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主說:別低頭,王冠會掉
昨天的Breaking News大家應該都知道了:英國首相鮑裡斯也感染了新冠!
病毒果然不分性別和國界,更不分職業和階層,防護不當,誰都有中招的機率。
在病毒面前,王室也沒有倖免。上一個確診的重量級公眾人物,就是女王的兒子——71歲的英國王儲查爾斯。
好在英國媒體稱,查爾斯症狀較輕,目前已隔離接受治療,但仍有大批民眾質疑他使用特權,和妻子卡米拉在不符合篩檢標準的情況下做檢。不過也有很多人向查爾斯送上了慰問,昨天他還在Twitter上向大家表達了謝意。
隨著女王和查爾斯被隔離,威廉王子一下子成了王室的「頂梁柱」。前兩天還派出喬治、夏洛特和路易,三個娃排排站為一線的醫護人員鼓掌喝彩,萌化了不少人。
遠在加拿大的哈裡夫婦也得知了查爾斯確診的消息。據消息人士透露,夫婦倆都對查爾斯患病感到沮喪,但是梅根告訴哈裡,無論如何都不批准他外遊,包括回國探望父親。
雖然現在還不知道查爾斯是怎麼感染的,但他之前和已經確診的摩納哥親王阿爾貝二世曾有過密切接觸。而在3月12日,查爾斯還曾與女王接觸過,想到這個病毒的高傳染性,真是有點細思極恐,女王的健康也一下子成了全民關注的問題。
因此查爾斯確診的消息一出,白金漢宮趕緊出面澄清,說女王正在溫莎城堡自我隔離,身體狀況良好,並沒有感染。
上周,女王從白金漢宮返回溫莎城堡
前兩天,官方還放出了女王通過電話聽鮑裡斯匯報工作的照片,幸好倆人的「社交距離」夠遠……鮑裡斯這一確診,白金漢宮又馬上表示女王最近一次與他見面是3月11日,目前身體仍然健康。
眼看女王4月就要迎來94歲生日,也本該在6月慶祝登基紀念,沒想到卻趕上了疫情爆發。但這其實在女王近一個世紀的人生當中,只能算是一段「小插曲」。
她身為女王又是大英國協元首,一生迎來送往十幾任首相,看似高高在上,其實從年輕到年老,可以說是踏著變故和「危機」中過來的。說白了,什麼大風大浪都見過了~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女王人生中的那些艱難時刻,以及她是如何度過的吧。
----------我是分割線----------
少女時期:意外成為王儲、經歷二戰洗禮
☞兒時經歷大蕭條,在簡樸生活中度過童年
很多人認為王室們是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吃穿不愁的一群人。事實上,在經濟大蕭條環境下成長的女王,從小的生活卻很簡樸。
據他們家族的侍女回憶,女王的父親早早就賣掉了馬匹,不再打獵,女王日常也必須自己動手打掃房間衛生,連生日禮物的包裝紙和緞帶都會仔細保存,留下日後再用。一直以來,她和家人都順應著王室削減開支的政策。
兒時的女王(左二)和父親、母親及妹妹瑪格麗特公主
別說榮華富貴,連童年的無憂無慮都沒享受幾天的女王,後來一夜之間被推至高位,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肩負起了一生的重擔。
女王原本是和王位無緣的。在她的爺爺喬治五世之後,第一順位繼承人是伯父愛德華八世,如果當時伯父繼續在位,並順利結婚生子,那么女王今天的地位,就和哈裡的兒子阿奇差不多,很難成為君主。
一切都是從愛德華八世戀上辛普森夫人開始的。保守英國王室王儲vs奔放美國平民離異「社會人」——這樣的組合在當時遭到了上至王室、內閣、教會,下至民眾的一致反對。
即使後來當上了國王,愛德華八世也不能如願與心上人結婚,所以他乾脆冒天下之大不韙,放棄了自己的王位和責任,遠走他國迎娶辛普森夫人。
伯父的自私,讓毫無準備的女王一家肩負起了君主重擔。女王的父親,同時也是愛德華八世的弟弟,成了喬治六世國王。這位國王生性內斂,還伴有口吃的毛病,在很多人眼裡並不是當國王的首選。
女王的母親伊莉莎白王太后,就說自己這輩子只會用「那個女人」來稱呼辛普森夫人,包括愛德華八世(溫莎公爵),恐怕她也很難原諒。在她看來,正是因為愛德華八世的不負責任,自己的丈夫才不得不繼承王位,最後因為長期的壓力導致患病過早逝世。
