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臭蟲其實非常小, 一般不到0.5釐米長 |
本報訊(記者 張潔 管有明 實習生 陸夢影)消失多年的臭蟲最近又"重出江湖"。先是網友爆料京滬高鐵臥鋪有吸血臭蟲,隨後各地曬出家具臭蟲照。昨日,記者從蘇州市疾控預防中心獲悉,目前蘇州還沒有發現有大量吸血臭蟲的現象,"其危害並不大,及時發現並處置不會有隱患,市民不必擔憂。"
市疾控中心消殺科主管醫師顧燈安表示,上世紀蘇州"除四害"行動中就包括除臭蟲,經過多年消殺,臭蟲基本絕跡,蟑螂代替臭蟲成為一害。目前,從疾控主動監控情況來看,均未在本地發現臭蟲,"近幾年也沒有接到臭蟲大量出現或者叮咬的報告。"
據介紹,臭蟲屬昆蟲綱臭蟲科臭蟲屬,是半翅目昆蟲中具有醫學重要性的一個群類。據了解,全世界有臭蟲74種,絕大多數寄生於蝙蝠和鳥,僅兩種與人類有關:溫帶臭蟲和熱帶臭蟲。它們除了吸人血外,也能吸其他動物的血,如雞、兔和鼠等。溫帶臭蟲適應性較強,分布於全世界,而熱帶臭蟲要求較高的溫度,除熱帶地區外,繁殖不興旺。我國溫帶臭蟲遍布全國,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北。熱帶臭蟲分布限於廣西、廣東、福建、臺灣等長江以南省市。我市曾出現的臭蟲屬於熱帶臭蟲。
臭蟲繁殖速度很快,通常臭蟲每次產卵一至數個,一年產卵6-7次。夏季是最適合臭蟲發育和繁殖的,所以臭蟲危害常出現在夏季。而當環境溫度下降至16.1℃時,臭蟲會進入半休眠狀態; 溫度下跌至-10℃,臭蟲能存活5天左右;但若暴露於-32℃的低溫,15分鐘後就死亡。據悉,因依靠吸血存活,臭蟲多存在於床墊、床板或隨身衣服及行李上。居室內衛生狀況不佳也會發現臭蟲,比如帳頂四角、牆壁、天花板,木柱、桌椅、書架、書籍等的縫隙內。
疾控專家表示,從各地報告情況來看,近期臭蟲出現已屬密集,"按照物種規律,可能是經過幾年沉寂後,不排除臭蟲出現擴散或者要逐步擴大的趨勢。"不過,顧燈安介紹,"及時發現並處置就不會讓臭蟲規模擴散。加上已是秋天,氣溫走低,臭蟲會逐漸沉寂,市民不必擔憂。"姑蘇區疾控中心公共衛生科副科長、主管醫師詹先生也介紹,實際上臭蟲危害並不大,主要是晚間吸血,影響睡眠,一些人被咬後會出現紅腫、瘙癢的症狀,一般都會自愈。偶爾過敏性體質的人,可能誘發高燒、驚厥等。"症狀嚴重的話要對症處理,表現為蟲咬性皮炎的話,可適量塗抹抗組胺類藥物,或是用爐甘石洗劑擦洗。叮咬後注意不要抓撓,防止感染。如果是外出,要應對臭蟲類叮咬的話,不妨在身邊備一盒清涼油。"
專家最後提醒,一旦發現臭蟲,可將其抓住並殺死,衣物可以用開水燙以去蟲; 家中的環境也要徹底清掃,經常洗曬衣物、被單、床單、蓆子等;還可以用殺蟲劑殺蟲,尤其要注意一些縫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