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長類動物是哺乳動物中的一大種類,這種動物既存在像人類這樣的高等智慧生物,也存在像黑猩猩那樣的大體型動物,也存在類似蜂猴這樣「袖珍」的動物。蜂猴這個名字一聽就知道它喜歡吃蜂蜜,此外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懶猴。為什麼稱其為懶猴呢?因為它的動作十分緩慢,邁出一步要大約10秒鐘的時間,而且白天時間都用在睡覺,晚上才出來活動。這樣描述,你可能會覺得懶猴也不過是一種普通的猴子,如果你這麼認為就錯了。
從網絡上流傳的懶猴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種萌萌的動物,長著一雙大大的眼睛和一張與泰迪熊相似的臉,甚至讓人有想要抱它的衝動。如果你有這種想法,千萬要打斷,因為懶猴身上有毒液,而且它是地球上唯一一種有毒的靈長類動物。據野生動物專家的介紹,懶猴釋放毒液的方式十分特別,它們既不像毒蛇那樣張開嘴巴噴射毒液,也不像箭毒蛙那樣將毒液分布在表皮上,而是作出一副想要擁抱的樣子。
原來它們的毒腺就分布在自己的手肘上,如果碰上了天敵無處可逃,它們會舉高自己的雙手,然後將毒液噴射出去。幸運的是,懶猴毒液的毒性並不強,被沾染到的人會出現發燒、腫脹的症狀,經過一定的治療後依然能夠恢復。如果遇上對毒液過敏的情況,那就有可能因為出現過敏性休克而死亡。為什麼懶猴擁有如此與眾不同的技能呢?一開始動物學家也找不到答案,一直到一位科學家關注到眼鏡蛇的噴毒姿勢和懶猴的姿勢十分相似。
根據記載,該科學家是在1905年的一個晚上發現了這一切,那時他正在陽臺看報,突然間聽到類似眼鏡蛇發出的聲音,這種聲音離他越來越近,促使他不得不站起來看個究竟。結果映入眼帘的不是一條眼鏡蛇,而是一隻懶猴。從那之後他就開始觀察懶猴的生活習性和行為動作,不僅發現它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舉起雙手噴射毒液,而且這個姿勢和眼鏡蛇的攻擊姿勢十分相似,因此就出現了這樣一種說法,懶猴在模仿眼鏡蛇,目的也是為了保護自己。
科學家表示,對於人類來說要發現懶猴與眼鏡蛇之間的關係並不容易,但是對於懶猴的天敵來說,懶猴的噴毒姿勢和眼鏡蛇的噴毒姿勢應該一模一樣。也存在另外一種說法,小體型的懶猴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下去,不得不進化出特別的生存技能,或許毒液就是它們的生存之道。至於懶猴的毒腺是生長在手肘部,可能真的是模仿眼鏡蛇形成的,因為已經有研究表明懶猴最早出現在800萬年前,而那個時期的眼鏡蛇剛好遷徙到了亞洲,這位兩者之間的模仿學習創造了機會。至於懶猴是否真的向眼鏡蛇學習過,還有待進一步的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