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鱷魚攔路,後有獅豹追殺,角馬母子能否逃出生天?丨非洲旅拍

2021-01-22 小喵遊天下

44圖+1視頻(文末)

東非的動物大遷徙,是當今世界的一大奇蹟,一百五十多萬角馬,加上幾十萬斑馬,羚羊等共二百多萬動物大軍,浩浩蕩蕩,一年一循環,順時針方向沿東非大地一路追雨逐草……

然而,在這全程上千公裡的行程中,一路危機四伏,兇險陡起,到處都潛伏著在飢餓中等待了一年的獅子,獵豹,鱷魚等捕食動物,它們必須抓住這難得的機會,大快朵頤並養家餬口。

倖存的角馬大部隊在馬賽馬拉作短暫停留,為追逐雨水和嫩草而數度橫渡馬拉河,而等待它們的則是潛伏在馬拉河裡、在飢餓中等待了一年的非洲大鱷魚。

每年有四十萬犢角馬出生,但也有二十五萬角馬在遷徙的路上死於獵殺。

就這樣,在東非大地上演繹著驚心動魄的生命循環,年復一年,周而復始。

因為角馬大遷徙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所以親歷角馬大遷徙全年各季節都可以,取決於當月角馬群所處的地理位置。

在其遷徙過程中,有三大看點:

1、在坦尚尼亞南部的犢角馬出生;

2、一路遷徙途中可遇不可求的捕獵;

3、在馬賽馬拉的馬拉河上的角馬過河。

一、犢角馬出生

每年1-2月,角馬群一路追隨雨水和綠草南下,來到坦尚尼亞南部。

由於近年雨量逐年減少,角馬有進一步南移的趨勢,近年都集中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以南,位於恩戈羅(Ngorongoro)保護區北部的Ndutu地區。

此時,這裡雨水充沛,水草豐盛,正是角馬們長途跋涉後,養精蓄銳和生兒育女的好地方。

Ndutu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可體驗氣勢磅礴的非洲大場景。

這裡也有蜿蜒起伏的合歡樹林,構成了絢麗多彩的非洲風景。

由於動物的絕大部分活動都發生在清晨,加上清晨日出前後美麗的色彩,我們每天在日出前出發,跳上越野車,在迷人的朝霞中駛向動物群,走近角馬圈。

和車輛被嚴格限制、僅能在車道上行駛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不同,這裡車子可以隨意開,這樣可以儘可能地接近動物,近距離欣賞、拍照。

很快,我們來到一群角馬前,只見它們個個埋頭苦幹,品嘗它們的美味早餐。

晨光給角馬抹上了一層金黃的色彩,煞是好看。可在這微微晨曦中,所有的角馬在我們看來都一模一樣。

要想在這方圓幾十公裡,成千上萬、漫地遍野的角馬群裡找出那即將「生產」的母角馬還真不是件容易事。

好在司機小哥特有經驗,且視力超人,只見他一直目不轉睛,極目遠眺。

問他如何識別,他笑著說:就是盯住它後面那地方。不久,我們便看到第一個正在待產的角馬。

經過幾分鐘巋然不動、沒有哇哇大叫的努力後,一個鮮活的生命誕生了。圖中它的年齡:30秒。

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幼角馬出生二分鐘後,即能邁出它畢生的第一步,五分鐘後能連滾帶爬地踉蹌好幾米,而十分鐘後即能圍繞著角馬媽媽歡快地奔跑了。

生命之頑強,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裡每天有八千犢角馬出生,每年四十萬的「大生產」活動均集中發生在二月高峰期的2-3個星期內。

這是角馬經過漫長的歷史演化而獲得的天生優質,因為幾天後,小角馬就必須跟隨大部隊踏上那千裡迢迢、堪比西天取經的艱難路程。新的生命在這裡開始,新的大遷徙也從這裡開始。

