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陳抒怡 高 豔
夏日蟲蟲來襲 臭蟲死灰復燃
蚊子、跳蚤、蟎蟲、米蟲、蛾蠓……入夏以來,伴隨著高溫、雷雨輪番上陣,「蟲蟲特工隊」日漸活躍起來,醫院皮膚科因蚊蟲咬傷來就診的病人明顯增多。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副館長殷海生特別提醒,早先被認為已經在上海幾乎絕跡的臭蟲最近又「重出江湖」,要引起重視。這些惱人的蟲子怎樣識別?有什麼有效的殺滅方法?晨報昨天採訪了有關專家,請他們傳授防治良方。
臭蟲 死灰復燃,咬人特痛
臭蟲這種昆蟲對不少上海年輕人來說很陌生,但年紀大一些的市民可能還記得自己被臭蟲半夜咬醒的慘痛經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臭蟲十分猖獗,但經過大規模治理之後,臭蟲在上海幾乎消失了。不過,最近臭蟲又有死灰復燃的勢頭。「今年我已經接到2起臭蟲發現報告,這個情況值得警惕。」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副館長殷海生介紹說,有滅蟲公司告訴他,前不久在滬上某餐館的員工宿舍內發現了一種沒見過的昆蟲。飯店員工反映,這種蟲子咬人很厲害,特別喜歡在夜間活動,咬後皮膚會紅腫、起疹塊,瘙癢難言,三四天後才能消退。經殷海生鑑別,這種咬人的蟲子正是久未露面的臭蟲。
據介紹,臭蟲的危害主要是吸血騷擾,多在夜間活動。人被叮咬後,嚴重時可導致皮膚紅腫發炎、癢痛難忍,有些人可發生丘疹樣麻疹。此外,臭蟲還被懷疑是某些疾病的傳播者。
臭蟲又名床蝨,在上海發現的臭蟲名叫溫帶臭蟲,它的長度在4毫米左右,翅膀退化、身體扁平、頭部前伸,用喙來吸取人的血液。主要棲息在床架、牆壁、被褥、草墊、床蓆、椅子等處,在搬家具的時候容易傳播。用手抓拍臭蟲時,會散發一種難聞的臭味。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主要使用六六粉、敵敵畏等農藥殺蟲,將臭蟲的密度降到了一個很低的水平。但現在看來情況已有變化,從發現報告可以看出,臭蟲死灰復燃的原因可能與人群流動頻繁有關,同時員工宿舍內潮溼的被子也可能為臭蟲的傳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專家防蟲建議:市民應該多注意床鋪的衛生,經常曬被子。如果發現臭蟲,可以使用含有擬除蟲菊酯的殺蟲劑滅殺,相對跳蚤來說,臭蟲還是較容易殺滅的。
蚊子 吃點維生素B可減少叮咬
據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制科主任冷培恩介紹,每年6-9月是蚊蟲密度較高的季節,其中7月是蚊蟲叮咬人最兇猛的月份。積水是蚊子孳生的最主要場所,「在本地,白天咬人的蚊子是孳生在小容器、小積水中的白紋伊蚊,也就是俗稱的花腳蚊子。晚上叮咬人的是孳生在城市下水道、雨水井等較汙水體中的淡色庫蚊,而在郊區又增加了孳生在較清的大型水體中的中華按蚊和三帶喙庫蚊;以及一種孳生在被糞水汙染過的水體中的騷擾阿蚊,這種蚊子個頭最大,咬人最痛。」因此要想不被蚊子咬,就得及時清理公共區域和家庭區域的積水,其中有些「死角」要格外當心。
網上有傳言說「蚊子等蟲類不太喜歡B型血,偏好O型血」,南京中草醫院蛇蟲咬傷科主任柏學順在接受揚子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從臨床接診的病例看,B型血的患者確實較少。」
專家防蟲建議:可以多吃點維生素B,因為有研究表明,蚊子很不喜歡維生素B的味道,汗腺分泌出的維生素B會降低蟲類的叮咬欲望,減少叮咬。
跳蚤 繁殖能力強,難滅殺
