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實醫藥擬向百聯集團有限公司出售公司及全資附屬企業分別持有的上海實業聯合集團商務網絡發展有限公司共計100%股權,轉讓價格合計10.5585億元。上實商務主要資產為聯華超市13168.3萬股內資股股份。此前,百聯集團控制的友誼股份已經持有聯華超市34.03%的股權。
上實醫藥、友誼股份以及聯華超市(00980.HK)今日分別發布了公告。上實醫藥稱,公司及全資附屬企業上海華瑞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持有上實商務72.62%和27.38%股權,上實商務持有聯華超市13168.3萬股股份,該股份為內資股股份,佔聯華超市總股本的21.17%。現擬以人民幣10.5585億元的價格向百聯集團出售上實商務100%股權。本次交易完成以後,上實醫藥將獲得稅前投資收益約5.48億元人民幣。
據悉,上實商務主要資產為聯華超市13168.3萬股內資股股份,截至2009年1月16日,聯華超市H股前30日收盤均價為9.27港元/股。本次交易價格的協商確定充分考慮了上實商務所持聯華超市股權的內資股性質(尚未獲得流通權)和聯華超市H股的市場價值,以8港元/股的價格進行作價。上實商務100%股權的評估值為人民幣10.5291億元,其中,聯華超市股權價值為人民幣9.2469億元左右,其他資產為貨幣現金價值為人民幣1.2822億元左右。各方協商交易價格暫定為人民幣10.5585億元,其中上實醫藥持有的上實商務72.62%股權的價格為人民幣7.6675億元,華瑞投資持有的上實商務27.38%股權的價格為人民幣2.8910億元。
上實醫藥表示,如果經國有資產主管部門備案確定後的評估值在人民幣10.5585億元基礎上上下5%以內,各方同意將人民幣10.5585億元作為最終定價;如果超出上述範圍,由各方以經國有資產主管部門備案確定的標的股權評估值為基準另行協商確定最終定價。
上實醫藥稱,連鎖超市為公司非核心業務,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退出聯華超市的投資,將有利於更加清晰公司的投資方向,並使公司獲得相應充裕現金,用於醫藥業務投資與發展。公司將審慎運作出售聯華超市股權所獲得的新增資金,集中集聚資源,繼續堅持「大病種、大產品」戰略,堅持兩個平均數(醫藥行業成長平均數和資本市場平均數)的對標體系,不斷增強醫藥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據公開資料顯示,聯華超市第一大股東是友誼股份,持股比例為34.03%,而百聯集團是友誼股份的實際控制人。上實商務是聯華超市的第二大股東,持有1.32億股。
(上海證券報 彭友)
相關報導:上海實業10億清空聯華超市股權
出售聯華超市股權後,上實集團將全面退出連鎖超市經營業務。CFP圖
上海實業控股有限公司(00363.HK)昨日公告稱,與百聯集團達成協議,全數出售其間接持有的聯華超市(00980.HK)21.17%的股權,作價10.56億元。
這部分聯華超市股權的直接持有者為上實商務。該公司註冊資本2.92億元,由上海實業的子公司上實醫藥(600607.SH)和上海華瑞聯合設立,主要從事實業投資、資產經營管理、投資諮詢及國內貿易業務。
根據協議,上實醫藥及上海華瑞各自向百聯集團轉讓上實商務約72.62%及27.38%股權。目前,百聯集團通過附屬公司擁有聯華超市34.03%的股權。此次交易完成後,百聯集團所持聯華超市股權將上升至55.2%,成為絕對控股股東。
2007年度,聯華超市貢獻了上海實業淨利潤的1.2%。通過本次股權轉讓,上實醫藥將獲得約5.48億元的稅前投資收益。上海實業將通過上實醫藥享有上述收益。
上海實業主要從事基建設施、醫藥、消費品及房地產業務。該公司一直在伺機出售非核心業務,出售聯華超市股權後,將全面退出投資連鎖超市經營業務。上海實業公告稱,本次股權轉讓可讓其集中資源做強核心業務項目,進一步優化產業投資組合。上海實業昨天報收於19.14港元,下跌2.35%。
本月初,美林發布報告維持對上海實業的「買進」評級,稱穩定的收益增長和具有吸引力的估值將推動該股在未來6-12個月跑贏大市。上海實業2009財年有71%的收益來自穩定的收費公路、菸草、超市和醫療保健業務,只有29%來自房地產業務。
美林預計,該公司剝離非核心資產的速度將加快,如果市場條件允許,上海實業還可能轉讓所持的光明乳業(600597.SH)和中芯國際(981.HK)兩家上市公司的股權。美林認為,這有利於上海實業今後的增長。
事實上,上海實業拋售聯華超市股權不僅是其自身要求,也符合上海市國資委的要求。去年4月,上海市國資委公布了24家國有大型企業集團的主業範圍,其中上實集團的主業顯示為實業投資與經營(國際經貿、醫藥、房地產)和資產經營管理(基礎設施、消費品、金融股權)。
去年9月,上海實業曾在香港宣布,將退出價值數十億元的非核心業務。
此前的調查顯示,2007年年底,上海市國資委出資監管的46家企業集團國有資產總量3980億元,涉及行業達到79個,有的集團經營業務涉及20-30個行業。這使部分大型集團核心業務不突出,專業發展帶動力不強;同時,企業經營跨度過寬、投資層次過多、「子子孫孫」公司不斷成長,容易形成國有資產的「出血點」。
因此,上海市國資委在2008年9月公布各大國企主業目錄,明確做大做強主業,推動國資國企改革向縱深發展。
(來源: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