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鑑別騙子公司指南 沒有一個騙子不是跟你兜售偉大的夢想的

2020-11-23 騰訊網

接著昨天的文章……不過也把上部分貼進來吧。昨天寫到第6點,讀過的可以從第7點開始閱讀起。

今天來聊點特別乾貨的內容:如何快速鑑定騙子公司?

我進入投資行業十幾年,真正對騙子公司有系統識別,是在11年。那會兒和小夥伴做了很多研究,到後面也看了不少案例,對騙子公司有個初步的認識。

這些年我們鑑別過獐子島(12年就發現了)、樂視網(15年)、瑞幸咖啡(19年)……其實還有好些,點名出來會惹麻煩,我就不說具體的了。

做到快速鑑定騙子公司,其實需要一個東西:商業常識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快速鑑定」是一件不追求完全100%準確度的做法,但是因為我們時間精力有限,沒辦法每個去做很深度的研究,就容忍一部分出錯率,換取更高的效率。

我對平庸的公司都不能忍,更別說是騙子公司了。

就跟現在的疫情那樣,在初期疫情爆發時,即使快速測試是有紕漏的,我覺得也是需要的,因為這個時候需要更多的是總體效益,有總比沒有好。

真要做到更高準確率,一定是離不開財務、經營數據的分析和理解的。雖然這年頭真正看這兩者的人不多,深度理解它們的更少,所以渾水公司那些報告,是真正下了大功夫的,是深度研究的很好學習對象。

「快速鑑定」,目的只是起個警示信號,而不是決策依據。

其實大部分公司是不值得浪費時間的,對於騙子公司更是這樣。我現在已經不會去做空了(聽巴菲特的話,準沒錯),偶爾看資料的時候會遇到這種類型的公司,快速過濾掉。

騙子公司反應出的特徵,是有些共性的,這個不需要財務知識就能辨識。但確實需要商業常識。如果你連商業常識都沒有,那幹嘛還來投資呢……

下面大體總結一些騙子公司經常出現的特徵,如果發現你投資的公司有多條符合,你就要警惕了。

1、給你兜售偉大的夢想

沒有一個騙子不是跟你兜售偉大的夢想的,因為資本市場講故事給估值的特性,沒有夢想的公司很難給估值,所以騙子公司一般都給你特別大的夢想。腳踏實地的公司反而說話比較謹慎,甚至是投資人想往它身上貼概念時都出公告澄清的。

不過,得說,產業革命也是有偉大的夢想的,就像賈伯斯當時拿了初代iphone那樣,不是所有偉大夢想都是騙局。但這個也經常是騙子拿來做簡單類比的噱頭。

一般人很難區分偉大夢想和驚天謊言的區別,其實有商業常識會容易一些。從統計意義上來講,這兩個都是極端值,要麼極端牛逼,要麼極端傻逼。從人類產業革命的歷程來看,產業革命是極度少的,所以極端傻逼佔比更多。

不知道還記不記得,樂視網當時給了什麼夢想?那就是七大生態帝國的夢想啊。

這次瑞幸(LK.O)兜售了什麼夢想?那是一個「中國星巴克」、「網際網路咖啡」的夢想啊。聽起來性不性感?

