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11月25日消息:常春藤為五加科常春藤屬常綠攀援藤本觀葉植物,葉形美麗,四季常青,在公園、綠地、庭院綠化、美化、立體綠化及居室、廳堂裝飾中應用廣泛。
在昆明宜良縣狗街鎮「四季春」苗圃內種植的常春藤不僅有葉深綠色的『中華常春藤』,葉灰綠色、邊緣乳白色的『銀邊常春藤』,還有『三色常春藤』。「常春藤對土壤要求不高,易栽好活,管理粗放,目前在園林綠化中應用越來越多。我扦插繁殖的常春藤從扦插到出圃只要三四個月,這兩年每年銷售出圃量都不少於20萬袋。」苗圃老闆張春明說。
常春藤節間易生氣生根,能吸附於其他物體之上生長,除用於綠化美化假山、巖石、樹幹外,還廣泛用於棚架、橋體、橋柱和牆體垂直綠化,形成蒼翠欲滴的綠色「屏風」,在豐富立面景觀的同時發揮增加溼度,降低溫度,吸塵、降噪等作用。由於常春藤生長速度快,一年可生長2米至3米,又不易感染病蟲害,因此近年來被廣泛作為地被植物應用,市場用量大增。在嵩明縣阿子營小鼠街,和何紅一起種植常春藤的苗農有四五家。何紅說:「目前昆明市場上三四個月苗齡的常春藤每袋價格為0.4元至0.5元,相對其它地被植物而言價格低廉,今年我們幾家培植的近100萬袋『蝴蝶常春藤』、『花葉常春藤』、『金心常春藤』現在已所剩無幾。」
昆明市茨壩園林綠化工程隊項目經理黎金濤表示,栽種常春藤每平方米造價至少比栽種杜鵑、金葉女貞等常用品種節省一半以上。而且種植時佔地面積小,只有幾十平方釐米的空地就能栽植,短期內便可迅速覆蓋地表。「我們在昆明市森林公安局海口分局綠化項目中,種植了3.2萬袋不同品種的常春藤,佔地被總面積的27%,僅3個多月地表就被全部覆蓋,效果相當好。」黎金濤說。 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記者看到一面近2米高的擋牆被懸垂的常春藤裝扮得如同綠簾。而在昆明一家都市農莊,2米高的鐵藝圍欄同樣爬滿了鬱鬱蔥蔥的常春藤,形成一道養眼的景牆。農莊主人告訴記者,他們在苗圃中將常春藤小苗的藤蔓纏於安全網上,當藤蔓生長到安全網高度時,連網帶袋卷在一起運到農莊進行種植。「採用這種模式,種到哪裡,哪裡就能立刻形成一面綠牆,施工時間短,成景效果快。」
除了作為盆栽綠化美化室內空間,淨化居室空氣外,一些花葉品種的常春藤帶有不同顏色、形狀的斑紋或斑塊,還可作為花藝配材,增強視覺效果。右上圖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擋牆上懸垂的常春藤枝茂葉密。
太原道路綠化多種植被巧融合
近日,記者從太原市萬柏林區政府獲悉,南內環街西延工程的園林綠化與道路建設同步進行,工程結束後,喬、灌、花、草的完美結合,將形成一條色彩豐富、層次清晰、富於變化的景觀長廊。
南內環街西延工程是該市的重點道路建設項目,全長3.2公裡。為了打造高品質的園林景觀,萬柏林區園林局按照「施工落實到人,進度落實到日」的原則,保證園林綠化與道路建設同步跟進、同時竣工。該道路綠化的標準高,採用高檔次、高水平規劃設計,一步到位。在植物選種上,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海棠、紫葉矮櫻、高杆衛矛球等景觀植物,栽植國槐、銀杏、油松等作為行道樹。在保證綠化工程質量的前提下,該區要求施工單位「綠隨路延、路通樹起」。截至目前,共栽植銀杏、油松等喬木210餘株,高杆衛矛球、西府海棠、碧桃等灌木700餘株。
另據了解,萬柏林區綠化隊日前引進的山東地被菊首栽成功。山東地被菊具有株型緊湊、花色豐富、抗性強、耐粗放管理等特性,較適宜太原土壤及氣候的環境。經過多方考察,該隊在舊晉祠路、晉祠路康培段、漪汾街三條道路進行了試栽。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養護,13.74萬株地被菊成活率達98%以上,現已全部盛開,奼紫嫣紅的各色鮮花扮靚了道路。
推薦閱讀:
北京:萊太花卉市場熱銷常春藤
天津:引進百萬株各色月季花推出「特級」杜鵑常春藤
山東:1.2萬株常春藤將扮綠海峰河 入海口增設擋浪壩
浙江虹越與崑山常春藤溫室項目正式啟動(圖)
(來源:太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