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20時,濟南發布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同時啟動Ⅱ級應急響應。一場和汙染源的緊張「賽跑」開始了,減排要「跑贏」不利氣象條件下汙染物的累積。
不過有市民發現,在緊張的「戰霾」中,熱電廠的煙囪還在孜孜不倦地冒著白煙,這樣的煙氣不會加劇空氣汙染嗎?
圖片來自「果殼」官方微信
這個問題,有熱心讀者也曾經給濟南時報來過信:「由於本人的工作與電廠打交道較多,只能從電廠方面談談關於霧霾的幾個淺見:霧霾為什麼冬天更厲害,是因為霧的形成。由於霧的存在,難擴散,霾粘浮在氣體上,才形成了大的危害。這裡不得不講到燃煤鍋爐,前幾年政府認識到了環境的汙染問題,對鍋爐排放實施了嚴格的措施,鍋爐都安裝了脫硫、除塵設備,煙囪排放的氣體都由黑灰色、暗白色變成了純白色。純白色是因為排放氣體裡面依然含有很高的熱量,當排放到空氣中時,水蒸氣遇冷凝結成了水珠,和霧的形成道理基本一致。當這些水珠擴散不了時,再沾染霾,即形成了霧霾。對於電廠來說,排放大量『白煙』的一個是煙囪,一個是涼水塔。」
煙囪排放的「白煙」其實是水蒸氣,最近微信公眾號「果殼」也進行了解讀:「大粗煙囪成日往外咕嚕嚕冒著白氣,看著嚇人,其實只是水氣而已,說不定還能給附近的空氣增加點溼度呢。」
「果殼」還提到:「關於大煙囪的排放,還有一點讓人心安的:煙囪頂上有傳感器記錄的煙氣參數,這個數據可是直達省市環保部門的,監測設備也不能想斷電就斷電,所有涉及環保的問題後果都非常嚴重!」
圖片來自江蘇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
再回過頭來看,熱心讀者提的似乎也有道理,水汽增加了空氣溼度,有利於霧的形成,那能否用「風冷」代替涼水塔呢?
首先,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啥是涼水塔。涼水塔又被稱作冷水塔,是電廠用來涼水的構築物,利用吹進來的風與由上灑下來的水形成對流,把熱源排走,一部分水在對流中蒸發,帶走了相應的蒸發潛熱,從而起到降低水溫的作用。通俗點說,就是咱們平時能見到的長得「胖乎乎」的雙曲線型「大煙囪」。涼水塔有什麼用途?簡單來說,電廠有很多設備,這些設備需要冷卻,就會用到涼水塔。
新時報記者也曾採訪過業內專家,專家認為,電廠在採暖季是不用涼水塔給設備降溫的,這些不需要被降溫的水會被用來供熱,平常咱們經常提起的「餘熱供暖」就用到這種辦法。從這一點分析,市民建議「取消涼水塔設計」不具備可行性。
那麼煙囪排出的氣體中有大量水蒸氣成分,會加大空氣溼度,汙染物附著後會加重霧霾嗎?對此,上述專家說,煙囪排放的水蒸氣比起環境中空氣的量少得太多,比如1000立方米的空氣中可能只排入了1立方米水蒸氣,融入大氣中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理論上不會增加空氣溼度。
新時報記者今年6月拍攝的資料照片
在我國西部電廠用風冷的方式替代涼水塔。那麼在濟南試用麼?答案也是否定的,濟南市環保專家認為,西部地區十分乾旱,水資源格外緊缺,因此採用風冷的方式。但是對濟南來說,如果使用風冷,耗電量極大,並不適用。
那麼「安裝熱量回收裝置」是否可行?對此上述專家介紹,讓煙氣排放出去,是通過給煙氣加熱的辦法。比如說,煙囪裡煙氣混合水蒸氣達到50℃,通過高溫加熱達到80℃進行蒸發,讓廢氣外排。不過這種用換熱器加熱的方法早已停用,因為環保標準在持續加嚴,以前的做法雖然能讓廢氣排放出去,但是放在今天,排汙物濃度可達不了標。比如脫硫,需要加入石灰水,如果用加熱的方法,換熱器很快就會堵塞,脫硫系統就會停止運行,廢氣無法排放就會通過煙道迅速瀰漫鍋爐房,不但不安全,低空排放對人體的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