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直播經濟下的治理亂象,或許該從區塊鏈入手

2021-01-10 騰訊網

文/尹寧

出品/陀螺研究院

近日,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取證APP「市監保」在浙江省杭州市發布,此為全國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對各類移動端應用的取證工具,將在社交、直播電商等移動端應用的監管執法中發揮重要作用。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曾經認為:幾乎所有商業交易的達成都包含信任元素,有時間跨度的交易肯定如此。可以合理推論,世上大部分經濟落後現象都可用缺乏互信來解釋。信任,歷來是商業交易與社會穩定中的關鍵角色,而在當前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全國範圍內的數位化步伐不斷加快的今天,信任,也以其多變的形式扮演了更為不同尋常的角色。

直播帶貨,是近年來毫無疑問的經濟風口,其以代入式的體驗感、差異化的價格優勢迅速風靡了整個網絡世界。在此種新模式中,相互信任是交易的重要基石,也是交易達成的核心所在。

然而,隨著直播帶貨的蓬勃發展,虛假宣傳、假冒侵權等違法行為不斷抬頭,「假燕窩」旋渦、「美容儀」疑雲粉墨登場,大有你方唱罷我登場之意。但由於時空與交易的分割、平臺多主體的參與,用戶取證不便、 維權困難成為常態 ,而區塊鏈取證平臺出現,似乎給直播取證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

高速發展的直播風口隱患頻出

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推進,社會正式邁入了數位化時代,數位化在政治經濟、社會治理、群眾生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影響,不斷重塑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格局。在疫情中,基於網際網路和移動平臺的直播,加速醞釀成為了數字經濟的新業態。尤其是在電商領域,直播帶貨已成為帶動產業和經濟發展的積極力量。2020年的天貓「雙十一」已落下帷幕,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天貓「雙十一」成交額達4982億元;從11月1日到11日中午12點,有16個新品牌在天貓「雙十一」期間累計成交額突破1億元,數量接近去年的3倍。而根據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龐大,截止到2020年6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達5.62億人,佔網民整體的59.8%。

在給人們帶來了足不出戶的便利同時,直播帶貨也藏匿著不為人知的隱患。11月6日,快手主播辛巴在直播間售賣「糖水燕窩」一事引起熱議,消費者質疑辛巴徒弟時大漂亮直播間售賣茗摯品牌「小金碗碗裝燕窩」是糖水而非燕窩。目前,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督部門已對其進行立案調查,辛巴或面臨15年有期徒刑。而近日,知名媒體陸玖財經發布文章,指在今年的雙十一期間,李佳琦直播間帶貨的 TriPollar 美容儀涉虛假宣傳,而李佳琦方則回應非宣傳造假,是刻意抹黑。

近月直播電商風波大事記 資料來源:陀螺研究院

直播翻車背後的取證疑雲

在接連的直播翻車事件背後,究其根本,由於機構的參與,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等,賣方可能因道德風險而尋求尋租的空間。在直播帶貨中,主播以巨大的流量節點支撐,通過直播的驅動,將消費者,電商平臺,供應商,工廠,品牌方,網紅機構進行整合,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供應鏈網絡體系,互相協同,快速迭代。而買方,大多是憑藉對主播的信任度以及價格優勢而參與其中。可以看出,直播帶貨使得生產的鏈條縮短,但主體的參與度與協作程度大幅度增長。對於買方而言,貨品交易的封閉式程度迅速提升,當涉及到侵權時,取證的難度也不斷加大。

當前,在我國司法領域的取證中,判定證據的有效性主要從證據三要素入手,即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在傳統的電商中,盡隨著電子證據被大範圍的運用,我國逐步建立起由質量監督部門為中心,電子商務風險監測數據、監督抽查數據和執法維權協作數據多線條取證的監管體系。然而,在電商向基於移動社交和直播的2.0形式轉變後,由於交易頻次、交易鏈條等的迅速增加,取證在證據三要素的判定中上面臨了新的困境。

