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通過對宇宙中的恆星進行長期的觀測,為恆星的分類制定了標準,所有恆星都是根據質量和光譜進行分類的,其中太陽屬於黃矮星。每當夜幕降臨抬頭仰望夜空,除了月亮之外我們所能看到的所有星星都是恆星,它們不僅距離太陽有相當遠的距離,在質量上也比太陽大得多,例如我們最熟悉的織女星擁有比太陽大2.1倍的質量,而參宿四則比太陽重十倍以上。由此看來,很多人會認為太陽的重量在宇宙中根本排不上名次。
天文學家表示,人類肉眼所看到的恆星普遍都要比太陽重,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們內部進行著更為劇烈的核聚變反應。核聚變反應越激烈,恆星所產生的光和熱就越多,被地球上的人類觀測到的機率就越高。然而宇宙中還存在著許多人類在地球上也看不到恆星,這些恆星的質量往往比太陽小。不僅如此,天文學家表示從以往的觀測情況來看,宇宙中恆星質量比太陽重的僅佔5%左右,而那些比太陽輕的恆星大多數都是紅矮星。
根據保守估計,紅矮星在恆星數量中佔到了75%的比例,但它們大部分的質量還沒有太陽的一半。以太陽的「鄰居」比鄰星為例,它就是一顆肉眼不可見的典型紅矮星。科學家表示距離太陽系10光年範圍內的所有恆星中,有七成是紅矮星。紅矮星存在最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很慢。和太陽比起來,紅矮星消耗燃料的速度要慢得多,這也使得它們的壽命普遍要比太陽長。
那麼紅矮星的壽命有多長呢?有天文學家猜測可能比宇宙的壽命還要長。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目前宇宙擁有138億年的歷史,但是人類窺探宇宙這麼久以來,從未發現死亡的紅矮星。不僅如此,還有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歷史超過100億年的紅矮星,它距離太陽系大約2000光年左右。後來又有消息稱該紅矮星的年齡可能在135億年左右,這僅僅比宇宙的年齡少3億年。也就是說這顆紅矮星的組成物質很可能直接來源於宇宙大爆炸。因此有人提出疑問,既然存在年齡可以與宇宙相比擬的紅矮星,那麼是否有可能存在超級外星文明呢?
以地球為例,任何生命的誕生都需要有適宜的自然環境,其中液態水、合適的溫度以及氧氣等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這顆遠古紅矮星的周圍存在類地行星,而且該行星上的自然環境與地球相似,那麼外星文明的存在是具有一定可能性的。人類在地球上的歷史只有400多萬年,形成文明也僅僅需要一兩萬年的時間。如果該紅矮星的周圍存在宜居星球,那麼該星球有可能早在幾十億年前就誕生了生命。
當然這些目前還只是假設,該紅矮星的年齡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在一切猜想還未得到證實之前,所有對於外星文明的描述都只是想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