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皇太一乃是古代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至高神,已知的最早記錄是在屈原所作詩歌楚辭《九歌》裡面,而且《九歌·東皇太一》作為《九歌》的開首篇,在全詩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與意義;楚國的文化體系與中原諸國的截然不同,自成一脈,這與楚國的出現和形成有關。
楚國最早出現在周平王時期,周平王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之後的楚國歷代君王不斷開疆拓土,佔據了南方絕大部分的土地;當然,這也是由於中原諸國都不願意向南發展的緣故,當時中原王朝以中原(黃河中下遊一帶)為天下中心,將中原東部的人稱之為東夷,南部的人稱之為南蠻,西部的人稱之為西戎,北部的人稱之為北狄,都是蔑稱。
其中東夷最早被徵服,徵服者是商朝末代君王帝辛,也就是商紂王;而後經過姜子牙等諸侯數代經營,被融入了華夏體系中;而南蠻、東夷、西戎由於環境實在太惡劣,故而一直放著;在周平王時期才陸續封了幾個諸侯王,其實也沒有正規的劃入體系中;後來楚國人在不斷的開拓中,逐漸吸納了很多當地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體系。
而東皇太一就是其中之一,當時楚國盛行巫蠱文化,據王逸所作《楚辭章句·九歌序》記載:「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覡作樂,歌舞以娛神。」而東皇太一則是被祭祀的至高神,在祭祀東皇太一的時候,楚王及其他王公貴族都必須以最隆重的裝束出場,可見一斑。
那這個東皇太一究竟是誰呢?據《帝王世紀》記載:「天皇大帝(為)耀魄寶,地皇為天一,人皇為太一。」在《封禪書》中又說到「昔者太帝使素女鼓瑟而悲」,蓋三皇以前稱泰皇。一雲泰皇,太昊。當然,還有很多類似的典籍記載,都將東皇的線索指向了人皇。
天地亙古就存在了,所以天皇和地皇都是天上的星辰。其中耀魄寶即天帝星,乃是北極五星的最尊者;而地皇其實也是天上的星辰,位於北極紫宮門右星南,又稱之為青龍、太歲等。唯有太一是人,或者說是生靈,在楚國的神話故事典籍中,創世神名叫伏羲,是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
伏羲乃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其父親乃是燧人氏,祖父是有巢氏;但有可能不是真正的父子關係,應該是文化傳承節點人物,有巢氏發明了房子,燧人氏發明了人工取火方式,而伏羲則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開始出現了文明;因此古籍中所記載伏羲為創世神,並不是真的說他創世,而是說從伏羲開始,華夏有了文明出現。
如此看來,祭祀伏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說也奇怪,其實尊伏羲為至尊神的並不止楚國,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即已確立。在「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只不過各地的叫法可能略有不同,比如在楚國,伏羲叫東皇太一;在東夷,伏羲被稱作太昊;當然,最後在大一統後統稱伏羲。
再後來,伏羲與女媧作為華夏文明始祖的傳承,通過華夏王朝的不斷擴張,逐漸的推廣了出去,比如在曾經的西域古墓中,就多次發現有關「伏羲女媧圖」的存在,可見古代的西域人也認為自己的祖先就是伏羲和女媧。一個種族的根基就是文化,而華夏文化的根基就是認同始祖伏羲和女媧;有同一個始祖,就說明是同一類人。(感覺說的不太好,但應該是這個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