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態巨行星K2-18b,其雲層富含水分,讓天文學家們興奮不已

2020-12-0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被水分充足的雲團環繞著,這顆身形龐大的系外行星一直令天文學家們心生嚮往。

(K2-18b星球富含水分的大氣在藝術家手中的呈現,圖片來源:Alex Boersma)

K2-18b究竟有何妙處,同時使三組天文學家為之魂牽夢縈,孜孜不倦地探索著其中的外星世界?

早在之前,就有其中兩組天文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K2-18b星球大氣中液態水的跡象——這在尋找可能的外星宜居世界的過程,是裡程碑式的。但擁有液態水並不是生命存在的唯一條件,其他如溫度和氣壓等條件,共同決定一個行星是否宜居。

而近日,第三個研究小組報告,在同一星球上,液態水的壓力可能更有利於生命的進化——對科學家來說,這又是一個有趣的進展。

「我們很早就認識到了我們研究目標的獨特性,」蒙特婁大學的天文學家Bjorn Benneke回答天文在線。之前,兩組天文學家(其中一個團隊即由Bjorn Benneke領導)公布了K2-18b大氣分析報告,此報告後發表於《天體物理學快報》。今年1月,Bjorn Benneke在美國天文學會的一次會議中再次展示了這些發現。

Benneke 和同事們使用哈勃望遠鏡和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在三年時間內對K2-18b (K2-18b,也稱為EPIC 201912552b,是一顆繞紅矮星 K2-18繞行的系外行星,位於離地球124 光年的位置。進行了十二次研究,以收集有關其大氣的精確觀測結果。

儘管此前科學家曾研究過系外行星的大氣層,但這些系外行星都比K2-18b 大,K2-18b 的體積只有地球大小的2.6倍,質量只有地球的8.5倍。行星體積越小,觀測越困難,需要進行多次詳細的測量,綜合測量結果,可以對系外行星進行更深入的探測。

Benneke 說:「以前沒有人做過這種事情。」K2-18b是一顆位於獅子座的「類地行星」,距離地球110光年,它繞著一顆小而活躍的恆星運行,這種恆星可以向繞行它的行星發射輻射。儘管這顆恆星比太陽小且昏暗,但K2-18b的公轉周期只有33天,意味著該行星的公轉半徑很小,從恆星接收的能量與地球從太陽接收的能量大致相同。

像K2-18b這樣的小行星更容易檢測行星的細節,因為從地球的角度看,行星的觀測取決於該行星在恆星前方通過時阻擋多少光。較小的行星比較大的行星阻擋的光線少,但同時較小的恆星可被阻擋的光線也更少,這使得小信號也更容易被發現。 (該行星的軌道還幫助科學家捕獲到它多次通過恆星。)

在哈勃和斯皮策的觀測中,Benneke 及其團隊發現了系外行星大氣中水的特徵,而且不是單一形態的水。 Benneke 說:「更令人興奮的是,我們在數據中發現行星上有一個雲層。」 證據是,星光在穿過大氣層時會在一定高度突然停止。 Benneke和他的同事使用模型確定那個高度是水存在的理想壓力和溫度。

貝內克說:「唯一可信的解釋是,這些是液態水雲,與我們在地球上的情況非常相似。」

當雲層充滿水滴時,它們很可能產生降雨。但那場雨永遠不會下到地上。相反,它會下降,直到溫度和壓力導致它再次蒸發,研究人員說。貝內克將K2-18b的降雨量與地球上的維吉尼亞州進行了比較,維吉尼亞州是在高溫高壓導致雨水在到達地面之前蒸發的地方。

在一顆系外行星上發現類似的天氣模式對本內克來說是一個有趣的前景。

「(K2-18b)是探測到的(大氣)最冷的行星,最小的行星,質量最小的行星。」他說道,「對我來說,這是最令人興奮的一次。」

一張藝術家拍攝的K2-18b的照片,這是已知的第一顆大氣中有水的小型系外行星。(圖片來源:ESA/Hubble,M.Kornmesser)

一個常見的謎

儘管K2-18b具備形成類地雲的合適條件,但這並沒有使它變得像地球一樣。相反,它被歸類為次海王星,一個沒有表面的氣體巨星。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太空船確定,次海王星可能是銀河系中最常見的系外行星類型,佔行星總數的四分之三以上。

