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圖+1視頻(文末)
東非的動物大遷徙,是當今世界的一大奇蹟,一百五十多萬角馬,加上幾十萬斑馬,羚羊等共二百多萬動物大軍,浩浩蕩蕩,一年一循環,順時針方向沿東非大地一路追雨逐草……
然而,在這全程上千公裡的行程中,一路危機四伏,兇險陡起,到處都潛伏著在飢餓中等待了一年的獅子,獵豹,鱷魚等捕食動物,它們必須抓住這難得的機會,大快朵頤並養家餬口。
倖存的角馬大部隊在馬賽馬拉作短暫停留,為追逐雨水和嫩草而數度橫渡馬拉河,而等待它們的則是潛伏在馬拉河裡、在飢餓中等待了一年的非洲大鱷魚。
每年有四十萬犢角馬出生,但也有二十五萬角馬在遷徙的路上死於獵殺。
就這樣,在東非大地上演繹著驚心動魄的生命循環,年復一年,周而復始。
因為角馬大遷徙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所以親歷角馬大遷徙全年各季節都可以,取決於當月角馬群所處的地理位置。
在其遷徙過程中,有三大看點:
1、在坦尚尼亞南部的犢角馬出生;
2、一路遷徙途中可遇不可求的捕獵;
3、在馬賽馬拉的馬拉河上的角馬過河。
一、犢角馬出生
每年1-2月,角馬群一路追隨雨水和綠草南下,來到坦尚尼亞南部。
由於近年雨量逐年減少,角馬有進一步南移的趨勢,近年都集中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以南,位於恩戈羅(Ngorongoro)保護區北部的Ndutu地區。
此時,這裡雨水充沛,水草豐盛,正是角馬們長途跋涉後,養精蓄銳和生兒育女的好地方。
Ndutu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可體驗氣勢磅礴的非洲大場景。
這裡也有蜿蜒起伏的合歡樹林,構成了絢麗多彩的非洲風景。
由於動物的絕大部分活動都發生在清晨,加上清晨日出前後美麗的色彩,我們每天在日出前出發,跳上越野車,在迷人的朝霞中駛向動物群,走近角馬圈。
和車輛被嚴格限制、僅能在車道上行駛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不同,這裡車子可以隨意開,這樣可以儘可能地接近動物,近距離欣賞、拍照。
很快,我們來到一群角馬前,只見它們個個埋頭苦幹,品嘗它們的美味早餐。
晨光給角馬抹上了一層金黃的色彩,煞是好看。可在這微微晨曦中,所有的角馬在我們看來都一模一樣。
要想在這方圓幾十公裡,成千上萬、漫地遍野的角馬群裡找出那即將「生產」的母角馬還真不是件容易事。
好在司機小哥特有經驗,且視力超人,只見他一直目不轉睛,極目遠眺。
問他如何識別,他笑著說:就是盯住它後面那地方。不久,我們便看到第一個正在待產的角馬。
經過幾分鐘巋然不動、沒有哇哇大叫的努力後,一個鮮活的生命誕生了。圖中它的年齡:30秒。
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幼角馬出生二分鐘後,即能邁出它畢生的第一步,五分鐘後能連滾帶爬地踉蹌好幾米,而十分鐘後即能圍繞著角馬媽媽歡快地奔跑了。
生命之頑強,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裡每天有八千犢角馬出生,每年四十萬的「大生產」活動均集中發生在二月高峰期的2-3個星期內。