電商升級轉變帶來的取證難題 資料來源:陀螺研究院

在電商2.0中,用戶設備由電腦客戶端完全轉向了以移動端為主、電腦端為輔,交易與結算的時空差進一步拉大,由於喪失了時間與地點對交易的限制,增大了取證結果的不確定性,真實性判斷難度增加。其次,人貨場關係得到調整,商品內容由平臺集中展示、相對封閉的運營模式轉為以數據驅動的智能營銷、大數據營銷模式,用戶自動接收分發推送商品,定製化的取證需求難以滿足。最後,平臺治理模式由平臺自治為主轉為平臺、主播、商家多方共治模式,在取證過程中有多主體參與,調查環節中證據的真實合法性有待加強。

區塊鏈取證怎麼做?

區塊鏈是一種缺少權威機構信任背書環境下的公開可驗證大規模分布式協作資料庫系統,以密碼學為基礎,通過分布式多節點「共識」機制,可以「完整、不可篡改」地記錄價值轉移的全過程。

具體而言,結構上,區塊鏈由一個個區塊連結而成,區塊中內含封存數據,而區塊由區塊頭和區塊體組成,在區塊頭中封裝了當前的版本號,包括前一區塊的地址、時間戳、隨機數以及默克爾樹根值等信息,區塊體則封存默克爾樹,所有的交易信息通過哈希過程存儲於默克爾樹(Merkle),所形成的的鏈式結構與節點機制,使其獲取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技術特性,可在不在中心化背書的前提下,形成新的信任範式。

區塊鏈結構 資料來源:科學家

以「市監保」應用案例為例解析區塊鏈取證

近日,浙江上線全國首個區塊鏈取證APP市監保,以此APP為例闡述區塊鏈在取證中的實際運用。根據公開信息,在市監寶APP中,目前僅浙江省內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可使用。該取證APP是以隨時取證為核心,主要圍繞「錄屏取證、錄像取證、拍照取證、錄音取證」四大功能,集成含有區塊鏈上鏈信息的固證文書。

(一)系統需求分析

這一系統主要服務於三類用戶群體:執法人員、鑑定機構、政府監管部門。對於這三類用戶而言,分別產生如下需求。

系統服務對象需求一覽 資料來源:陀螺研究院

(二)系統模型說明

預測系統模型 資料來源:陀螺研究院

執法人員:在該系統中,執法人員負責通過APP中的錄屏取證、錄像取證、拍照取證、錄音取證等功能進行取證,並將信息上傳,以獲取固證文書。

鑑證機構:獲取取證信息之後,通過標準化評估,將符合要求的證據儲存,並出具固證文書。

監管機構:對全程進行監管,若出現不合規行為,及時進行監督。同時,若證據信息證明真實,派遣相關人員進行後續調查。

(二)系統設計使用說明

普遍而言,系統一般採用列表結構一描述網絡中的點結構,以多輸入多輸出的狀態整合整個網絡中的變結構,但本次市監保並未透露其搭建架構,在此主要描述其使用流程。

其架構設計主要圍繞啟用前—使用中—使用後三個維度進行。

在啟用前,需保障取證環境的清潔性和取證證據的客觀性,對手機網絡狀態、時間信息、Root情況、地理位置、應用列表等進行檢查。

在最關鍵的取證環節,執法人員取證後,將取證環境、過程、結果實時上鏈至市監聯盟鏈,鏈上信息將自動推送至部署在第三方司法鑑定機構的存儲伺服器,有效防止信息事後篡改行為。

在鑑定機構完成針對網絡交易監測系統線索有效性認定的「探針固證系統」檢驗之後,APP將觸發智能合約,自動出具含有區塊鏈上鏈信息的固證文書,提升取證效率。

此外,在調用信息時,APP直接調用獲取底層實時電子數據,確保了在整個取證過程中的可追溯功能。

模擬市監保APP的取證流程方案 資料來源:陀螺研究院

理智看待:區塊鏈取證並非萬能

儘管區塊鏈在直播取證中具有天然的優勢,但不可否認的是,區塊鏈仍是一種新興技術,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不論是關鍵技術,亦或是應用模式,均處於探索階段,還存在諸如事實上鏈困難、性能不足等的問題函待解決。