二、捕獵

捕獵在角馬遷徙的路上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但要親眼目睹多靠運氣,加上一點司機的經驗。

我們在Ndutu有幸親歷了一場令人驚心動魄的獵豹捕食角馬的全過程。

司機發現有一獵豹一直盯著遠方的角馬群,預測會發生捕獵,隨後對著對講機一陣嘰裡哇啦的非洲語,告訴朋友這裡可能發生的情況。

獵豹是世界上奔跑最快的動物,時速最高可達120公裡,但問題是高速下只能堅持2-3分鐘,不然會因為體內過度發熱而死。

果然,此獵豹開始匍匐前進,利用高草的掩護,緩慢地向目標角馬一步步逼進。

說時遲那時快,突然,只見獵豹縱身一躍,像一顆脫了膛的子彈,飛速向目標奔去。

此時,只聽到司機喊了一聲「抓住」,我們的車也轟隆一聲跟著獵豹衝了過去。

獵豹一口咬住角馬,經過幾個回合的生死搏鬥和掙扎,一分鐘不到戰鬥結束。

只見呼哧呼哧喘著粗氣的獵豹使出捕獵者的絕招:死死咬住對方的脖頸,使其窒息而亡。(獵豹捕獵的成功率只有不到1/3。)

吃相不是太好。和我們不一樣,它們是吃完以後再擦嘴的。

花豹,豹視眈眈,垂涎三尺。

鬣狗,口水只有往肚子裡咽。

獅子也是角馬的主要捕食者,可這全是母獅子幹的活。緊盯目標,伺機而行。

捕獵,對被捕食者來說有點殘酷,但這是大自然強者生存、優勝劣汰的規律。

而在捕食者的背後也有一群嗷嗷待哺的小嘴需要餵養。

幾天後,我們驅車北上,進入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塞倫蓋蒂來自馬賽語,意為無盡的平原。

塞倫蓋蒂佔地三萬平方公裡,實在是太大了,因此動物也比較分散,需驅車多時才能看見各種野生動物,包括獅子,獵豹,花豹等。

這裡風景如畫,蒼茫的大地和金黃的乾草,呈現出一種滄桑感。

此時這裡已沒有角馬,而是名副其實的獅子王國。那威武健壯的雄獅,看上去還真有點在電影裡看過的王者風範。

傲視天下。

然而,現實中的雄獅,除了賣相外,還真有點窩囊,基本是睡了吃吃了睡,興致來了交交配。

這獅子的臉上是不是寫滿了世間滄桑?

在塞倫蓋蒂巡遊了兩天多後,按計劃我們又回到Ndutu繼續Game Drive了幾天。

非洲的日出,如夢似幻,也是一個令人神往的魅力所在。

三、角馬過河

1、馬賽馬拉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位於和坦尚尼亞交界處的肯亞西南部,南鄰塞倫蓋蒂,佔地一千五百平方公裡。

這裡以動物種類繁多,分布集中,風景壯美以及聞名於世的角馬過河而著稱於天下,是野生動物和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天茫茫地茫茫,草原動物路茫茫,這在馬賽馬拉可得到最完美的詮釋。

天高地遠,地闊天長。

長途遷徙的過程中,斑馬時常和角馬為伍。據說斑馬比角馬聰明敏捷,可提早發現捕獵者的危險而發出信號,而自己也可利用角馬的龐大群體以掩護,降低被捕食的機會。

角馬在遇到捕獵者的唯一反應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其最高奔跑時速可達到80公裡,但常常不敵於更快的捕獵者,加上基本上沒有自衛反擊的智力和本能,只能以量取勝。

斑馬和我們有二點共同處:1.它們身上的斑紋是每個個體所特異的,和我們的指紋一樣。2.斑馬也有面部表情,雖然由此你仍然讀不懂它的心。

這是馬賽馬拉聞名遐邇的獵豹五兄弟。五豹合聚而統一行動在動物界很罕見,科學家們至今仍然對此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它們的優點是在捕獵時分工合作,配合默契,聲東擊西,前伏後擊,孫子兵法演繹得得心應手,滾瓜爛熟。