隨著父親當上國王,女王的人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作為大女兒,被當成了未來的女王來培養,除了正常的課程之外,她日常還要學習英國憲法,需熟讀軍事,以及治理國家的種種知識,早早就肩負起了重擔。
父親喬治六世曾說:「伊莉莎白是我的驕傲,瑪格麗特是我的快樂」。這多少顯示出,比起無憂無慮的妹妹,從那個時候起,女王就無權談快樂,只有責任。
☞ 少女時期經歷二戰
未滿20歲的女王,甚至還在那段期間經歷了二戰的洗禮。
1940年代,當戰火燒到家門前時,父親卻拒絕搬離英國,女王的母親當時表示:「孩子們不會離開,除非我離開。除非他們的父親離開,否則我不會離開,國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離開這個國家。」
父母在把兩個女兒送到蘇格蘭巴爾莫勒爾避難後,自己堅守在白金漢宮裡。不僅要面臨糧食緊缺的日子,還曾9次遭到炮火攻擊。當時白金漢宮裡的一座小教堂被摧毀,供暖設施被炸,他們還和死神「擦肩而過」。
據女王的母親後來回憶,一天晚上,他們聽到了天空中傳來的炮火聲,當她和丈夫傻傻地看著對方時,一枚炮彈從身邊呼嘯而過,在院子裡一聲巨響,一切都發生地如此之快。
在這樣的情況下,女王第一次顯示出了作為王位繼承人的義務和責任——親自參與到二戰當中。1945年,她支援戰爭裡的婦女團體,加入了英國的空軍地勤團,擔任卡車機械師,並被授予二等中尉,為國效力。
如今這個90多歲,沒有駕照,不系安全帶,照樣敢開著路虎上路的「狠人」老奶奶,果然是「野路子」裡練出來的。
然而就像威廉王子在接受採訪時說過的,很多人可能一生都無法逃避戰爭帶來的痛苦,也因此會變得沉默寡言甚至封閉,將所有情感都藏於心底,自己的奶奶(女王)有時就會如此。
女王隱忍克制,遵守禮儀的性格,很有可能跟兒時經歷戰爭有關。
☞ 父親去世,一夜之間成女王
王儲還沒當幾年,女王又經歷了人生最大一場變故——父親去世。
1952年,喬治六世的身體每況愈下,作為女兒以及王儲,女王開始代替父親出席公務。新婚剛四年的她,那時正和丈夫菲利普親王踏上非洲之旅,訪問殖民地肯亞。
在肯亞當地一家樹頂旅館參觀時,女王得知了父親去世的消息。按照英國王位繼承法,她此刻已經成為了繼任的新王,這也是人們常說的「樹上是公主,樹下是女王」的軼事的由來。
夫婦倆立刻乘機飛回倫敦。與離開時意氣風發的樣子相比,回國時,女王只有掩飾不住的恍惚與哀傷。
據知情人回憶,女王當時在飛機上默默流淚,卻不想讓任何人知道,也拒絕隨行攝影師拍照。她後來更是在寫給父親親信的信件中表示:「我到現在都不相信父親已經去世了,我的心都碎了,我非常想念他。」
父親去世時不能在身邊,本就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她卻根本來不及悲傷。當時前來接機的除了王室成員,還包括了英國首相邱吉爾等人,時年26歲的她,於是成了英國女王和大英國協元首,一切都是那麼倉促。
父親走後的第二年,女王被正式加冕,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了盛大的儀式。
加冕日當天,女王乘坐一輛1761年的黃金馬車(喬治三世加冕禮時定製的)前往教堂,一路上,特拉法加廣場和西敏寺附近擠滿了想要一睹女王風採的民眾。
為了順應時代,這次加冕儀式特意做了全程電視直播。當時黑白電視剛剛盛行,有的家庭甚至不惜「斥巨資」買來一臺小小的黑白電視,就為一睹女王加冕時的風採。
在這張加冕定妝照裡,女王手裡緊握權杖和寶球,頭頂坎特伯雷大主教親自為她戴上的重達近5斤,由純金打造,鑲有珠寶和鑽石的聖愛德華王冠(1661年查理二世加冕時所打造)。
不管是沉重的王冠還是冗長的加冕儀式,在多年之後,都被女王狠狠吐槽過一番:「不能低頭,王冠會掉,脖子會斷。」
中年危機:多次成為暗殺目標,遭遇家庭情感變故
☞ 王冠難戴,被恐怖分子盯上
女王在位的60多年以來,時刻遵守著自己的職責,從不懈怠。不管是在歷任英國首相,還是民眾眼裡,她都是以身作則的典範。
不過,才繼位時她並不被看好,王冠華麗,卻並不是那麼好戴。時任首相的邱吉爾就曾感嘆:「她只是一個小姑娘而已。」