區塊鏈自身擁有一套特別的應用模式,可將鏈外數據上鏈確認為事實,其本質是通過共識機制將當前數據塑造成為節點上多數人達成共識的事實,基於這些事實進行下一步的衍生應用,這本是保持區塊鏈不可篡改性及可追溯性的重要原則。但是,信息源是否一定能保持真實性,區塊鏈也無法保證。在取證過程中,商品交易流通產生大量信息,區塊鏈只能保證其基礎設施及程序的置信度,若是存在信息源造假的可能,則超越了其能力範圍,無法確保信息數據上鏈時的真實性。在取證APP中,區塊鏈僅可以保證上傳數據(錄屏、錄像、拍照、錄音)的真實性,但對於貨品是否存在違法行為,還需後續進行充分調查。

其次則是性能與可擴展性尚未成熟。從承載力來看,區塊鏈的數據儲存結構承載力堪憂,現下多數的區塊鏈技術僅能支持100-1000TPS的量級寫入能力,對於數據分析的支持效果明顯落後。在數據協同方面,存儲空間的不足使得區塊鏈節點數據鏈下擴容成為常態,鏈上與鏈下的檢索—儲存相關性函待解決。以該取證APP為例,目前該APP僅用於浙江市場監督局執法人員,人數尚且處於可控範圍,若之後放寬到普通用戶即可使用,其性能與可擴展性仍有待加強。

區塊鏈取證趨勢:政策優勢凸顯,市場潛力良好

今年以來,在區塊鏈被列入新基建之後,各地的區塊鏈應用如雨後春筍般開始湧現,不斷出現各種應用新模式、新業態。但相比於金融、政務與溯源等領域,取證由於用戶群體較少、性質特殊、應用垂直等原因並不突出,但實際上,區塊鏈在取證中的市場應用前景廣闊。

從政策界定來看,事實上,區塊鏈用於取證早已有法可循,早在2018年,區塊鏈存、取證就已開始應用在司法規則中。2018年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網際網路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中明確提出,當事人提交的電子數據,通過電子籤名、可信時間戳、哈希值校驗、區塊鏈等證據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術手段或者通過電子取證存證平臺認證,能夠證明其真實性的,網際網路法院應當確認。

在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 《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權清單》 中,明確指出引入證據披露、證據妨礙排除和優勢證據規則,推進區塊鏈技術在審判中的廣泛應用,突出反映了區塊鏈在法制建設中尤其是在審判領域的重要作用。日前,人民日報發布的《向著治理現代化不斷邁進》中指出,邁入新發展階段,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多的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可以預見,區塊鏈作為社會法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技術之一,將會被予以更多的重視。

而在市場層面,區塊鏈取證市場表現仍舊亮眼。根據國際權威機構Statista 的統計和預測,全球數據量在 2019 年有望達到 41ZB,預計到2020 年,全球大數據市場的收入規模將達到 560 億美元,較 2018 年的預期水平增長約 33.33%。大數據市場的高速發展將有助於電子取證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根據智研諮詢發布數據,2018年,我國電子數據取證市場規模為17.88億元,同比增長16%。預測至2023年,中國電子數據取證市場規模將達35.62億元,年複合增速達15.05%。

近年來我國電子數據取證市場發展情況及預測

資料來源:智研諮詢、興業證券

結束語

目前,應用難仍是困擾區塊鏈發展的一大瓶頸,要解決這一難題,僅僅依靠政府首當其衝,仍是有條件、有限制的,政府的介入,更在於在該領域開展應用示範、輔助技術成長、檢驗商業價值、引導資本投入。因此,與其他技術發展路徑趨同,區塊鏈也應回歸市場。