儘管如此,天文學家還是很難理解相對較小的氣態巨行星,這也是K2-18b的發現如此令人興奮的原因之一。「我們不太清楚這些行星是怎麼回事,」本內克說,「很有可能這種就是我們目前了解甚少的行星體系。」

次海王星的質量介於地球和海王星之間,太陽系中沒有類似的物質。了解像K2-18b這樣的世界有助於提高科學家對行星如何生長和進化的認識。」如果你想了解行星的一個整體,行星的多樣性,了解最常見的行星是非常關鍵的,」貝內克說。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Nola Taylor Redd -醒著做夢,,,一叔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宇宙中的氣態巨行星是什麼?
    這就是為什麼天文學家在提到太陽系外行星時使用「氣態巨行星」這個術語。我們對這四顆行星了解得越多,我們就越能理解沒有兩個氣態巨行星是完全一樣的。此外對太陽系以外的行星進行的研究還在進行中,外太陽系行星已經表明,有許多類型的氣體巨星不符合標準,那麼到底什麼是「天然氣巨行星」呢?我們太陽系外行星大致相對尺寸,從左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信用:農曆和行星研究所。
  • 四顆氣態巨行星為什麼會如此巨大?
    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400多顆新行星,在遙遠的太陽系繞行,它們幾乎全都很巨大,並且由氣體組成,在我們自己的太陽系裡,也有四顆所謂的氣態巨行星。它們分別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全都有非常厚,非常濃稠的大氣層,其中含有很多氫、氦和甲烷。為什麼外圈的這四顆行星是液態?而內圈的四顆確實巖石?
  • 「地球Plus」K2-18B現身 或存在外星生命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媒體12月6日報導,一顆距離地球111光年的系外行星K2-18b(也叫「超級地球」)在其恆星宜居區運轉,該行星可能具備生命存在條件。來自德克薩斯大學,斯卡伯勒大學和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的研究人員參考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數據對K2-18b進行了深入研究。
  • 在探索含水系外行星的競賽中,K2-18b的發現引人注目
    (圖源:歐空局/哈勃,M.科恩麥瑟)在一顆位於其恆星宜居帶的系外行星的大氣中,科學家們發現了水蒸氣的存在,以及可能形成液態水的雲。但有一個問題。2015年,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了奇怪的系外行星K2-18b,它的大小是地球的兩倍,體積是地球的八倍,位於其恆星的宜居區,距離地球110光年。
  • 天文學家觀測到一顆奇特的氣態巨行星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 一個國際團隊近日報告說,他們觀測到一顆30光年外的紅矮星擁有一顆特別的氣態巨行星,其質量比現有理論模型的預測至少大了一個數量級,這顆「不應存在」的行星給現有理論帶來了挑戰。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繞白矮星運行的系外氣態巨行星正被「蒸發」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顆巨大的冰冷行星,它在繞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的超高溫殘骸運行時正被蒸發。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是首次觀察到一顆系外氣態巨行星圍繞這種恆星運行的證據。這一發現為天文學家研究未來數十億年的太陽系命運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窗口。
  • 氣態巨行星「內心」首次發現
    氣態巨行星「內心」首次發現 有望揭示類木行星形成演化之謎 2020-07-06 科技日報 劉霞 【字體:大 中 小】
  • 太陽系「教父」氣態巨行星木星
    木星距離太陽7.8億公裡,它是太陽系唯一一顆氣態巨行星。它表面斑駁的花紋是肆虐的風暴經過木星雲層時形成的。木星是一個既陌生又遙遠的世界,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大約4000萬公裡,木星離地球大約6.5億公裡,飛行最快的探測器也要數年才能到達,所以其他行星可能也會影響地球。
  • 天文學家發現110光年外宜居行星上存在水,可能是宜居的大號地球