當時英國的經濟正在經歷戰後低迷時期,時代也在隨之變化,因此君主制多多少少處在尷尬的局面裡。
如何與民眾之間建立聯繫,如何找準自身的定位,在不談論政治的前提下,與政府及民眾「保持微妙的平衡」……很多棘手之事需要她來抉擇和改變。
為了保持社交禮儀,展示王室風範,女王在公眾場合時常要笑臉迎人,看似簡單的狀態,其實一度令她笑到臉僵還不能停止。《王冠》裡就有一幕,女王因為長時間微笑,臉部出現了淤青,但即使這樣,微笑依然要繼續保持。
擁有父親的勤奮與責任感,女王在日漸淡化的君主制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位,她保持了爺爺喬治五世時期開啟的親民風,也聽從了奶奶瑪麗王后的建議,始終保持政治中立,受到民眾愛戴。
如今的慈祥微笑,應該已經是練就了一輩子的成果吧
然而即使政治再中立,步入中年後的女王,也曾多次成為愛爾蘭共和軍、蓋達組織的「恐襲」目標。雖然皇家警衛隊、倫敦警察廳,甚至軍情五處都為女王的安保絞盡腦汁,女王作為公眾人物,還是難免百密一疏。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正是愛爾蘭共和軍活動的高峰期,菲利普親王的舅舅蒙巴頓勳爵1979年就死於他們的暗殺。
蒙巴頓勳爵坐船出航時被愛爾蘭共和軍炸死
而1981年,女王在愛爾蘭騎馬巡遊中也被一名年輕人「埋伏」,在距他不足半公裡處引爆炸彈,但因炸藥份量不足,未造成嚴重傷亡。女王雖然受到了驚嚇,然而巡遊並沒有停下來,她堅持完成了原定計劃。
女王一生躲過的「暗殺」難以想像,直到步入年老,「恐怖分子」也沒有放過她。2005年,蓋達組織密謀要在大英國協會議上刺殺女王,他們還同時計劃發射火箭彈分散警察的注意力,幸好被當時的英國空軍特種部隊拆穿了陰謀。
☞ 妹妹情路坎坷,女王為難
一邊和恐怖分子鬥智鬥勇,另一邊,女王又為家庭操碎了心。步入中年,雖然坐穩了王位,卻要經歷所有人都得面對的「中年之癢」,就像平衡君主和政治的關係一樣,女王也要重新在「事業」和「家庭」當中權衡。
首先就是任性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王室的各種規定和教條,讓姐妹倆從形影不離到分開居住,也給她們日常的關係蒙上了一道無形的陰影。
姐妹倆的人生和性格也越來越不同,姐姐成了女王,越來越嚴謹自持,而相對無拘無束的妹妹,則活潑外向,成了那個年代王室的「社交花」。
妹妹的初戀情人,甚至是一名有婦之夫——父親的侍衛官彼得·湯森,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從首相到教會集體反對這段感情。如果當時瑪格麗特公主執意要和男方結婚,就只得放棄公職、公主頭銜,甚至財富。
女王當時為了妹妹的終身幸福著想,寫信給內閣表示,自己準備同意這門婚事(王室成員的婚姻要得到君主首肯),卻遭到了一致反對,女王雖然為難,也只好妥協,選擇站在王室職責這一邊。
《王冠》劇照
後來妹妹只能和男方分手,公主也發表了一份聲明,說她「意識到」自己這麼做有違王室傳統,自己愧對聯邦的責任,並確認不會嫁給對方,這件事才算畫上句點。但這件事也讓這對姐妹產生了嫌隙。
更糟的是,在這之後,瑪格麗特公主匆匆嫁給了攝影師安東尼·阿姆斯特朗-瓊斯,成為了第一代斯諾登伯爵夫人,然而倆人最終也因各自出軌,難逃離婚的命運。
由於這場離婚算是英國現代史上第一次起王室離婚事件,因此還引發了一場關於瑪格麗特公主公共行為和責任的全國性辯論,讓王室顏面掃地。
離婚後的妹妹,公眾形象也自此一落千丈,一度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還伴隨著中風、視力下降等身體問題,晚年幾乎是輪椅出行,身體還不如101歲的媽媽。最終在72歲因病去世,女王從此又失去了一名至親。
☞ 丈夫花邊新聞不斷,女王蒙羞
相比妹妹,女王自己的婚姻雖然看似「一帆風順」,卻有著冷暖自知的苦澀。
女王和丈夫菲利普親王在青春懵懂的年紀相遇,倆人還是遠房表親,相識八年結婚生子,一切都照著浪漫童話的劇本演。因為女王是王位繼承人,菲利普和她結婚時,還自願放棄了自己作為希臘王子的王位繼承權。