從區塊鏈的價值根源進行分析,區塊鏈並不適用於所有場景。區塊鏈是信任的重連結,因此,在原系統中信用成本愈高,區塊鏈在這一領域的運用價值愈大。從此種角度,跨境、跨地方、跨行業、跨系統的領域,更有希望成為區塊鏈應用的一方天地。

取證領域,尤其是跨境電商的取證,正是理論上符合區塊鏈跨時空的信任構建性質的重要領域。而從技術角度而言,區塊鏈技術具有公開透明等諸多優勢,也給予了取證技術上的有力支撐。

不可否認的是,儘管區塊鏈技術在跨境電商直播取證中的應用價值與應用潛力具有良好的前景,但就如其他技術一樣,其仍存在特定的適用範圍,不應過分誇大,更不應只關注技術手段,而忽略現實結構。只有堅定的善用技術,才可發揮技術的最大功效。

參考文獻:

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區塊鏈解決科技期刊信任危機路徑淺析

張巖,梁耀丹: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數字出版平臺研究

人民網區塊鏈研究院:中國區塊鏈應用發展研究報告(2020)

騰訊研究院:產業區塊鏈

新浪財經:浙江上線全國首個區塊鏈取證APP 直播帶貨亂象取證不再難

智研諮詢:2019-2025年中國電子數據取證市場研究與行業發展趨勢報告

相關焦點

  • 區塊鏈治理與 Polkadot 的鏈上治理實踐
    區塊鏈的治理結構包含了決策和溝通的過程,對區塊鏈特別是公鏈生態具有隱形但長遠的作用。上一世代的公鏈發軔於鏈下治理,新一代的公鏈對鏈上治理持更加開放的態度。我們認為鏈上和鏈下治理有各自的適用邊界, Polkadot 等公鏈針對鏈上治理的模式做出了很多改進,長遠來看鏈上治理符合區塊鏈的開放內涵,是不應放棄探索的方向。
  • 區塊鏈技術與治理方式變革
    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今天,它又會如何影響治理方式?「去中心化」≠完全「去中介」從字面上理解,區塊鏈(block chain)是由區塊(即文字記錄)串連而成的鏈。區塊上內容的保護和區塊的串接藉由密碼學來完成。基於區塊鏈技術,交易等一些信息經網絡節點的共識機制確認後,被記錄在新的區塊上,並連結到現有的區塊鏈。
  • 火幣大學:區塊鏈教育布道者 構建區塊鏈思維的殿堂
    回首上半年,火幣大學完成了區塊鏈教育體系升級,構建了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多層次、專業化的課程體系;在不斷完善課程的基礎上,積極與政府、高校與協會開展專項人才特訓,為各行各業探索「區塊鏈+」以及區塊鏈人才培育提供有效路徑。
  • 區塊鏈治理服務於生態系統中的三個重要目的
    這很重要,因為良好的治理模型對於區塊鏈協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維護其生態系統內決策的合法性的能力至關重要。治理描述如何做出決策,如何使決策合法化,以及生態系統中參與者的權利是什麼。在許多情況下,這是區塊鏈協議能夠自我更新的惟一方式。為了分析不同的治理模型,我們需要研究治理模型在生態系統中服務的目的、特定治理模型的組件和生態系統中的網絡參與者。
  • 各地發展計劃頻出 區塊鏈應用多元「下滲」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規劃頻出 區塊鏈應用多元「下滲」 來源:中國證券報□本報記者戴安琪北京市政府近日印發《北京市區塊鏈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簡稱《計劃》),從金融服務、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多方面提出發展目標。
  • SECC生態發展官Mingo:「金三角」升級區塊鏈安全治理維度丨金色...