這是角馬經過漫長的歷史演化而獲得的天生優質,因為幾天後,小角馬就必須跟隨大部隊踏上那千裡迢迢、堪比西天取經的艱難路程。新的生命在這裡開始,新的大遷徙也從這裡開始。
二、捕獵
捕獵在角馬遷徙的路上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但要親眼目睹多靠運氣,加上一點司機的經驗。
我們在Ndutu有幸親歷了一場令人驚心動魄的獵豹捕食角馬的全過程。
司機發現有一獵豹一直盯著遠方的角馬群,預測會發生捕獵,隨後對著對講機一陣嘰裡哇啦的非洲語,告訴朋友這裡可能發生的情況。
獵豹是世界上奔跑最快的動物,時速最高可達120公裡,但問題是高速下只能堅持2-3分鐘,不然會因為體內過度發熱而死。
果然,此獵豹開始匍匐前進,利用高草的掩護,緩慢地向目標角馬一步步逼進。
說時遲那時快,突然,只見獵豹縱身一躍,像一顆脫了膛的子彈,飛速向目標奔去。
此時,只聽到司機喊了一聲「抓住」,我們的車也轟隆一聲跟著獵豹衝了過去。
獵豹一口咬住角馬,經過幾個回合的生死搏鬥和掙扎,一分鐘不到戰鬥結束。
只見呼哧呼哧喘著粗氣的獵豹使出捕獵者的絕招:死死咬住對方的脖頸,使其窒息而亡。(獵豹捕獵的成功率只有不到1/3。)
吃相不是太好。和我們不一樣,它們是吃完以後再擦嘴的。
花豹,豹視眈眈,垂涎三尺。
鬣狗,口水只有往肚子裡咽。
獅子也是角馬的主要捕食者,可這全是母獅子幹的活。緊盯目標,伺機而行。
捕獵,對被捕食者來說有點殘酷,但這是大自然強者生存、優勝劣汰的規律。
而在捕食者的背後也有一群嗷嗷待哺的小嘴需要餵養。
幾天後,我們驅車北上,進入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塞倫蓋蒂來自馬賽語,意為無盡的平原。
塞倫蓋蒂佔地三萬平方公裡,實在是太大了,因此動物也比較分散,需驅車多時才能看見各種野生動物,包括獅子,獵豹,花豹等。
這裡風景如畫,蒼茫的大地和金黃的乾草,呈現出一種滄桑感。
此時這裡已沒有角馬,而是名副其實的獅子王國。那威武健壯的雄獅,看上去還真有點在電影裡看過的王者風範。
傲視天下。
然而,現實中的雄獅,除了賣相外,還真有點窩囊,基本是睡了吃吃了睡,興致來了交交配。
這獅子的臉上是不是寫滿了世間滄桑?
在塞倫蓋蒂巡遊了兩天多後,按計劃我們又回到Ndutu繼續Game Drive了幾天。
非洲的日出,如夢似幻,也是一個令人神往的魅力所在。
三、角馬過河
1、馬賽馬拉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位於和坦尚尼亞交界處的肯亞西南部,南鄰塞倫蓋蒂,佔地一千五百平方公裡。
這裡以動物種類繁多,分布集中,風景壯美以及聞名於世的角馬過河而著稱於天下,是野生動物和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天茫茫地茫茫,草原動物路茫茫,這在馬賽馬拉可得到最完美的詮釋。
天高地遠,地闊天長。
長途遷徙的過程中,斑馬時常和角馬為伍。據說斑馬比角馬聰明敏捷,可提早發現捕獵者的危險而發出信號,而自己也可利用角馬的龐大群體以掩護,降低被捕食的機會。
角馬在遇到捕獵者的唯一反應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其最高奔跑時速可達到80公裡,但常常不敵於更快的捕獵者,加上基本上沒有自衛反擊的智力和本能,只能以量取勝。
