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唐代著名詩人,與詩人孟郊共稱"郊寒島瘦"。這句成語,說的是二人作詩的風格相似,都是以悽涼悲苦為基調,然而意境優美。賈島早年家境貧寒,為了生活不得不出家為僧。但是他對詩詞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一天吃罷午飯,應邀去長安郊外一個荒僻的小山村,去拜訪一位老朋友。詩人騎著一頭毛驢,一邊走,一邊欣賞著路邊秀麗的景色。溜溜達達等到了朋友家,天色已經大黑了。他走到朋友家門前,輕輕叩打門環,久久無人回應。想必朋友是臨時有事沒在家,當時信息不便,誰也沒有電話手機之類的通訊工具,只能讓詩人白跑一趟了。
朋友的家,在一個綠樹環抱的池塘邊,曲徑幽深。詩人清脆的敲門聲,驚起了住在池塘邊柳樹上的小鳥。月光如洗,灑在微波泛起的池塘上。面對此情此景,詩人不禁感嘆不已,於是寫下了這首流傳深遠的小詩《題李凝幽居》:
閒居少鄰並,草逕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第一句「閒居少鄰並,草逕入荒園」,密林深處,荒草掩映,沒有鄰居,一看就是「隱士」的住所。點名了詩人所拜訪的對象「李凝」是一位隱於山野荒郊的世外高人。第二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既交代了朋友住所的具體位置,門前有一個小池塘,池塘邊有幾棵柳樹,「鳥宿」和「月下」又說明了時間是夜靜更深,歸鳥入林的時刻。
第三句,寫歸來的途中,經過了一座小石橋。銀色的月光下,路旁的野花,五彩繽紛。天空中幾朵白雲隨風飄動,遠處嶙峋的山石,好像隨著月影向後移動。詩人被眼前空曠而寂靜,秀麗而迷人的景色深深吸引了。這才引出了最後一句「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詩人暗暗下定決心,我也要成為一名「隱士」再次來到這個曲徑幽深的「神仙住所」,讓這裡的日月山川給我作證,我賈島一定還會回來的!
詩中的第二句是神來之筆,據說當年賈島最初寫的是「僧推月下門」。自己騎在毛驢上,一邊用手比劃,一邊思考,究竟是「推」好,還是用「敲」好呢?當時任吏部侍郎的韓愈,正好下朝回府。不想自己的毛驢跟韓愈騎的馬撞了個正著。韓愈的隨從一看,一個老和尚騎著一頭瘦驢竟在大街上招搖過市。當時,都城長安有規定,僧人午後一律不準出行!隨從們不由分說,三下五除二,就把賈島拉下馬,舉起馬鞭就要打。
賈島連喊「冤枉」,韓愈制止了手下,問賈島緣由。賈島說明了事情的原委,「推敲」二字,總是拿不定哪個好。韓愈也是大文學家,一代文豪。只見他手捻鬍鬚,沉思片刻,用商量的口氣對賈島說:「我看用『敲』字比較好。因為你是在午夜時分來到朋友的門前,試想一下,誰在夜裡睡覺前不把院門從裡面插上呢?既然插上門了,你是推不開的,只能敲門讓主人來開呀?再說了,即使主人沒有插門,你也不能莽撞地推門而入,這樣也不禮貌啊?」賈島連連稱是。
韓愈是一個惜才之人,事後找到賈島,讓他還俗,並且收他為關門弟子,讓他考取功名,後來中了進士,但是對吟詩一直是痴迷不棄。"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正因為他如此痴迷,才被後人稱為「苦吟詩人」給後世留下了一首首千錘百鍊的名詩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