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長相奇特的魚,長著突出的眼睛,頭上長著莫霍克人髮型式的背鰭,能夠用胸鰭和腹鰭在海底行走。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消息,所謂的光滑手魚(Sympterichthys unipennis)已經宣布滅絕,這是有記錄以來第一種完全消失的現代海洋魚類。
僅僅在200年前,這種光滑的手魚在澳大利亞非常豐富——它沐浴在塔茲馬尼亞溫暖的沿海水域——它是最早被科學記錄下來的魚類之一。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一份聲明中說,1802年,法國博物學家Franois Péron在塔斯馬尼亞東南部用一個浸網捕獲了這種奇怪生物的第一個標本,之所以能捕獲成功,是因為手魚生活在淺水中。
現在,Péron的標本(你可以在這裡看到)是科學家們研究的唯一的光滑手魚。這並不是研究人員沒有注意到的。2017年發表在《生物保護》(Biological Conservation)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儘管在澳大利亞海岸線進行了廣泛的水下調查,但「已經有200多年沒有人看到過這種光滑的手魚了」,這意味著Péron是有記錄以來收集過這種手魚的唯一一位科學家。
隨著光滑手魚的滅絕,剩下的只有13種其他手魚。所有的魚都生活在海底,它們用像手一樣的鰭「行走」。據《生活科學》此前報導,這些魚現在非常罕見,環保主義者高興地向世界宣布,他們在2018年發現了一個此前未知的種群——紅手魚(Thymichthys politus),數量在20到40隻之間。
據《科學美國人》報導,手魚是琵琶魚,這意味著它們是深海琵琶魚的親戚。深海琵琶魚是一種長著牙齒、頭上掛著一個燈泡的猛獸。雖然「會走的」魚不會發光,但它們還有另一個讓科學家們驚嘆的酷把戲:它們的幼魚沒有幼蟲期。根據總部位於英國的保護組織國際動植物保護組織(FFI)的說法,手魚是在海底生下幼魚的。而且,手魚是居家一族;它們沒有很大的棲息地。換句話說,如果它們的區域受到幹擾,手魚就無處可去。
塔斯馬尼亞大學的海洋生態學家Graham Edgar表示:「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坐在海床上,如果受到幹擾,偶爾會拍打幾米。由於缺少幼蟲期,它們無法分散到新的地方——因此,手魚的數量非常局限於本地,容易受到威脅。」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說法,手魚受到了威脅海洋生物的常見因素,包括捕魚、汙染、入侵北太平洋海星的擴散和棲息地的破壞。IUCN報告說,特別是,1967年以前在該地區一直存在的扇貝漁業導致了許多手魚的死亡,主要是由於疏通了這些魚的棲息地,以及將無意捕獲的魚丟棄,往往導致這些魚的死亡。
手魚保護項目在3月19日發布了一條推特,標誌著這種魚的滅絕:「已更新了所有手魚(臂魚科)的名單。包括第一個被列為滅絕的海洋硬骨魚(光滑手魚)。」與此同時,手魚保護項目指出,十多年來沒有人報告看到過相關的Ziebell手魚。但另一個物種——紅手魚(見上圖)仍有希望。據塔斯馬尼亞大學和塔斯馬尼亞政府出版的《奇蹟周刊》報導,這種魚在塔斯馬尼亞的東南海岸有兩個已知的種群,現在在塔斯馬尼亞也有人圈養這種小紅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