2、這個夢是短期無法證偽的

要是短期被證偽的,那一定不是好夢想。騙子在做局的時候,沒那麼傻。

自90年代的網際網路興起炒作以來,「先獲取用戶,再講盈利」已經是個行業通例了。

這也導致了給騙子鑽空子的機會。騙子公司在做局的時候,因為本身的商業並不具備可行性(如果有商業可行性,他們也不需要騙錢了),所以在一開始就只跟你講如何燒錢擴張。

如果你追問它盈利可行性的時候,它其實是拿不出來的。其實,要是看得到經營數據和財報,其實很容易早期就辨識的出來。

像這次瑞幸之所以很早就出事,就是被人盯上,用非常踏實的方法去監控它的流水了,很短的時間被證偽了。

樂視被證偽的時間長一些,是因為它亂搞亂負債,假如它沒有亂搞,指不定後面還能拖更久。

我對瑞幸很警惕的一點,就是去年有人說調查瑞幸發現它流水有問題,當時它的訂單是按正常序號打亂的。有人披露了這點後,它很快就改成隨機號了。這明顯欲蓋彌彰的行為。

3、操盤手的履歷複雜,跨界,沒有長期積累

「騙子」,最大的特性就是急吼吼,想一把撈個大的。而真正想做企業的人,你追溯他的發家史,其實都有非常長期的積累。

我之前研究過星巴克,這裡我就拿瑞幸和星巴克(SBUX.O)來比較。

星巴克是舒爾茨1987年買下來的,但是他是1981年就接觸了星巴克,愛上了這個行業。他用了一年時間來遊說星巴克的老闆聘用他,1982年就進入星巴克工作了。

星巴克今天家大業大,但是如果你看舒爾茨的履歷,他的「咖啡履歷」,是把他整個人生都填滿了。從1982年算起,舒爾茨相當於在咖啡行業做了38年了。

而你再反觀瑞幸。

高管在2018年創立瑞幸前,是做什麼的啊?你能在他們身上找到一粒咖啡豆的影子嗎?

然後,你信一個之前在這行業什麼經營積累都沒有的人,突然殺進來,說我要做「中國星巴克」?

4、頻繁使用讓人看不懂的新詞

這點倒不是騙子公司的專利,而是圖謀炒作股價的專利。但是在騙子公司身上,也照樣能看得到身影。

為什麼愛用各種讓人看不懂的新詞?因為,舊詞早就被研究透了,不好用來講新故事啊!

樂視網當時的新詞:生態化反、新物種、網際網路電視、生態電商……

這次被爆雷的瑞幸:智慧零售平臺、無人零售……

5、什麼熱門概念都如影隨形

貼概念是一個最常見的二級市場炒作行為。

但是,幾年前我看樂視網的資料時,發現它可能連自己都騙了。因為,它真的是拿錢去砸熱門概念了。

回顧歷史,我貼一下當時樂視網講的「生態」故事吧。

你看著裡面,幾乎都是最熱門的東西:大數據、雲計算、超級汽車、生態電商……

我記得當時看樂視財報時,他成立了一堆子公司,什麼VR之類的都有……當時給我的一個感覺是,它是個熱翔追蹤器……

這裡商業常識該起作用了:商業世界,你是不可能什麼都做得了的。如果你看到一個公司一身多個概念,那要有點警惕了。

去年看瑞幸的資料時,有句話嚇到我了:

「瑞幸具有網際網路基因的新生代食品飲料品牌,從咖啡到中式奶茶再到烘焙、酸奶、礦泉水,它的平臺把新生代青睞的食品品類全都聚集在了一起。通過之前網際網路燒錢模式,瑞幸已經快速建立了品牌壁壘和規模壁壘。」

我當時看完就很不舒服:我喝杯咖啡而已,用個app下單今天不是挺常見的嗎,怎麼這咖啡就有網際網路基因了?

6、資本運作痕跡明顯

但凡做局的,都涉及到多方面的資源協調。

這裡有投行、PE、供應商……

那別人為什麼要跟你一起來做啊?沒有好處不行啊。所以你會看到,這些公司經常有一堆利益相關方的股東。

而且,經常愛用特別複雜的交易結構。但凡搞複雜的交易結構,就是不想讓別人看見裡面的真實意圖。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這些錢並不是真正想做企業的,都是抱著快速「催肥」的想法來的。想要快速「催肥」,和想要踏實做事情,做法是差別很遠的。

這次瑞幸出事,但你看它幾輪的融資下來,這些融資的錢搞來多少機構了?而且催肥效應特別明顯:瑞幸成立一年半時,開店數量就超過耕耘中國市場多年的星巴克了。

7、融資需求極度旺盛

A股的騙子公司,這點比較突出。你無論是拉樂視,還是康美藥業的融資記錄來看,還是康得新,他們對資金的渴求,都直接噴到屏幕上了。

包括瑞幸,從出生開始,就處於不停的融資講故事。

最核心的原因,就是騙子公司沒有造血能力,需要外部輸血。我的經驗,有些公司老闆是賭性大,一開始也未必想搞大騙局。他就是想不停的借錢來賭一個方向。

騙子公司容易拿亞馬遜這種長期不盈利的公司來對標,講一個短期證偽不了的故事,叫你不要看利潤。但是他們和亞馬遜的差別是,亞馬遜是有真實盈利的,它只是拿利潤再投資擴張了,顯得並沒有利潤。