但是從「表妹」成為女王開始,倆人的關係也從夫妻變成了君臣。
在女王的加冕典禮上,菲利普成為這個世界上為數不多在公眾面前向妻子下跪,宣誓成為她臣子的男人,要知道,當時全國的觀眾都在電視上看到了這一幕……
菲利普原本是以全優的成績畢業於達特茅斯皇家海軍學院,並作為海軍參加過二戰的美男子一枚,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在成為「王的男人」後,不僅夢想破滅,他經常發現自己無事可做。
直到後來,他的大部分職責,也只是陪著妻子到訪各處,還只能永遠跟在女王身後行走。
作為一名天生不服管教,骨子裡對正經不屑一顧的雙子男,菲利普大概也是從那個時候起,開始變得更加放蕩不羈愛自由。
他不僅經常愛開不合時宜的玩笑,還從來不顧忌自己有婦之夫的身份,會對著異性「眉來眼去」。
《王冠》裡,當甘迺迪帶著傑奎琳訪英時,有一幕就是菲利普對著甘迺迪耳語:「你才是全世界最幸福的男人,雖然他們都覺得我是。」
另一邊,贏得了全世界目光的傑奎琳,卻評價女王是「死氣沉沉、平庸乏味的中年婦女」,她的話還恰好被女王聽見,心酸可想而知……
《王冠》劇照
也許情節是為了增添戲劇效果的杜撰,但菲利普親王在現實中的確風流成性。據外媒公布,他曾多次出軌,情婦從公爵夫人到演員、歌手,甚至舞女超過30人(甚至還有私生子),其中不乏有夫之婦, 她們都被稱為「菲利普公爵俱樂部成員」。
其中鬧得沸沸揚揚的彭妮·羅姆塞女勳爵,還曾是女王家的座上賓。
面對丈夫的流言蜚語,女王也一直很受傷,但不管是為了維護王室聲譽也好,愛得太深也好,女王都選擇了隱忍。菲利普親王后來也曾親口說過:「一段快樂的婚姻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寬容,我的妻子真的很寬容 。」
英國《獨立報》這樣評價過兩人的感情:「他們之間就像有一個不成文的約定:她幫助他埋葬了所有青春時代的不安定,作為回報,他不假思索地把自己全部的支持,都給了她。」
晚年心累:子女不爭氣,醜聞層出
在經歷了年少的變故,中年的隱忍之後,女王步入晚年後也沒能消停——這大部分都是因為,她的子女和孫輩們,一個個都太不讓她省心了。
在她的四個子女:查爾斯王子、安妮公主、安德魯王子和愛德華王子當中,三個都以離婚收場,其中一個最近還被醜聞包圍,另一個確診了新冠……
不久前,就連孫輩也有一個離婚,一個宣布放棄王室頭銜的……別說是放在堅守傳統底線的英國王室家庭裡,就算在普通人身上,也是夠糟心的。
☞ 大兒子離婚搞出「王室信任危機」
大兒子查爾斯先給女王捅婁子。他和前妻黛安娜見面13次就結婚,世紀婚禮萬人矚目,本來是一段人人看好的「現代童話故事」。
可是在豪華婚禮背後,倆人在性格、成長環境上的差異,導致了查爾斯對黛安娜的冷漠以待。更要命的是,由於第三者卡米拉的介入,這段婚姻真正變得名存實亡。
黛安娜後來說出的那句著名的「三個人的婚姻太擠」,讓大眾心疼不已。
傷心的黛安娜開始在這段婚姻裡尋求「存在感」,她後期愛上保鏢等一系列操作,都隨著紀錄片《黛安娜:她的自述》在1992年公開,裡面揭露了她在王室遭受的不公待遇。
她表示,那段期間曾尋求過女王的幫助,但得到的回答卻是:「我也不知道你該怎麼辦,查爾斯沒救了。」
查爾斯的無情和女王的冷漠,讓民眾對黛安娜的可憐又多了幾分,直到她因車禍意外去世,英國王室真正遭遇了一次空前危機。
在戴妃的葬禮上,給她獻花的民眾包圍了王宮,大家把她的死歸咎於王室,紛紛向女王討說法,一時之間,查爾斯遭受千夫所指,女王也一度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
黛安娜的弟弟在葬禮上非常憤怒,發言的矛頭直指女王和王室,很多人都覺得,如果他當時振臂一呼,很有可能王室要被廢,女王也會被逼下臺。
面對眾怒,女王最終站出來表示,對戴妃的離去感到悲傷,自己很喜歡這個兒媳。之後又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待事情被衝淡後,才被大眾重新接納。
