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紹一種比較少見的巖石——科馬提巖
一、科馬提巖的得名
科馬提巖的名字是由Viljoen兄弟於1969年提出,當時他們宣稱在南非巴伯頓山區科馬提河( Komati)流域,發現了超鎂鐵質熔巖,作為以前未知火山巖類型存在的證據,故以此流域命名。
二、科馬提巖是什麼
科馬提巖(komatiite)又可稱為鎂綠巖,是主要發生在太古代巖石中的超基性熔融物,從MgO含量為18%-32%的高溫巖漿中結晶出來。其成分與深成的橄欖巖相當,常常形成枕狀構造,具有冷凝的流動頂蓋並且通常顯示發育良好的鬣刺結構
(通常被認為科馬提巖熔巖流在海底急促淬火冷凝而形成的一種典型結構,它不但被列 為鑑別科馬提巖最主要的標誌, 而且被 當作準確恢復古地理 的有力證據)
圖為鬣刺結構
三、結構構造
科馬提巖(komatiite)主要由橄欖石、輝石的斑晶(或骸晶)和少量鉻尖晶石以及玻璃基質組成,具枕狀構造、碎屑構造,和典型的鬣刺結構。其特點是橄欖石呈細長的鋸齒狀斑晶,是淬火結晶的產物。
四、地質意義
科馬提巖的發現對證實超基性巖的巖漿成因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地幔高度部分熔融的產物,是地球早期富鎂原始巖漿的代表。
與科馬提巖有關的礦產有金、銅、銻、鎳,其中鎳礦儲量尤為豐富,有時也有溫石棉、菱鎂礦、滑石等礦床。
五、科馬提巖的發現地有哪些
如 南辛巴威、 加拿大、 塞 浦路斯、 地西伯利亞、 科拉半島、 澳大利 亞、 印度、日本等。
我國部分發現地
1、山東蒙陰科馬提巖:具有典型的鬣刺結構,高鎂低鈦,鋁不虧損,具有正的 Rb、Ba、Sr、U 異常,輕稀土元素虧損,重稀土元素平坦,稀土元素總量很低,高場強元素與稀土元素發生分異,Nb/Nb>1,與加拿大蒙羅鎮科馬提巖地球化學特徵和同位素特徵相似。
2、大興安嶺吉峰地區的橄欖質科馬提巖:具有良好的顯微鬣刺結構,在橄欖石和輝石晶體間隙中充填有基質物質,說明其為火山巖.通過研究,對其初步劃分了冷凝帶和鬣刺帶,它們構成一個不完整的冷凝單元.吉峰科馬提巖在巖石化上表現了良好的科馬提巖屬性,與南非及西澳大利亞橄欖質科馬提巖一致.
我國廣西、黑龍江等地也有科馬提巖的發現在此就不一一介紹
參考資料
1、《巖石礦物學雜誌》——山東蒙陰科馬提巖地球化學特徵及其意義
2、《地質與資源》——大興安嶺吉峰地區中元古代科馬提巖及成因類型
通過加入本群可以加
全國珠寶專業院校校友交流群(qq分享珠寶資料1群2群)
全國珠寶專業院校交流群(微信1微信2)
地礦珠寶歷史類圖書二手書買賣群
珠寶專業考研群
珠寶專業考證群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珠寶玉石鑑定國賽選手群
寶玉石巖礦標本平臺(學生群體買賣寶玉石標本)
珠寶首飾評估師備考群