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計算機專業第一,
現電氣專業保研成績第一,
連續兩年榮獲國家獎學金;
斬獲數模美賽特等獎提名、
國賽國家二等獎等十餘項學科競賽獎項;
累計發表2篇學術論文;
優秀從來不止於文化,
他能斬獲國獎,
亦能在體育賽場綻放光芒。
學習之餘參與社會實踐,
是他踐行西遷精神的最佳方式。
「做學科交叉的科研人」是他的信念,他就是西安交通大學電氣713徐方植,中共黨員,西安交大2019-2020學年本科生優秀學生標兵。
01
電氣、計算機雙第一是如何煉成的?
徐方植大一期間在計算機專業就讀,綜合排名計算機專業第一,榮獲國家獎學金。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徐方植將一直在這一充滿前景的新興領域深耕,書寫屬於他自己的輝煌。但是,在大二學年徐方植卻做出了轉入電氣工程專業的決定。
轉入電氣的決定,是衝動嗎?
非也。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徐方植決定做好學科交叉,努力成長為一名複合型人才。本科期間,他選擇去主動汲取各個學科的知識,為研究生階段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礎。作為傳統專業的電氣工程,需要更加系統科學的專業學習方案,而計算機等新興產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更高。徐方植決定通過主修電氣專業,以旁聽和自學的形式學習計算機課程,全面攝取知識。
「同時學習兩種學科,也能把每種學科都做到最好嗎?」
就是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徐方植做到了。轉入電氣的第一學年,他就斬獲國家獎學金。前三學年,在電氣專業的保研綜合成績達到了97.62分,位列電氣專業第一。課餘時間,他堅持自學計算機課程,一門也不落下;科研項目中的編程任務,他一人就能輕鬆駕馭。
學科交叉,是他的信念;雙第一,是他的態度。優秀的背後除了自身的勤奮努力外,更重要的是廣闊的視野與前瞻性的思想。交大豐富充實的新生養成教育及靈活的轉專業政策,讓徐方植從入校開始就萌生了學科交叉的想法。紮實的學科教學、豐富的科研資源、廣闊的教育平臺讓想法變成了現實,一步步成就了「雙第一」的傳奇。寒假,依託學校交流項目,徐方植赴日本早稻田大學IPS學院進行了短期交流。這一海外經歷進一步堅定了他學科交叉的想法,提升了國際化視野。他說,在中國製造2025的背景下,學科交叉、信息融合是必然的趨勢。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融入計算機、人工智慧的元素,為電氣等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貢獻力量。
02
難道徐方植生來優秀,從未失敗?
數學建模競賽討論(右一)
當然不是。作為數學建模競賽的「資深玩家」,徐方植在數模領域獲獎頗多。但是,這些成就並非一日之功。2019年初的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是徐方植第一次嘗試該競賽,滿懷新鮮感的他卻僅僅獲得S獎。經歷過失敗後的徐方植並沒有就此低頭,數個月的努力之後,成功在數模校賽中斬獲一等獎。短短4個月之後,徐方植及其團隊又成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將國家二等獎收入囊中。趁熱打鐵,在2020年年初的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他又輕鬆摘得特等獎提名獎,成為MCM中A題交大最高獎。
「騏驥千裡,非一日之功。」從遺憾落榜到持續高光,這一絕地反擊的故事背後是日復一日的鑽研和鍥而不捨的付出。
03
文體兼修,熱衷宣傳
新生杯籃球賽(第二排左三)
優秀永遠不止於文化,文體兼修是徐方植對優秀的另一種詮釋。熱愛運動的他,大一期間帶領班級獲得南洋書院新生杯籃球賽冠軍。他也成為當年書院唯一一位,同時入選院新生足球隊和院新生籃球隊的同學,在校級的新生杯運動場中,分別斬獲亞軍和季軍。能馳騁運動場,亦能妙筆生花,大學三年,徐方植斬獲包括全國大學生新媒體徵文競賽新苗獎在內的多個徵文類競賽獎項。他說,課內學業只是大學的一部分,廣泛尋找各種可能性才是理想中的大學生活。
新生杯足球賽(第二排右三)
大一學年,徐方植就進入校學生會體育部,負責文案推送方面的工作,累計完成數十篇文稿,其中不乏點擊量近萬的精彩推送。疫情期間,徐方植與班級同學一起創辦了電氣專業學業乾貨分享平臺,內容涵蓋了大部分電氣專業課,從學習心得到考研真題,從多個角度為同學們提供幫助。由於徐方植的宣傳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他受聘為南洋書院INY工作室副總監,負責專欄文案編輯工作,南洋書院官方公眾號也在1個月內,實現了新增1000+粉絲量的飛躍。
「前途似海,來日方長。」對於志在遠方的徐方植來說,本科生標兵只是漫漫航程中的一個小小的裡程碑。交大見證了徐方植大學三年的成長與成功,正如他所說的,爭做學科交叉路上的科研人,在西部土壤,揚帆起航,再創輝煌。
來源 / 西安交通大學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源於西安交通大學。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分享為公益,未用於營利,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