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人會想像獅子和老虎雜交後會生下什麼?但是現在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有「獅虎獸」或者「虎獅獸」,但就和騾子一樣,它們都是人類幹預後的產物且沒有繼續繁殖能力,所以並不能算是一個物種。
「物種定義」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物種的生殖隔離,但在有著比較近的親緣關係,又屬於同一個科和屬的物種卻可以打破生殖隔離。但是生物如果想要創造種群,就必須可以繁殖後代,大自然裡的生物都遵循這一點,如果誕生的物種失去了繁殖能力那麼這個物種就不會成立,或者說失去了生物進化的意義。畢竟生物進化是為了更好的讓生物適應環境並且繁衍生息。
雖然嚴格意義上講,獅子和老虎的雜交產物並不是一個物種,但人類卻對創造這種「怪物」似乎樂此不疲。於是有了「豹屬」下的「獅虎獸種」分類,分布區域更是成了「圈養」……
說起圈養獅虎的歷史和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1799年的印度,當時一隻雌性孟加拉虎與一隻雄獅雜交,產下3隻獅虎幼崽。據說這是一位在印度的英國人主導的(印度當時屬於英國的殖民地),而且這些獅虎幼崽最後送給了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甚至還留下了一幅關於這三隻獅虎幼崽的畫作。
第二次記錄「獅虎獸種」是在1824年,當時南非的一家動物園出生了3隻獅虎幼崽。這家動物園也被認為是第一個向遊客展示獅虎獸的動物園。即使在那個時候,在美國也沒有獅虎獸存在的證據。
隨後「獅虎獸種」開始頻繁出現。
1948年美國的第一隻獅虎獸降生;
1992年韓國的第一隻獅虎幼崽降生;
1990年左右德國第一隻圈養獅虎出生;
在我國也有相關獅虎幼崽出生的記錄。據介紹如今美國是世界上「獅虎獸種」數量最多的國家,也是獅虎動物園數量最多的國家。
雖然已經基本否定「獅虎獸種」可以在自然條件下出現,但仍有人對此表示懷疑。那就讓我們從野生的角度來看看它們可能存在的歷史。
新加坡曾有這樣的記載:一個野獸一樣的大貓已經恐嚇社區很多年了,目擊者把它描述為既不是獅子也不是老虎,而是兩者的混合體。有些人相信如果這段記錄是真的,那這個野獸很可能就是「獅虎獸種」。
相比於新加坡的這段記載,有些人更相信在印度的吉爾森林裡存在「獅虎獸種」。因為吉爾森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獅子和老虎領地重疊的地方。在那裡從古至今獅子和老虎就生活在同一區域,而且在古代,那裡獅子和老虎都很豐富。因此,「獅虎獸種」有很多機會在印度的吉爾森林得到繁殖。但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那裡曾出現過「獅虎獸種」,這一切都只是猜測。
如果「獅虎獸種」在野外能夠出現,並可以繁衍下一代,那很可能打破陸地動物界頂級掠食者的格局!
強大的基因誕生了強大「怪物」,獅子和老虎的後代既有著獅子的鬃毛,又有著老虎的條紋,除了外表各繼承了父母的部分特徵,在其他方面它們甚至青出於藍。
就比如獅子和老虎是目前最大的貓科動物,而成年「獅虎獸種」的體型更大,在非肥胖狀態下它們的體重可以長到400公斤以上!
而且「獅虎獸種」還喜歡在水裡遊來遊去,這個特徵明顯是來自老虎的遺傳,同時它們還遺傳了來自獅子喜好社交的特性。不過還好它們並不是一個物種,要不然你想想看,一群400公斤的大貓,上山下河無所不能,那該是怎樣的一幅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