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區測繪報名工作已經開展,備考中的大家複習的如何?每日自我檢測下掌握的知識點為考試打好基礎!
太陽不斷向外發射出大量的電磁波輻射,是電磁波的主要輻射源,也是被動遙感的主要能源。將這些電磁波根據其波長加以排列,可以形成一個電磁波譜。衛星遙感中常用的幾個波譜為:紫外、可見光、紅外、微波。
電磁波在通過大氣層時較少被散射、吸收和反射,具有較高透過率的波段稱為「大氣窗口」。常用的大氣窗口包括:紫外、可見光、紅外(近紅外、中紅外、遠紅外)、微波。對地球觀測衛星遙感,選擇透過率高的「大氣窗口」波段;而對於大氣遙感而言,則應選擇「大氣窗口」外衰減係數大的波段。
遙感接收的電磁波信號需要穿過介於地表與高空之間厚厚的大氣層,大氣層中的水汽(H2O)、二氧化碳(C02)和臭氧(O3)等對某些波段的電磁波具有散射和吸收影響,其餘的在通過大氣層時較少被散射、吸收和反射,具有較高的透過率,這些波段稱為「大氣窗口」。常用的大氣窗口包括:可見光和部分紫外、近紅外(0.3~1.3 μm);近、中紅外(1.5~1.8μm,2.0~3.5μm);中紅外(3.5~5.5μm);遠紅外(8~14μm);微波(1.0 mm~l m)等。
對地球觀測衛星遙感而言,只有選擇透過率高的「大氣窗口」波段,才對觀測有意義,否則,物體的電磁波信息難以到達傳感器;而對於大氣遙感而言,則應選擇「大氣窗口」外衰減係數大的波段,才能收集到有關大氣成分、雲高、氣壓分布和溫度等方面的信息。
這點內容不夠看?點擊底部「原文閱讀」更多超值套餐等你來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