    18年前的他就開始做《黑客攻防》和安全組織,18年後這名「黑客少年」看到區塊鏈的新機遇,帶著他對安全的理解於2017年底開始了安全鏈SecurityChain(SECC)的區塊鏈安全生態構建。而Mingo的正是想從這些根本原因入手,用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思維改變傳統安全領域。做一套開源系統,涵蓋安全管理的各個組件,而這個組件最大的特點就是由社群管理,並不由一個中心化的公司來運營。「舉個例子,如果說社群覺得最近錢包安全需要關注,那就可以決定做個錢包安全的防禦體系,我們用這個應用作為一個底層,做開發和研發。」
  • 於佳寧:區塊鏈開啟數字經濟大航海時代
    「新冠疫情讓整個世界在物理世界中相互隔離,然而在線教育、直播電商、線上辦公、無人經濟等多種新業態、新模式湧現,社會各行業數位化轉型已迫在眉睫。數字時代價值的表現形式就是數字資產,而數字資產的兩大來源正是數字資產化和資產數位化。」
  • 武漢加強整治交通亂象 7月已拖移殭屍車152輛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的腳步近了,4月份,武漢市政府召開動員部署大會,決定至年底在全市開展交通秩序綜合治理攻堅戰;7月份,停車秩序治理行動,力度空前。全市各區的區長們,紛紛走上街頭,督導、檢查,與交警並肩,親自參與整治。整治現場的視頻直播,每場都有數十萬至數百萬網民點擊、觀看,反響熱烈。治理交通秩序是一場持久戰。
  • 比特幣是區塊鏈的試金石嗎?
    儘管這種說法在比特幣價格猛漲的大背景下,頗有幾分磨刀的味道,但是,對於數字資產的認識開始趨於理性地時候,用吹噓比特幣的神奇來搪塞他們在區塊鏈上的蒼白,就有些太不負責任了。但是,如果反過來想,我們不去監管數字資產,而是任由其發展,所謂的數字資產或許僅僅只是一種斂財的金融工具,除了交易市場上的數字符號和意義之外,再無其他意義。所以,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對於數字資產的監管並不是說數字資產不是區塊鏈的發展方向,而是說當數字資產成為區塊鏈的唯一應用場景,並且缺少了實體經濟的支撐時,所謂的火熱或許僅僅只是假象和泡沫而已。
  • 上漲的比特幣:區塊鏈的試金石
    但是,如果反過來想,我們不去監管數字貨幣,而是任由其發展,所謂的數字貨幣或許僅僅只是一種斂財的金融工具,除了交易市場上的數字負號和意義之外,再無其他意義。所以,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對於數字貨幣的監管並不是說數字貨幣不是區塊鏈的發展方向,而是說當數字貨幣成為區塊鏈的唯一應用場景,並且缺少了實體經濟的支撐時,所謂的火熱或許僅僅只是假象和泡沫而已。
  • 辛巴燕窩門,王海只是「槍打出頭鳥」 關注行業亂象橫生的根源
    「燕窩變糖水」,日前,網紅辛巴直播帶貨的燕窩事件,讓輿論譁然,有人為其憤怒,大喊「上當」,有人為其解圍,甚至「抱打不平」。但無論如何,賣的沒有說得好,這或許是「共識」。王海或只是、只能「槍打出頭鳥」事實上,「燕窩門」只是電商亂象的一個反映,而辛巴團隊也只是銷售此類燕窩大軍中的其中之一。甚至該事件也反映了很多非傳統銷售途徑所存在的問題,尤其是保健食品行業,更是讓人「防不勝防」。當然,並不是說一定買的是假貨,但誇大宣傳,一塊錢東西當100元賣的現象很多,不少消費者在忽悠中「中招」。
  • 「IPFS紅岸智能」區塊鏈行業,真正的技術才是核心競爭力!
    本次整治活動的三大對象是:1、在境內組織虛擬貨幣交易;2、以「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為由,發行「xx幣」、「xx鏈」等形式的虛擬貨幣,募集資金或比特幣、以太坊等虛擬貨幣;11月20日晚間,部分區塊鏈媒體公眾號被微信封號,封號的原因就是為「註冊在境外的ICO項目、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等提供宣傳、引流服務「。區塊鏈行業發展到今天,真正在做項目、有技術實力的公司是很歡迎這種整治和監管活動的,行業的確需要肅清。
  • 金融從業者需要了解的區塊鏈常識:區塊鏈的八大價值