☞ 二兒子醜聞纏身被王室「除名」
比查爾斯更不讓女王省心的,還有安德魯王子。他的口無遮攔,瘋言瘋語總能引發各種輿論災難,讓女王有收拾不完的爛攤子。
比如1998年的聖誕節前,一架泛美航空的飛機在蘇格蘭小鎮洛克比墜毀,當時女王派安德魯前去慰問,沒想到安德魯表態時直接無視遇難的本地居民,只說這場空難「對美國人來說更糟糕」(當時死者多數是美國人,少數為蘇格蘭人)。
甚至還說,墜毀「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引發民眾不滿。據說女王還跟身邊人感嘆:自己孩子那麼多,最不該選安德魯去。
私生活上,他也是英國小報的談資。
和前妻Sarah剪不斷理還亂的婚姻real狗血,後來Sarah和情夫偷情被拍,讓王室顏面掃地,安德魯卻在和她離婚後,一直相處融洽,仿佛要再續前緣一樣。
結婚前,安德魯還曾和情色片女演員交往,離婚後和好萊塢明星的前女友傳緋聞。今年初,他還因為爆出與「淫魔富豪」愛潑斯坦關係過密,並涉嫌與未成年少女發生不正當交易,讓王室再次顏面掃地……
面對醜聞漩渦,安德魯選擇在未經女王批准的前提下接受採訪,結果語無倫次越描越黑,從而引發眾怒。導致多家企業、慈善機構與其斷絕聯繫,民眾更是直接要求離開公眾視線。
如此扶不上牆的兒子,女王只得將他「開除」。白金漢宮以安德魯王子的名義發布聲明,宣布他已被女王批准放棄王室公職,並儘快將其私人辦公室搬出白金漢宮。
有王室內部人士稱,女王之所以痛下殺手,是覺得「自己一生都在保護君主制,而安德魯僅用了一周時間,就差點讓其解體」。
☞ 孫輩離婚的離婚,單飛的單飛
眼看兩個兒子的婚姻和人生「無可救藥」,誰能想到孫輩們也在這個時候來給自己「添堵」。
上個月,女王的大外孫,也是安妮公主的兒子馬克·菲利普斯,宣布和妻子奧特姆離婚。倆人2008年結婚,育有2女,之前感情很好,奧特姆也是女王最喜歡的孫媳婦之一,據說女王為此很難過。
就在大外孫宣布離婚不到1周,瑪格麗特公主的長子「斯諾登伯爵」大衛·阿姆斯特朗-瓊斯,緊接著宣布和結婚26年的妻子Serena離婚。外甥也離得始料未及,毫無徵兆,求女王的心理陰影面積……
這還不算,女王最寵愛的孫子哈裡王子,結婚2年多以來,和妻子梅根經常把王室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不說,今年伊始,還在所有人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宣布退出王室,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軒然大波。
據說女王事後才得知孫子要「離家出走」的消息,從面子和裡子上來說,他都傷了女王的心。而為了維護王室體面,女王也不得不發聲明表示支持倆人的決定…
「特立獨行」的梅根一直很難融入王室,從穿著打扮到出行禮儀,從日常開銷到產子育兒,每次都在一片爭議中登上新聞頭條。而在沒宣布單飛時,倆人就經常在採訪中「口無遮攔」,被媒體拿來各種做文章,讓王室的面子各種掛不住。
比如哈裡這段話就大有深意,很多人認為,這是在說和哥哥不合:
我們見面次數不如以往,因為我們很忙。身為兄弟,日子有時候很順,有時候並不。
梅根更是直接向記者「吐苦水」,直言「並沒有很多人問我是否OK」。當主持人追問她「王室生活是否是一種掙扎」時,梅根回答「是的」。
完全是照著黛安娜後期面對媒體採訪時的「放飛」路子走的。
哈裡和梅根,大概也是繼黛安娜和查爾斯後,最讓女王最頭疼的一對了……
----------我是結束的分割線----------
總的來說,女王的晚年,幾乎是在不斷挽回王室聲譽中度過的。在位68年來,面對來自國家、人民,以及家庭的高壓,還能保持克制體面、鞠躬盡瘁、履行責任實屬不易。在《王冠》裡飾演女王的女演員克萊爾·福伊就說:
出演這種終生隱忍克制,情緒從不外露的標誌性人物太累人了。要知道,這樣的日子女王自己可是足足度過了60多年。
最後也希望患者們能早日康復,女王平安地度過這一次的危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