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何將新冠病毒傳給5個人?患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

2020-11-23 河南日報

  雖然1月份兩次出差武漢,但珠海男子施強(化名)自覺「自己是安全的」,沒想到就是他,一個人將新型冠狀病毒傳給了5個人,包括他的家人和大巴同車人!

  2月12日,廣東省疾控中心首次全面披露患者流行病學調查,以案說事,揭秘家庭聚集性感染、大巴感染是怎麼發生的。

  發病 首先中招的是其妻子

  1月20日晚,在廣東珠海市居住的施強,跟妻子一起出現低燒,於是到醫院就醫。1月21日雙雙接受住院隔離治療,並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施強覺得很驚訝,因為在此之前,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安全的」。

  原來,他從1月3日起,先後兩次赴武漢公幹,不過據他對醫生說,「在武漢期間,本人很少出門,沒有接觸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病人,也沒有野生動物接觸史。」

  調查 「密切接觸者這麼多」

  施強夫妻確診後,嚴密而迅速的流行病學調查開展了,從施強離開武漢的1月17日查起,一查才知道,原來他的密切接觸者這麼多!

  據施強自述,當天離開武漢,坐高鐵到了廣州,從廣州轉乘大巴到珠海,到達珠海後,由他的爸爸開車接回了家。回到家後第二天的1月18日,他還跟朋友一家三口聚餐了。

  其實,施強在武漢返回的路途中就已經出現肌肉酸痛症狀,不過他沒當回事,只是在跟朋友聚餐後到藥店買藥自行服用,但未見好轉。

  隨即根據管理要求,疾控人員對與施強密切接觸的他父母、兒子,朋友一家三口、藥店人員、公司數名同事以及大巴前後2排人員進行密切接觸者管理。

  結果 幾天內就傳染了5人

  工作人員對密切接觸者開展檢測,1月22日確診了施強的父母、兒子都被他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一名小夥子,屬於施強在大巴內的密接人員,儘管他沒有症狀表現,仍按要求接受檢測,1月23日也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至此,施強一個人,在幾天內就感染了5名人員,全部可以建立起流行病學關聯。

  分析:飛沫傳播接觸傳播

  疾控人員分析了此案例中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途徑。

  對施強而言,有兩種可能的感染途徑:

  ① 曾經在武漢外出時,身邊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病人,但也許發病症狀不明顯,同時自己也沒有做好相關防護措施(如戴口罩),陌生人在其身邊打噴嚏、咳嗽導致飛沫傳播,從而感染。

  ② 在武漢的公共場所中,用手觸摸到了沾有病人飛沫的物體表面,而後沒有及時洗手,不經意用髒手觸摸到自己的眼鼻口,從而接觸感染。

  對同乘小夥子而言,有兩種可能的感染途徑:

  ① 已發病的患者在大巴上沒有戴口罩,小夥子也沒有戴口罩,患者打噴嚏、咳嗽時沒有用紙巾捂住口鼻,通過飛沫傳播傳染給小夥子。

  ② 小夥子觸摸到了患者打噴嚏或咳嗽的飛沫,沒有及時進行手清潔,觸摸了自己的眼鼻口部位,通過接觸傳播。

  對於施強4名家人而言,就是因為家人的密切接觸,導致了感染。

  假設:四措施可防傳染

  其實,施強從武漢回珠海時,他可以採取多個預防措施防止家人及其他人感染:

  ① 從武漢回珠海的途中應該佩戴好口罩,勤洗手,在公共場合減少觸摸公共物品;從武漢回珠海後,自行在家隔離14天,減少與家人的密切接觸(如保持距離、戴口罩等)。

  ② 如果沒有戴口罩,打噴嚏、咳嗽時就應該用紙巾或手肘捂住口鼻,並妥善丟棄用過的紙巾,並立即洗手。

  ③ 在出現症狀(如:發熱、乏力、乾咳,或伴有鼻塞、流涕、腹痛或腹瀉)時,結合自己的武漢旅遊史,應立即引起注意,戴上口罩立即就醫。並告知家人學會觀察自己的健康狀況,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就醫。

  ④ 應時刻提醒家人注意居家通風、消毒,也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換洗衣服。

  然而,就因為他個人防護意識不夠強,「錯過」了每一步,導致家人和同乘大巴的小夥子感染。(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 粵疾控)

