  • 【兩會特別報導】關於電子支付和行動支付發展,中國銀聯董事長葛華勇這樣說……
    足見支付業在兩會被重視的程度。在剛過去不久的春節假期裡,中國銀聯動作頻頻,旗下最新推出的行動支付APP「雲閃付」重磅打造「紅包到,福才到」春節紅包營銷活動,根據中國銀聯發布的數據,「雲閃付」APP2月環比新用戶增長超過400%,日均活躍用戶超過200%。
  • 銀行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場 聚合支付大戰日漸白熱化
    對此,京東數科方面稱,本次收購是為了進一步加強行業協同效應,未來將繼續秉持開放共贏的原則,更好服務線下零售生態,增強對零售行業小微企業的觸達能力。事實上,聚合支付市場已經吸引了眾多參與者,包括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以及銀行(如工行「e支付」、建行「龍e付」)等等。
  • 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副總裁江榮一行調研智運快線
    2020年9月28日,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副總裁江榮、創新業務四部助理總經理陳泓穎、好易聯事業部經理蘇學彬到中保斯通集團調研,貝魯諮詢服務(廣東)有限公司董事長易黎明陪同調研,中保斯通集團CEO郭小龍、市場部副總監胡梓泳、財務部副總監曾鳳玲、公共事務部副總監彭曉文陪同介紹。
  • 清算市場的首場博弈:銀聯、網聯與監管的三方棋局!
    銀聯接入支付寶、財付通兩大巨頭機構條碼業務的消息和方案一石激起千層浪,信息摻水,銀聯-網聯互搏議論紛紛,監管名號之下的底線層層退讓,都讓這個市場與監管大格局互動,巨頭支付機構、銀聯、網聯、銀行多方參與的微妙棋局走勢更加撲朔迷離。一子之差或左右明日乾坤,也為監管改革帶來隱憂,歷史恩怨紛雜,前途難卜,囚徒之困縈繞各方。
  • 支付行業下一個5年機遇:決勝產業生態
    支付監管體系,主要是央行(中國人民銀行),跨境支付中還涉及到外管局。支付清算體系,則包括CNAPS和CIPS兩大支付系統,支付服務商則是支付清算體系的參與者。例如,銀聯是CNAPS的特許參與者,其CUPS系統(銀聯支付清算系統)是CNAPS的組成部分之一;第三方支付機構則是CNAPS的間接參與者,通過銀聯間接參與支付清結算。
  • 用戶使用行動支付頻率逐步增長 偽條碼欺詐等安全問題需警惕
    警惕用偽條碼實施欺詐等行為記者:程維妙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程維妙)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日前發布的《2020年行動支付用戶問卷調查報告》,用戶對行動支付安全的重視程度持續增強,用戶使用行動支付過程中遇到的安全問題主要是個人信息被洩露、手機掃描到偽假條碼和帳戶資金被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