    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在《去中心化的真正含義》一文中詳細闡述了去中心化的概念,從網絡架構、治理體制、邏輯結構三個維度進行了分析,指出區塊鏈在網絡架構和治理體制上是去中心化的,沒有人能控制它,也沒有網絡中心點,但在邏輯上是中心化的,一個區塊鏈系統所有的節點表現得像是一臺計算機一樣。這樣的結構使得區塊鏈具有很強的容錯性、抗攻擊力和抗合謀能力,同時又能夠提供確定性的服務。
  • 如何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區塊鏈
    當代經濟學階段 · 凱恩斯主義 · 反對自由放任、主張政府干預 · 從總量分析入手、著重宏觀經濟 · 刺激消費、刺激投資,提高有效需求 · 新古典綜合派(後凱恩斯主義) · 自由放任與政府干預相結合 · 宏觀採用凱恩斯、微觀採用新古典 · 混合經濟 · 新自由主義
  • 「5G+區塊鏈」將成為數字經濟的雙輪驅動力
    數字經濟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而已經漸漸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進一步而言,這預示著全球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周期,在數位化浪潮的衝擊下,經濟規則、商業邏輯及運行方式都在發生根本性變化。當然,這其中也蘊藏著全新的機遇,只有把握住新周期中的「新元素」,才有更大的機會「新紅利」。
  • Celer Network:接受鏈下擴容 世界才真正擁有區塊鏈
    當區塊鏈開始火熱的影響創投圈的時候,整個創投圈發現了鏈上的無窮世界,大部分的項目都在選擇「上鏈」,從業者的關注點都在鏈上,而往往忽略了鏈下則更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世界。董沫向金色財經記者說到:「鏈下的部分在區塊鏈的結構中是有不可替代性的」,鏈下的部分是區塊鏈打開容量和速度束縛最好的辦法,也是將區塊鏈帶入網際網路世界的唯一技術。
  • 區塊鏈與智慧城市群相互賦能發展策略研究
    區塊鏈的發展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亂象、出現泡沫,假借「區塊鏈」之名進行的非法集資、炒作事件也屢禁不止。[2]為引導區塊鏈技術應用發展,各國都傾向於採取相對溫和的包容性監管政策。2018年美國財政部在遞交給總統的報告中建議,支持區塊鏈創新,改革監管框架,建設監管沙盒,為行業發展創造包容性的政策環境。近期,北京、上海也相繼推出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允許持牌機構納入監管框架內。
  • 四萬字乾貨 | 《高博士區塊鏈觀察18講》文字稿 帶你系統了解區塊鏈
    三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C端產品的擴展邏輯是由下向上,通過C端的聚合而實施資源的連接和整合;區塊鏈技術及產品的邏輯是由上向下,重點是業務流程再造。2. 區塊鏈系統存在哪些局限性?區塊鏈是一種特殊的分布式系統,這種系統的所有鏈上數據都需要經過多方認證,同時數據在全網範圍內進行一致性分發和冗餘存儲,通過技術手段和社會治理手段,確保鏈上數據不可篡改不可偽造。
  • Vtoken:等風來不如追風去,未來十年區塊鏈經濟將迎來爆發
    史丹福大學經濟教授Brian Arthur寫過很多有關於技術如何驅動經濟發展的書。從他下面這句話,我們開始今天的故事。「經濟會隨著技術的進化而改變它的結構,即改變它的制度安排方式。」這句話在一定維度上高度概括了,區塊鏈能為傳統經濟帶來什麼樣的變化?那就是技術引領結構的發生,結構重建不同的方式。
  • 冠狀病毒預期結果:區塊鏈技術
    在過去的五年中,世界各地的企業對技術進行了數以千計的概念驗證,但是實時部署尚未實現,因為使用區塊鏈作為共享帳本的合作夥伴必須在智慧產權,治理和商業模式達成共識。新冠病毒瘟疫帶動了採用區塊鏈的障礙。經濟自由落體。失業率正在上升。公司倒閉了。養恤基金正在遭受損失。消費者信心正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