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和英語語文不同,它是一門對符號記憶和轉換能力要求較強的科目。很多學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背誦出一篇字數上百的文言文,記住幾十個英語單詞,但是卻記不住幾個方程式。今天小默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這方面的方法,希望對廣大學生會有所幫助!
一、清楚化學方程式的要點
1. 左邊是反應物,右邊是生成物。
2. 化學式寫出來之後要用係數進行配平。
3. 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間用等號連接,化學反應的條件要在等號上註明。
4. 如果生成物是沉澱物或者氣體,要在其後用箭頭來標明。
二、根據各類實驗現象去記方程式
化學反應是有規律可循的,不同的化學反應,產生的現象差異也比較大,我們平時在記方程式的時候,可以根據實驗現象去記憶。比如:
1. 磷和氧氣之間的反應。磷和氧氣被點燃後會產生大量的白煙,而白煙是五氧化二磷。
2. 鐵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實驗現象是溶液變成了淺綠色,且鐵的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其中紅色的物質是銅,而淺綠色的溶液是硫酸亞鐵。
我們通過記憶反應現象,強行將記憶化學方程式的「符號記憶」轉變成「文字記憶」,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背誦一段文字比記住一長串的符號可要簡單多了。通過現象記住反應物和生成物之後,要寫出方程式就不難了,只要列出對應的化學式,在進行配平即可。
三、如何給方式配平
我們常用的方法有五種,分別為:最小公倍數法、奇數配偶法、歸一法和觀察法。
1. 最小公倍數法:先找出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各出現一次的元素,然後求出滿足條件的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數,再選擇原子最小公倍數較大的元素,接著在含有選擇出的元素組成物質的化學式前配上化學計量數。化學計量數=最小公倍數 / 物質中選擇出的元素原子數目,最後配平其餘各元素的原子數目。
這類方法課上老師肯定說的比較多,小默就不舉例說明了。
2.奇數配偶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化學方程式兩邊某一元素多次出現,並且兩邊的該元素原子總數有一為奇數一為偶數。從該元素個數為奇數的化學式入手,將其配成偶數(即化學計量數為2),由它求得的化學計量數配平其他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使兩邊原子個數相等。比如:C2H2+O2→CO2+H2O,先從出現次數最多的氧原子配起,O2內有2個氧原子,無論化學式前係數為幾,氧原子總數一定是偶數,所以右邊H2O的係數應配2,由此可以推斷出C2H2前應配2,綜上式子變為2C2H2+O2→CO2+2H2O,由此可知CO2前係數應為4,最後配單質O2為5,所以方程式因為:2C2H2+5O2=4CO2+2H2O。
3.歸一法
首先要找出化學反應方程式中的所有化合物,再從中找出原子數目最多的化學式,令其化學計量數為1,再根據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種類、原子個數不變)配平反應方程式。比如:CH3OH+O2→H2O+CO2,決定生成H2O與CO2的多少的關鍵是甲醇的組成,所以定其計量數為1,其燃燒後生成H2O與CO2的分子個數則為:2H2O和1CO2,接著配平氧原子,即:CH3OH+3/2O2=2H2O+CO2,最後將各計量數都乘以2化分為整數:2CH3OH+3O2=4H2O+2CO2。
4.觀察法
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對某物質的化學式分析來判斷配平的方法。比如:配平Fe2O3+CO→Fe+CO2。在反應中,每一個CO結合一個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則一次性提供三個氧原子,因而必須由三個CO分子來接受這三個氧原子,生成三個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後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
以上就是小默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所有內容,如果對大家有所幫助,就麻煩大家給小默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