所以,在亞馬遜身上,後面就沒有什麼融資,這個是因為它有造血能力。包括字節跳動,盈利好,但是也沒什麼利潤,也是同樣的理由。

騙子公司和它們的差異,再融資這點就能看得出來了。

8、特別愛自吹有神秘的關係

去調研這種公司的時候,經常聽到這種「小道消息」,經由某人之口,會告訴你這家公司「有背景」、「不簡單」……

10家公司,有9家都被傳跟首長有關係。

說的時候,一定是帶有某種神秘氣息來說的,這樣才會更加增加可信度。

其實你聽完了,也沒法證實,也沒法證偽。

其實,如果是正經做生意的to B公司,你的產品性能、產品價格是比較核心的。而to C的公司,像瑞幸,直接面向消費者,消費者更不會因為你是誰誰誰的狗腿子就會多下一份訂單。

傳有這些關係的,基本都是想跟銀行搞貸款、跟資本市場要錢的。

我在15年去北京出差時,見過某個公司的投資負責人,他們當時參與了樂視的融資,跟我扯得最多的,就是講樂視那深不可測的關係。

我當時心裡就在想,樂視融資做的那些事,都是直接跟消費者打交道的,你關係再好也沒用啊?

更好笑的……還有自己聲明自己是白手套的某光電公司,最後也被打回原形了。

並不是否認「有關係」在中國的重要性,但是純粹是靠關係的,如果沒有市場競爭力,其實很難大幅度擴張。

而且,有關係的公司,經常會因為關係變了,反而整個盈利就崩潰了,比如某港股能源公司。

9、經常是對標多個國際巨頭

我在16年數落樂視時(當時樂視還沒爆雷),曾經寫過這段微博:手機的對手是蘋果、華為;汽車的對手是寶馬豐田各種廠商、特斯拉;網際網路的對手是騰訊、百度。也就是說在消耗大量現金的領域裡,都有各種牛逼到無邊的對手。祝樂視好運。

其實這個就是商業的常識而已。從有公司這玩意以來,幾百年都沒出國什麼東西都做到國際最頂尖的。

反而更多的慘痛案例,就是盲目多元化而掛掉。

這次瑞幸爆雷,我之前倒還真不知道它也是這樣。前幾天,它爆雷後,才有人捅出來它的宣傳材料。

從這宣傳材料來看,它是星巴克+711+Costco+亞馬遜的合體。

講自己是各種巨頭合體的,一定要警惕。這點對做公司管理的人會深有體會,因為每家公司都是長年累月的「生長」出來的,它的制度、管理、公司文化都是一體的。

會有那種學習別人精華的公司,但是不會有七拼八湊就做出來的偉大公司。

不過,因為是賣咖啡的,最重要還是咖啡,所以它主要的碰瓷對象也是星巴克。

大體上,想搞大估值的,一定要碰瓷一個市值巨大的巨頭。一切都是圍繞著搞估值、搞融資來。講故事的時候,有對標就會更容易。

包括券商分析師寫報告時,就很容易比較:你看星巴克1000億美元了,瑞幸才20億美元,市場空間巨大!