與臭蟲相比,跳蚤更麻煩。據殷海生介紹,跳蚤在市民家中比較少見,但是在一些賓館中,還是能見到這種昆蟲。之前人們認為,跳蚤主要寄宿在老鼠、野貓的身上,但後來發現,賓館裡的地毯、窗簾,甚至布藝沙發也是跳蚤生活的一大場所。
跳蚤個子很小,成蟲體長不過2毫米左右,但是它的吸血能力不容小覷。由於它特別喜歡在距離地面一米以下活動,因此穿短褲、七分褲的人就很容易被跳蚤咬到腿,而且一咬就起小紅點,奇癢難忍,好幾天後才能消退。除了吸血外,跳蚤還會傳播鼠疫和傷寒,是害蟲。
冷培恩介紹了一個鑑別是否被跳蚤咬的簡易方法:「檢查自己的腳背和褲腿,如果穿著一雙白襪子,很容易看到會蹦跳的小蟲,就是跳蚤」。
專家防蟲建議:被跳蚤咬後,市民可以塗些花露水、風油精以止癢消炎。滅殺跳蚤很不容易,這是因為它繁殖能力很強,只要溫度合適,幾天內跳蚤的數量就能成倍增加。市民可以在寵物店購買一些滅蚤藥水,必要時可以尋求專業滅蟲公司的幫助。
蟎蟲 被咬後,再癢也別撓
最近正是蟎蟲活動的高峰期。蟎蟲是節肢動物,它個頭很小,約0.5毫米左右,大約只比針眼大一點,身體為乳白色,通常生活在涼蓆、家具、沙發、枕心等處,以吃人體皮膚脫落表皮為生。蟎蟲的繁殖能力很強,有時候可以看到涼蓆、木板上有一層密密麻麻的蟎蟲。
據殷海生介紹,被蟎蟲叮咬後,身上會出現一粒粒紅疹,瘙癢難忍,被咬後別撓,越撓越大。
專家防蟲建議:要儘可能減少在臥室內放置聚集灰塵的東西,如厚窗簾、織物桌布等。空調也是蟎蟲的聚集地,包括室內空調和車內空調,都要經常清洗。梅雨季結束後最好將家裡的被子曬一曬。為了除蟎,市民可以用開水擦洗涼蓆,並把涼蓆放到太陽下暴曬。
米蟲 放大蒜花椒可防米生蟲
剛剛過去的梅雨期間,米蟲大量繁殖。讓不少家庭主婦甚是頭痛。據殷海生介紹,廚房的大米和綠豆很容易生蟲,品種主要有米蛾和豆象。防止大米黴變,大米最好通風和架空存放,市民不用擔心米蟲,一是因為米蟲對人體沒有危害,二是有米蟲說明大米農藥殘留較少。
專家防蟲建議:市民可以在米袋上、中、下三部分各放幾個大蒜頭,對防米生蟲十分有效;或者,將一把花椒用紗布包好,埋進米袋或盛米的容器裡;另外一種則費事些,把米連袋子放入冰箱裡冷凍24小時,裡面的蟲卵可以被殺死。
蛾蠓 小飛蛾對人體沒大危害
最近,一家大型公共機構向昆蟲博物館打來求助電話,在這家機構的化糞池附近出現了一大群灰色的小飛蛾,用了殺蟲劑也無法殺滅。殷海生分析說,這種飛蛾應該是蛾蠓,對人體沒有太大危害。「有時候家中的牆壁上也會偶爾停著幾隻蛾蠓,這是一種常見的昆蟲,長度在1.5-5毫米左右。」殷海生說,蛾蠓生活在居家附近或戶外廁所、水溝處,羽化後的成蟲大多就近停在牆壁上。
專家防蟲建議:只要把容器積水倒掉、室外水溝維持暢通,就可以控制蛾蠓的數量。少量的蛾蠓可以用殺蟲劑滅殺,而成群的蛾蠓最好找滅蟲公司消滅。
[醫生治療建議]
情況一:僅是微痛刺癢
新華醫院皮膚科副主任幹皆誠教授指出,被蚊蟲叮咬後,如傷口不大,只是感覺微痛和刺癢,建議大家做些簡單處理。「花露水有一定效果,稀釋後塗在身上。不過為避免刺激皮膚,3歲以下的嬰幼兒不建議使用。手頭如有牙膏的話,也可用一下,像薄荷牙膏止癢的效果可能比較好。冰塊或冰袋等也可用來短暫冰敷,可收縮血管,兼可止癢。」不過,對於民間流傳的「塗抹肥皂水可以止痛」一說,他認為缺少醫學根據。
情況二:傷口紅腫熱痛
幹皆誠教授特別強調,蚊蟲叮咬的後果也可能很嚴重,一旦感覺傷口紅腫熱痛甚至出現高熱的症狀,務必要及時就醫,「被蟲咬後,情況嚴重的可能導致壞死性筋膜炎,雖然發生概率很低,但後果非常嚴重,不可掉以輕心」。
情況三:叮咬處出現水皰
據同濟醫院皮膚科主任趙敬軍介紹,自入夏以來,因蚊蟲叮咬前來該醫院皮膚科就診的患者每天有二三十人,比平日裡明顯增加。有的患者被叮咬後情況相當嚴重,不僅叮咬處奇癢難忍,而且四肢出現至少20多個花生米大小的水皰,抓破後還有糜爛症狀,被診斷為丘疹性蕁麻疹。醫生建議,如果被蚊蟲叮咬處出現水皰,不要用手撓,也不要隨便噴灑花露水、風油精,而是應該立刻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