相關焦點

  • 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的流行病學研究設計
    本研究設計選取COVID-19疫情高發與低發地區作為研究現場,對社區人群和重點人群(包括COVID-19治癒病例、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醫護人員/CDC流行病學調查人員、發熱門診患者)開展流行病學問卷調查、血清抗體和核酸檢測,確定不同人口社會學特徵和暴露風險人群的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率,及其流行病學特徵;對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開展流行病學隨訪,分析血清抗體水平變化,評估傳染性和傳播風險。
  • 水貂如何將新冠病毒傳給人?哈獸研揭示機理
    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000萬隻水貂被撲殺。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應該如何阻斷這種傳播?12月8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
  •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問答
    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方案、接種指南未作具體規定之前,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種禁忌按疫苗說明書執行。通常接種疫苗的禁忌包括:1.對疫苗或疫苗成分過敏者;2.患急性疾病者;3.處於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期者;4.正在發熱者;5.妊娠期婦女。05、如何發現、把握接種疫苗禁忌?
  • 一份調查,一次來電,一份報告,疫情防控有力的「智能」表達
    確診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流調),是疾控中心最核心的基礎資料庫,它能確定傳染源,回溯病例傳播路徑,依據流行病學的專業分析方法,才能確定傳播和控制的手段——這就是疾控中心的首要任務。一般,從醫院發熱門診或定點醫院得知確診患者後,疾控中心會火速對病例展開一對一的訪談,然後把訪談手動變成Word格式的流調報告,再把關鍵信息提取、整理成Excel調查表,摘出人名、地點軌跡、親屬關係、病症、診斷等與疫情蔓延密切相關的信息,再進行流行病學的分析。
  • 7.2萬條病例數據揭秘:新冠病毒疫情是如何發展到今天的
    這些問題包括,新冠肺炎的發病患者到底有什麼特徵?有多少醫務人員被感染,他們到底情況如何?這場疫情是如何傳播開來的?如果重來一次,我們可以在哪個時間點阻止事情的發生?接下來,我們將根據論文給出的數據,對新冠肺炎做一個目前為止最全面的介紹。
  • 沉默之證:新冠病毒如何「吞噬」患者身體?
    雖然病毒讓患者永遠無法再開口講述自己的病痛折磨,但是像拉普奇耶維茨這樣的專家們卻知道如何與「沉默的證人」合作,他們尚留存在世的身體會告訴我們更多突破性線索,深入理解這種疾病,研發潛在新療法。今年3月,一些報導指出新冠肺炎患者可能會出現心肌炎症狀,而幾篇關於中國新冠肺炎患者的早期文獻也表示,20%到30%的住院患者出現過心肌損傷。[3, 4]心肌炎會讓心肌增厚,最終導致心臟功能障礙、心律不齊,有致死風險。但這些報告並沒有包含對心肌組織的病理學特徵分析。
  • 關於新冠病毒疫苗的5個幻想
    世界各地數百萬人等待著與安全有效療法有關的好消息,這時人們對疫苗及其有效性、如何研製出疫苗以及何時分配疫苗抱有許多幻想。 皮尤研究中心於9月8日至13日對1093人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只有51%的美國人願意在Covid-19疫苗問世後立即接種,而49%的人對任何疫苗的功效和安全性都持懷疑態度,並表示他們將不會在疫苗問世後立即接種。
  • 新冠病毒疫苗怎麼打?權威指南來了
    轄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或者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也會按要求公布可以進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接種單位,包括地點、服務時間,請大家關注相關信息發布平臺。 大多數重點人群的接種,由重點人群所在的單位組織摸底、預約,並協助開展接種工作。對於前往中高風險國家或者地區工作、學習的個人,可關注當地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相關服務信息。
  • 國內一省進入戰時狀態,一省發現首例新冠變異毒株感染確診患者
    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局部聚集性應對處置工作要求,河北省立即進入戰時狀態,組織省、市、縣(區)三級流行病學調查人員,對所有核酸測陽性人員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全面查清行蹤軌跡,排查密切接觸者和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全部進行集中隔離,採取隔離措施並進行核酸檢測。同時,全面組織開展消殺,全力開展醫療救治,不惜代價救治患者。
  • |巡山報告
    在短短24小時內,就通過詳細周密的流行病學調查,成功的把這一波疫情的源頭鎖定在北京市豐臺區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這個判斷的依據是,首先被發現的兩位患者都曾到訪過這個市場,而這個市場的環境樣本也檢測出了新冠病毒陽性。
  • ...結合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分析,研究人員揭示,該疫情中...
