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耳鼻喉醫院
外耳道癤腫如何治療,外耳道癤腫多為挖耳損傷外耳道皮膚或洗澡時及遊泳後外耳道積水,使局部表皮軟化,易被細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膿性中耳炎膿液的浸漬,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誘發。那麼該病如何治療呢?
就醫後根據醫生建議,原則上是控制感染,引流膿液。
可用硫酸多粘菌素E及硫酸新黴素混合液滴耳,每次3滴,每日3次。稀釋後的酚甘油或一定比例的魚石脂甘油棉栓留置外耳道內,或局部塗中藥消腫散加達克羅寧黃連素軟膏,必要時給抗菌藥物及鎮痛藥。局部熱敷、理療或普魯卡因封閉治療。癤腫已有波動者,可行切開引流。反覆發病者,應注意有無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腎炎、營養不良等,並給予相應的治療。治療原則:取在早期促使炎症消退,局部化膿時及早使膿排出體外,並及時減輕或消除全身性不良反應。
1、初起紅腫階段可先選用熱敷或透熱、超短波、紅外線等理療,每4—6小時一次,每次20-30分鐘。也可敷貼中藥金黃散(加油類調成糊狀)、玉露散(莢蓉葉碎末加油成糊狀)或西藥龜石脂軟膏。
2、已成膿階段見膿點或有波動感時,停用上列各種方法。改用石炭酸點塗膿點或用針頭、刀尖將膿栓剔出(勿用一般的切開法)。出膿後敷以呋哺西林、依沙吖啶(利凡諾)溼紗條或玉紅膏、黃連膏,直至病變消退。禁忌擠壓化膿病變。
3、全身反應較重時如惡寒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應用抗菌西藥,常首選青黴素或磺胺甲曙唑加甲氧苄啶(複方新諾明)或用中藥仙方活命欽、普濟消毒飲等。
4、外耳道癤病除了用上述處理,在外耳道癤消隱期間,可用中藥防風通聖散或三黃丸。有糖尿病者更需相應的方法。
用藥治療應就醫後醫生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開具處方,上述方法為一般情況下的治療方法,具體藥物用量和方案仍需專業醫生診斷開具,切勿自行用藥。
【聲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此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展示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站對本文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涉及用藥、食療、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囑!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