斑馬和我們有二點共同處:1.它們身上的斑紋是每個個體所特異的,和我們的指紋一樣。2.斑馬也有面部表情,雖然由此你仍然讀不懂它的心。
這是馬賽馬拉聞名遐邇的獵豹五兄弟。五豹合聚而統一行動在動物界很罕見,科學家們至今仍然對此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它們的優點是在捕獵時分工合作,配合默契,聲東擊西,前伏後擊,孫子兵法演繹得得心應手,滾瓜爛熟。
自2016年下半年被首次發現後,已幾次友情出演BBC拍攝的非洲紀錄片。
它們深知居高臨下的戰略重要性,一覽縱橫大地,進能攻,退可逃,籍此遊刃於非洲平原上。
瞧它這身材:短頭長尾,細腰纖腿,曲背翹臀,簡直就是為奔跑而量身定做的。
雖然它的賣相有點悲觀失望,但捕獵時的表情還是挺一本正經、威懾十足的。
獅子雄踞食物鏈的頂端,別看它貌似有眼無珠,一旦被它盯上便是兇多吉少。
花豹是捕獵族裡繼獅子和獵豹之後的三少爺,它的看家本領是從樹林灌叢中搞突然襲擊。
只見它披一身豹皮大衣,扮一頭虎臉虎相,不時還要和獅子一較高下。
2、角馬過河
即使在危機四伏的遷徙途中躲過上述捕獵者的圍堵追殺,角馬在馬賽馬拉還要面對橫跨去路上兇險無比的馬拉河。
馬拉河兩岸懸崖峭壁,河中水流湍急,更有那河裡四處埋伏的飢饞大鱷。
不知為何緣故,在馬賽馬拉逗留期間,角馬會在如此生死存亡的險境裡,幾次三番地來回橫渡馬拉河?
成百上千的角馬大軍不知在誰的一聲令下,突然從近乎垂直的峭壁上連滾帶爬地急馳而下,掀起一片塵土飛揚。它們不能停留,不能摔倒,否則會在這萬蹄踐踏下被踩死。
衝到河邊的一剎那,只見它縱身一躍,跳入河水裡,濺起浪花一片。
角馬們爭先恐後,馬擠馬蹄碰蹄,只聽見萬蹄轟鳴和噗通噗通的入水聲,塵土飛揚,浪花四濺,好一個蔚為壯觀的喧騰場景,世間奇觀!
緣何角馬要奮力跳入河心?據說它們清楚,鱷魚時常潛伏河邊,突然襲擊在河邊喝水和試水的角馬。如此一躍可以跳過那河邊潛伏的鱷魚大嘴。
但是,更多的鱷魚在河心水域裡張牙舞嘴。一匹斑馬不幸被鱷魚死死咬住後腿,上演了一場馬鱷大戰,鱷魚竭力將斑馬拖入河心,斑馬則拼命遊向岸邊。
經過多個回合、歷時十幾分鐘的拉鋸戰,斑馬終於不敵對手,在鱷魚的幾番死亡滾攻擊下,被慢慢拖入河底。此時此刻,你或許能讀懂這斑馬的表情。
體小力弱的小角馬是鱷魚的最愛。不知前途如何,這小角馬也許正在經歷此生第一次遷徙也是最後一次遷徙。
終於在鱷魚的體間嘴縫中遊到對岸,但這並不意味著已脫離危險。對岸的灌木林中,躲在林後的獅子正咽著口水,眼巴巴地等著筋疲力盡的角馬的到來。
老練的角馬知道此乃獅子慣常的出沒之處,必須儘快離開這兇險之地。
只見眾角馬撒開蹄子,憋足最後一股力氣,萬馬奔騰地跑離河岸,熙攘攘亂鬨鬨,比下河時更加雜亂。
伴隨著近在咫尺、震耳欲聾的馬蹄聲,一陣陣塵土揚起,好一派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宏偉氣勢。
我們在馬賽馬拉的幾天裡,有幸目睹三次角馬過河,次次驚心動魄。
夕陽西下,金色的非洲展現出它特有的絢麗色彩和動人魅力。
10月份開始,隨著旱季的到來,角馬離開馬賽馬拉掉頭南下,直至來年1-2月回到坦尚尼亞的Ndutu,完成一個大自然的生命循環,同時也是一個新生命和新徵途的開始。
文章配套視頻:
看完這段非洲旅拍,以後和別人聊天,別再只知道獅子、大象、斑馬
東非旅遊攻略:
探秘原始狂野的非洲大自然,含行程和攻略(內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