10、行業對手不屑評論

這點是線下調研時有的。按照費雪的價值投資框架,了解一家公司,你得去了解一下行業競爭對手對它的評價啊。

我發現有意思的一點:騙子公司自詡行內知名,甚至說第一,但是同行往往是不屑於去評論它。

其實對做投資來說,從競爭對手那裡去了解信息,非常的有價值,這不僅是用在鑑別騙子公司上了。

還是回來講騙子公司吧。當時康得新在講故事時,我們去找過3M的人來請教。人家就是死活不願意講它。

包括樂視網,即使是故事吹得特別大、如日中天的時候,網際網路行業的專家講視頻網站,經常也是一筆帶過。也有那種不怕得罪人的,會使勁數落它。

對行內知情的專家,人家當然理解這個生意了,還不知道騙子公司幾斤幾兩?但是,講出來吧,得罪人。斷人錢財,惹來一身騷,乾脆就不講。

11、產品評價不好,但是還擴張巨快

不知道大家看過對瑞幸的咖啡評價沒有,「刷鍋水」是特別顯眼的。

總得瀏覽下來,大家並沒有說它咖啡好喝,甚至連「一般」都談不上。我就喝過幾次,雖然我喝了10幾年咖啡了,但我也不是會品嘗咖啡的人,但也絕對談不上喜歡。

它的咖啡口味評價,我以大眾的評價為標準,其實是負面居多。

這個也不稀奇,任何個行業,都需要長期積累,才能做出頂尖的產品。消費品是慢行業,如果產品口碑很不好,那是很難擴張的。

可以對比一下,喜茶、奈雪這種廣受歡迎的奶茶、果茶,他們的擴張速度,還趕不上瑞幸。

產品評價不好疊加了擴張巨快,即使公司不是存心騙人,也是非常危險的。

12、經常自創經營指標

今年1月的時候,我當時寫過一篇文章,說看不懂瑞幸的生意。其實,當時我指的就是從去年11月開始飆漲的瑞幸股價。

去年11月,當時瑞幸跟市場說,它門店盈利了。那波漲幅,瑞幸股價直接從17塊,幹到51塊。

由此可見,市場真不是什麼時候都是聰明的。

當時,我很困惑的一旦,就是這裡。當時,瑞幸把門店層面的利潤定義為:產品收入減去原材料成本、租金及人工等店鋪運營成本、設備折舊費用

瑞幸的創始人之一CEO錢治亞對公司那個季度業績非常滿意:「門店數量、月均交易用戶數和月均銷售商品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們的產品淨收入獲得更快更高的高增長,說明門店運營的效率和盈利能力顯著提高」。同時,瑞幸咖啡發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產品淨收入指導範圍在21億元至22億元之間。

我當時覺得很不可思議,一家咖啡店,最核心的成本就是租金和人工成本,你都減掉了,那還有什麼成本啊?