自2016年下半年被首次發現後,已幾次友情出演BBC拍攝的非洲紀錄片。

它們深知居高臨下的戰略重要性,一覽縱橫大地,進能攻,退可逃,籍此遊刃於非洲平原上。

瞧它這身材:短頭長尾,細腰纖腿,曲背翹臀,簡直就是為奔跑而量身定做的。

雖然它的賣相有點悲觀失望,但捕獵時的表情還是挺一本正經、威懾十足的。

獅子雄踞食物鏈的頂端,別看它貌似有眼無珠,一旦被它盯上便是兇多吉少。

花豹是捕獵族裡繼獅子和獵豹之後的三少爺,它的看家本領是從樹林灌叢中搞突然襲擊。

只見它披一身豹皮大衣,扮一頭虎臉虎相,不時還要和獅子一較高下。

2、角馬過河

即使在危機四伏的遷徙途中躲過上述捕獵者的圍堵追殺,角馬在馬賽馬拉還要面對橫跨去路上兇險無比的馬拉河。

馬拉河兩岸懸崖峭壁,河中水流湍急,更有那河裡四處埋伏的飢饞大鱷。

不知為何緣故,在馬賽馬拉逗留期間,角馬會在如此生死存亡的險境裡,幾次三番地來回橫渡馬拉河?

成百上千的角馬大軍不知在誰的一聲令下,突然從近乎垂直的峭壁上連滾帶爬地急馳而下,掀起一片塵土飛揚。它們不能停留,不能摔倒,否則會在這萬蹄踐踏下被踩死。

衝到河邊的一剎那,只見它縱身一躍,跳入河水裡,濺起浪花一片。

角馬們爭先恐後,馬擠馬蹄碰蹄,只聽見萬蹄轟鳴和噗通噗通的入水聲,塵土飛揚,浪花四濺,好一個蔚為壯觀的喧騰場景,世間奇觀!

緣何角馬要奮力跳入河心?據說它們清楚,鱷魚時常潛伏河邊,突然襲擊在河邊喝水和試水的角馬。如此一躍可以跳過那河邊潛伏的鱷魚大嘴。

但是,更多的鱷魚在河心水域裡張牙舞嘴。一匹斑馬不幸被鱷魚死死咬住後腿,上演了一場馬鱷大戰,鱷魚竭力將斑馬拖入河心,斑馬則拼命遊向岸邊。

經過多個回合、歷時十幾分鐘的拉鋸戰,斑馬終於不敵對手,在鱷魚的幾番死亡滾攻擊下,被慢慢拖入河底。此時此刻,你或許能讀懂這斑馬的表情。

體小力弱的小角馬是鱷魚的最愛。不知前途如何,這小角馬也許正在經歷此生第一次遷徙也是最後一次遷徙。

終於在鱷魚的體間嘴縫中遊到對岸,但這並不意味著已脫離危險。對岸的灌木林中,躲在林後的獅子正咽著口水,眼巴巴地等著筋疲力盡的角馬的到來。

老練的角馬知道此乃獅子慣常的出沒之處,必須儘快離開這兇險之地。

只見眾角馬撒開蹄子,憋足最後一股力氣,萬馬奔騰地跑離河岸,熙攘攘亂鬨鬨,比下河時更加雜亂。

伴隨著近在咫尺、震耳欲聾的馬蹄聲,一陣陣塵土揚起,好一派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宏偉氣勢。

我們在馬賽馬拉的幾天裡,有幸目睹三次角馬過河,次次驚心動魄。

夕陽西下,金色的非洲展現出它特有的絢麗色彩和動人魅力。

10月份開始,隨著旱季的到來,角馬離開馬賽馬拉掉頭南下,直至來年1-2月回到坦尚尼亞的Ndutu,完成一個大自然的生命循環,同時也是一個新生命和新徵途的開始。

文章配套視頻:

看完這段非洲旅拍,以後和別人聊天,別再只知道獅子、大象、斑馬

東非旅遊攻略:

探秘原始狂野的非洲大自然,含行程和攻略(內附視頻)

相關焦點

  • 角馬被鱷魚咬住,河馬忙來相助,很溫馨的一幕
    在非洲有一群動物叫做角馬,也稱為牛羚,身材高大結實,較大個體能長到250kg。角馬生孩子特別奇葩,剛出生落地的小角馬,10分鐘後就能行走、奔跑!角馬喜歡啃食鮮嫩多汁的植物,為了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食物,它們必須要展開一場轟轟烈烈的遷徙之旅。
  • 非洲「向生之旅」正在招募,在這,不適合談「詩和遠方」
    角馬和斑馬們背水一戰縱身躍進布滿鱷魚、河馬的馬拉河一幕幕狂野、驚險、悲壯、殘忍和驚心動魄的瞬間被演繹得淋漓盡致這次你將和一群牛逼閃閃的環球魅力大神還有我們放蕩不羈的玩有家族共赴這場非洲「向生之旅【吉力馬札羅山-非洲屋脊】--遠觀非洲最高點,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這就是吉力馬札羅山,登上它你就有了徵服世界的勇氣。驚奇味蕾:非洲大地讓您品味舌尖上的非洲美食,西式主廚觸發您的感受,新鮮水果驚喜你的味蕾,留下無限美好回憶。
  • 獅、豹進食時為什麼能容忍胡狼、野犬在旁邊不斷騷擾?
    那毫無疑問就是非洲大草原,這裡有著世界上最多的野生動物,也有著最兇險的捕食者,其中站在所有食肉動物頂端的則為獅子、鬣狗、花豹等。獅子是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之一,與老虎體型差不多,有「草原之王」的稱號,在很多紀錄片裡面,我們都能夠看到獅子的雄姿,在草原食物鏈裡面,絕大多數的動物都是獅子的捕食對象。
  • 一起去肯亞拍非洲五霸~
    肯亞是一個能滿足你對非洲所有幻想的國度。看過《動物世界》的人都知道,這裡是動物的王國,數以百萬計的野生動物生活在這片近乎原始的土地上。它的神秘而狂野、自然而和諧,都像是非洲大陸的縮影。每年有不少的野生動物和攝影愛好者來到這,用相機記錄下一幕幕精彩的瞬間。那麼在肯亞我們究竟能用相機見證一些什麼呢?
  • 為何美洲豹可以捕殺鱷魚,獅子卻不能,是美洲豹太強,還是獅子太弱
    美洲豹又叫美洲虎,因為美洲豹雖然身上的花紋和花豹特別的相似的,都是花瓣形圓圈,區別在於花豹的圓環是中空的,而美洲豹的圓環中有1~2個黑點,但美洲豹整個身體的形狀更神似於老虎,身體相比於花豹更加強壯。美洲豹體長為1.12~1.85米,尾長0.60~0.9米,體重80~160千克。
  • 美洲豹大戰6條尼羅鱷,一巴掌拍一個鱷魚,簡直太有種了
    美洲豹大戰6條尼羅鱷,一巴掌拍一個鱷魚,簡直太有種了 尼羅鱷的體型是非洲最大的一種。最小的尼羅鱷體長能夠到兩米,最長的尼羅鱷直接能達到6米。這長度都要趕上一座房屋的高度了。它們平時會捕食一些斑馬、羚羊等。甚至還可以獵殺獅子這種兇猛的動物。
  • 角馬、瞪羚、斑馬都是怎樣遷徙的?一起來看非洲動物遷徙奇觀!
