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瀕危龜類,你認識幾個?
龜泛指龜鱉目的所有成員,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龜亦是長壽的動物,自然環境中有超過百年壽命的,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十大瀕危的龜類。
地龜
別稱:泥龜、金龜、十二角龜
地龜體型較小,其頭部淺棕色,頭較小,背部平滑,上喙鉤曲,眼大且外突,自吻突側沿眼至頸側有淺黃色縱紋。背甲金黃色或桔黃色,中央具三條嵴稜,前後緣均具齒狀,共十二枚,故稱「十二稜龜」。腹甲棕黑色,兩側有淺黃色斑紋,甲橋明顯,背腹甲間借骨縫相連。後肢淺棕色,散布有紅色或黑色斑紋,指、趾間蹼,尾細短。
黃喉擬水龜
別稱:石龜、石金錢龜,水龜
黃喉擬水龜為龜科擬水龜屬的爬行動物,分布於越南、日本、臺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東部、南部、海南、西至雲南等地,常見於丘陵地帶半山區的山間盆地或河流谷地的水域中, 常於附近的小灌叢或草叢中,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浙江舟山群島。
四眼斑水龜
別稱: 六眼龜、 四眼斑龜
四眼斑水龜,體型適中,性情膽小,一般喜棲於水底黑暗處,如石塊下、拐角處。連續多次將鼻孔露出水面呼吸後,靜伏於水底可達15-20分鐘左右。四眼斑龜系雜食性。喜歡生活在山區清澈的溪流之中,食性為雜食性,喜歡溫暖而不炎熱的氣候,可在深水中長時間生活。
黃額盒龜
分布區域:中國,越南
黃額盒龜,省重點保護動物,生活於丘陵山區及淺水區域,以肉食性餌料為主。對環境溫度要求較高,適應能力差。其背甲上的圖案可能有著極豐富的色彩。黃額盒龜是一種美麗而與眾不同的龜類。其背甲上的圖案可能有著極豐富的色彩,但大多數都是在椎盾處為棕色的區域,由中央往下則有奶油色的線紋。
黃緣盒龜
俗名:夾板龜、克蛇龜
黃緣盒龜主要分布在中國南部、日本等地區,分布廣泛。背部棕紅色,具一淺棕色脊稜。腹部棕黑色,其四周及背甲腹緣黃色。背腹甲以韌帶相連,腹甲前後兩葉亦以韌帶相連,可分別向上關閉背甲,頭、頸、四肢及尾均可縮人殼內,得以保護。上顎鉤曲。肛盾單枚,前端有不達末端的縱縫。
鋸緣攝龜
別稱:八角龜、八稜龜
鋸緣攝龜主要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丘陵山區,生活於較陰溼的環境中,喜歡在林蔭下富含腐殖質地被層中找尋蝸牛、蠕蟲、昆蟲等食物。一般離水源地不會太遠,有定期飲水的習慣。鋸緣攝龜被劃分為半水棲龜類,而且被公認為是最偏陸棲的半水棲龜類,也有觀點認為應劃分為陸棲龜類更恰當。
金頭閉殼龜
別稱:金龜、夾板龜、黃板龜
金頭閉殼龜是我國特有龜種,目前僅知分布於安徽南陵、黟縣、廣德和涇縣等皖南地區。棲息於丘陵地帶的山溝或水質較清澈的池塘內,也常見於離水不遠的灌木草叢中。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兼食少量植物,會冬眠。產卵期為7月底到8月初,分兩次產出,每次產2枚。有人用其培養綠毛龜。
百色閉殼龜
別稱:麥氏閉殼龜
百色閉殼龜背甲長130毫米左右。背甲隆起,中線有一低脊稜;腹甲較大,腹甲前後兩半可完全閉合於背甲,腹盾溝最長,肱盾溝最短,肛盾溝完整。背甲紅棕色,隆起較高,脊稜明顯,腹甲幾乎整體黑色,外緣黃白色,四肢及尾部粉紅色或紅棕色。
潘氏閉殼龜
首次發現:1981年
潘氏閉殼龜是中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潘氏閉殼龜頭較長,淡黃色。上喙鉤形,眼後有兩條黃褐色條紋。背甲較低平,淡褐色,有明顯的脊稜,前部和後部邊緣不呈鋸齒狀。腹甲很平,呈淡黃色。盾片相連處有黑色寬條紋。背甲與腹甲間、胸盾與腹盾間臘韌帶相連。
平胸龜
別稱:鷹嘴龜,大頭平胸龜
成年龜背甲長12~18cm左右,長橢圓形,龜殼扁平,頭大尾長,不能縮入殼內。背甲有棕黃、褐色、黑色,墨綠等,背甲顏色與產地、環境、水質有關。平胸龜為水陸兩棲,喜歡生活在滿是巨礫和碎石的,水流湍急的山澗中。主要覓食螺、蜆、貝、蝦、魚、蟹、蛙、昆蟲和蝸牛,飢餓時樹葉草根也吃。
作者:一個樂觀的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