    北京新發地疫情病毒來自冷鏈進口食品】10月23日,清華大學、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聯合在《國家科學評論》發文,通過分析相關病例、環境與食品等樣品的核酸測序和病毒基因組序列,結合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分析,研究人員揭示,該疫情中病毒源頭極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發區的冷鏈進口食品,並提出,冷鏈運輸或為新冠病毒傳播新途徑
  • 世衛組織新冠調查報告全文出爐!看清疫情六大真相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就中國及國際社會如何進一步應對新冠肺炎1(COVID-19)疫情提供信息,並為尚未受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如何做好應對準備提出意見。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可以在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回復關鍵詞「nc441」獲取。
  • 新冠密切接觸者口述:個人信息曝光,精神一度崩潰
    健康時報記者 王振雅11月中下旬以來,上海、天津相繼出現新冠疫情。上海浦東機場的搬運工、天津第144例新冠確診患者的個人信息、家人信息、行動軌跡,在1天內均被曝光在了社交網絡上。是誰洩露了個人信息?10月28日,在社交媒體上一份「某某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協助調查的函」在社交媒體上被廣泛流傳。
  • 冷鏈運輸或為新冠病毒傳播新途徑
    近日,清華大學、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聯合在《國家科學評論》發文,通過分析相關病例、環境與食品等樣品的核酸測序和病毒基因組序列,結合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分析,研究人員揭示,北京新發地市場聚集性疫情中病毒源頭極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發區的冷鏈進口食品,並提出,冷鏈運輸或為
  • (新華視點)1傳10最終33!大連疫情超級傳播是如何發生的?
    新華社大連1月6日電題:1傳10最終33!大連疫情超級傳播是如何發生的?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蔡擁軍、郭翔、張博群遼寧省大連市自2020年12月15日報告4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至2021年1月5日24時,已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51例,無症狀感染者31例。
  •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我們從關於疫情的陰謀論中得到的教訓是,我們必須認真聆聽公共衛生專家的意見,他們知道如何應對病毒肆虐、如何探求病毒真正的來源。」「最早報告病例的地方不一定就是病毒來源地」從流行病學調查角度來說,最早報告病例的地方不一定就是病毒來源地。歷史上,病毒首例報告地也往往並非來源地。
  • 中國疾控中心公布7.2萬病例統計結果:新冠病毒比 SARS 更具傳染性...
    文 | Rachel 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新冠肺炎病例分析來了。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響應機制流行病學組公開了對截至 2020 年 2 月 11 日中國內地報告的共 7.2 萬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徵進行描述和分析的報告。
  • 無症狀感染者如何應對?會否引起疫情爆發?專家回應
    從傳染病的規律看,傳染病流行通常有兩個「冰山」現象,即第一個冰山現象時感染後發病的是少數人,這也是為何要開展傳染病報告、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追蹤的主要原因所在。第二個冰山現象是感染後發病人群中重症的比例佔少數。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無症狀感染者(包括隱性感染者)的比例需要開展社區監測、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來確定,不能單純依靠模型預測。
  • @三亞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最早報告病例的地方不一定就是病毒來源地」  從流行病學調查角度來說,最早報告病例的地方不一定就是病毒來源地。歷史上,病毒首例報告地也往往並非來源地。一戰末期全球大流行的所謂「西班牙流感」,雖然在西班牙首例報告,但實際上早在美國、歐洲等地傳了個遍,一些研究更是將源頭直接指向美國的堪薩斯州福斯頓軍營。
  •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儋州啟動流行病學調查組:利用大數據科學...
    ,迅速妥善處置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許某某事件,切斷疫情擴散,全力保障群眾的身體健康安全後,指導組認為,儋州啟動流行病學調查組的舉措,是一種創新的工作方式,值得借鑑和推廣。        2月15日,談起流行病學調查組,市衛健委副主任符哲偉說,流行病學調查組的啟動,對我市迅速阻斷疫情突發事件的傳染和擴散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我市對臨高縣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許某某事件的處置,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市公安局及時提供的大數據分析結果,讓我們第一時間準確的掌握確診患者行程軌跡,避免記憶模糊出現的偏差和遺漏,甚至出於隱私刻意隱瞞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