這裡,它就是自創評價體系了。

每個行業的經營指標都是長年累月積累下來才有的,大家做著做著,就琢磨出這行業的比較核心的經營指標。

自創經營指標,其實就是因為自己的東西拿不上檯面,只能是自己來搞一套對自己有利的指標,來糊弄過去。

這點在騙子公司身上尤其常見,裡面包括調節統計口徑等,都是慣用套路。

總結

差不多就寫這些吧, 其實鑑別騙子公司,看財報和看經營數據是更核心的,這個是不看財報不看經營數據的入門版本。

有條件的話,做深度調研更加精確。像這次做空瑞幸的機構,據說投入時間人力不菲。

但是,精確度越高,各種成本都上去,做不到每個公司都像渾水那樣的去大費周章。

這個是簡單初篩版本,對絕大多數公司都夠用了,至少一來就有警惕的心,在市場上行走,還是少碰地雷為妙。

相關焦點

  • 現在為什麼沒有真正的大師,偏偏有那麼多騙子呢
    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老感慨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錢老又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錢學森之問已經成為我們的面前的一道難題。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章太炎、魯迅胡適等等,已經成為歷史的絕唱,可望不可及的高度。
  • 「騙子」很像專家,專家卻很像「騙子」······這個社會,到底是誰愚弄了誰?
    我一直想研究這是怎麼做到的,難怪說他們專業啊,他們居然毫無任何羞愧之心,他們拿著自己的文憑,拿著自己的行醫執照,居然毫無愧疚地對大眾說:你們要相信醫院,相信醫生,相信專家的話,這些病都是要終身服藥的,治不好的,那些跟你們說能夠治好的人,都是些所謂的養生大師,不專業的,半路出家的,來我們這裡吧,我們為你準備了所有的檢查,無論你是否需要,我們為你準備了各種可能,如果你出現各種服藥的副作用、併發症,都不用擔心
  • 地球人註定無法識別騙子!
    結果發現,研究生學歷也無法分辨騙子和心理學家,女研究生們甚至更迷戀所謂星座血型;只有教授級別的觀眾才能明辨。因為心理學的邏輯比較特別,正反都可以說得通,沒有足夠人生閱歷很難識別。第5場是騙子PK經濟學家。整個播出過程,現場觀眾都不說話了,現場沒有人能區分騙子和經濟學家。播出期間主持人接到一個越洋電話,竟然是美國總統打來的,他說一直看這個節目。
  • 又一大波騙子來襲……
    OK,第二波騙子來了…………Jessica   一個孩子倆小號,你tm也是超級女特工啊。孩子這麼大了還騙。現在騙子我真是服了,有98年小屁孩的,有老婆孩子的。孩子都這麼大了,你當媽的還騙,怎麼現在騙子很流行?安心做生意不是很好麼,你以後讓孩子怎麼活,讓孩子該怎麼看你這個媽。注意:走閒魚,淘寶也不一定安全……【出了事不處理,就是一直拖】
  • 網友遇騙子的搞笑對話,看到網友神回復!騙子撞牆的心都有了!
    遇到騙子,本來就是一件很煩惱的事,但是有些大神卻喜歡跟他們「鬥智鬥勇」。看到這些讓人捧腹大笑的對話,估計騙子都後悔入錯了行!兄弟你以為別人都跟你一樣低智商?你不識字還能編簡訊?你是真的皮呀!網友:我遇到一個騙子,說他們公司周年慶,我很幸運的被他們抽到三等獎,八萬八的現金和一部愛派,讓我提供身份證號電話號碼銀行卡號等等,我說我身份證丟了,我說讓他用他的身份證銀行卡,讓他領那八萬八現金,事成之後給我那部愛派就行,瞬間把我拉黑網友:我記得二十多歲的時侯收了一個簡訊。爹,我在火車站被扣了,給我兩千我保下出去。
  • 倆女騙子冒充燃氣公司員工 借天津爆炸行騙
    倆女騙子冒充燃氣公司員工 借天津爆炸行騙 2015-08-18 16:05:15借天津爆炸行騙  這倆女騙子真可恨  本報訊(記者李嘉瑞)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的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近期是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誰想到竟也成了騙子斂財的機會。
  • 【防詐騙】民警:騙子你下來,我跟老人說兩句……
    【防詐騙】民警:騙子你下來,我跟老人說兩句…… 2020-08-15 1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騙子永遠在與時俱進!這些二維碼掃碼陷阱千萬別跳
    風控妹就經常在街上遇到小MM舉一個二維碼到我面前「掃碼送數據線」「掃碼送洗衣液」,還有更簡單粗暴的——直接在小區單元門上貼「掃我有驚喜」!但是,你了解掃碼行為可能帶來的危險嗎?下面揭露騙子的詐騙典型招數第1種—利益引誘型掃碼陷阱偽裝1:「微信掃一掃,就有禮品相送」,用戶掃完後,會在微信內打開註冊頁面或直接要求下載APP,接下來就要求用戶填寫個人資料,包括但不限於:姓名、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等,期間「工作人員」會不停地跟你說註冊完成後就可以獲得禮品
  • 量子治痛經:原來是騙子被騙子騙了