    那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陸地野生動物遷徙,號稱非洲七大自然奇觀之一。角馬遷徙季節是鱷魚一年一度的盛宴。天旱的年份,格魯米提河是一系列的水池。水中藏著大鱷魚。焦渴萬分的角馬來到河邊後,第一件事就是喝水。飢餓的大鱷魚悄悄地在水下遊動,角馬卻全然不知。突然,水中的鱷魚張開長長的嘴巴,迅速咬住河邊喝水的角馬,並竭盡全力將其拖下水去。隨後,水中的鱷魚一擁而上,將落水的角馬活活地撕成碎塊,囫圇吞下。
  • 亞洲獅收養豹崽45天:「怪異」行為背後,需了解亞洲獅的社會結構
    近日,著名科學雜誌《Ecosphere》(《生態圈》)記錄了一個發生在不同種貓科動物之間的「怪異」事件:一隻生活在印度吉爾國家公園的5歲左右的雌性亞洲獅「收養」了一隻2個月大的雄性豹崽。在長達45天的觀察期裡,研究人員發現這隻雌性亞洲獅完全把這隻豹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前者會像哺乳自己所生的兩隻小獅子一樣哺乳後者,還允許後者分享自己的獵物,並與自己生下的兩隻小獅崽一起玩耍。
  • 水蟒想不到美洲豹母子齊上陣,兩美洲豹聯手獵殺水蚺!
    但這一次,在巴西叢林中,有攝影師拍攝兩頭美洲豹聯手獵殺水蚺,除了群居獅子,其它大型貓科都是單獨狩獵,很少出現聯手圍捕!    攝影師剛開始拍攝兩頭美洲豹在水中不斷翻滾,以為是在捕食鱷魚,美洲豹不同於其它貓科,美洲豹是不怕水的,而且遊泳能力非常強,經常在岸上跳進水裡,去追捕凱門鱷,凱門鱷幾乎是美洲豹最喜歡捕食獵物,但這次,美洲豹不是捕食鱷魚,而是捕食一條水蟒!
  • 非洲之王鱷魚,水中無敵,碰到河馬為什麼就乖乖認輸?
    鱷魚是水中之王,每年非洲草原上角馬遷徙,「萬馬奔騰」的角馬最恐懼的就是過馬拉河,因為鱷魚守就在馬拉河上,直接將角馬拖入水中,翻滾淹死角馬,再三五成群將其撕碎吞吃。河馬攻擊人類的報告2018年8月,臺灣省一名遊客在肯亞首都奈洛比西北約90公裡的奈瓦沙湖野生動物度假村內拍攝時,遭到河馬攻擊,身受重傷,送醫後醫治無效不幸身亡。據當地新聞報導,該地區每年都有十幾名民眾被河馬攻擊死亡,而從整個非洲統計來看,每年大約有數百人被河馬攻擊致死,這絕對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數字,已經超過了鱷魚以及獅子與豹等猛獸傷人的總數!
  • 離群野牛遭遇獅子和鱷魚兩面夾擊,它怎樣才能逃出生天?
    獸中之王:獅子淡水生態系統的霸主:尼羅鱷故事的主角:非洲野牛十多年後的今天,Transport Dam又發生了一次類似的戰鬥,當年的三位主角——野牛、獅子和鱷魚再度聯袂出演,最終獅群同它們的先輩那樣吞下了失敗的苦果。
  • 細說非洲的食草動物角馬,了解動物大遷徙背後的故事
    食物不是充沛就是匱乏,許多大型食草動物因此深受影響,其中大部分集群而居,它們的體型,社會結構,配偶關係和親子關係各異,然而它們都是非洲荒野的靈魂。角馬就是其中之一,這是一種大型羚羊,屬於牛科。在外表和行為上,角馬與其他羚羊大不相同。角馬有兩種,白尾角馬和斑紋角馬。它們肩高一點四米,體長二點四米,體重可達二百七十公斤。
  • 非洲大陸的野性追逐丨3POLAR肯亞動物大遷徙之旅
    、和非洲動物不期而遇3POLAR的嚴選路線讓我們的旅程更加充滿驚喜,非洲五霸(非洲獅、非洲豹、非洲象、非洲野牛和犀牛)輪番登場,在曠野的拉風中,期待與他們不期而遇。夕陽剪影中的象群,惹人憐愛的長頸鹿,擬人化的猩猩和疣猴都令人無比期待。這片浩大的土地,擁有傳奇的色彩。