    即天文學家首次在太陽系外的一顆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上發現了水存在的證據。儘管這兩篇論文都認為K2-18b行星含有水分,但它們的研究方法完全不同,而且它們的研究結果對行星本身的整體結構也有不同見解。K2-18b的存在在2015年得到證實,隨後的研究表明,它是巖石結構的,可能擁有「重要的氣態外層或海洋」。
  • 木星作為一顆氣態巨行星,它的地表是什麼樣子?科學家給出解釋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木星作為一顆氣態巨行星,它的地表是什麼樣子?科學家給出解釋。自人類科技探索以來,走出地球,去探索宇宙,發現到了宇宙的浩瀚,存在著無數的星球,無數的星系。科學家們對宇宙當中的星球還是非常好奇的,那麼相對來說,研究得比較頻繁的就是太陽系,就處於太陽系當中,當然也是因為我們科技技術的有限,能夠觀察到的宇宙範圍也是非常有限的。
  • 氣態巨行星——木星
    由於木星沒有堅硬的外殼,科學家們將木星的「表面」定義為其大氣壓力與地球相當的外層。在這個外部區域的下方,有一層主要由氫分子構成。在這下面,你會發現一個液體,其主要成分是液態金屬氫。(這種材料讓人想起我們在地球上發現的液態汞。)
  • 氣態巨行星內部是由什麼構成的
    【氣態巨行星內部到底有什麼呢?】氣態巨行星分別是木星和土星,它們的內部核心可能包括巖石和冰。核心外圍可能是被金屬液態氫或少許氦包圍著,具體詳細的成分依舊未知。氣態巨行星簡述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下氣態巨行星,木星和土星都屬於氣態巨行星,因為其表面特徵基本為氣態的氫和氦,又由於其體積巨大,所以把它們歸納到氣態巨行星中。
  • 三顆氣態巨行星的發現引發人類對行星形成的質疑
    這是科學界首次觀測到多顆氣態巨行星是如何圍繞著一顆「蹣跚學步」的恆星運行的。天文學家表示:這樣的機會很難得,因為我們的銀河系充滿了已經存在了數十億年的恆星,而我們的太陽系更是已經有了大約45億年的歷史。
  • 系外氣態巨行星內核首曝光 行星內部結構露真容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7月1日消息稱,英國華威大學的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顆系外氣態巨行星的內核,這個圍繞一顆遙遠恆星運行的天體讓我們得以首次觀察到行星的內部構造。相關研究結果同日刊發在《自然》雜誌中。這顆系外行星被命名為「TOI 849 b」,距離地球大約730光年,核心與海王星大小一樣,其宿主恆星與太陽非常相似,但其公轉軌道離恆星非常近,公轉周期只有18小時。它的表面溫度大約為1800開爾文。儘管科學家認為它是一顆氣態行星,但是它要麼是被剝離了氣態大氣層,要麼在演化早期就沒有形成過大氣層。這個發現為觀察一顆行星的內核並了解它的成分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
  • 科學家發現古氣態巨行星核心 正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顆在類似太陽的恆星周圍近距離軌道上運行的氣態巨行星完整暴露核心。 這一發現將給天文學家提供一個難得的機會來探測一個古老外星世界的核心,他們的發現可以讓我們了解太陽系中氣體巨行星的核心,包括木星和土星。
  • 事實上,天文學家可以從6.5光年外看到褐矮星上的雲層和天氣
    不算是一個恆星或行星,它是位於氣態巨行星和恆星之間的一種。他們比氣態巨行星比如木星,要有更大的質量,但是還不足以來觸發聚變而變成恆星。但是天文學家仍然研究它們,誰能抗拒的了褐矮星的魅力呢氣態巨行星-木星是我們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最突出的特徵之一就是給予星球條紋形狀的雲帶。如今一組研究人員在一個褐矮星上也發現了類似的條紋特徵。
  • 事實上,天文學家可以從6.5光年外看到褐矮星上的雲層和天氣
    不算是一個恆星或行星,它是位於氣態巨行星和恆星之間的一種。他們比氣態巨行星比如木星,要有更大的質量,但是還不足以來觸發聚變而變成恆星。但是天文學家仍然研究它們,誰能抗拒的了褐矮星的魅力呢氣態巨行星-木星是我們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最突出的特徵之一就是給予星球條紋形狀的雲帶。
  • 最新研究發現:氣態巨行星的組成成分,並不是由宿主恆星決定!
    長期以來,天文學家一直想知道恆星的組成在多大程度上決定了構成行星的原材料。這個問題現在更容易探測,因為已經知道銀河系中有大量的系外行星。了解恆星與其行星的化學成分之間的關係,有助於揭示行星的形成過程。例如,先前的研究表明,在重元素濃度較高的恆星周圍,除了氫和氦以外的元素,氣態巨型行星的出現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