    本來也是一場流量鬧劇,但鑽牛角尖細看的話,這好像是個騙子被騙子騙了的荒誕故事…… 幾百塊的電暖寶? 推廣的產品叫e飛養宮寶,其宣稱的功能是治痛經。 最先衝擊我認知的是e飛養宮寶的價格。
  • 「角色扮演」騙貸,這家安全公司如何揪出不還錢的騙子
    能讓友商也這麼感興趣,這家公司一定有過人之處。我就沒有這樣的撩妹技能銀行和各種線上借貸平臺遇到的騙子和這個女騙子有類似的技能:他可能會偽裝成一個收入穩定的醫生猛獁本身不產生數據,也沒有削尖腦袋想鑽進數據江湖。按照張克的說法,創業公司衝進這個領域要面對艱難的競爭,還不如做好手頭的技術,因此,他們與諸葛io、talkingdata 等公司合作,引進第三方數據,同時把自己的技術下沉到每一個客戶的應用中,梳理基於他們的應用收集的數據。
  • 騙子一句「我是你領導」 捲走女子2.7萬
    你保管好憑證,到時候退錢給你。  王女士:好的(匯出兩萬元)。  騙子:領導收到錢了,但數額太少,領導不高興,你再匯一點。  王女士:好的(又匯出7000元)。  3月6日,泰州市婦幼保健院的王女士報案稱,她被騙子以她領導的身份騙走了2.7萬。  原來,3月5日,一個陌生號碼來電,對方首先喊出了她的全名。
  • 「量子」還是騙子?——「量子商品」市場調查
    新華社上海3月14日電 題:「量子」還是騙子?不僅能「快速消除乳腺增生、子宮囊腫」,還能「對調理前列腺、增強腎功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記者隨機點進一款「量子弱磁場檢測儀」的售賣頁面,售價4000餘元的這款儀器,宣稱「一分鐘就可以知曉自己身體健康情況,不用聲波掃描,不用核磁共振,更不用抽血化驗或照X光,只需要現場手觸就可以獲得數百項健康數據」。
  • 跟父母的「神」對話:要錢的不只有騙子,還有您親兒子我呀!
    跟父母的「神」對話:要錢的不只有騙子,還有您親兒子我呀!現在的科技越來越發達了,不像是以前聯繫還需要寫信,一等就是好多天,現在一個電話,或者是一條信息就可以搞定,而現在孩子上學也是長時間不在家,工作之後也不經常回家,於是就會跟自己的父母電話聯繫,或者會看自己孩子的朋友圈,也會發現一些動靜,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孩子跟父母的「神」對話吧!
  • 美國的企業家最初與空手套白狼的騙子劃等號,你只需要有一個夢
    「我不知道還有哪個國家的人像美國人一樣喜愛金錢,」託克維爾觀察到,「美國人做的每一件事,對金錢的喜愛不是主要動機,就是潛藏動機。」任何個人——只要擁有點子、勇氣和運氣——都可以設想並創立生意和產業。擁有創業的直覺給美國帶來了諸多好處。
  • 愛迪生是科學史上第一大騙子
    但其實,愛迪生是人類科學歷史上第一大騙子。而這完全是一個編造的故事,因為在愛迪生7歲時,世界上還沒有闌尾炎手術。有別有用心的人編造這個故事並不是關鍵,關鍵是竟然有那麼多人信。早在1854年,戈培爾就發明了燈泡,結果他沒有專利意識,結果愛迪生於1879年改良了一下,便申請了發明專利,後來,戈培爾狀告愛迪生,經過長時間的官司,愛迪生付給了戈培爾一筆錢,事情就不了了之了。愛迪生並不能算是發明家,更談不上偉大,他只是一個奸詐至極商人!
  • 微粒貸目前沒有獨立APP,小心落入騙子的陷阱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微粒貸最新資訊 > 正文 微粒貸目前沒有獨立APP,小心落入騙子的陷阱
  • 為什麼我說《奇點臨近》的作者是個騙子?
    文 / 李志飛  出門問問創始人兼CEO 《奇點臨近》這本書的作者叫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他自稱是一名未來學家,他說2020年機器的智能會跟人類的智能一樣,到2045年,機器智能會超過人的智能。我以前是抓住所有的場合去批駁這個東西,說他是騙子,在美國學術界,沒有人會關心一個未來學家說的東西。
  • 民警擒獲兩名專在「稱」上做手腳的「米騙子」
    如果有人主動向你兜售大米而且價格又低,你會不會心動?(網絡配圖)先別忙,保持冷靜你遇到的可能是「米騙子」近日在賈汪就出現了向人主動兜售大米在交易過程中>做手腳,耍花招故意在"稱"上動歪腦筋的「米騙子」
  • 三騙子建空殼蠍子公司擺高價回收局 騙取18萬元
    三騙子擺下高價回收蠍子的「局」  為了取得客戶信任,他們從鄭州一個養蠍公司弄來一個人工養殖蠍子的光碟,再進行刻錄。合作方式、協議書等都是從其他養殖公司套取的空白表格複印出來的,名片則在地攤上找人製作。
  • 比作文《我的爸爸》更扎心的是:其實你爸爸是個騙子
    爸爸告訴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等你長大了,就帶你出去看看,外面不但有美麗的風景,還有各種各樣有趣的事情。我問爸爸開車累不累呀?爸爸告訴我不累,路上有很多服務區,想睡覺了就可以去服務區睡上一大覺。在路上遇到困難需要幫忙的時候,也有交警叔叔幫忙。還能吃到很多在家裡吃不到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