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2018-12-06 10:31:16
為了確保廣泛採用分散的區塊鏈協議,獲得正確的治理模型是需要克服的最大挑戰之一。這很重要,因為良好的治理模型對於區塊鏈協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維護其生態系統內決策的合法性的能力至關重要。治理描述如何做出決策,如何使決策合法化,以及生態系統中參與者的權利是什麼。在許多情況下,這是區塊鏈協議能夠自我更新的惟一方式。為了分析不同的治理模型,我們需要研究治理模型在生態系統中服務的目的、特定治理模型的組件和生態系統中的網絡參與者。
區塊鏈治理服務於生態系統中的三個重要目的:
1. 修復缺陷和漏洞
2. 升級基礎技術
3. 修復攻擊造成的損害
治理模型通常由兩個關鍵組件組成:
1. 議定書的規則(以守則概括)
2. 網絡的激勵(經濟學)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有三種一般類型的網絡參與者:
礦工——保持網絡正常運行
用戶——從網絡中獲益
開發人員——更新網絡
簡而言之,協議的治理模型旨在確定是誰修改了代碼。根據西方民主治理傳統,在決定區塊鏈生態系統未來走向時,用戶應該擁有最大的發言權。因此,大多數模型都試圖給從網絡中獲得最大利益的參與者儘可能多的權力。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確定了兩種類型的區塊鏈治理:
鏈下治理——為了實現協議中的變更,必須達成更廣泛的共識,例如Ethereum,如果不能達成共識,就會出現硬分支。
鏈上治理——投票權由參與者持有的代幣數量決定。
鏈下治理
比特幣
比特幣所使用的治理模式主要是在網絡參與者之間達成共識,尤其是在運營一個完整節點的參與者之間。開發者可以通過BIP(比特幣改進建議)協調更新,這是鏈下進行的。礦商創建鏈,從而以某種方式參與鏈上治理。開發人員提交改進意見,而礦商可以決定是否實現它們。他們都傾向於持有比特幣生態系統的部分股權,並受到激勵,盡其所能維護比特幣生態系統。與礦商相反,許多開發商在比特幣生態系統中沒有那麼大的股份,因此在遭受攻擊或僅僅是疏忽大意的情況下,損失的可能性更小。此外,他們經常離開,創建自己的協議,這導致生態系統的分裂,並創造了大量的比特幣替代品。
以太坊
以太坊的治理模式借鑑了比特幣智力模型的許多方面。開發人員可以通過以太坊EIP改進建議提供他們的更新。它是一個基本的應用程式過程,允許開發人員表達對代碼改進的想法。開發人員可以使用它併合建議,社區(完整節點)隨後可以安裝並開始使用它。然而,為了實現他們的建議,開發人員必須確保在他們周圍有共識。因為礦工和社區成員更新是為了他們的利益。媒體在生態系統中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角色。像Coindesk這樣有影響力的新聞網站可以塑造社區的情緒,間接參與治理體系。以太坊基金會是影響以太坊治理的另一股力量。通過協調協議升級、提供它們的遠景以及管理軟體存儲庫,它在此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緩和作用。然而,鏈下治理系統容易出現一些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的聯繫越好,權力也越大。一些對以太坊治理模型持批評意見的人聲稱以太坊基金會擁有太多的權力,因為它是開發人員定期電話會議的組織者,可以決定誰加入。與比特幣相比,以太坊治理模式的一個優點是它不那麼死板——實施治理更多是為了社會協調變化,並說服人們站到你這邊。已經確認的一些主要風險是過度依賴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來決定生態系統的未來方向。然而,Vitalik Buterin聲稱正在努力尋找解決方案,這將使他個人發揮更少的積極作用。
鏈上治理
鏈上治理是一種治理模型,其中治理流程在協議中列出,對協議的更新通過智能合約實現。即使完全節點操作符什麼也不做,它們也會自動升級。鏈上治理模型相對全節點具有顯著的剝奪權效應。同時,它也帶來了滑入「coinvoting」投票過程的危險,在這個過程中,一枚代幣等於一票,導致大鱷擁有過多的權力。許多專家認為,鏈上治理會導致僵化,而且它不夠動態,無法滿足各個社區的需求。其中一個主要批評是,要在所有這些利益攸關方之間制定一份能夠協調各方利益的明智合約仍然非常困難,而且鏈上治理模型沒有充分認識到社會共識的重要性。
嘗試實現鏈上治理模型的一些最流行的項目包括:
Dash
Dash是一個基於比特幣的區塊鏈,專注於即時和安全的支付處理。Dash Masternodes在比特幣中充當完整節點。他們處理交易以換取45%的區塊獎勵。
在查看Dash治理模型時,可以說它是一種委託DAO。這意味著參與者將社區項目的投票權委託給Masternodes。主節點是能夠通過押注一些抵押品來證明其在系統中的利益參與者。Dash生態系統中的主節點可以獲得投票權,作為交換,它們可以鎖定1000個Dash並託管服務節點。1個主節點= 1票。
Dash運行在一系列投票周期中,只有一次投票結果是否定的。這大致相當於每30天一次。任何希望提交產品更新的社區成員都可以支付提案費,提案將被作為哈希值列到區塊鏈中。然後Masternodes有30天的時間對該提案進行投票。如果該提案的贊成票比反對票多10%,就被視為通過。目前生態系統中有大約5000個主節點。
Maker Dao
Maker Dao是一款通過以太坊上智能合約平臺製作的加密貨幣擔保拼Dai代幣,它使用債務抵押債券頭寸(CDPs)系統支持和穩定Dai的價值。MakerDao中的治理是通過MKR代幣執行的。MKR即Makercoin。MKR是以太坊區塊鏈(與創客生態系統的其他部分一樣)上的一個代幣,它對創客智能合約具有治理權。MKR的持有者可以選擇一個積極的建議,允許編輯製造商平臺。建議書可分為兩種形式:
· 單個動作提案合約(審批後只能執行一次,使用後自行刪除,不能重複使用)
· 委派提案合約(持續使用根訪問)。
黑天鵝事件是對這個生態系統最大的威脅。對於這種情況,MakerDao的解決方案如下:
作為對該系統進行監管的回報,MKR持有者將獲得費用獎勵。同時,他們也是最後的買家。如果系統中的抵押品不足以覆蓋現有的Dai, MKR就會被創建並在公開市場上出售,以籌集額外的抵押品。這對MKR持有者來說是一種強烈的激勵,促使他們負責任地調節CDP來優化Dai的參數,因為如果系統失敗,處於風險中的是MKR持有者的錢,而不是Dai持有者的錢。
結論
就決策過程而言,鏈上治理似乎更穩定、更正式、更乾淨。然而,該領域的許多專家,包括弗拉德•扎菲爾(Vlad Zamfir),都聲稱風險大於回報。鏈上系統通常更容易進行博弈,即利用博弈理論框架進行開發。在鏈下治理中,完整的節點自行決定是否有必要下載和實現更新。自治完整節點的存在提供了生態系統中的一組重要的制衡。在鏈上治理中,完整的節點遵循治理流程所做的決策。如果鏈上治理過程失敗,即實現了對協議有害的更新,那麼所有完整的節點都將實現它,並將整個網絡置於危險之中。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