  • 一輩子必去看一次的地方:非洲百萬角馬動物大遷徙
    轉角牛羚很有意思,它們的面部和腿部有不少紫藍色的色斑,看起來就像被人打了一樣。轉角牛羚也會逐水草而居,但不會像角馬那樣走那麼遠,聲勢也遠遠沒有那麼浩大,最多只有一二百頭左右聚在一起。遷徙過程中,通常是斑馬打頭陣,是開路前鋒;角馬是中鋒和絕對主力;羚羊殿後。
  • 我居然被「真獅版」《獅子王》種草了非洲大草原?
    前不久上映的《獅子王》刷爆了我的朋友圈,「真獅版」小辛巴憑藉著「真實觸感」的獅毛萌翻眾人!一旦你確定了你想要的體驗,尋找最合適的時機前往非洲。 喜愛獵遊的朋友們看過來!今天為你們準備了一個非洲獵遊全攻略,讓你分分鐘玩轉非洲草原!
  • 角馬大遷徙紀實:悲壯的天國之渡 狂奔的斑馬與角馬
    在非洲坦尚尼亞與肯亞之間,每年會有數計百萬的東非角馬大遷徙,是動物世界中一場波瀾壯闊的長徵,一場驗證適者生存的殘酷角力,自然界中的一大奇觀。而漫長遷徙路上的橫渡馬拉河,更是將這場大遷徙的艱難旅程推向高潮,一次又一次悲催的天國之渡。
  • 鱷魚有天敵嗎?美洲豹經常捕食它!
    美洲豹經常以鱷魚為食物,「經常」二字最重要,大貓都吃鱷魚,但是把鱷魚當作常規食物,經常吃的,只有美洲豹,網上和紀錄片裡都能看到強壯的成年雄性美洲豹捕食鱷魚的片段,方法和捕食別的食物沒有什麼區別,悄悄靠近,撲到後背上,咬住脖子。
  • 鱷魚咬住角馬,角馬萬分絕望,一旁的河馬看不下去了!
    鱷魚咬住角馬,角馬萬分絕望,一旁的河馬看不下去了! 在野外的動物們倘若是口渴時,經常會在附近的河邊找水喝,一般在這種環境下很容易會遇到鱷魚,這天正在河邊喝水的角馬就不小心被潛伏在水中的鱷魚發現了,盯緊目標的鱷魚死死咬住角馬,角馬萬分絕望,一旁的河馬看不下去了!
  • 探索狂野非洲,見證生命奇觀!央視頻雲端直播「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非洲近日聯合央視頻,從8月17日起連續推出30多場《2020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網絡直播,為用戶呈現這一年一度的自然界盛況。隨著每年旱季的來臨,數以百萬計的角馬、斑馬等食草野生動物組成一支遷徙大軍,浩浩蕩蕩從非洲坦尚尼亞的賽倫蓋蒂國家公園,向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自然保護區進發,尋找水源和食物。
  • 非洲排名前三的食肉動物,第一能與老虎對抗,你了解嗎
    前足5趾,後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尾較發達。有「草原之王」的稱號,是非洲頂級的貓科食肉動物。野生非洲雄獅平均體重240千克,全長可達3.2米。獅子的毛髮短,體色有淺灰、黃色或茶色,雄獅還長有很長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生活在熱帶稀樹草原和草地,也出現於灌木和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